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优秀到卓越-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技术加速器 

建造时钟而不是一味报时:科技推动力是时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与”的威力:避开一时的科技狂热与做推进科技应用的先锋。 

确立核心理念:在一家卓越的公司,科技是核心价值观的附属,而不是反过
来。 

发扬核心,促进发展:恰当的科技加速飞轮的动势; 促成大胆创新的宏伟目
标的实现。 

 

飞轮,而非厄运之轮 

建造时钟而不是一味报时:飞轮效应创造持续的动势,而并非依靠魅力十足
的空想家来激发人们的热情。 

发挥“与”的威力:渐进的增长过程与剧烈的变革结果。 

确立核心理念:厄运之轮使灌输核心价值观和目标几乎不可能,因为人们长
期以来在怀疑“我们是谁?我们代表着什么?” 

发扬核心,促进发展:飞轮的稳定一致性及日益增长的向突破点迈进的势头
创造了理想的条件,使在刺激变革和加速进程时注入核心价值观成为可能。 

 

对于表9 。 1,我无需多言,但是我想强调一个尤为重要的关系:大胆创新的
宏伟计划和刺猬理念中三环的关系。在《基业长青》中,我们认为一个大胆创新
的宏伟计划是发扬核心,促进发展的主要方式。大胆创新的宏伟计划就是一个大
胆的宏伟目标—一座有待攀登的大山。它显而易见,咄咄逼人,人们很快就意识
到它的存在。一个大胆创新的宏伟计划将人们凝聚在一起,不断激励他们,使他
们在迈向成功的进程中结成团队精神。譬如在1 9 9 6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登月



。txtsk。
任务中,一个大胆创新的宏伟计划捕获了人们的想像,博取了人们的勇气。 

尽管大胆创新的宏伟计划令人激动不已,但是我们过去仍未能回答那个关键
问题:一个大胆创新的宏伟目标和一个危险鲁莽的宏伟目标区别何在?从澳大利
亚游泳到新西兰,对我而言,可谓是一个大胆的宏伟目标,但那只会把我毁掉。
在研究实现跨越的公司中,我们直接得到了这样一个答案。请见图9 。 4。 

 

 

危险鲁莽的宏伟目标来源于虚张声势,而大胆创新的宏伟目标却是理解的结
果。事实上,如果你把对三环的冷静理解与宏伟目标的无畏精神结合在一起,你
就会得到一个强有力的、几近神奇的组合。 

 

2 0世纪5 0年代的波音公司,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在5 0年代之前,波音
公司一直致力于制造巨型军用飞机—波音1 7空中堡垒、波音2 9超级堡垒和波



。txtsk。
音5 2洲际喷气式轰炸机空中堡垒。然而,波音公司未曾实质性地涉足商用飞机
市场,航空公司对从波音购置飞机也没有兴趣(面对波音公司的追问,他们答道:
“你们在西雅图制造伟大的轰炸机,为什么不持之以恒呢?”)如今,我们完全
可以这样认为:大多数空中旅行都发生在波音飞机上。但是在1 9 5 2年,除了
军人外几乎无人乘坐波音飞机。 

2 0世纪4 0年代,波音公司非常明智地站在商用飞机领域之外。那时,麦
克唐纳·道格拉斯(麦道)公司凭借它在生产螺旋桨驱动的小型飞机中的绝对优
势,雄踞一方,它生产的飞机足以形成一支商用飞机舰队。然而在5 0年代初期,
波音公司抓住了超越麦道公司的大好时机,把自己生产大型飞机的经验融入对喷
气式引擎的理解中。在第5级领导人比尔·艾伦的带领下,波音公司决策者们对
涉足商用领域是否明智一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他们逐步意识到:虽然1 0年前
波音公司无法制造最好的商用飞机,但他们在生产军用喷气式飞机和军用大型飞
机的过程中日积月累的经验,如今将使这一梦想成为可能。他们还逐渐看到商用
飞机的经济效益远胜于军用飞机市场,这一点绝对不容忽视。制造商用喷气式飞
机的主意,就这样彻底改变了他们的想法。 

