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汉往事-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重要的是,现在军政大权全部掌握在吕家的手里,虽然萧何仍是相国,但这位老兄自从被刘邦收拾过以后,基本上处于半歇业状态;况且他已是个63岁的老头,精神头也不是太好。因此,他现在基本上能处理好日常政务已经很不错了,让他参和吕雉母子间的事情,那是痴人说梦。

    张良就更夸张了,刘邦在世时他已经闭上了嘴,更别指望这位老兄出来凑热闹。

    至于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虽然还站在朝堂上,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和吕雉叫板。再说纵然你想叫板,人家刘盈也不答应,谁要不想混个自然死亡,大可上去试试。

    就这样,大汉天下顺理成章的落入了吕雉的手里。所有这一切,应该说是刘邦、刘盈父子俩共同努力的结果。

    吕雉终于如愿以偿的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话说回来,吕雉还是被传统观念毒害的太深,眼界还是太狭隘,掌政天下就让她得意忘形,归根结底也是个没理想的家伙。与后世那个被称为“武则天”的女人比起来,吕雉就差的太远了。

    但不管怎么说,吕雉还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规划,是可喜可贺的。

    到目前为止,我好像从来没有说过吕雉是个好人。既然她不算是一个好人,那肯定就要去干点坏事,要不然就对不起她的身份。

    在过去的日子里,有刘邦压制着,吕雉虽然满肚子坏水,但没多少机会往外边倒。现在可就不同了,刘邦一死,再也没人敢在她的面前说三道四,因此,她准备大刀阔斧地收拾一些人,干几件坏事,向世人展现一下自己的本色。

    剧情就在这种背景下展开了。

    吕雉首先想要收拾的人实际上很容易想到,就是刘邦的嫔妃们。

    按理说,收拾这些人的办法很简单,“陪葬”完全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对历代帝王来说,妃子陪葬这种事情是再正常不过了,用此方式解决掉这些人,合情合理,并且还能展现自己的虚怀若谷,一举两得的事情,按理说吕雉是没道理拒绝的。

    然而,结果很出人预料,嫔妃们还真没一个人去陪葬,在历代帝王中,刘邦算是一个异类吧。

    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吕雉的身上,原因很简单——吕雉不愿意。

    要说陪葬,还真不是什么好事,相信那些妃嫔中也没几个真心希望这么搞,如果真有这种人,要么是真爱情,要么是神经病。可我查遍史料,在帝王家里有真爱情的根本就没几个,说是凤毛麟角一点也不夸张;至于患了神经病的那就更少了。

    但吕雉却并非出于人道主义关怀,而完全因为嫉妒。她唯恐这些嫔妃们跟刘邦过去后,继续诱惑刘老大,因此,吕雉别出心裁地找了些丑的不行的宫女给刘邦送了过去,当然也送过去了一些卫队什么的。

    虽然留下了这些嫔妃们的性命,可吕雉并不愿意让她们好过,挨打的挨打,干活的干活,刷马桶的刷马桶,住冷宫的住冷宫,反正一句话,不让她们过好日子。

    当然,也是有个例出现的,那些刘邦比较冷落的妃子,现在的生活待遇将会有质的提升。比如有个称为薄姬的妃子,就比较幸运,她得以随子就国为王太后。这个女人将会有更多的故事要讲,因为她的儿子叫刘恒。待得她再次登台准备唱主角时,让我们再加以详细介绍吧。

    如果吕雉只是把事情搞到这种地步,似乎也没什么出奇的,也不值得我们专开章节在此介绍,可吕雉不同于常人,她在这件事情上将有过火的行为上演。

    吕雉过火行为开始了。当然配合演出的人也很容易想到——戚姬,因为这个女人,在“易储”那件事上捣鼓的动静不小,把吕雉气的要死。而现在,戚姬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自从刘邦病重,戚姬算是彻底死心,不光见不了刘邦的面,甚至被软禁起来,连人身自由也得不到保障。直到此时她才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如此的不堪一击。

    刘邦还没死自己就沦落到这种地步,如若刘邦真的归天,自己该何去何从?

