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人应该知道的历史往事-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鸨炊约趾螅驮谕饷嫔⒉タ掌荡蟪颊诿孛艽蛩惴鲋蔡痈次弧<趾筇秸飧鲆ゴ扇硕舅懒颂印U庋焕矗酝趼鬃プ×税驯山N尽⑵胪跛韭韮状都趾蟆

    专门玩弄阴谋的贾后,这一下也中了别人的计。赵王伦把她抓起来杀了。

    赵王伦掌握了*,过了一年,干脆把晋惠帝软禁起来,自己称起皇帝来。

    各地的诸侯王听说赵王伦做了皇帝,谁都想夺这个宝座。这样,在他们之间就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厮杀。参加这场混战是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汝南王亮、楚王玮。

    前后延续了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到了公元306年才结束。由于参加这场混战的一共有八个诸侯王,历史上称为“八王之乱”。



………【第二十二节 闻鸡起舞】………

    西晋王朝面临崩溃的时候,匈奴贵族正在横行北方,晋朝有一些有志气的将领还坚持在北方战斗。刘琨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

    刘琨是西晋初期人,他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祖逖。年轻的时候,他们一起在司州做主簿,晚上,两人谈论起国家大事来,常常谈到深更半夜。

    一天夜里,祖逖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他始终在思考,怎样才能练出本领,保卫和治理国家,夜深人静,忽然听到鸡叫的声音。于是,他推醒刘琨,二人起床到院子里练习武艺。刀光剑影,两个青年认真*练起来。从此,无论严冬酷暑,也无论刮风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后来,祖逖当上了奋威将军,他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

    公元308年,晋怀帝任命刘琨做并州刺史。那时候,并州被匈奴兵抢夺杀掠,百姓到处逃亡。刘琨招募了一千多个兵士,冒着千难万险,转战到了并州的晋阳,他亲自率领兵士守城,防备匈奴兵的袭击。他还采取计策,让匈奴的各部落互相猜疑。后来,有一万多个匈奴人投降了刘琨,连汉主刘渊也害怕了,不敢侵犯。

    刘琨又把*的百姓都召回来耕种荒地。不到一年时间,到处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晋阳城渐渐恢复了繁荣的景象。



………【第二十三节 祖逖中流击楫】………

    魏晋时期,天下大乱。晋朝失去北中国的地区,在江南建立东晋*,司马睿即位为晋元帝,定都建康(今南京)。祖逖看到自己国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无数同胞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非常痛心,于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集合了一批勇士,向晋元帝建议道:“晋朝的大乱,主要是由于朝廷内部争权,互相残杀,使得外族乘机侵入,造成祸患。现在沦陷区的百姓都想起来反抗侵略,倘能出兵北伐,各地定会纷纷响应,中原失地,即可收复。我愿充当北伐先锋,请您下令!”

    晋元帝司马睿并没有恢复中原的打算,但是听祖逖说得有道理,也不好推辞,勉强答应他的请求,派他做豫州(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拨给一千个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办法。

    祖逖不顾一切困难,带着部属一百多家,渡江北上。船到江心,他敲着船桨发誓:“我祖逖如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决不再渡此江!”祖逖的铮铮誓言极大地鼓舞了船上的勇士。他们紧握刀枪,纷纷表示要同仇敌汽,杀敌报国。

    过江后到了淮阴,他们就在那里起炉炼铁,制造武器,同时招募士兵,加紧训练;随即向北挺进,祖逖治军有方,赏罚严明;对战死者,收尸埋骨,亲自祭奠;对投降的敌军将士宽厚相待,反戈有赏;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他的这些做法得到军民的广泛拥护,一举大败羯族的后赵王石勒,攻克蓬陂(今河南开封附近)等地,很快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逼得石勒求和。

    可惜晋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愈演愈烈,无心抗战,昏庸的晋元帝怕祖逖势力太大了不好控制,还派了个戴渊当祖逖的上司来牵制他。不久,祖逖悲愤而死。

    虽然没有完成恢复中原的事业,但祖逖那中流击楫的英雄气概,一直被后代的人所传诵。



………【第二十四节 王羲之写字换鹅】………

    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出生在“王马共天下”的东晋时期,那时候,王氏是高级的士族。王导、王敦家族的子弟,都当上了大小的官员,因为王羲之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也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后来又在会稽郡做官。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就达到很高的水平。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好。他喜欢鹅,据说,这与他钻研书法有关,他以为执笔时食指应如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像鹅掌拨水,方能使精神贯注于笔端。因此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

    有一个道士,一直想请王羲之写一本《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听说王羲之最喜欢白鹅,喜欢白鹅高洁的性格、昂首的姿势、洪亮的叫声,就特地养了一群白鹅。

    一天,王羲之路过道士家,只见门前清清的池水上,游著一群白鹅,张开了翅膀,拍打著水花,高昂著头,大声叫著,朝前游去。王羲之被这景像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去。他要求道士把这群鹅卖给他。首士笑著说:“既然您这样喜爱,我就把这群鹅全部送给您。但是有一个要求,想请您替我抄写一部《道德经》。”

    王羲之二话没说,当场替道士抄写了这本经。道士非常高兴,立即把这群鹅装进笼子送给王羲之表示感谢。这就是王羲之写字换鹅的故事。



………【第二十五节 淝水之战】………

    西晋末年政治**,社会大乱,中国历史*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公元4世纪下半期,前秦皇帝苻坚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公元383年5月,苻坚征集了80多万人的军队开始进攻东晋。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当时,晋军将领是谢石、谢玄和刘牢之,总数只有8万人。