因此,在1 9 5 2年,比尔·艾伦和他的领导团队决定拿公司总净资产的1 / 4,
试造一架适用于商业飞行的喷气式飞机。于是他们制成了波音7 0 7,在一次竞
标中使公司一跃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商用飞机制造公司。3 0年过去了,波音公
司已经成功地生产了5款第一流的商用喷气式飞机(波音7 0 7、7 2 7、7 3 7、7 
4 7和波音7 5 7),继而无可争议地成为全世界商用飞机领域最卓越的公司。直
到2 0世纪末,波音公司的霸主地位才受到严重挑战,那是由于名为空中客车的
政府财团的出现。 

这就是关键所在:波音公司的宏伟目标,尽管庞大且大胆,却并不是什么随
随便便的目标。它是在三环范围内的有意义的目标。波音公司的决策人冷静客观
地认识到:(1)公司虽然并未涉足过商用飞机市场,但是有可能成为最好的制造
商;(2)增加每架机型的利润,这种转移会大大提高波音的经济效益;(3)波音
人对这一主意兴致高昂。波音公司在这一历史紧要关头,凭着理解而不是虚张声
势采取行动,这是它成为持久卓越公司的一个重要原因。 

 



。txtsk。
波音公司的例子强调了这样一点:要保持长久不衰,一方面,要在三环中平
衡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随时准备改变三环的具体表现形式。波音公司在1 9 5 
2年并未脱离三环或放弃自己的核心意识,而是创造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新的宏伟
目标,并且调整了自己的刺猬理念,将生产商用飞机融入发展进程中。 

 

三环/宏伟目标的框架,有力地展现了两次研究中观点的关联之处。我想在
此向你推荐:这一框架是你在自己的组织中创建关联的实用工具。然而单一的框
架,并不能使你的公司变得卓越并保持长盛不衰。创建一家卓越的公司需要包含
两次研究中的关键理念,将其融会贯通,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去实践这些理念。 

而且,如果你舍弃主要观点中任何一个的话,你的组织都将不可避免会走下
坡路,最终陷入平庸。切记:成为卓越远比维持卓越容易得多。最后,就是要融
会贯通地去运用这两次研究,一方以另一方为基础,为营造持久的卓越创造最佳
契机。 

为什么要实现卓越 

一次,我给来自斯坦福的以前的一群学生举办研讨会。间息时,一位学生眉
头紧锁,他过来对我说:“或许是我不够有野心吧!可我真的不想拥有一家大公
司,难道这也有错吗?”“一点也不,”我回答说,“优秀和卓越与否并不能看规
模大小。”于是我给他讲起了希纳·西曼托的故事。我的研究室就在他经营的大
楼里,他创造的是一个真正卓越的机构。1 8 9 2年,那里还只是一座陈旧的红砖
砌成的教学楼,如今却已是焕然一新,对装饰细节和整体风格的充分顾及使它几
近完美。结果,这座大楼吸引了博尔德市最引人注意的那群人,为当地其他建筑
设定了一个标准,并且使单位面积的地皮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因为这一切,他的
小企业是我家乡真正意义上的卓越机构。西曼托从未按照规模来定义卓越,他也
没有理由去那样做。 

他停顿了片刻,说:“好吧!我接受这一点,我无需为了拥有一家卓越的公
司而去建一家大公司。但即便如此,我为何偏要去建一家卓越的公司呢?如果我
只想获得成功,那又怎样?” 

这个问题令我顿时哑口无言。这并非出自一个懒惰的人之口。他年轻时便已
建立了自己的事业,后来念完了法学院,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一位责任心很强的企



。txtsk。
业家。他有着超乎常人的精力,洋溢着极富感召力的热情。在我多年来结识的学
生中,他是我认为最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一位。然而他却对建立持久卓越公司
的整个想法表示怀疑。 

对于他的疑问,我能给出以下两个答案。 

首先,我认为建构卓越不比建构优秀更难。从统计数字看,或许只有极少数
的公司才能达到卓越,但这并不表示建构卓越要比恒久平凡经历更多的磨难。事
实上,如果说我们研究的公司显示出什么迹象的话,那也是更少的磨难。研究成
果的魅力就在于它在把我们的生活彻底简单化的同时,也增加了我们的效力。明
确这个简单的事实往往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即弄清什么是重要的,什么又是不重
要的。 

 

