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优秀到卓越-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手机访问 m。
………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漪箩】整理

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从优秀到卓越 》
'美' 吉姆·柯林斯 著 

俞利军 译 

内容简介:
珍藏版
本书是超级畅销书《基业长青》的作者柯林斯的又一力作,它描绘了优秀
从优秀到卓越(珍藏版)
从优秀到卓越(珍藏版)
公司实现向卓越公司跨越的宏伟蓝图。《基业长青》揭示了公司保持卓越的秘诀,但书中提到的公司自始至终都出类拔萃。对于那些业绩平平的公司,如何才能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呢?是不是卓越的企业都有所谓的特殊“卓越气质”?发展的瓶颈是不是真的难以突破?
针对这一问题,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历时5年,阅读并系统整理了6000篇文章,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创建了3。84亿字节的电脑数据,收集了28家公司过去50年,甚至更早的所有文章,进行了大范围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如何使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令人惊异而振奋的答案。
柯林斯发现,公司从优秀到卓越,跟从事的行业是否在潮流之中没有关系,事实上,即使是一个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即使它最初默默无闻,它也可能卓越。柯林斯提出了一整套观点,“只要采纳并认真贯彻,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能极大改善自己的经营状况,甚至可能成为卓越公司”。
在5年时间里,柯林斯和他强有力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规模巨大的研究,对1965年以来《财富》杂志历年500强排名中的每一家公司(共1400多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令人震惊……只有11家公司实现了从优秀业绩到卓越业绩的跨越,包括吉列、金百利…克拉克、富国银行、菲利普·莫里斯等公司,它们在15年的时间里,公司的平均累积股票收益是大盘股指的6。9倍(而像GE这样举世闻名的大公司也只有2。8倍),也就是说,如果你在1965年向这些公司中的一家共同基金投资1美元,到2000年,这只股票的收益将增长471倍,而市场上一般的股票基金只增长56倍。这些实现跨越的公司在什么方面比那些公司中的巨星,如英特尔、可口可乐等企业表现得还要优异?
柯林斯将这11家公司与那些实现跨越但并不能持久的公司和未能实现跨越的公司进行对照,分析实现这一跨越的内在机制。因为从优秀到卓越的答案〃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普遍适用于任何机构。〃
● 从公司之外请来的被奉若神明的名人做领导,往往对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过程起消极作用。
● 经理人的薪酬结构跟推动公司经营业绩无关。
● 实现跨越的公司在制定长期战略上花的时间并不比别的公司更多。
● 技术以及技术推动的变革,实际上并不能激发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 合并和收购在推动公司跨越过程中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 实现跨越的公司不刻意创造转变、激励员工或是营造公司上下一致的气氛。
● 革命性的跨越,不一定需要革命性的过程。
● 实现跨越的公司从事的并非是景气行业,有的甚至是处境很糟的行业。
● 卓越并非环境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种慎重决策的结果。
社会机构版
《从优秀到卓越》(社会机构版)是专门写给教育机构、医疗机构、
从优秀到卓越(社会机构版)
从优秀到卓越(社会机构版)
艺术组织、社会服务组织、基金会、各种非营利机构、警察、政府部门甚至军队的。作者在本书中探讨了各种社会事业组织的领导者需要面对的挑战,以及如何把《从优秀到卓越》的理论和概念应用到完全不同于商业机构的社会环境。
  作者认为真正重要的差别并不在于商业机构与事业机构之间,而在于卓越与平凡之间。我们需要拒绝那种把“商业语言”强加在社会事业组织身上的做法,我们应该做的是找到大家都会接受的“追求卓越的语言”。

前言 

第一章 优秀是卓越的大敌 

第二章 第5级经理人 

第三章 先人后事 

第四章 直面残酷的现实(但决不失去信念) 

第五章 刺猬理念(三环内部的简化) 

