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都是系统的错-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昭阳在她的公主府里,早就没了往日的锐气。
  她只是静静地听着外头的消息。
  皇帝的同母妹们都嫁得很幸福,驸马疼惜她们是出了名的。
  也许是投桃报李,皇帝对驸马们也多有重用。
  当然了,皇帝给自己的亲妹妹选的驸马,都是素有贤名的人才,又出身世家大族,昭阳想到了她的驸马,呵,连人家的一根手指头都比不上。
  嫁得最出名的是晋阳长公主李明达。
  当年上皇欲为皇帝聘娶一位出身于五姓七家中太原王氏的太子妃,王家悍然拒绝,让皇室得了好大个没脸。
  时隔多年,却有荥【xing二声】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三家为子弟求娶晋阳公主。
  除此之外,还有弘农杨氏、兰陵萧氏等同样的世家大族。
  至今天下,仍有士族门第相排行,崔卢李郑王。
  上皇当初知晓后勃然大怒,以皇族李氏为第一士族,长孙氏为第二,其后方是这几个世族并列。
  但到底,这还是人所共知的一流士族。
  自从当初为太子求娶被拒之后,皇族的人心里就留下了疙瘩。
  无论是上皇还是今上,都一直在削弱士族。
  眼看如今将变成寒门和新贵的天下,士族岂能不心急?
  有了这个前提,皇帝也不害怕他们敢不对自己的兕子好。
  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亲自考察,最后和皇帝选出人选,再由晋阳公主亲自选择,最后才选出了晋阳公主的驸马。
  出自清河崔氏长房的崔氏宗子。
  李承乾嗤笑一声,算他们识相,知道选个最好的上来。
  晋阳出嫁的时候,不能说是十里红妆,该是百里红妆才是。
  远在千里之外的上皇和太后也赶了回来,证婚人乃皇帝,主婚的乃是皇后,将公主背上花轿,理当由兄弟进行,可是晋阳公主,是她的另外两个兄长在一旁守护,上皇亲自背负的。
  昭阳根本不想出门,却必须参加晋阳公主出嫁的“盛典”。
  有兄长们严密把关,驸马自己也是世族出身,晋阳公主的生活无比幸福。
  她是皇后的嫡女,昭阳羡慕,却不能嫉妒。
  可是武媚娘那女人,为何也能生活的这么滋润?
  昭阳不敢掠其锋芒,似乎在新皇继位之后,武媚娘就解开了身上许多束缚。
  昭阳面对着她,却仿佛见到了久居上位的皇后。
  更甚者,她感觉到了像她的皇兄身上一样的,帝王气息。
  她的父皇对她多有宠爱,可是她的兄皇,却并不在意她。
  武媚娘那种看她如微末尘埃的感觉,昭阳就从李承乾和李泰他们身上感受到过。
  可怕,很可怕。
  可是这种可怕的女人,却能让李君羡对她独宠,夫妻二人恩爱万分。
  武媚娘婚后五年无所出,李君羡毫不在意,更是对她多有呵护,生怕外面的流言伤到她。
  等到武媚娘终于产下了孩子,却只是一个女儿的时候,李君羡却疼她们母女二人如珠如宝。
  作为皇帝的心腹,李君羡升官自然很快,武媚娘被封为韩国夫人,在昭阳的记忆里,好像也就是一瞬间的事。
  等到武媚娘怀上第三胎的时候,她第二胎生的长子早就被李君羡请封为世子了。
  哦,对了,李君羡已经不是武连县公了,他是……靖远侯,还是文国公来着?
  昭阳就这么一直活着,活过了金家的妻离子散,她从前的那位驸马很快病亡,活过了魏唐、晋唐的立国,活过了太后的死和上皇悲痛欲绝之后的死讯,活过了她的兄皇李承乾的驾崩,活过了她的侄皇所创造的“鼎安之治”,活过了……武媚娘的死。
  鼎安二十五年,文国公李弘之母,韩国夫人武氏卒。
  前任文国公李君羡早就早早地将爵位传给了儿子,陪着老妻游览山河。
  武氏死后,李君羡也像是失去了精气神,保养得很好的身子也一夜之间衰败,更是一夜乌发变白霜。
  昭阳听到李君羡说的那句“早点走也好,留下来的是我,也好”,便明白了。
  她一点都没有赢过武氏,人家夫妻情深,她只不过是无关紧要的人罢了。
  不过她活得比武氏久,这算不算是她赢了呢?