    戚姬甚至相过一死了之,先刘邦一步而去,免得活着受辱。然而,事到临头,她却下不去手,她牵挂自己的好儿子。

    人就是这样,牵挂越多,痛苦越大,本希望留下一些东西,但事与愿违,将会失去更多的东西。其中,包括性命,包括尊严,包括很多值得缅怀和铭记的东西。

    戚姬的这次犹豫,把自己推进了无底的深渊,她将面临的不是什么希望,而是让她自己和世人都难以承受,也无法直面的痛处。

    看来,人有的时候真该对自己狠一点,也许这反而是个机会。可事实却恰恰相反,逢事我们往往会举棋不定,就在犹豫不决之间,错过了最佳的机会,等待的只能是命运的抉择,甚至是荼毒。

    戚姬就是一个明证。

    当然,如果没有戚姬的配合,也许吕雉的名声不会坏的这么透彻。可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
第十章吕氏掌国—第六节刘邦的遗产(求收藏
    刘邦终于闭上了眼,他不再折腾了。

    刘邦虽然死了,可他为大汉天下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实际上,我们还是有必要简单探讨一下他所留下来的东西。

    第一个就是“休养生息”政策。

    要说这个政策早在刘邦第一次进入关中时就已经开始,一直持续了这么多年。

    我之所以把这项政策放到第一位,是因为这四个字所涵盖的内容,不仅为刘老大成功造反吸引了人气,更是西汉王朝以后几十年的国策方针,这个方针,把刘家天下推上了封建王朝的巅峰,它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第二个是“和亲”国策。

    要说这种办事方针不是西汉王朝独有,在它之前以及之后,都层出不穷的发生着。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刘邦这个外交政策,影响了汉匈随后几百年的关系,让这两个民族在摩擦、冲突、争斗中逐渐融合。

    今天,能够幸运地将“匈奴”这两个字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消失,刘邦功不可没。

    第三个是为刘家天下留下了一大波能臣武将。

    刘邦闭眼时,文臣有萧何、张良、陈平、王陵等一大干人;武将就更了不得,周勃、曹参、灌婴、夏侯婴等等很多人都蹦跶的比较欢实。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人对他老刘家忠心不二。要能力又能力,要忠心有忠心,谁要想打他老刘家的主意,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这种局面来看,如果刘盈争点气,只需多活几年,熬到给老娘开追悼会,那大汉王朝是不会发生什么离奇事件的。

    可不幸的是,刘盈这个老实娃很让人失望,他自己的追悼会竟然开到了老娘的前边,真够不争气的。刘盈这种不争气的行为,给吕雉创造了一些制造离奇事件的机会,差点让大汉王朝过早地歇菜。

    不过还好,因为上边提到的人中有很多到那时依然健在,帮扶着老刘家顺利度过了难关,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总归来说,还是刘邦比较厉害,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人脉,正如他自己所料,这些人是“安刘氏者也”。当然,刘邦的原话是“安刘氏者必勃也”。周勃的确是随后那件大事中的主角,更幸运的是,周勃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

    刘邦认人识人方面的能力,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纵观整个古代史,能达到这种造诣的人屈指可数。难怪我们敬爱的毛爷爷那么推崇刘邦,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四个是剪除了异姓王。

    我之所以把这一条也列举上来,是有一些理由的。刘邦为了稳固帝业,吸取了历代王朝分封诸侯的教训,基本上扳翻了所有异姓王,替代的是同姓王,纵然个别人起来造反,称了帝依然是他刘邦的子孙。对刘邦来说,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可喜可贺。

    如果仅停留在这一点上,似乎体现不出刘邦的高明。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别出心裁地把秦王朝的郡县制和以往的分封制充分结合,全部揉进了自己的帝国,这对后世影响巨大。尤其他那位极其生猛的重孙子,就充分体会到了这位老祖宗的良苦用心——高兴让你称王,不高兴让你住牢房,并且你的地盘还不让别人染指,直接设个郡县就能归到中央。不得不佩服刘邦的高明。