事实上,全书的主旨不是要将这些发现附加于我们的工作中,以致使我们过
度忙碌。绝非如此!其目的是要使我们意识到,我们所做的事有许多充其量不过
只是能源的浪费。倘若我们依据这些原则来安排我们的工作时间,忽略或不去做
其他事情,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比较简单,其结果也会大大改善。 

 

这里我想借用一个非商业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这也是本书中的最后一个故
事。近来,一支高中越野长跑队的教练们欢聚一堂,庆祝他们的队伍两年来第二
次获得州冠军。在过去5年间,这项活动已从优秀(全州排名2 0)转向卓越(男
队和女队同时摘取全州的桂冠)。 

一位教练说:“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能有此番成功呢?我们所做的很
简单,问题是为什么如此有效呢?” 

他所说的正是这项活动中的刺猬理念。简言之,就是:我们在最后时刻跑在
最前面;在紧张的锻炼之后跑得最棒;在赛季末跑得最好。而这就是最关键的时
刻,一切都与这看似简单的想法吻合。教练们懂得如何实现这种效果,如何比全
州其他的长跑队做得更好。例如,他们在2英里处(赛程是3 。 1英里)布置一
名教练收集运动员经过时的信息。大多数长跑队重视计时,即队员每跑一英里花
费的时间,而这支队伍却强调位置,即队员在经过某一点时所在的位置。因此,
教练们不去记录队员能跑多快,而是看他们从两英里处开始到比赛结束时能赶超



。txtsk。
几个对手。然后依据这些信息在赛后奖励他们“骷髅头”(骷髅头就是形状像缩
水的骷髅那样的小珠子,孩子们常把它们串成项链或手镯以此来象征自己战胜的
对手)。那些孩子们懂得如何掌握速度,如何满怀信心地赛跑。“我们要在最后时
刻跑得最棒,”在一场恶战的末尾他们这样想,“因此,如果我损伤严重,那么我
的对手肯定比我伤得更惨。”同样重要的是,他们从不浪费精力。例如,在主教
练接管这项任务时,她发现自己深孚众望,大家都期待着她能制定“趣味方案”
和组织“啦啦队”来激励孩子们,安排晚会、专程旅行、去耐克专卖店购物以及
具有鼓舞性的演讲来维系孩子们的兴趣。但她毫不犹豫地终止了这一切分散精力
的事情。她说:“瞧!这项活动是建立在赛跑有趣的基础之上的。赛跑就是乐趣,
进取就是乐趣,赢得比赛就是乐趣。如果你对我们在这里所做的一切毫无热情的
话,那么就请你找别的事做吧!” 

结果怎样?5年内参加这项活动的人数增加了近2倍,从原来的3 0人增加
到现在的8 2人。在男队首次将全州越野跑冠军的辉煌写入学校历史之前,她并
没有明确地设定什么目标,或是竭尽全力地激励孩子们朝那个方向努力。相反,
她让孩子们自己去赢得动力,在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中,一周接一周的训练中不断
评价自己,以确保在全州比赛中能够战胜任何对手。一天,在训练跑道上,一个
男孩对他的队友说:“嘿!我觉得我们能赢。”“是的,我也这么想,”另一个队友
附和道。直到孩子们确认自己能取胜时,教练们才向他们提及全州冠军这个想法。 

在这7名代表队员感到自己有责任去赢得全州冠军时,一种最强有力的训练
有素的文化就诞生了。他们并非为了教练们而作出承诺,而是为了彼此。一名队
员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竟和其他所有队员通了电话,目的是确保他们都能早些睡
觉(在这支队伍中,教练们再也无需担当维持秩序的教员)。 

在最后一英里的激烈竞争中,每个队员在超过多个对手后损耗都很大(“要
在最后跑得最棒”),但是他们深信倘若自己没有成功,那么他们便无颜面对自己
的队友,那时候的伤害会更大。他们每个人都没有失败,他们的团队以优势战胜
了全州其他任何一支队伍。 

主教练依据“以人为本”的思想开始重建整个计划。其中一位助理教练是足
足有3 0 0磅重的前铅球运动员(这与瘦高的长跑运动员形象几乎完全不符),但
他无疑是合适的一位,因为他享有那些价值观,拥有帮助建立一支优秀队伍的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