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临战国-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费,资往它国。”
  其实辰凌也没打算都留下,因为这样的求贤令,涌入这些士子,什么样都有,不乏滥竽充数者,还有一些吃不了苦,留下了也是累赘、窝囊废,还不如早早打发掉。
  有侍卫端出几盘黄金站在门口,但凡离席要走的人,都可以拿到黄金。
  “走就走,还担心去别国没有高爵位吗?”十多人挎着行囊,走到门口,拿了一份辛苦费,出门扬长而去。
  门口那些侍卫冷艳看着这群乌合士子们,满眼鄙视之色。
  这时有一位蓝衣士子站起来问道:“请问燕王,古往今来,士农工商,以外皆为贱民,不知燕国新法如何规定百姓的等级,刚才听燕王口中,淫工巧匠似乎都能任官职,均拿俸禄,敢问燕王,将我这些士子与那些低微身份平等视之,是何用意?难道要违背周礼祖训?”
  辰凌答道:“各国都在为‘大一统’的目标努力?有谁还真正在乎周礼?燕国会重新建立新礼制,不会再有贱民等级,更不会按照士农工商来排列,但凡在燕国入户籍的百姓,遵守燕国律法,享受平等权利与义务,有耕地权、养老权、教育权、医疗权、住房权等,按人口分发土地,家庭承包,不允许买卖,五年后收回,再重新按家中人口分配,让更多的人自食其力,过上富足生活。”
  “取消贱民籍?”这次在很多士子中引发轩然大波,都认为不可理喻,他们身为士子,哪把土地、工商放在眼里?认为那是最卑微的行业,更别提那些旁门左道、奴婢优伶了。
  “什么,把我们与那些贱民籍平等视之,简直不可理喻。”
  “就是,贱民就是贱民,士子知书懂礼,出入王侯将相府内,怎么能与那些奸商、技匠、佃农平等呢?”
  “这燕国,变法匪夷所思,必然失败,咱们不要在这受其害了,去五雄战国!”
  “走,去战国五雄,辅佐诸侯争霸。”
  这次呼啦啦,站起了几十位士子,面带不忿、嘲笑,觉得燕国思维,不可救药,不知从哪弄出这么些道道儿来,废除奴隶制也就算了,还要平等百姓,那士子们岂不是没有优越性了?
  辰凌冷淡看着,一躬身道:“诸位士子,一路走好!”
  等这一批数十人走后,场内还有两百四十多位,仍继续留在席位上,有的在犹豫,有的在兴奋,有的在沉思,有的在观望,神色各异。
  这时范雎站了起来,拱手问了一句:“请问燕王,燕国变法之后,如何选拔人才,任免官职?”
  辰凌看着他提问,心忖难道他感兴趣了?如果他能接受这些想法,固然是好,实在接受不了,即便在历史上鼎鼎有名,也不能留在这了,心中充满了期待和矛盾。
  燕王回道:“这是变法中《科考论》涉及的内容,纵观战国,要出任要职,获得爵位,无非军功、宗族世袭、靠贤名推荐,再就毛遂自荐,没有背景的寒士,一直无缘进入参政行列,在燕国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将会实行科考制度,由于变法前期,学府刚刚成立,人才培育需要至少十年时间,才能形成大体系,因此前期只能从各地士子儒生中招揽,举办科考制,分有文学、外交、律法、医科等各方面,统一出卷,由士子们答卷,几轮之后,分出名次,从高到低逐次挑选录用,依靠自己胸中才学入职参政,不再需要氏族背景、贤人推荐……”
  范雎微微点头,又问道:“敢问燕王,真的认为士子,与‘农工商’平等吗?”
