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临战国-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件事,可大可小,对于掌管礼仪、外交、祭祀等的文官来说,这可是诸侯迎娶,关乎两国的外交颜面,奉常卿郭隗、典客卿张贽、御史大夫苏代联名禀奏了太后,要求大办婚礼,并向中原各国送外交请柬,定在下月初六,吉日大婚。
  易太后本身就是秦国的公主,对娘家的姊妹,自然很是欢喜,按着辈分,易太后与赢珂儿都是秦惠文王的女儿,只不过并非一母所生,年纪也差了近二十岁,赢珂儿嫁给燕王,固然乱了辈分,但是在战国时期,这种王室之间联姻,这些伦理关系根本不值得一提。
  奈何赢珂儿一门心思放在‘辰凌’身上,对于这门联姻,真是寻死的心思都有了,要不是关乎两国远交结盟大事,她中途就要以死明志了,到了燕国后,终日以泪洗面,看得易太后都是一阵心酸,苦心相劝,却又不能说出真相,也很为难,于心不忍。
  辰凌回宫后,立即召见朝廷重臣,乐毅、苏秦、剧辛、郭隗、淳于臻、苏代、荆燕、顾彦章、杨延和、纪绛、徐渭公、张贽等人,询问这一个月来,军机政要、新法推行的情况。
  乐毅回道:“禀大王,田地、赋税、兵役、官制、律法等十论檄文相继抄送到各郡县乡里,变法推行两个月,已经趋于平稳,大势稳定,有一些闹事者,皆出于老宗族年长一辈的人,蛊惑族人反对变法,不过一些年轻族人获得了土地,收成良好,有了独立做户主的权利后,已经逐渐脱离宗族的影响,对变法造成不了多大的威胁。”
  辰凌问道:“派到各郡县任官的士子们,表现如何?”
  苏秦道:“这些士子经过筛选,品质都是上佳,吃苦耐劳,适应了我燕国暂时的贫困,在地方执政为民,推行变法,都有些功绩,维持新法稳定下去,没有问题。”
  “那就好,建立太学的事情准备如何,秋季能否向燕国全境,以及中原士子发邀请函,选拔入学,进行教学,授业学习?”
  苏秦回道:“正在着手准备,学府已在建房添舍中,墨家提供了匠师、算术、工物、炼药等多方面士子,进入太学中任祭酒、博士,臣又派人送书信回鬼谷宗,请来专修纵横家、法家方面的名士下山,到太学中任教,授业解惑,目前道家、儒家、农家、兵家、医家还缺少相应的士子。”
  辰凌点头道:“燕国太学,就是要广纳各家各言,传授学识,让燕国子弟,接受各家思想学术,培养各方面人才,为国效力,寡人之意,在太学之外,另建立一所军伍院校,培养一些青年将领,这件事就交给枢密院,剧辛来负责。”
  剧辛拱手一礼道:“臣领旨。”
  “关于儒家、医家、农家等,可向中原继续发布求贤令,有学识者,可入燕国太学讲学,待遇和俸禄,不会低于从政官员,在太学认知的名士,虽然没有在朝廷为官,但是同样有爵位,逐级递升,享受较高俸禄;学院学生,每年要进行考核,成绩优异者朝廷予以录用,成绩劣者,予以退学革籍。”
  辰凌深知‘科教兴国’的重要性,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很快分崩离析,人们只知暴政亡国,以讹传讹,把秦始皇比作了历史暴君第一,其实秦始皇雄才大略,干了很多伟业,统一之后,每日批阅竹简数车,‘勤劳本事’‘夙兴夜寐’‘朝夕不懈’‘视听不怠’以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可谓勤君。
  但之所以很快灭亡,原因很多,但是主要还是来自秦法,当年商鞅变法,使得秦国迅速强大,但是律法太严,奖励军功,天下安定后,没有及时改变秦法,仍以严刑对付六国遗民,征战沙场的军吏,全部派到各行主持政务,不知以文官治理地区,那些军吏行伍出生,以战争阅历和手段主持地方行政,政风严酷粗暴就很自然了。
  因此大泽乡起义后,打出口号‘天下苦秦久矣’,并非完全指秦始皇个人残暴,而是痛指秦法、秦吏,对整个秦国朝政的排斥,暴政并非一人所致,而是所有秦朝官吏。
  另外,秦国灭六国之后,在文化上,采取了李斯的建议,废除私学,以吏为师,焚书坑儒,排斥中原文化,以相对落后偏激的西秦文化,来代替较为进步的中原文化,导致六国遗民与秦国在思想意识形态上,造成了根本对立,这种文化对立无法化解,秦始皇死后,天下暴乱,推翻秦政也是历史必然。
  相比之下,刘邦建立汉朝,上台之后,采取宽松的律法,以进步的中原文化普及汉朝人,使得文臣武将的思想能尽依附在朝廷主流思想上,即便他最后清扫九个异性诸侯王,即便有六国遗民存在,但是不在有人对抗,这就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辰凌就是要在对中原六国动手之下,先把燕国文化打出去,让所有人逐步认识到燕国文化的优势,文人归属,以学习燕文化为荣,那时候,燕扫六国,难度就会减到最低,思想为武器,一点不比百万雄师弱多少!