第六章 训练有素的文化 

第七章 技术加速器 

第八章 飞轮和厄运之轮 

第九章 从《从优秀到卓越》到《基业长青》 

后记 答疑篇 

附录 

译后记 

1。1 前言 
本书的手稿即将完成之际,我来到位于科罗拉多博尔德的埃尔多拉多…斯普
林斯峡谷。这个峡谷就在我家南面。我沿着一条陡峭多石的山间小路登上山顶,
在我最喜爱的一个休息地驻足。远方腹地依然是一派银妆素裹的景象。正在那时,
一个奇怪的问题突然闪现在我脑海中:要出多少钱才能让我放弃出版《从优秀到
卓越》这本书呢?这个问题的确很有趣,因为此前我已花了5年时间用于调研和
撰写本书。不是说给多少钱我都会不为所动,而是当我的思绪跨越上亿美元的门
槛后,已经到了我该沿原路返回的时候了。不过,即使有那么多的钱也不能令我
放弃这个项目。本来就乐于传道授业的我,无法想像如果不能把自己的知识与全
世界的好学之士一同分享会是怎样。而本书也正是在这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
精神鼓舞下才得以问世。 

在度过几个月僧侣式的隐居生活后,我很乐意得到人们的反馈,了解本书哪
些部分能给他们带来益处,哪些不能。我希望大家能从本书中获益,并将学到的
知识运用于大到公司事务、社会事业,小到生活琐事的处理之中。 

 

 

 

吉姆·柯林斯 

j i m c o l l i n s @ a o l 。 c o m 

w w w。 j i m c o l l i n s 。 c o m 

科罗拉多州博尔德 

2 0 0 1年3月2 7日 


1。2 优秀是卓越的大敌 
“令死神望而却步的,是永无止境的好奇心。” 

—贝里尔·马卡姆 《乘夜向西》 

 

优秀是卓越的大敌。 

这就是为什么鲜有优秀者实现卓越的主要原因。 

我们没有卓越的学校,主要是因为我们有优秀的学校。我们没有卓越的政府,
大抵是因为我们有优秀的政府。很少有人能过上美满的生活,基本原因是过上好
生活很容易。绝大多数公司始终未能成为卓越的公司,全是因为它们绝大多数都
是优秀的公司—而这正是它们的主要问题。 

1 9 9 6年,这一想法在我头脑中已经变得相当清晰明确。当时,我正与思想
界的一群领袖一道进餐,讨论组织业绩问题。麦肯锡公司旧金山办事处的总经理
比尔·米汉探过身来,漫不经心地向我吐露:“喂,吉姆,我们都很喜欢《基业
长青》这本书。你和另一位作者在调研和著书方面都干得非常出色。但遗憾的是,
这本书毫无用处。”我很好奇,请他解释一下。“你所写的大部分公司自始至终都
非常卓越,”他说,“它们不必将自己从优秀公司变为卓越公司。这些公司有像大
卫·帕卡德和乔治·默克那样的创始人,从一开始就塑造了公司的卓越气质。但
是大多数公司都是中途觉醒,发现自己只是优秀公司而非卓越公司。它们该怎么
办呢?”回想当时的情景,我感到米汉作出“毫无用处”的评价的确有些夸张,
但他的观察是正确的—大部分真正卓越的公司由始至终都是卓越的。而大多数公
司却一如既往始终未能成为卓越公司。米汉的评价的确是千金难买。他的那个问
题犹如播下的一粒种子成长为这本书的根基,那就是:“优秀公司能否转变为卓
越公司,如果可以,怎样才能做到?”或者换句话说,“安于现状”的顽疾是否
真的无药可治?在5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优秀公司变为卓越公司
的案例确实存在,而且我们已经掌握了促成这种转变的潜在因素。受到米汉的启
发,我和我的研究小组开始了一项历时5年的研究工作,力图探索从优秀公司成
长为卓越公司的内在机制。 

图1 。 1能使你很快领会这一项目的思路。实际上,我们找出了一些公司,




它们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并至少将这一业绩保持1 5年之久。另外,我
们还精选出一批未能实现这一跨越或实现了跨越但不能持之以恒的公司作为对
照公司。然后将这些公司进行对比,发掘出其中最根本、最显著的有效因素。 

