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临战国-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几句话,虽然有些套近乎,拍马屁的嫌疑,但也直接表明心迹,因为辰凌与他们一些士子有交情,这里面他的爵位官职最大,很快就要成为魏国的红人了,与他走得近,对仕途自然大有好处。
  辰凌淡淡一笑道:“范雎他们几个还好吗?”
  郑安平见他提及这帮伙计,摇头叹道:“现在大梁水很深,我们夹在诸子争乱之间,没有派系,仕途艰难,这段子太子不断施压,范雎他们几个在一些士大夫府上全都被冷遇或刁难了,得知辰贤弟平安归来,我们都高兴坏了。”
  辰凌自然听出其中话意,他们这些人因为天香楼,与他走得过近,还被他直接调走几人,成为前线的幕僚策士,太子怀恨在心,对那些与他同席对饮过酒的客卿,暗中追究其府上大夫责任,一些士大夫不敢开罪太子,但有不敢明着处置了客卿,让武陵君魏钰的派系敌对,因此都选择冷漠这些客卿,给了一些闲职,郁郁不得志。
  这就是仕途官场,步步如履薄冰,牵扯了太子与魏公子之间争权,朝中贵族门阀都在观望,生怕站错队,使家族遭受灭顶之灾。
  “尚方俊、庞淮、朱泽尧他们前几日来信了,说在军营做军务司马,参录军,策士等,感到有了用武之地,边塞的确是锻炼人的地方,字里行间,慷慨沉雄,充满一股悲凉萧肃之气。”郑安平感慨道。
  辰凌摇头苦笑道:“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在边塞驻军,整日杀伐征战,能有多大意思,看来你们在士大夫府邸任职做客卿,太过平淡了,如果有机会,我把你们几个饮酒兄弟都要过来,为我打理一些事,等再出征,把你们也带上去边塞走一番。”
  “当真?”郑安平流露出一丝喜色,其实他来府上,也是为了重温旧故之交,看看辰凌建功立业之后,还是否真诚待见这些昔日朋友。
  “只要你们不担心我的此时身份敏感,日后招惹一身麻烦就行。”辰凌淡笑道。
  郑安平也明白,辰凌目前红极一时,是武陵君魏钰左膀右臂,这样一来,就与太子一方形成对立,而且各诸侯的一些大势力,可能也会密切关注他的举动,有利有弊。
  但是出任仕途,很难能保持中立,左右不问政事,能轰轰烈烈,为侯为相,风光无限,总比默默无闻,生老病死无人问津要好,战国时代的策士,哪一个不激进,不渴望顶天立地做一番大事?
  “郑兄,有时间把通知一下大家,这两日出来聚聚。”
  “呵呵,想到一块去了,我今日登门拜访,就是为了请辰贤弟入宴的,愚兄在天香楼备下一桌宴席,为贤弟接风洗尘,同时叙旧一番,范雎他们几个也都很想见你。”
  辰凌其实也在想范雎,这可是关系到战国时代,秦国崛起强大的关键人物,一定要把握住,决不能让他去秦,否则秦国还会按着历史发展的轨迹那样,继续在西方强大。
  虽然辰凌他回到战国后,在魏秦几场大战上起到了决胜作用,表面上让秦国屡遭失败,与历史发生了些许偏离,但是秦武王死去,秦昭王登基,依旧还是历史的发展轨迹,他并没有真正改变大局方向。
  甚至连七雄会盟,在历史上虽然没有发生,但是七国吞并周围小国,也是在这段时期发生的,只是没这么凑巧而已,可见一个人的力量,在面对整个历史宏伟卷轴的时候,并不起着决定作用。
  时势造英雄,是历史创造了英雄,而不是英雄创造历史!
  过度夸大英雄在历史中的作用,并不是唯物客观主义思想。
  但辰凌并没气馁和妥协,因为他相信蝴蝶效应,历史规律是无法改变的,但只要把握这条规律,一步步引导,同样会按着新的方向去发展,只不过时间漫长一些,不是一撮而就的事。
  这与社会背景,风俗文化,各国军力财力,外交政策,内部改革等等,都有很大关系。
  二人叙旧半个时辰,等送走了郑安平,辰凌回客厅后尚未坐稳,一名侍卫又来禀告:“公子,洛语嫣洛才女,带人登门拜访?”