    讲到此,我觉得有必要对目前的几个诸侯王做一下介绍,因为这些人将成为我们下边故事中的主角。

    刘邦称帝后,第一批分封了七个异姓王,分别是臧荼、韩王信、韩信、彭越、张敖、吴芮和黥布。再后来又分封卢绾为燕王。也就是说,刘邦总共分封了八个异姓王。

    这在前边是做过重点介绍的。臧荼、韩王信、韩信、彭越、黥布先后被砍,张敖被废为“侯”,卢绾被赶去了匈奴。到目前为止,仅剩吴臣(吴芮儿子)这颗独苗。

    吴臣能够成为一个异类,一是因为自己太能混,二则要感谢刘邦死的太早,要是刘邦卯着劲再捣鼓几年,相信吴臣也得乖乖缴械。

    总的来说,异姓王们算是彻底完蛋了,剩下的就是老刘家的这些王爷们了。

    第一个称王的人是刘邦的大儿子刘肥,这位大少赶了一个好时候,刘邦刚称帝,就让韩信搬了一次家,从齐地搬到楚地,随后就让刘肥这位大少戴上了“齐王”的帽子。虽然这位仁兄没能当上皇帝,但齐国的地盘也大的不得了,这位仁兄的日子过的还是比较惬意的。

    第二批封王的是刘邦的几个兄弟。

    韩信被抓后,刘邦将楚地一份为二,封刘贾为荆王,兄弟刘交为楚王。白登之围后,刘邦又封二哥刘仲为代王。

    然而这三个人的结局却大相径庭。刘仲那顶“代王”的帽子根本没戴几天就被刘邦给收了回去。

    其次是刘贾,这位仁兄在黥布造反时很不幸地被砍掉了脑袋,他那顶“荆王”的帽子也没能传下去。

    唯一剩下的是刘交,这位仁兄活的比较欢实,在《诗》学研究和造人运动方面做出了骄人的成绩。

    第三批封王的人是刘邦的几个子侄。

    三儿子刘如意被封为赵王,当然,那是在刘邦拿掉张敖后才干成的事情。

    四儿子刘恒被封为代王,这个人在十几年后将成为我们故事的主角。

    五儿子刘恢被封为梁王,这是一个可怜的人。

    六儿子刘友被封为淮阳王,这也是一个可怜的人。

    七儿子刘长被封为淮南王,这是一个嚣张的人。

    小儿子刘建,在刘邦临死前被封为燕王,这又是一位可怜的人。

    还有一个人叫刘濞,他是刘仲的儿子,刘邦的侄子。刘邦灭掉黥布后,希望有个“壮王”镇吴,就找到了刘濞。这个人将在几十年后成为一件大事中的主角。

    好了,不再胡扯了,我们该做个总结了。上边写了这么多,实际就是一句话:到目前为止,共有十个诸侯王,其中异姓王只有一个。

    实际上,刘邦为刘家天下留下了很多东西,可最重要的莫过于上边介绍的四个方面。我在此加上了这么一节,也许有人会觉得莫名其妙,而事实上,上边介绍的这些无聊的东西,正是下边故事情节的背景资料;上边提到的那些人物,也将陆陆续续登上舞台。

    这算是一个引子吧。
第十章 吕氏掌国—第五节 国丧(五)
    害怕了的审食其慌忙进宫,把郦商的话原封不动地给吕雉复述了一遍。

    看着紧张审食其,吕雉也陷入了沉思。的确,郦商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要说吕雉也并不是没有想到此举的危险,事实上她是做了一些准备的。但所有这些准备都基于一个前提——暗自做为、突然下手。然而现在这似乎已不是一件隐秘的事情了。既然郦商能听到消息,可以想象会有更多的人已在暗自准备。

    “诛杀群臣”的确不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下边跪着的那些人平时看起来都老老实实,谁知道会不会留有一手?

    更何况,这件事情牵扯极广,那些必杀之人定会狗急跳墙,更可怕的是自己准备留下来的那些人也可能会跳出来反对。因为这种事情,最终结果揭晓之前,任何人都是热锅上的蚂蚁,谁都不敢确定自己是安全的。

    吕雉已经不是“犹豫”两个字可以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