所有最终入选实现从优秀到卓越跨越的公司都拥有非同寻常的骄人业绩。在
它们实现跨越的1 5年里,公司的平均累积股票收益率是大盘股指(the general 
market)的6 。 9倍。举个例子,通用电气(2 0世纪末公认的拥有最杰出领导的
美国公司)在1 9 8 5年至2 0 0 0年这1 5年间,其累积股票收益率比市场高出2 。 
8倍。再比如,如果你在1 9 6 5年向这些实现跨越的公司中的一家共同基金投资
1美元,并以市场平均价格持股一直到跨越点,同时也向市场上一般的股票基金
投资1美元,那么到2 0 0 0年1月1日,前者将增长4 7 1倍,与之相比,后者
只增长5 6倍。请见图1 。 2。这些都是令人瞩目的数字,要知道这些都是由曾经
默默无闻的公司所创造出来的。沃尔格林公司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4 0多年来,
沃尔格林一直是一个业绩平平的普通公司,其业绩接近大盘指数基金。然而在1 
9 7 5年,沃尔格林的股票突然开始一路攀升,并一直保持强劲的势头。从1 9 7 5
年1 2月3 1日至2 0 0 0年1月1日,向沃尔格林投资1美元,收益几乎是投资
科技巨星英特尔公司所得的2倍,通用电气的5倍,可口可乐的8倍,大盘指数
基金的1 5倍(包括在1 9 9 9年底猛增的纳斯达克股票)。 

长期以来,沃尔格林都是一个不起眼的公司,而现在它的业绩却超过一些世
界一流的公司。它是怎样完成这一转变的呢?在资源配置相似、机会均等的条件
下,为什么沃尔格林能获得跨越式的发展,而其同行如爱克德公司却无法实现这
一跨越呢?这个案例集中体现了我们探索的本质。 

本书所要探讨的并不是沃尔格林公司本身,也不是我们研究过的某家公司,
而是要找出一个问题的答案,即,“一家优秀的公司能否转变为卓越公司,如果
可以,怎样转变?”我们寻找的答案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普遍适用于任何机
构。 

这次历时5年的不懈探索卓有成效。其中有些结果令人惊奇,与传统的看法
截然相反。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相信,只要采纳我们得出的一整套观
点并认真贯彻执行,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能极大地改善自己的经营状况,甚至可能
成为卓越公司。 



本书致力于将我们的研究成果传授给世人。开篇第一章的剩余部分主要介绍
了此项探索的过程,勾勒出我们的研究方法,并先期说明我们的研究成果要点。
在第二章里,我们将从最有启发意义的一点—第5级经理人开始,深入探讨我们
的研究成果。 

无所畏惧的好奇心 

经常会有人问我:“是什么促使你从事这些艰巨的研究项目的?”这个问题
问得很好。最基本的答案只有一个:好奇心。选择一个不知答案的问题,然后着
手找答案,没有什么比这更能令我兴奋的了。就好像刘易斯和克拉克那样,爬上
船,向西而行。他们说:“我们不知道在那儿会发现什么,但我们回来时,一定
会把我们的发现告诉你。”这是一种由衷的满足感。在此,我们将向你简要介绍
这次特别的求知之旅。 

 

第一阶段:搜索 

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组建研究小组。在本书中,我用“我们”指代整个研
究小组。总共有2 1名成员从事这个项目中所有关键问题的研究工作,通常是每
次4到6人一组。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找出具有图1 。 1中实现从优秀到卓越
跨越模式的公司。为此,我们开始了一项为期6个月的“财务分析”研究。我们
的目标公司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特征:其累积股票收益率在1 5年内相当于或低于
市场平均水平,此后有一明显的转折点,在随后的1 5年中其累积股票收益率至
少是市场平均水平的3倍。我们之所以选择以1 5年为限,是为了排除如暂时的
成功和一时的运气等干扰因素(因为你不可能一直走运1 5年),而且也超过了
大多数首席执行官的任期(这有助于我们将真正的卓越公司与那些只是拥有卓越
领导人的公司区分开来)。我们之所以采用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