  辰凌平静答道:“不错,士子知书达理,修身齐家治天下,可以为官,治理一方,出入官府朝廷,一旦做官,肯定会根据官位大小,爵位高低,获得的权利和待遇自然不同。”
  “农、工、商,各有它的重要性,农为本,国之基也;而工匠依靠发明革新,能让社会技术进步,改变生活模式,功不可没;商者可使市场流通,为国家纳税,当然这三者之间,也有很大区别,虽说平等,是指享受律法保护的权利,法律前平等,并不是指的爵位、待遇、俸禄等相同,具体细节还要等推行之后见分晓。”
  范雎微笑着坐下后,心中忽然做出一个决定:那就是留在燕国,施展胸中才学。
  
  第0444章 万事俱备
  
  陆续有士子站起来询问,关于土地改革,关于爵位、军功、律法、度量衡等等问题,辰凌都一一解答,期间也有些士子无法理解,甚至表示怀疑,冷笑着拂袖离席。
  数个时辰的士子见面会,直到下午才告终,最后三百席位中,剩下不到一半人了。
  辰凌看着席间仅剩的一百多位士子,微微一笑道:“诸位经过了数月磨练,初步交流,寡人对留下的各位,抱有很大期望,能跟寡人一起,振兴燕国,参政议政,接下来,会让大家按照自己想要申请的职位、擅长的学术,填写意愿,朝廷会根据此申请单,安排试卷和相应测试,合格者,即可留下,给予官职,投入这次变法中来。”
  “当然,官职没有一撮而就、平步青云的,或许让大家先从县令、县丞做起,三年一次考核政绩,政绩突出者,会往上提拔,数年后,在座各位中,或许有不少人,已经是我燕国朝廷的军机政要大员,一定要脚踏实地,干出一番功绩来。”
  “好——”
  剩下的士子们,鼓掌叫好,对燕王气度和思维折服,对燕国充满了兴趣和希望,他们愿意留下,接受考核,加入燕国变法中来。
  辰凌感叹道:“测试就安排在两日后,成绩优异者,会被选拔出来,与燕国百官一起学习新法,然后派往各地:。实施,诸位,不要辜负寡人一片厚望啊。”
  士子们起身斗志高昂,高声许诺,竭尽全力,为燕国大业贡献力量。
  ……
  辰凌回到王宫,与苏秦、苏代商量一番考核士子们的试题,以答卷的形式,对于士子们的才学、见识、思维逻辑、文笔进行综合考察,这还是战国首次以这样的形式进行选拔人才。
  这时有侍卫进殿禀告,边戍有加急军方信函送到宫内。
  辰凌开启后,眼前一亮,原来秦开率领五千精骑,马不停蹄,每日行七八百里,穿过草原,神不知鬼不觉,斜插入太子平军营后方,马踏连营,打垮了太子平前军的营盘。
  荆燕与姜雄武率军趁机渡河,一阵掩杀过去,重创河岸对峙的叛军,杀敌两万人,俘虏了一万多,混战中,烧毁了叛军不少辎重车辆和兵器军械。
  太子平带残余人马,退守辽源邑、白山邑、昌图邑、通化邑四小城,成犄角之势,阻挡燕军,气势已经锐减。
  其余数县开源、清河、桓仁等小邑都被收复,城关外目前燕军有六万人,而太子平一方,只有五万余人,数量相差不多,由于太子平那边粮草供应不充分,继续围困几个月下去,就能平乱成功。
  辰凌起笔写了一道王旨,命秦开为阵前平乱大将军,荆燕与姜雄武为左右副将,要他们稳步稳打,务必全歼叛军,不许虐待俘虏、发生扰民事件云云。
  就在这时,淳于臻进殿送来情报:剧辛带乐毅正赶来辽东郡,离襄平城,不足五十里了。
  辰凌兴奋起身道:“走,诸位卿家,跟寡人出城迎接。”
  苏秦、苏代、淳于臻、郭隗四臣都有些吃惊,以燕王之尊,竟然亲自出城迎接默默无名的两名士子,是否太过小题大做呢?心中同时对燕王这种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行径,感到钦佩、激动。
  襄平城外,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春风下,城郭外,一望无际的原野,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远处山脚临水的村庄,依稀迎风招展的酒旗。
  数百名大内侍卫排成方阵,正前是王驾辕车,新燕王辰凌,负手而立,目光远眺,背后是几位军机大臣,都在等候剧辛和乐毅的到来。
  如此迎接场面,虽然不隆重宏大,但是朴实亲切,有一国君王亲自站在这里等候,足以胜过锣鼓喧天、百姓夹道的虚荣做作场面。
  不一会,远处几个人影跳出了地平线,马蹄飞奔,五人四骑,卷着尘土而来。
  这五人正是剧辛、乐毅、小婢月樱,以及两位宫廷侍卫。
  人影渐近,马蹄声越来越响亮,须臾间,奔到了二十步处,都同时勒马止住。
  剧辛看清这等阵势,不由一惊,然后由衷地感动,急忙翻身下马,对着乐毅道:“乐兄弟,赶快过来拜见燕王。”
  “燕王?他竟亲自出城……迎接咱们了?”乐毅有些发懵,以他年少老成、办事沉稳的性格,都忍不住有些失惊,因为他和剧辛,在赵国默默无名,何德何能,让一国之君纡尊自降,来迎接他们?