  鼎安二十五年,昭阳大长公主殁【mo四声】,以其为太宗女,陪葬昭陵。
  鼎安二十六年,文国公李君羡卒。谥曰襄,与妻韩国夫人武氏,合葬于万年县。                        
作者有话要说:  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虐昭阳……可是这本我还没有那么快完结……斗破我先存稿吧,这样压力也小一点23333
后面不如快一点过掉几个世界吧,唉,都怪我想写的人太多。

  ☆、栗太子刘荣(一)

  观源当了十几年的阿飘,乍一回到躯壳,还有些不适应。
  “临江王,您该启程了。”边上有人在说话。
  观源脑子一激灵,临江王?!
  各朝各代都有临江王或者什么王之类的,名字相似的太多,他有点分不清。
  观源敛眸:“我知道了。你先退下把。”
  哪晓得那人半点动作没有,还依旧催促道:“临江王,您还是要快些才好,陛下可是要您即日启程呢!”
  呵,这位王爷的处境好像不是很好嘛!
  观源看仔细了那人,果然是个宦阉。
  观源冷笑一声:“我说我知道了,让你退下,你听不懂人话吗?!”
  那人被震住了,倒也不敢再说什么,打开门,走了出去。
  观源听力绝佳,还能听到什么“被废了还如此……”、“果然是个不成气候的”、“还不是要被流放了”。
  观源悚然而惊。
  卧槽,不是吧,这人不是临江王吗?怎么是被流放的?!
  难道说,他是个被废了的王爷,这是要去流放的路上?!
  不知道这个皇帝和原主是什么关系啊……
  这么想着,观源和系统兑换了资料。
  看完以后,观源:……呵呵。
  ————————————————————————————————————
  我叫观源,是个拥有系统、高深的修真功法的高富帅。
  几世轮回,我都是皇帝的命。
  我附身的时间永远准确又及时,我总是能降低难度,刷刷我爹的好感度,成功达成登上皇位的成就。
  这一次,我穿成了汉景帝刘启的太子,他的长子刘荣。
  我以为我能够扭转乾坤,阻止刘彻和他妈王夫人上位,防止我妈栗姬犯蠢,刷回我爹的好感度,最后熬死我爹,当上皇帝,走上人生巅峰。
  可是万万没想到,我这太子已经被废了。
  ————————————————————————————————————
  如今的时日是汉景帝前元七年的冬日,刘荣刚刚被废掉太子之位,成为临江王。
  事态的发展对刘荣十分不利。
  系统:【主线任务:使刘荣重新登上太子之位。】
  观源:【咦,重新当上太子就好了,不用当皇帝?】
  系统没有回答。
  观源咧开嘴。
  汉景帝刘启在历史上有个好名声,可是观源觉得,他对儿子,还没有汉光武帝刘秀来的宽容。
  废太子刘荣,汉景帝中元二年以倾占太庙扩充自己的王宫【此罪形同谋反】的罪名,被押解回京,百姓皆哭称刘荣不可能行此悖逆之事,之后,刘荣悲愤自杀,葬于蓝田。
  刘秀的废太子刘疆,被封为东海王,在新帝登基的时候还依然好好的活着。
  刘启就算是为刘彻铺路,放任刘荣冤死,也太过冷情了。
  而且汉光武帝废了太子刘疆,立了四皇子刘阳,时任东海王为太子,之后补偿给刘疆的王爵,就是东海王,而此封地最为富庶,刘秀能做到这地步,倒也难得。
  而刘荣被废之后被封的是临江王,刘彻当太子之前,是胶东王。
  汉景帝之前已经封过一位临江王了。
  巧的很,这位就藩不过三年就病死的临江哀王刘阏【yan一声】于,是汉景帝的第三子,也是刘荣同母所出的三弟。
  刘阏于死后,因无子,临江国除国,设郡县。
  也难为他的父皇又想起这地方来啊!
  今日是今上刘启前元七年的十一月廿二,观源算了算时间,笑了。
  也许,栗姬并非没有用处呢!