  
  第0468章 强化国防
  
  辰凌暂时以兴太学为起步,逐步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等,书同文、车同规,慢慢让中原诸侯,尊崇燕文化,让民心所向,再以解救苍生的口号,动武对诸侯进行清除,就容易多了。
  毕竟战国时代,不容后世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它是一个大乱世,七国争雄,春秋争霸,已经数百年的时间,各诸侯百姓早已习惯了自己的诸侯国子民的身份,面对亡国之恨,如何化解到最轻,是燕统一后,能否长存的根本。
  科教兴国,只是第一步,辰凌不会急于一时,慢慢他会效仿明朝成祖朱棣,汇编《永乐大典》以传世,稳定南北士子人心;清朝康熙大帝,派人撰编《四库全书》,才得到汉文人和番邦的认可和拥戴,尊重文化,也是一位君王的心胸和治国策略。
  接下来,燕王又问起御史台、军械局、纺织局、船舶局、地方刑狱司、翰林学士院、科工院筹备情况,乐毅、苏秦、苏代、剧辛、顾彦章、杨延和逐一汇报,都在井条有序地开展,让辰凌放下心来。
  “对了,这次寡人御驾亲征,平叛了太子平作乱,辽源城破,寡人打算赦免王兄之罪,只可惜王兄畏罪自杀,终晚了一步,郭卿,你安排一下,以太子之礼厚葬,谥号‘平国公’让世人知道,寡人没有苛待于王兄之魂。”
  郭隗自然明白王意,点头道:“大王仁慈,念及骨肉之情,只可惜太子平一心夺位,多行不义,挑起祸端,如今伏法自刎,也算了结内乱之局,臣定然处理妥当。”
  辰凌点了点头,无喜无悲,让人难以捉摸君王之心,冷静道:“平乱之后,寡人与秦开将军一同深入匈奴腹地,与匈奴谈妥了盟约,在草原大青山与燕山之间的草原地带,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城郭由燕国出人建立,名为‘乌兰察布’,这是第一个自由开放区,苏秦、张贽,你们会后商议,如何派人去筑城郭,建市坊等,与匈奴合作,各有所需,也是燕国增加外汇、销售之地,不得掉以轻心,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平等对待,鼓励燕人与匈奴人通商通婚,愿意加入燕户籍的,给与等级,在当地设立县乡里村,发展人口与贸易……”
  苏秦、张贽等人虽不明白深意,但是燕王郑重其事交代下来,不敢马虎,仔细记下了。
  最后留下乐毅、剧辛、荆燕几人,商讨朝廷军伍、招募新军,其余文臣都出了宫。
  辰凌道:“新法照常推进,但是招兵买马,严加训练不能放松,剧辛,你负责枢密院,军机大事,招兵、调将都要加紧步骤,去年燕国复辟,建立了镇远军、中军、北平军、羽林军四个军区,加起来,算上新兵,也就十万人,经过与齐交战,援救匈奴,平定太子平乱,伤亡三成,这一年又招募一些,参差不齐,军方番号也没有改动。”
  “现今新法颁布后,寡人希望军方也要有所行动,加强国防军力部署,目前大将军秦开在燕山大营练兵,主要是骑兵,用于草原野战,名为第一野战军,除此外,寡人还要另外建立几个军区,同时加出一支海军,军方官爵升迁与任命,这些细节你来审度撰写,越细越好!”
