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临战国-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建立通商城邑,也是为了同化匈奴,用儒家的礼仪,诗经楚辞,削弱匈奴的暴戾之气,减少日后胡人对中原的危害,把这股野蛮嗜杀的血性,调理成柔和热情,慢慢就被燕国吞噬掉了,成为我大燕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他的话说完,在场太后和老臣下巴差点拉到地,完全没有想到这么长远、细腻,既然储君如此有把握、定见,他们也不好再说什么。
  “王儿,既然如此,可以按照你的想法去实施,你的能力,我们也都看在眼里,不拘一格,手段果断,适合做大事,燕国的未来放在你的肩上,我们都放心。”易太后在旁辅助性说道,意思很明显,拥护他的决策。
  辰凌看着易太后含笑道:“母后,其实这件事还需要您来出面,因为我的身份目前不能曝光,因此这两日,由您来接见这位兰族酋长的女儿兰歆雅,跟她叹结盟合作的事,至于细节,我已经考虑好了,明日我就起草出来,拿给母后看,到时候咬住几方面,就不怕它匈奴是老虎还是狼了。”
  易太后笑靥掬起,道:“这个不难,母后就为你出这个头,呵呵——”
  “那就好,母后,您这些日子为国事操劳,职儿过意不去,今晚您放下心,早点休息,我和几位大臣回去商量一下国政,还有了解近期的情况。”
  “嗯,王儿一路冒险,冰天雪地,车马劳顿,身上还带着伤,今晚不可熬夜多晚,知道吗?”
  “母后,职儿谨记!”
  辰凌说完,向着易太后行礼告退,其它臣将也都跟着行礼,一同尾随储君退出了慈宁殿,来到了正乾宫,这是储君办公的宫殿,宫女点燃了十二盏连体铜灯,灯光明亮,然后退出了殿宇。
  辰凌坐在书桌前,看着摆满一堆堆的书简和信函,皱起眉头,如此多的公文,而且还是繁体燕篆体,跟后世的简体字,差的太远了,自己尽管学了不少,但仍无法全部读懂,七成就不错了,明显靠自己一卷卷看下去是不行的。
  “郭卿家,你负责找地方政事和灾情的奏折书简,淳于卿家你读各国情报和兵工这一块,荆燕你找各地军方上奏的书简,张炯你读人士变动,以及财政库需这一块。”
  “臣等领命!”
  四人各抱着一大捆,就放在地上,各自挑选一番,见上奏者的名讳,以及官印就能大致帅选类型了,小半个时辰,各自身前都堆放了很多,绝大部分都是竹木书简,只有少数丝帛和纸张,这样基本都是密函,但是这些材质对于一贫如洗的燕国官吏来说,都是奢侈品。
  
  第0300章 气吞山河乃为君
  
  郭隗、淳于臻、荆燕、张炯四人各守着一堆竹简,开始为辰凌读诵奏折,关于政论、律法、人事任免、农业耕地、人口普查、江水堤坝、难民安置、军工制造坊、新军整编、冶铁提取、铁矿发现、海盐禁止私贩等等……
  轮番读下来,每到关键之处,由这些重臣解释一番,辰凌拿出自己日记本,宣纸订的,用自制铅笔分开类型,全部整理记下来,并做出自己的批注和意见。
  上百个竹简,读到了后半夜五更天,差不多有选择性都读完了,一些琐屑事,还有重叠事,个例,没有深究,因为两个月来,有些事从起因、发展就被奏上来,只要看下结果,最后一份同事件的竹简奏折就能把前面概括了。
  辰凌听完这些,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农业、军事的奏折,只觉自己浑身充满一股气数,上冲灵海,似乎觉得一下子视野变得开阔,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一个人装的东西多了,人自然变得深邃、博大、浩瀚。
  从脚跟穴位,一直通到脑袋百会,一股君王气势,油然而生,他的眼目变得如鹰眸电闪,烁烁有光,帝王之运,不是凡夫俗子能体会到那股气运的。
  古之君王,一个人掌握生杀大权,掌控着一个国家的命脉,受到百万人的跪拜敬仰,子民的信念,百姓的拥戴,化成无形的信仰之力,就好比世间无数的人共同信仰一个念头,最后那个念头就会成为神灵一样。
  任何教派在创派之处,创始人就是人们身边的一个实际存在普通人,但是建立了教义,传播信徒,逐渐产生对他的信仰,慢慢流传着他的传说,久而久之,香火不断,信仰不息,他就成为了‘真神’,甚至一直载入史册,流传百世而不朽。
  君王也如此,一个国家的子民都对他产生拥护之情,敬仰之力,汇聚在他身上,也形成了帝王独有的气质,那就是俗话称的真龙之气,当然君王君王,先有君子之度,再有王者之量,才能成为明君明主,这样的君王才能活得长久,开创伟业,千古留名,大江东去浪淘尽,明君却能照耀史册。
  辰凌感觉到,那君王之度,是气度,能容忍一切,能屈能伸,招揽各种人才为己用;是节度,能控制自己的私欲和幻想,能做到任何事节度有致;是方度,有规矩,不朝令夕改,不随心所欲,商贩分明;是信度,要言而有信,不能愚弄百姓……
  君王之量则包涵度量、容量、思量、智量、勇量、仁量……
  总之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君王,驾驭全国的政令和百官,就要有千古难得的才能和机遇,纵观历史长河,好皇帝屈指可数,不是那么好当的!