    10月,前秦军队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苻坚派被俘的东晋将军朱序到晋军中去劝降。朱序到了晋营,趁机告诉谢石,前秦军队到达前线的只有25万军士,建议先发起进攻。谢石、谢玄经过一番商议,就派北府兵的名将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人,先对洛涧的秦军发起突然袭击。守在洛涧的秦军,不是北府兵的对手,勉强抵挡一阵,溃不成军。

    洛涧大捷,大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谢玄一面命令刘牢之继续援救硖石,一面亲自指挥大军,乘胜前进,直到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把人马驻扎在八公山边,和驻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

    一天,谢玄以隔水不方便打仗为理由,请秦军后退。苻坚想乘晋军渡河时用骑兵猛冲,消灭晋军,于是命令秦军后退。谢石、谢玄得到苻坚答应后撤的回音,迅速整好人马,准备渡河进攻。约定渡河的时刻到来了,苻坚一声令下,苻融就指挥秦军后撤。他们本来想撤出一个阵地就回过头来总攻。没料到许多秦兵一半由于厌恶战争,一半由于害怕晋军,一听到后撤的命令,撒腿就跑,再也不想停下来了。

    谢玄率领八千多骑兵,趁势飞快渡过淝水,向秦军猛攻。此时,朱序又乘机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前秦军队顿时大乱。晋军趁机渡过了淝水,秦兵拼命逃跑,苻坚被箭射伤,只带了十多万人逃回长安。

    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又重新分裂。



………【第二十六节 陶侃留名】………

    祖逖死后,东晋王朝接连发生几次内乱。晋元帝眼看王氏势力越来越大,想抵制,这时,王敦起兵攻进建康,杀了一批反对他的大臣。元帝的儿子晋明帝即位后,王敦又一次攻打建康失败。陶侃原是王敦的部下,王敦失败以后,东晋王朝把陶侃提升为征西大将军兼荆州刺史。晋成帝时,又一位镇将苏峻起兵,正在东晋大臣束手无策的时侯,荆州刺史陶侃出兵,花了两年时间,才平定了苏峻的叛乱。

    陶侃官虽然做得很大,可行事还是十分小心谨慎。

    有一次,陶公处出巡视,看见一个贵公子手上拿着一把未成熟的稻穗,便责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人漫不经心地回答:“我在路上行走时,看到稻子长得不错,便随手扯来玩玩……。”不等他说完。陶公便*然大怒,严厉呵斥道:“你自己不知种田苦,反而糟*天物,这稻子是农夫辛勤劳动种出来的,人家还靠它给全家老小养命呢!”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糟踏庄稼了。

    他部下有些官吏,喜欢吃酒赌博,往往因此耽误了公事。陶侃知道了非常生气。他吩咐人把酒器和赌具都收起来,一古脑儿扔到江里去;还把那些官吏鞭打了一顿。打这以后,大家都吓得不敢再赌博喝酒了。

    如此之事,还有很多,陶侃前前后后带兵四十一年,由于他执法严明,办事认真,谁都佩服他。据说,在他管辖的地方,社会秩序安定,真做到了“路不拾遗”,老百姓都拥护他。



………【第二十七节 高允实话实说】………

    公元386年,鲜卑贵族拓跋珪建立了北魏,就是魏道武帝,魏道武帝建立北魏王朝以后,任用了一批汉族士人当他的谋士。由于崔浩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立了很大功劳,受到北魏三代皇帝的信任。到魏太武帝即位以后,他担任司徒,掌握了朝政大权。

    皇帝让崔浩负责编国史,本来皇帝编国史的目的,只是留给皇室后代看的。但是崔浩手下有两个文人却劝崔浩把国史刻在石碑上,说是让百官看了,也可以提高崔浩的声望。崔浩自以为功大官高,于是把国史刻在石碑上,当时,北魏的上代文化还十分落后,有些事情在当时看来,是不体面的。北魏的鲜卑贵族认为崔浩此举丢了皇族的面子,就向魏太武帝告发,说崔浩一批人写国史,是成心揭朝廷的丑事。

    魏太武帝本来已经嫌崔浩太自作主张,一听这件事,就发了火,命令把写国史的人统统抓起来查办。参加编写的著作郎高允是太子的老师。太子得到这个消息,着急得不得了,把高允找到东宫,跟他说:“明天我陪你朝见皇上,如果皇上问你国史的事情,你只能照我的意思答话,别的什么也别说。”

    高允说:“崔浩做这件事私心重,是有错误的,但是,编写历史,记载帝王活动,朝政得失,这并没有错。再说,国史是我和崔浩一起编写的,出了事,怎能全推给他呢。殿下一我救心,我是十分感激的。但是要我为了活命说违背良心的话,我是不干的。”

    第二天,太武帝召高允进去,问他说:“国史都是崔浩写的吗?”

    高允老老实实地回答说:“不,崔浩管的事多,只抓个纲要。具体内容,都是我和别的著作郎写的。”

    没想到,魏太武帝看到高允这样忠厚直率,心里也有点感动,对太子说:“高允死到临头,还不说假话,这确是难能可贵的。我赦免他的罪就是了。”

    高允因为说实话救了自己性命,并且没有株连太多的人。



………【第二十八节 大发明家祖冲之】………

    公元453年,宋孝武帝即位后,宋王朝很快就衰落了。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却出在这个时期。

    祖冲之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听到他的名气,宋孝武帝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虽然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却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宋朝的时候,我国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