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临战国-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药物都要提前备好。
  “也不知洛语嫣回到齐国怎么样了,大才女一心寻找治国救世的良方,能告诫诸侯君王,止兵戈,少杀戮,并打算著书立说,来记载诸侯国的得失,但眼前大局已乱,战火烧起,没有几年是安稳不下来了。”
  辰凌轻轻一叹,月明星稀,天涯咫尺,秋场点兵,长歌纵马,现在的处境,让他完全适应了,只要燕国的内政不乱,持续修缮,百姓安居乐业,墨家为科研院、制造局、造船厂、神机营,提供了很多能工巧匠,物理化学人才,每日都在进行新的研究。
  他坚信,给燕国十年时间,有他的一些开明思想在,必定一跃千里,省去数百年的冤枉路,从战国开始,一直到晚清,中华大地社会进步缓慢,一直处在封建社会,旧的制度,束缚生产力,忽视科技,注重文官,满口虚假仁义道德,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便于帝王通知子民,根本没有重视过科学发展,鼓励钻研过物理、化学、机械、建筑、算术、天文等各方面发展,这种腐朽的制度,才导致鸦片战争后,百年屈辱,华人受尽糟蹋和贬低,被称为东亚病夫。
  归根到底,不是华夏子孙不够聪明,相反,华夏人的聪明才智,在世家上也是领先的,就在于一种观念误导,封建制度的落后,闭关锁国,自诩泱泱大国,自给自足,官僚腐败,满口虚假仁义,暗地里男盗女娼。
  辰凌每次想到这些,都不禁发问,如果把牛顿的理论、爱迪生的想法、瓦伦的构思,化学元素周期表,各种资源的信息,逐渐灌输给国人,在燕国推动技术革新,鼓励那些能发明创造的人,授予官爵和地位,让人人以发明创造、以造福百姓、有大学问为荣,树立这种价值观,而不是以四书五经为唯一的进仕途、做贪官为目标,国人是否会转变一些那些封建观念呢?
  西方国家,在明朝以前,比中华民族落后了一千多年,仍过着奴隶生活、神教生活,但是正是因为民族独立,追求自由,广开民智,出现各种人才,敢于打破常规,发明革新,于是出现了工业革命,数十年内完成了一次大飞跃,超越了华夏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模式的积累,使社会体制领先在前。
  如果燕国重视科技与机械制造,降低文人求仕为官、清高自傲的心性,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改变!
  任由历史自己去发展,或许还是到十九世纪,才能进入工业期,两千多年,都在浑浑噩噩地渡过,如果辰凌把许多先进思想,逐步渗透给那些墨家、公输家,传授给燕京学府的莘莘学子,不断科研,说不定这个时代,就能早两千年跨入工业革命。
  这根本不是幻想,是思想的一个转弯,如果一根筋考虑历史因素,只会让历史重归旧路,再过两千年的封建社会,直到欧洲列强用大炮轰开国门时候,才被迫接受西方思想,搞起机械与科研,丢掉八股科举,腐朽酸文。
  辰凌回到了大帐后,摊开纸笔,挖空心思,再想一些适合现在的理论和思想,不如说:地球是圆的,不是方的,中原地处亚洲,不是天地大陆的中央;雷电是自然现象,苹果落地,因为万有引力;船只不光只有木船不沉,铁船也能不沉水等,这些简单的思维先在燕国学府内灌输下去,才能一步步加深,引发蝴蝶效应。
  落笔一番后,直到夜深,辰凌这才停笔,熄灭铜灯,月光仍透过布帐,依稀射入帐内,他看着月华,有一种思乡的感觉油然而生,他的故乡,在东北燕国!