  “呼……”辰凌听完汇报,深吸一口气,如何把燕国这支队伍带上道儿,全凭自己领路了,方向对了,才有希望,如果方向弄反了,只会越走越远,背道而驰。
  根据历史知识,燕昭王登基之后,就搞了个‘筑黄金台’活动,意思是打造一个黄金楼阁,把燕国的老臣、名士郭隗供奉起来,表示尊重人才,于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才争相入燕,比如乐毅、剧辛、邹衍这些名士,都是战国时期,助燕走向繁盛的功臣。
  目前这些人分布在赵、魏、齐国,基本郁郁不得志状态,正是他招收的对象,还有在大梁城的范雎等一些士子,在魏国不受重用,都被自己提前请入了府内,这些日子自己不在,不知他们现在如何了,等这次回去,把他们都劝说投奔燕国来发展,就多了一批骨干。
  “好了,你们也累了,眼看就要天亮了,各自回府休息吧,随时等着寡人的召见,再过一日,就到了三天一次早朝,朝会上,寡人要针对这些大事,做出一些补充和政令,还有一些新举措,拿出来与百官商议。”
  “遵命,储君!”四人有些疲倦地退出了殿门,各自出宫回府了,荆燕则返回了驿馆。
  辰凌起身打了哈欠,伸了个懒腰,对于燕国目前的时局,有了概括认识,接下来就是如何按部就班地施展了,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欲速不达,还要结合实际,不能一下子超乎世人的理解,难以接受。
  于是他休息了两个时辰,醒来时,已经到了辰时,日上三竿。
  辰凌暂时不想让太医、宫女知道他身上有伤,于是自己上药后,换上了内衫,才吩咐宫女进来,八个处子美人,服侍他穿上长衫衣袍,好久没有这么多宫女服侍,不得不说,这种享受绝对帝王级。
  睡上一觉,精神,辰凌在王庭修竹空地内,习练了一会剑术,内力逐渐恢复过来,有真气在体内,对伤势的好转也有促进作用。
  上午的时间,辰凌认真思考,起草了一部关于燕国与草原匈奴签订的合约,缔结友好盟约,平等互助,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相互有战事,要无条件出兵相助,自备武器和粮草,事后需要一定军饷补给由被帮助方滋补。
  二是建立通商城池,选择在匈奴兰族与燕国边界间,双方共同出资,燕国负责建造设计,匈奴出部分劳动力,共同完成,城内贸易兽皮、粮食、海盐、兵器等等,商旅利润抽取一成做赋税,税收匈奴与燕国平分。
  三是匈奴要为燕国饲养战马,每年不低于五万匹,燕国按照草原市价的八成来进行收购。
  四是燕国在通商城邑中开设学堂,教授中原文字,以及四书五经,为草原传播文明和知识。
  五是双方共同出兵,匈奴出兵一万,燕国出兵两万,驻守通常城邑,负责保护城池安全,以及城内武斗纠纷等,维持秩序。
  六是通商城邑要有城主,负责管理城邑,包括建设、道路规划、宏观调控等,正城主必须是燕国派往的官吏,副城主设立两人,匈奴与燕国各占一人。
  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
  辰凌把自己能想到的细节,都写入其中,看上去公平公正,匈奴会很欣然答应,因为他们有了跟中原人学习的机会,而辰凌目的却是用这种文化炮弹彻底征服兰族,同化匈奴,然后利用兰族压倒其它匈奴部落,逐渐归附中原。
  在中国历史上,自从春秋时期开始,游牧胡人就不断侵略中原,东夷、西戎、北狄、南蛮,把中原包围,数百个部族,差点把中原炎黄血统给灭了,后来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力挽狂澜,击退蛮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才得以延续了中原文明,接下来,有秦朝、汉朝、南北朝、隋唐、宋明各个时期无不受到游牧民族的侵扰,更别提五胡乱华、契丹大辽、金国掠宋、蒙古元朝、后金满清的威胁了。