  刘启此人,也是长情,这从他的儿子的生母就可以看出来。
  他有十四个儿子,前头三个儿子,刘荣、刘德、刘阏于,都是栗姬所出,此处可知早期栗姬之宠。
  刨去同样生了三个儿子的程姬,有意思的是,后期的刘启,几乎是专宠于王氏姐妹。
  大王氏自然是十皇子刘彻的生母,曾经嫁过人的王娡。
  小王氏嘛,则是王娡的妹妹王皃【mao四声】姁【xu三声】。
  从皇十一子到皇十四子,这四位皇子都是王皃姁的肚子里爬出来的。
  而且,日后的皇十二子刘寄会受封胶东王之位,他受封的那一年,正好是刘荣自杀国除的那一年。
  观源洋洋洒洒地在竹简上写了一篇家书,让服侍的人将其交给他的……母亲栗姬。
  看着那人逐渐远去的身影,观源低头掩住眸光。
  刘荣已经废了,不只是指他的太子之位,还有他这个人。
  他身边的人都是皇帝指派的,虽然还有别人的人手,但是皇帝现在对他的关注度肯定很高。
  与其直接将这辩驳信交给皇帝,让皇帝认为他余怨未消,倒不如采取迂回道路。
  栗姬的性子很直,无论是面对皇帝和馆陶长公主都没有服软过。
  若是栗姬也承认之前那人她根本不知晓,呵,可就有趣了。
  哦,这里面牵扯到刘荣太子之位被废的直接原因。
  冬末,有朝臣上书,皇后薄氏既废,则当立太子之母栗姬为后,这样太子的嫡长子之号才更加名正言顺。
  然后皇帝就不爽了。
  栗姬和刘荣你们的心很大诶!
  于是,太子被废,栗姬禁足。
  不过后人皆言这是王娡安排大臣做的,现在看来,倒不是空穴来风。
  刘启收到消息,刘荣留了一封信给栗姬的时候,是很诧异的。
  他的长子忠厚得过了头,对于父母的命令几乎不予违背。
  他与阿娇的年岁也算相当,往日他冷眼瞧着,阿荣对阿娇的态度也很不错。
  只是栗姬……唉,到底脾气太暴躁了。
  刘启觉得,这个儿子好是好,可是这个性子,未免和自己的伯皇——惠帝刘盈有些相似了,若是刘荣登基,栗姬这个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不愿照顾其他女人的泼妇,极有可能仿吕后行事啊!
  哼,栗姬这女人,竟敢挑唆大臣,谋夺后位!
  刘启打开了竹简,只见里头只有寥寥几句话。
  也是,刘荣可是被他下令要快点离京的。
  “儿既不德,失之储位,儿甚愧之。此儿不明,悔无所及。非为嗣位,实感念也。弟阏于亡于临江,德居于河间,儿今亦去,母自是无所依。相离三千里,无人使告吾。母素直,多强辩,儿忧心甚。朝臣多有轻母者,母于县官【汉对皇帝的一种称呼】面,恚【hui四声】其数【shuo四声】。县官当面尚如是,何以有使人阴奏为后耶?望母保重,或可仿太皇太后例,至河间,得享天年。儿谨叩首,日后有时,或当倾进。”
  刘启看完后,将竹简重重地砸了下去。
  这时候刘启才发现,刘荣留给栗姬的,是竹简,而不是绸缎。
  王公贵族有时很是嫌竹简繁重,喜用绸缎书写。
  刘荣之前是太子,用度自然是最好的。
  这竹简上的消息很是重要,可是他却没用绸缎。
  刘启有些生气。
  就算刘荣被废了,可是他还是一位诸侯王,还没有离京,就有人在他眼皮子底下虐待自己的废太子!
  刘启也是有感而发。
  刘荣那封信,明晃晃地就是在告诉栗姬,咱们被人陷害了,你要当心。
  那封信换成人话【喂!】是什么意思呢?
  “我丢掉太子之位的原因是我的德行不够,我感到很愧疚,这都是我识人不清啊!”
  这句话明显的废话,重点明明白白的写在后面。
  “我后悔的原因不是因为丢掉了储位,我只是很感慨而已。三弟阏于死在临江那边,二弟刘德也去了河间就藩当藩王,我现在呢,也要走了,你以后就没有依靠了。咱们以后离得远了,你受了什么委屈也没人会让我知道给你出头了。
  你的性子向来不好,直言直语,一点儿迂回都不懂,我感到很担心啊!
  朝廷的大臣都看不起你,你当着皇帝老爹的面,都敢很多次地激怒他。当着皇帝的面你都这么叼,想当皇后还要收买大臣替你出头?【划掉】明显是有人要陷害你我嘛【划掉】。
  你以后要好好照顾自己,说不定能像太皇太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