  乐毅吃惊之下,翻身落马,跟着剧辛,还有另外两名侍卫,一起走上前,跪拜道:“拜见大王!”
  小婢女吓得芳容失色,也在后面怯怯地跪地下拜,低头紧张。
  辰凌迈前几步,一手扶起剧辛,另一手扶起乐毅,微笑道:“不必多礼,剧卿果然乃信人也,这位想必就是你提起的才学之士乐毅公子吧?”
  剧辛一抱腕道:“启禀大王,这位贤弟,正是赵国乐毅,魏国名将乐羊之后。”
  乐毅在旁拱手道:“在下乐毅,愿入燕从仕,辅佐大王,完成伟业。”
  辰凌看到这乐毅一表人才,性格刚毅,中气十足,自身是一位武师,三阶武者,虽然论剑术不足以慑人,但是出将入相者,并非靠武力,而是要智慧和才能。
  “听剧先生提及乐毅公子有乾坤大才,让寡人刮目相看,燕国变法在即,正缺少一位像商鞅般,刚毅果断,统筹大局,专门主推变法之人,剧先生为燕国保举了你,乐毅公子,这个重任可就要放在你的肩上了。”
  乐毅听着一愣一愣的,这燕王竟然全然不问自己的才学,就如此器重于他,实在让人摸不到头脑,但是很快消除猜疑,毕竟即使给与高官,有没有能力,实践中就会见分晓,如果才能不足,很快也会被收回官职,凡事还要靠自己真才实学。
  “乐毅定为燕王分忧,为燕国鞠躬尽瘁,干一番大业出来。”
  辰凌哈哈一笑,左手携剧辛,右手携乐毅,走上王驾车前,慷慨凛然道:“今日两位就坐一次寡人的车,与寡人、与大燕同进退,立即回王宫,商讨变法事宜,该到的都到了,万事俱备,三日后,变法正式开始——!”
  
  第0445章 愤青
  
  辰凌带着剧辛、乐毅、苏秦、苏代、淳于臻、郭隗六人,来到内殿,也顾不上接风洗尘,安排酒宴之类,直接切入正题,让苏秦把‘治燕十论’逐条解说给乐毅,总框架、细节款项、推行的手法、步骤等等,全部细致解说一遍。
  中间乐毅、剧辛、苏代三人不断提问,与苏秦相互印证交流,足足两个时辰过去,全部探讨一遍,对于变法的内容,都有了深入理解。
  此时夜幕来临,满天星斗,春暖风柔,殿内数顶立柱青灯全部点燃,晚膳菜饭被安排在内殿中央,简单用膳过后,再次讨论起来。
  辰凌问向乐毅道:“乐卿,你对这套变法内容,有何感觉,比之以往他国的变法认为如何?”
  乐毅精神一振,知道这是燕王要考究他一番,在场苏秦、苏代、淳于臻等人都仔细盯着他,因为燕王对他太过礼敬,让诸人心中都有不服,此时要看他说出一番什么话来,能否折服大家,展现出真才实学?
  乐毅沉稳道:“治国之道,强国为本,然王道、仁政、道家无为,尽皆虚幻之说,与强国之道冰炭不能同器,更不符合战国时局,燕国有此治国十论,可谓新花奇葩,在西秦花开中衰之后,将在列国间绽放新的光彩。”
  “纵观春秋时期,郑国子产的田制新政、齐国管仲的经济统制、越国文仲聚集国力的新政、鲁国宣公的初税亩新政、晋国的赐田减税、秦国简公的初租禾等,新政都围绕田制与税制之变化发生,然皆为粗浅,无一巩固,反倒被新政激起的巨浪吞没。”
  “进入战国后,各国但有血性者,皆有争心,先后寻求强国之路,先后有魏楚齐韩秦赵六国变法,除了秦国的变法有了根本成效,其它五国,变法皆不彻底,法令又不稳定,比如李悝助魏文侯变法,以废除井田、奖励农耕、兴旺田业为主,疏忽了军制、吏制、爵制、国制、民制之全面变法。”
  “齐国、韩国则更是粗浅的整军治吏之变法,没有深彻的再造翻新;楚国之变法,因吴起惨死而中途夭折,对旧世族只有些须触动,更休提深彻二字;韩国只治朝纲官吏,却不从根本上进行变革,流于表面;赵国开始推行‘胡服骑射’只是强军伍,却不能改变民生和官职根本,在形式不在根基。”
  “如果燕国能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