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路驰骋-第4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焦光恩笑着摆了摆道:“像你这么客气,还真是不习惯啊,步云啊,真想让你到市里啊,不过,马山新镇又太过重要,你辛苦了。”
    陈步云笑着摆了摆道:“要是没有领导做大树的话,那我早就被雨淋死了,又谈别的什么了,再辛苦也没有您辛苦啊。”
    “你啊!”焦光恩笑着摇了摇头,开始认认真真的看起了陈步云的提议,陈步云在一边解释的道:“领导,要这乡镇企业的发展无外乎其实就两种模式,一个淮南模式,还有一个是和城模式。”
    焦光恩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对于这两个模式他也是有所耳闻的,之前也翻阅了不少资料,不过,对这系统的理论知识掌握得倒也并不是非常的透彻。陈步云不愧是陈步云,理论研究的水平很高的。
    “哦?淮南模式是怎样一个模式了?”焦光恩率先问了起来,毕竟淮南模式被排在了第一位,他也是有所听闻过的,可是并没有能够实地的进行考察,只不过并没有亲身前考察过,所以,焦光恩对这淮南模式是久闻其名,但是这具体的核心是什么,其实是并不知晓的,毕竟,跟他对淮南模式的了解也仅仅是通过相应的报刊与政务工作报告中得来的,这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原知此事要躬行啊。”
    陈步云点了点头,为焦光恩介绍了起来,想要发展这乡镇企业,这先进的发展模式必须是要借鉴借鉴的,总比摸着石头过河要强上一些,有前例可作借鉴,自然是要比独自前行要强得多的:“所谓淮南,就是淮江省南部的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这个模式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家华刘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来的。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zhèng fǔ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简单的来,淮南模式就是‘地方zhèng fǔ公司主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是‘zhèng fǔ超强干预模式’。”
    陈步云的讲解非常的细致,这让焦光恩更为自己邀请陈步云前来负责这个计划而感到正确无比,陈步云的理论知识相当丰富,再加上他的基层工作经验,显然是能够相得益彰的制定出更好的,更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的。
    “那么,什么又叫做和城模式了?”焦光恩得陇又望蜀的继续的问道。
    “所谓的和城模式是指地北省东南部的和城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小商品是指生产规模、技术含量和运输成本都较低的商品。大市场是指和城人在全国建立的市场网络。”陈步云流利的介绍道。显然,对这个模式,他也是心仪了很久的。
    听着陈步云对这些知识的了解程度,焦光恩感动的点了点头,什么干部最为难得,就是这样的干部。
    “步云,那你,咱们上合市更适合哪一种模式啊?”焦光恩沉吟了一会儿,抬起头来看着陈步云,出声问道。
    “淮南模式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的是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而和城模式则是通过发展个体私营企业,通过市场化来促进工业化。两种路径的形成各有其主客观原因。也各有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咱们就先从我们淮南模式起吧,毕竟,淮南要比和城距离我们更近一些,‘淮南模式’的概念1983年首次被华刘先生提出的,是以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为核心,追求村民共同富裕的特征因为非常符合当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所以备受追捧。”陈步云缓缓的解释着。
    焦光恩点了点头,向陈步云递送过了一根烟,陈步云摆了摆,接着道:“其实,淮南模式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这也是有着历史的原因的,早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淮南各地在集体副业基础上就已经开始办起了一批社队企业,主要为本地农民提供简单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到20世纪70年代,这些小型社队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农机具厂,为集体制造一些农机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社队企业发展的明确支持,促使社队企业步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阶段。它们利用这一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抓住市场空隙,迅速壮大起来。改革开放初期,淞沪这些大型城市中大量技术工人节假rì到淮南地区,给淮南带来了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历史上的积累和接受淞沪的辐shè为淮南地区工业化的起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当时的短缺经济,对工业化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至1989年,淮南乡镇企业创造的价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已经占到了60%。”
    “不过,我觉得,这个模式,并不适用于我们上合市!”焦光恩听到这里,出声言道,他跟陈步云可是关系不浅的,彼此之间的言语也就随意了许多,要是换一个人,只怕,焦光恩是不会如此直截了当的的。
    jīng彩推荐:

第六百一十一章 问答
 正文 第六百一十一章 问答    
    陈步云看着焦光恩的决断,点了点头,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啊,老焦还是很有见识也很果断的。
    竖起了大拇指,陈步云赞叹的说道:“不愧是焦书记,看待问题就是这么的一针见血,如此的有预见xìng,实在是令人佩服佩服啊。”
    焦光恩哈哈笑了笑,点了点陈步云说道:“瞧你这家伙现在怎么变得也这么阿谀起来了?这可不好啊。”
    “领导,您可这真是误会我了,在别人的面前,我绝对是铁骨铮铮的汉子,别说阿谀奉承的话了,很多时候,其实我就连话都是不说的,不过,在老领导的面前,我心中的这股欢喜与崇敬是压抑不住的往外冒啊。”