  
  第0354章 伊人洛语嫣
  
  辰凌听到洛语嫣的名字,浑身一颤,往昔的一幕幕,再次浮现在脑海,那个明艳无双,才华冠世的才女,犹如谪仙子降尘凡,让人难以生出亵渎之心。
  “快请洛才女进府。”辰凌起身,整理衣衫,然后迈步出客厅,伫立在台阶之上,望着门口的方向。
  府门与庭院内,有一道石墙屏风,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屏风的拐角处,等待佳人的身影。
  “她终于回大梁了,上一次离别,快一年了,不知她风采如何了?”辰凌心中一时难以平静,漫长的等待。
  顷刻,一道披着白绒貂裘的颀长女子,素白丝绸的罗裙长衣,在阳光下闪着光彩,乌黑的长发,仍用白玉簪随意挽着,清新自然,美貌绝伦,可谓冰肌玉骨,当得上倾城倾国的绝代佳人,走起路来衣带翩翩,如画卷中走出,显得超尘脱俗。
  这灵动的女子,似上天最完美的杰作,如果站在花丛中的话,百花都要黯然失色。
  辰凌凝神望去,与对方的目光交汇在一起,刹那间,两个人都被定格。
  多少个夜晚,对月相思,遥想佳人?
  多少个昼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担惊受怕,挂念着他的生死安危?
  相濡以沫,却相忘于江湖,曾经的情意,无言的告别,时隔近一年,再次相聚,他还是他吗?
  “辰哥,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逢,语嫣无论走到哪里,心里都会有辰哥的影子和位置……”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但愿你我相见之日,语嫣还是未嫁之身,就如同当初你我初见,一见如故,再续前缘……”
  当日彼此离别前的话语,仍回想在耳边,情愿未尽,是否能再度续接?
  两个人心中都在感慨,都在兴叹,这些日子的强烈思念,在见面这一刻,却似乎忘记了早已准备好的话题,一系列疑问,都忘记了,除了激动,就是高兴之情。
  “辰哥!”
  “语嫣!”
  二人不知不觉间,已经靠到跟前,连辰凌都不知自己如何下得石阶,彼此相隔只有几尺的距离,相视而笑,一时却不知从何说起?
  “你清瘦了。”
  “你更加健壮了。”
  “语嫣,这些日子还好吗?”
  “辰哥,你的脸颊……”
  洛语嫣注视着他的脸,触摸惊心的一道疤痕,尤为显眼,曾经英俊潇洒的青年公子,风流倜傥,如今已充满沧桑之感,流露着沙场百战死,金戈铁马的男儿英雄气概。
  辰凌苦笑一下:“是不是变丑了?”
  “不,更有男人气概了,辰哥,你的事迹我都听说了,你真是个大英雄!”洛语嫣眸光中带着湿润,真挚地答道。
  “来,进客厅相叙。”辰凌不想让府内上下都看到彼此的关系,引入客厅内,孤男寡女,单独相对,恍如隔世。
  “语嫣,你这一年来去哪里周游列国了,史书撰写的如何了?”辰凌问起,因为当时她离开大梁时,正要写一部史书,四处采风,搜集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乡间野史,与正史融合,著书立说。
  当日洛语嫣还邀请他一起离开大梁,劝他放弃这里的权势,不愿看到他被魏钰、公孙衍等人利用,被太子等人欺负,却被辰凌拒绝了,因为他有自己的使命和身世秘密。
  洛语嫣淡雅如仙,轻柔说道:“我一路北上,搜集了一些魏地、赵地、燕地、中山的史料,还未来得及详细整理,要把这些资料捋顺,按照一定的年限和诸侯进行编订注写,有时候我在考虑,是按照《春秋》的方式,还是按照《国语》体式进行编著?”
  “有什么区别吗?”辰凌问道。
  洛语嫣雪肤樱唇,容颜绝丽,点头道:“当然有,《春秋》是鲁国编年史,经过孔子修订,简括地记录鲁国及周王朝、其它诸侯的历史,微言大义,抒发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思想。”
  “《国语》是国别史,分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王朝及鲁、齐、晋、郑、楚、吴、越各国的史实,但不是完整系统陈述,而是有选择记录一些事件,各有利弊,但都不能把我要表达的东西写出来,因此有些犯难。”
  辰凌闻言心想不愧是才女,对这些先秦时期著作情有独钟,著书心思有增无减,要完成史学经典啊?