  “京城禁卫军,乃保卫王都,镇抚四方,防御外敌侵入,护驾之用,寡人有意每年在各军挑选精锐入选禁卫军,同时分禁卫军为十二卫营,分别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分掌皇城、宫廷、城门四面,具体称号、长官、爵位、品阶等,由枢密院拟定,寡人批阅。”
  剧辛听燕王一番话来,深深震撼,想不到大王有如此见识,强军扩武,增强国防力量,看来燕王有雄武开拓之风。
  “臣领命!”剧辛恭敬答道。
  辰凌又道:“关于府兵、乡兵,也要考虑在内,地方军为府兵,用以守护城池,维持一方治安,打击强盗流寇,缉拿要犯大道,逢水灾火灾能调动救灾,作为国防军的预备力量,乡兵维护乡村的安宁,夜中巡村,以防有盗寇欺压村民,府兵、乡兵选拔、任期、俸禄、免徭役赋税等,给出一个细致的方案。”
  剧辛拱手点头,用心记下。
  乐毅听到这,对燕王有了重新认识,原以为,他只是一位新登基的君王,见识、阅历有限,要把燕国推向高峰,顶多与秦、齐、魏持平,如今越来越觉得,这个燕王不简单,文武皆知,很多想法都是标新立异,又符合当前形势,绝不好大喜功,有耐心,有韧劲,乃是一位雄才伟略之辈。
  燕王把问题交代完,让两人退出御书房,出宫去了。
  走出宫门,过了王宫汉玉石拱桥,乐毅轻叹道:“燕王大不简单,只怕比秦孝公还要有才能,日后燕国,必然后来居上,实现‘大一统’的目标,不是没有可能。”
  剧辛想到燕王浑身散发出来的气势,有些紧张,叹道:“伴君如伴虎,与这样一位枭雄人主共事,不知臣子是福是祸?不过既是明君,决断圣明,自然不会滥杀贤臣,我等能辅佐这等君王,实现千秋大业,日后必能载入汗青史册。”
  乐毅微笑点头,“不怕君王圣明,就怕君主昏庸,亲小人,远贤臣,朝纲败坏,权臣擅权专断,那可绝非臣子之福,大王刚满二十,精力充沛,如果中途没有伤病,至少能在位四十年,四十个春秋,燕国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等若能在燕为官四十年,又会做哪些大事?哈哈,我有一种感觉,日后灭六国者,非秦即燕!”
  剧辛也点头道:“是啊,眼下中原五国,魏楚齐赵都在磨刀霍霍,准备向宋卫鲁越中山国动手了,不出三个月,一入秋季,储备了粮草,势必烽火连天,攻伐不断,生灵涂炭,咱们燕国远离中原,有易水长城为险,暂时无碍,休养生息,十年之后,中原五国都不是我燕国的对手了。”
  乐毅神秘一笑,轻声道:“大王准备打造一支精锐骑兵,又与匈奴结盟,我觉得,大王准备数年之后,就会先对东胡用兵,剧兄,你们枢密院可要把军政这一块搞好了。”
  “那是自然,承蒙大王如此器重,你说我能不尽心尽力吗?”
  “哈哈,那就好,与如此枭雄君主共事,革鼎天下,何其快哉!”乐毅放声一笑,两人联袂登车回府了。
  
  第0469章 诸侯滕嫁
  
  辰凌在会后,去了慈宁殿,看望自己的母后,向易太后请安,后者见了辰凌,几句话后,就谈到与秦联姻,秦公主远嫁大婚的事上来。
  “母后,这件事,我没意见,可以册封秦公主为王妃,但是王后之选,暂时不能给她,而且暂时大婚,那秦公主也会以诸多借口,不与我圆房,就冷落她一阵子,等她逐渐忘记了‘辰凌’,慢慢会解开心结,真正做寡人王妃的。”
  易太后皱起蛾眉,一袭华贵的绣纹宫裙,雍容华贵,轻叹道:“这赢珂儿,生性善良,看得哀家很是同情,看着如今的她,如何不是当初的自己?远嫁燕国,人生地不熟,又要相思成苦,最是折磨人,入宫后,哀家可要常拉她过来作伴,按着辈分,那还是哀家小妹呢,你的小姨。”
  辰凌一阵汗颜,这辈分,真让人有些尴尬,自己的小姨,还有些血统关系呢,虽然与母后同父异母,但毕竟也是近亲,幸好辰凌来自另一个世界,至少灵魂上,并不把这些人当成自己的真正亲人,但是血液内,还是有些血缘关系。
  在战国时期,近亲通婚方面,看得比较淡些,更何况还牵扯了两国之间的联姻利益,那更是非婚配不可。
  更离谱的,当属春秋初年,齐襄公淫乱,“姑姊妹不嫁,于是令国中民家长女不得嫁,名曰‘巫儿’,为家主传祠。”以后逐渐形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