  
  第0561章 兵插卫境
  
  次日各军整编,副帅周淮英迫不及待地手持虎符,到右翼军营接管这里的人马,生怕晚一会,主帅会改变主意似的,格外积极。
  今日身穿一袭银铁铠甲,披着枣红袍,威风凛凛,在几名心腹护卫和谋士吴子秋的陪同下,在右翼军营掌控大军,然后就下令,立即拔营,很迅速地带军离开这里。
  周淮英六阶剑客,二十年来,一直在山中习武,尽管也听过兵家之说,但从未仔细研读,空有一身武艺,但指挥三军却不知门路和细节,第一次入伍,有魏公子保举推荐,挂成副帅,实则根本没有带兵的经验。
  幸好有吴子秋在身旁,为他谋划好多事,解读一些行军入伍的条规,这才让周淮英有些入门。
  “周将军,这带兵打仗,与剑客比武不同,大多时候,都不会用主帅亲自冲锋陷阵,而是坐镇后防,指挥全局,因为不论攻城战,还是旷野对战,大军人数太多,排成阵列,喊话是绝对听不到的,进攻听鼓,后退鸣锣,阵法演变,或转或抄,都需要看令旗,主帅要随时根据敌军的布阵和战局,即使调整战术,给大军发号施令,否则,人数再多,也是一盘散沙,抵挡不住敌军的冲乱。”吴子秋耐心地讲解兵法之道。
  周淮英闻言点头,又问道:“那辰凌究竟师承何人?除了剑术高超外,用兵如此厉害,扇堤关一战,见他用兵忽重忽轻,忽快忽慢,都不知为何,就听说卫军后方成武邑的粮草被烧毁,扇堤关也莫名起火,守将卫福通沉稳过人,却也不断中计,自刎而亡,一切都莫名其妙的。”
  直到这时,他也不知道辰凌究竟如何用的兵?神不知鬼不觉,他身为副帅,都完全没有察觉到,除了头几日鏖战雄关,然后就是整顿,然后就是轮流佯攻,每次无功而返,走走过场,周淮英还曾私下嘲笑辰凌不过如此,谁知几日过去,雄关就奇怪告破了。
  吴子秋轻叹一声,凝思道:“水无常势,山无常形,用兵亦如此,这辰凌用兵,颇得‘兵法诡道’,看着像变戏法一般,轻重缓急,运用自如,随机应变,后发制人,这一次我随军而来,算是见识到了他的过人之处,非常可怕,伐卫一战后,他极有可能会在列国之间以带兵出名,被认为魏国吴起、庞涓之后,有一个少年将帅之才,对列国的威胁增大。”
  周淮英听着有些不服,心中暗暗较劲儿:这一次,我一定要战出一些成绩,凭借两万人马,平定边疆卫卒,震慑宋军,不敢逾越半步。
  右翼军经过一望无际的稻田地,绕过两个山陵地段,来到卫国正南与宋国接壤的边境地带,这里依山傍势,建立了一些要塞隘口,每个要塞屯兵数千不等,还有的依山建城,小山城内驻扎卫军和当地猎户、山民等。
  周淮英开始了带兵剿匪之旅……
  扇堤关内整兵数日,轻点了粮草和兵器储存后,伤员就地治疗,辎重军和守卫都归徐泰统领,作为入卫的第一周转地,衔接魏国与入卫大军的供给桥梁。
  这一日,柳岩回到军中,浑身有几处绷带挂伤,叩拜大帅,复命任务。
  辰凌看着心中一叹,询问其当日情景,柳岩娓娓道来,那一晚,他带来三十多米精锐战士,换做了卫军服饰,在客栈伙计的带领下,分成两路,来到关内的两个仓库处,约定午夜动手。
  他们浑身带了不少油脂与火种,溜进仓库内,点火之后,被守卫察觉,发生了激战,有些战士担心完不成任务,抱着玉石俱焚的想法,点燃入口的粮草,然后整个人再往里面点,这样阻挡了外面的侍卫冲进了,把全仓点了,自己也葬身火海。
  柳岩在外面与守卒交手,血战夜巷,最后杀出一条血路,三十多精锐武士,最后剩下三四人,全部受了伤,逃脱掉。
  辰凌满意点头,一番感慨,这就是九死一生的任务,非常之人,才能完成,大军作战,看似两军对垒,实则有很多特种兵、特工间谍早已在私下行动了。
  “好好休养一番吧,大军即将继续进发了。”
  柳岩抱拳道:“都是皮外伤,没有伤及筋骨,休息十数日,就能康健过来,请大帅准许随军同行,随时可以接受任务。”
  辰凌摇头失笑道:“这还接任务上瘾了。”
  柳岩莞尔,问道:“滕虎、沈铮他们回来没有?”
  “还没有,斥候正深入卫地探寻他们的下落,根据可靠情报,他们夜袭成武邑后,火烧粮仓,就逃遁出来,战斗十分惨烈,人数伤亡近半,随后扇堤关又派骑兵前去围剿这支队伍,只怕危险重重,九死一生。”辰凌叹道。
  柳岩默然不语,他已经体会到,身在任务中,那种四面遭遇堵截追杀的境遇,实在糟糕,要不是当时有一种求生的渴望,激发潜能,勇猛冲杀,很可能,他们几个就出不来了。
  沈铮、滕虎等人在卫地,前后遭遇骑兵的追击,可想而知,会如何危险重重,朝不保夕。
  辰凌谓然一叹:“这是一场磨练,生死考验,往往越能激发人的求生欲,使自己领悟生与死,浴火成长,磨造一番坚韧、不畏死的性情,才能完全胜任疆场的需要,战场是残酷的!”