  为何一直以来,中原只有防守之心,难以彻底击败甚至消灭蛮夷匈奴胡人呢?主要是在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男女皆能战,好勇武,整日学习骑射,而且人高马大,清一色铁骑兵所向披靡,中原军队无论冲击力、速度、硬战都不如游牧部落,这是原因之一。
  还有重要一点,因为游牧部落,四处游荡,没有统一固定所,也没有城池,除了王庭和几处安置粮草的要塞城邑外,几乎很少有城县和城池,进退自由,不受拘束,而且它又是苦寒之地,即使在中原鼎盛时,也不会兴师动众举全国之力,去那对于中原人是苦寒之地,一毛不拔之地,大动干戈,即使想攻打,游牧部落直接举族搬迁,去漠北还要漠北的地方,中原军队是无法长驱直入一直去追击的,因为没有意义,在地广人稀的草原上,又没有占领的城池,这也是中原人为何不去攻打游牧部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中原统治的王朝衰落时候,腐败无能,军力涣散,很多儒家中庸思想的愚忠之臣,涉及到亡国利益时,总是恬不知耻地提议和解,割地赔钱,岁岁纳贡,保存一点地方继续他们的统治,最具代表就是南宋。
  因此概括下来,中原强大时,对游牧部落不屑一顾,觉得苦寒之地,没必要兴师动众去占领,因此有了蒙恬驱逐胡人、秦开击退东胡、李广驱逐匈奴等等,只是起到驱逐的效果,并没有真正去消灭,占据茫茫草原,逐渐城池坚守;衰弱时,只能被动挨打,无力还击,苟延残喘。
  试想如果在战国时期,能把匈奴同化,交给匈奴人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明智保身,中庸之道这些封建的思想,来腐蚀那些草原上的凶狼,温顺他们的性格,不再野蛮粗暴,不是没有文明和文化,或许数十年后,游牧部落那股四处杀伐抢夺,无规无矩的行为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退耕还林,圈地耕种,走上文艺道路,发展旅游业……
  这一步棋,说不定能化解中原日后千年的游牧民族的威胁!
  辰凌正在想着,有寺人(太监)进殿传奏,大将军秦开在殿外侯见。
  “秦开来了?哈,来的正是时候!”辰凌微微一笑,道:“让秦开进来!”
  寺人听完出去高声喏唱道:“储君有旨,喧——,秦开进殿面见储君!”
  顷刻,一位浑身甲胄的青年,解了佩剑,走入大殿,步伐龙虎有力,精神,浑身透着一股将军之威,剑眉星目,英姿勃发,但是一见到储君,顿时气势内敛,跪拜道:“臣将秦开,拜见储君——”
  
  第0301章 大将秦开
  
  辰凌看着秦开,浑身散发着一股军人的气魄,微微点头,比两个月前刚见面时的神态,明显成熟不少,更有做将军的风范了,军权握在手中,统领千军万马,驰骋沙场,汇聚于一身的就是为将者的威严。
  不过这种将帅威严,遇到了比他更高深的帝王威严时,又显得峭拔有余,而包容不足,气势明显弱了许多。
  “秦开,你来的正好,寡人有些要事与你商量。”
  辰凌开门见山,直接提出问题,不浪费过多客套之语,因为时间对于他而言,太重要了,兵贵神速,治国亦如此,早下结论,就能抢占先机,先发制人。
  秦开微微一愣,旋即心中有些感动,越是有能力的人物,越喜欢不拐弯抹角,揣摩君意,这样开门直接切入正题,无疑是他的极大信任,让秦开对这储君,有一种知遇之恩,难以报答的感激。
  “储君,不知是何事,如此紧急?”秦开恭敬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