    “行了,行了,和城模式你觉得怎么样?”焦光恩笑呵呵的转移了话题,对于陈步云的口才,他是知道的,要是任由他发挥下去的话,只怕是只到要出席签字仪式了,时间都还不会足够的。
    陈步云也知道点到为止的好处,笑呵呵的接续说了下去:“和城模式的形成是有其特殊xìng与特sè的,要知道,和城模式的经济形式有下面的这一系列的特点:一,他们主要是以家庭化为主,而小商品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第二,经营方式专业化,有家庭生产过程的工艺分工、产品的门类分工和区域分工;第三,专业生产系列化;第四,生产要素市场化,按市场的供需要求组织生产与流通,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均可zì yóu流动;第五,服务环节社会化。”
    焦光恩点了点头,不过,对于陈步云所说的这些,他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对于他来说,有用的信息也就是所谓的第一点与第二点而已,剩余下来的三点,焦光恩所能够理解的其实并不深。
    而陈步云自然也能够看得出焦光恩的疑惑,于是进一步的解释道:“和城模式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也是与他们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条件有关系的,这一点,倒是与我们上合市颇有一些相像,又有一些不相像。”
    “嗯,这个我倒是看过一些资料,和城地区在改革开放之前,是非常的贫穷的,甚至,完全是可以概括为‘三少一差’的:可利用自然资源少,除了矾矿外,没有更多可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人均耕地在整个地北省来说也是最少的,当时还不到人均半亩,现在只有0。31亩;国家投入少,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国家对和城地区的累计投资只只不过有5。95亿元而已,要知道,这个数字之中,还有刚建国期间金额巨大的时刻;第三,和城地区的交通条件差,整个地区没有机场、没有铁路,只有一条勉强通航的水路和一条路况很差的104国道与外界相接。这一点,倒是与我们岩城县颇有几分相似的。”由此,看来焦光恩其实也已经早就做过了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的,绝对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就胡乱的来的,而他显然对这和城模式比较的感兴趣,看得出来,焦光恩所想要走的便是这个和城模式。
    对于焦光恩如此的兴致,原本陈步云也不想要泼冷水,可是,这发展路线可不是随随便便施行的,要知道,这一旦制定下来,那可是要涉及到整个市,甚至整个地区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的啊,自然是马虎不得的,一个好的发展路线制定下来,能够使得地区长治久安,长期繁荣的发展下去,可要是一个错误的,有隐患的发展路线被制定出来,执行下去,那所损失的,可远远不只是表面上的那个数字损失而已了,时间、jīng力与zhèng fǔ的公信力,还有民众的信心,这些无法在明面上显现出来的东西,可是最为关键的所在。
    因此,陈步云看了焦光恩一眼,沉吟了一声,便就讲述了起来:“和城地区与我们上合市的贫穷境遇是差不多的,可是,这里面的软环境那可是不一样的啊。”
    “哦?这是怎么意思了?”焦光恩的经历与年龄早已经使得他不会因为这一些失望而表露在脸上,不过,心里到底也是有一些失望的,因为,他所制定出来的计划就是以和城模式为蓝本,而进行补充增改的,现在,陈步云的意思是和城模式其实是并不适应上合市的发展的,那么他之前原本制定的思路与制定的计划也就白费了,这多少让一心想要取得成就的焦光恩有些心中潸然。
    陈步云正sè的看向了焦光恩,缓缓的说道:“上合市与和城地区都是人多地少,按照道理来说,大量农业剩余劳力都应该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民要发展非农产业致富才行。”
    对于,焦光恩点了点头,陈步云这话说的没错,这劳动力有所剩余了,那么,自然是要进行转移的啊,要不然,这些空置的剩余劳动力就这么的闲置,那可怎么行了?!只有利用起来的劳动力,那才算是真正的劳动力,剩余下来的,那不是社会的财富,反倒是社会的负担与隐患。
    “不过,和城地区与咱们市所不一样的是,当时和城地区的农村过去生产力发展缓慢,集体经济虽由人民公社扶持,但一直没有得到巩固,反而使家庭经济和自发经济在资本主义泛滥的批判声中酝蕴成长。而我们这里丝毫就没有过什么家庭经济,就更加不要说什么自发的经济行为了。”对于这种关键的大事情,陈步云素来是很重视的,也顾不得许多,直接一针见血的说了起来,反正他相信焦光恩也有这样的容人之量,如果没有这样的容人之量的话,他是怎么都不会这么建议的,最多也是会转换一下说话的方式的。
    “而且在历史上,和城地区的人本来就有着除了农业之外,兼营家庭手工业或外出经商做手艺的风俗特sè。而且,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风俗特sè,使得和城人一方面自办了各种非农经营的经济实体,另一方面建立起了流通信息网络,为其后来的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陈步云再接再厉的继续说了起来。
    听到了这里,焦光恩不由的暗自庆幸找陈步云来负责这件事情的正确xìng,,是的,这细细说来,还真的是如此,岩城县与和城地区相似的也只不过是许多的硬件条件与环境而已,而这软环境确实是极为不相称的。因为,上合市人民大多数安土重迁,虽然贫困又不愿意出去务工,更不愿意进行发展家庭经济,思想比较的落后与保守,所以说,这自然是无法达到和城的高度,这和城模式想要被上和市所套用的话,那可绝对是不行的。
    这种事情,还是要陈步云这样的专业的来规划啊,之前的规划原本自己看了是觉得很不错的,可是现在跟陈步云的思路一比,那真是什么都不算了,焦光恩很果断的将手包中原本在市里制定出来的计划书给放弃掉了。计划的好与坏,还确实是要靠比出来的啊。也无怪乎那么多的领导,喜欢下属之间互相的勾心斗角,这有竞争与没有竞争绝对是两个样子啊。
    不过,现在可也不是让焦光恩在这里感慨的时候了,他沉吟了一下,看向了陈步云,便就询问了起来:“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了?”
    侯跃东笑着看向了焦光恩认真的说道:“很简单嘛,咱们只要因地制宜就可以了。”
    要是在外人的面前,焦光恩是绝对不会再继续问下去什么叫做个“因地制宜”的,不过,在陈步云的面前,他没有这么多的顾忌,直接开口问道:“那怎么个因地制宜法了?”这不由得他不重视,因地制宜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确实很难的,有的时候,差之毫厘便就会谬以千里的。
    在焦光恩面前,陈步云也是不会有这么多的顾忌的,直接笑着开口说道:“首先,我们一定要先认清我们自己的经济条件与所处的这个地理环境,与咱们市的软环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