  史学?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似乎融合多家之体,形成独特的文笔和风格,那是在西汉,她应该不知道。
  辰凌见洛才女正在蹙眉,开口道:“语嫣,我有一个主意,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
  “哦,什么,辰家,你尽管说来,语嫣洗耳恭听。”洛语嫣每次与他交谈,都收获良多,感觉对方言论新奇古怪,发人省思,此刻见他还建议,哪肯放过?
  辰凌道:“写史书最重要是遍览史经,博古通今,成一家之言,像已有那些史书,无论记言,还是记事,都显得单调,疏散,事件之间,人物之间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融会贯通,如果你要编订著书,不妨在前人基础上,另开途径。”
  洛语嫣气质恬静,蹙眉不解地问:“另开途径?一时如何创新,难道辰哥有新颖想法?”
  辰凌以司马迁的史记为例子,阐述自己的观点道:“可以自创几种类型,比如本纪:记录历代帝王兴衰沿革,记表:依年摘记战国大事,世家:记录王侯各国状况,列传: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如圣地列传、刺客列传等……”
  “啊?”洛语嫣双眸异闪,大放光彩,吃惊地看着辰凌,更惊讶他的言论,简直如漫天乌云忽然泻下一缕光辉,拨云见日的感觉。
  “辰哥,你是如何想到的,困扰了语嫣许久的难题,想不到被你一语道破出天机了。”洛语嫣惊喜之色溢于言表。
  辰凌心中汗颜,摇头失笑道:“我这也是一时发自奇想,也不知成不成,如何动笔,整理史料,编著巨著,还需要你躬身力行,去验证一下。”
  “单凭这几句,已经让我豁然开朗了,有了它作参考,语嫣会开拓出一些体例,编写一部较为完整的史册,供后世人参阅,借鉴古史。”洛语嫣神色雀跃,看着辰凌的眸光,似乎充满着一丝爱慕。
  辰凌心想这洛才女,会不会写出史记来,真是那样,可比司马迁还要早两百年呢,只不过侧重的历史的内容和情节,可能有所不同。
  洛语嫣蓦然想到一事,说道:“辰哥,我把你做给我那些诗,仔细研究,结合诗经与楚辞,推演出新体诗的格律,就是七律诗,四言、五言、七言都有独特的韵律和规定,这几日在魏国推行出去这种诗体,想不到反响巨大,很多士子贤者,都在模仿作诗,语嫣打算在七雄会盟前,举办一场赛诗会,辰哥能参加吗?”
  
  第0355章 洛雨诗社
  
  洛语嫣提出要举办赛诗会,让辰凌大吃一惊,这才女莫不是根据自己随便念的几首古诗,推敲出律诗的韵律来了?如果真是这样,不得不说,这洛语嫣的才华也太惊人了。
  诗歌,几乎就代表着中国的古代文学,贯穿华夏文明,滋润古往今来的人杰,是中国文学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由神话传说,逐渐发展成周时的诗经,风雅颂,然后出现诸子散文,各国别史,楚地辞赋,使得先秦文化繁荣一时,到了汉代出现大赋,为当时文学主流,涌出司马相如等诗赋才子。
  历经西、东汉后,古诗才出现五言、七言的诗体,如《古诗十九首》,使得诗歌向五言、七言过渡,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的应该是东汉末年,三国曹丕的《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冷,草木摇落露为霜’等诗句。
  再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完善,到隋唐时期,中国古诗才逐渐发展到高峰。
  如今公元前三百多年,基本还是诗经和楚辞霸占文坛的地位,辰凌推出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后,一些名垂千古的诗文,被他不经意念给才女、侠女等人,特别是洛语嫣,本身就是学术大师,反复研读之后,开始为这种新颖的诗歌,标注韵律和对仗等,来分析诗文。
  最后洛语嫣终于得出一些结论,打算要在当今战国推行这种新诗体,她预计这种新诗的出现,将会打破传统四言诗经和楚地民歌辞赋的模式,成为日后文学发展的主流。
  于是洛语嫣制定一些写五言、七言标准,比如提炼文字,讲究对偶,韵律的把握等等,来到大梁城,见到各国名士纷纷入魏,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旦推出,更快被这些文人贤士所接受。
  因此她拟作了几首七言诗,加上这种诗体的手法讲究,张贴出去,引得大梁城人文雅士的追捧,很快形成一股风气,一些有学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