  柳岩点头,颇有同感,心中只默默期盼,他们吉人自有天相,袍泽兄弟能活着归来。
  数日后,辰凌统军出发,先锋军两万,以夏世雄为先锋统将,左翼军号称一万,其实在雄关夜战中,损失了一点人马,有所不足,以杨匡义为统将,中军一万,坐镇后防,三股人马,浩浩荡荡向着百里外的成武邑进发。
  三波人马相隔两里有余,铺天盖地,真如泰山压卵一般自扇堤关出发,一路向东,旗幡招展,鼓号齐鸣,杀气喧天,极是威武。
  辰凌坐在战骑之上,在中军护卫之下,徐徐向前,稳重沉厚,整个中军,尽管不如一万魏卒那么厚重,有战斗力,但是这一万人马,全都是辰凌的心腹亲卫军,多是从河东战场调配过来,曾追随他在秦川大破过秦军,向心力、凝聚力非常强。
  越来越感觉到,统军讲究很多,奥秘无穷,需要主帅不断去挖掘,就拿着随军出发,主帅最忌讳是冲锋在前,一旦中伏,或与对方忽然开战,都会造成整个大军,接收不到号令,群龙无首,陷入混乱。
  所以,史书上常常记载某个名将,身先士卒,带军冲锋,使得将士万众一心,百战百胜,那都是文人为塑造形象,扯淡瞎编的,除非是在名将年轻时候,刚入军伍,尚未出道,当他一旦为统将,都不会亲自犯险,拿命去犯险,一旦有失,死的不只是他,而是他手下的数万数、十万大军,顿时溃散不堪,兵败如山倒。
  辰凌坐镇后方中军,俯视前方凶猛向前的甲士,心中一定,觉得只要自己不倒,前面的大军就会勇往直前,凝成一股,一旦自己乱了手脚,整个精锐大军也会成为逃兵,身上系着重任,肩负着全军将士的性命,这就是为将帅者的责任!
  
  第0562章 暗中较劲
  
  魏军三路进攻诸侯小卫,左路大军攻魏国的北部大门,由太子推荐的林惊羽为将,来自青衣门的先天高手,带来了几十个同门师兄弟,一律安插在亲兵营、以及一些部将阵营中,全部提拔为将,毕竟他们的剑术不凡,足以力压那些中郎将、骁骑将、裨将。
  只不过,他却不知,剑术高超的那些同门师兄弟,对兵法和领军一窍不通,却以自己师兄为统帅,嚣张跋扈,根本不把各营的将领放在眼里,时常顶撞,甚至拔剑动手。
  全军上下将士早有一些埋怨,对青衣门弟子的厌恶,转为对主帅的不服气,但是对方职位太高,统领十万大军,他们这些低微的将领一时也不敢反抗,只能忍气吞声。
  这一日,魏军在黄河以北,卫境山岭之地,与卫军展开激烈厮杀。
  这里被称为火龙岗,是进入卫国都城的必经之路之一,与太行山脉分支相呼应,形成一道屏障,是进攻朝歌的最后一关。
  林惊羽虽然是第一次带军,但曾熟读过一些兵法,有自己的心得,因此一个月下来,连番大战,锐气锋芒,几乎横推过去,斩敌数万,自损也有两三万多人,黄河以北的卫境新乡邑、修武邑、延津邑等城邑数座,都被攻克。
  没座城池留下两千士兵驻守,其余大军继续开拨,一直打到了火龙岗地带,却进步不前,这里山形连绵,多山道和山坡,被卫军长年经营,在此打造不少机关、陷坑,林道间遍设鹿角、蒺藜等物,暗岗游哨很多,关卡处处,相互串联,共有六道葱岭。
  就是十万大军攻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每一岭推进,死伤无数。
  进攻数日下来,左路军损失了近一万七千多人,十万大军,只剩下一大半了,但距离卫地朝歌,仍有一段距离,卫国不断招兵援助过来,使得两军鏖战对峙,每日厮杀,难有起色。
  “大帅,不能再猛攻了,我军已经伤亡近半,需要整修一番,每日都冲上去,将士们死伤无数,那六道葱岭至今才被攻克两道,只怕真正攻下了,五万大军全都要埋尸荒岭了。”副将虞子展抱拳劝阻道。
  “是啊,大帅,不能强攻了,大军需要原地休息,合军整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