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汉往事-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又有举措了。刘邦千里迢迢跑过来,既不打,也不走,小动作不断,但总能瘙到他的痒处,让陈豨有些抓狂。

    一日,刘邦问左右:“陈豨的将领有谁?”

    “王黄、曼丘臣。”

    刘邦笑了,两个唯利是图的奸商,不难对付,应该说很简单。对付这些人,刘邦真的很有一手。

    王黄、曼丘臣和陈豨一样,都是小商贩出身,他们的这个出身让他们都养成了个“利润最大化”的工作目标。在以往的日子里,他们打着陈豨的幌子没少干坏事,也没少创效益。

    当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经常说,要辨别一个人的好与坏,只需要看看他们的朋友圈是什么样子就能弄明白。当然,这句话也可以倒过来说,要想知道“朋友圈”是什么样子,只要看看那几个带头人就能知道个所以然。陈豨、王黄、曼丘臣几个带头大哥领着的小弟,想都不用想,都会知道是些什么样的货色。

    对付这些人,刘邦是有心得的。刘邦使起坏来,别人想挡都挡不住。

    刘邦的办法很简单:一道诏令,千金悬赏王黄、曼丘臣人头。

    当这个悬赏通告发下去后,汉军阵营的将领们比较激动,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还有人比他们更激动,简直是躁动。

    躁动的这些人就是王黄和曼丘臣的属下们。

    从此,王黄、曼丘臣就没再睡过一个囫囵觉,晚上躺床上还的睁上一只眼,胆战心惊地熬过了一段日子,最终还是栽在了刘邦的这个诏令上。不过这是下边要讲到的事情,在此就不再多说了。

    刘邦的小动作搞的差不多了,各路诸侯也纷纷报道了。好了,那就开打吧。
第八章 红霞万里—(二十)陈豨的闹腾(四
    最近,陈豨很忙活。写信的写信,串门的串门,让这位仁兄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陈豨现在忙活的事情是背阴下的干活,说白了都是偷偷摸摸的行为,毕竟还没敢敲锣打鼓地闹腾。

    而与此同时,刘邦的日子过的也并不是很痛快。刘邦此时的不痛快也不是因为儿子,而是他的老爹——刘太公。

    74岁的刘太公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是一个老实人,可很不幸地养了个很不听话的儿子,却很荣幸地登上了人生的巅峰。平淡无奇而颇有成绩的一生,还是让他极为满足的。

    公元前197年7月,这位老刘同志终于慢慢地合上了双眼。从此,再也没有了他的戏份。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因为他的死却把一个人推到悬崖边,这个人就是陈豨。

    太上皇死了,这是个了不得的大事。之所以是大事,因为那是皇帝他爹。既然是皇帝他爹,大臣们那就得跑去吊孝,这是表现忠心的机会,当然大臣们通常不会错过这个绝佳的机会。理由很简单,无论你再牛,总牛不过皇帝,这个时候不来表示一下,小心自己的鞋子变紧。

    当然,陈豨此时在理论上还是汉朝的封疆大吏,按理说他也得随个大流,跑到老刘的灵前嚎两声。然而,陈豨这次却搞了个例外。

    报丧的人心急火燎地跑到代地,千方百计地找到陈豨,却得到了个让他意想不到的回答。陈豨的回答很简单:“我没空,生病了!”

    报丧人当场都懵了,他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挖了挖耳朵,准备去确认这句话时,只见陈豨挥了挥手就派人把他送了出来。能说出这话的人要么是傻了,要么是疯了。从刚才陈豨的举动来看,明显他没有傻,看来他是疯了。

    要说陈豨现在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前些天自己折腾的虽然比较隐蔽,但毕竟不是什么好事,难免会走漏些风声。如果此时跑去奔丧,可能自己的葬礼要陪着刘太公的一起开了。再说这些天来,北边的匈奴表示了支持,长安的韩信也给予了鼓励,自己此时似乎也没必要卖刘邦这个帐。因此,他不准备给刘邦这个面子,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刘邦让他吊孝的请求。

    陈豨的举动让刘邦很生气,但此时他还顾不上去收拾那个给脸不要脸的家伙,因为正处于大丧期间,自己还忙活着给老爹送葬呢。

    就在刘邦忙活的档口,陈豨有举动了。8月,陈豨宣布造反。这位仁兄终于排排场场地亮相了。

    陈豨的亮相还是颇见成效的,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做的充分,因此没几天时间他就完全控制了代地,并给自己上了个封号——代王。

    陈豨的行为彻底激怒了刘邦,他真没想到姓陈的玩的这么过火,在大丧期间搞这么一手,是可忍孰不可忍。

    好了,既然有人站出来叫板,那就没什么话好说了,开打吧。

    刘邦随即亲自挂帅,远征代地,同时征召诸侯出兵勤王。随后很多人都来帮忙了。黥布来了,卢绾来了,吴臣(吴芮长子,吴芮于公元前201年病逝,吴臣继承王位)来了,刘姓诸王都派人来了。可有一个人没来,没来的叫彭越,这个人将为此次的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当然我们随后也会专门对他介绍,在此我们就不多费口舌了。

    刘邦对打仗这门学问还是很有研究的。

    曾经我们在介绍项羽时,刘邦前期似乎没排排场场赢过,给人感觉是个软蛋,很容易受欺负。事实却不尽然。

    事实上刘邦打仗的水平还是很高的,他那一生只在两个人手上吃过亏,一个是项羽,另一个就是冒顿。在项羽面前一直很狼狈,在冒顿面前曾经很沮丧,但纵然如此,项羽和冒顿最终也解决不掉刘邦。而令人惊讶的是,局部战役的失败者,却在整场战争中赢到了最后,能和一流的高手对垒而收到如此效果,刘邦绝对能归到此道中的高手。

    放眼天下,只有项羽和冒顿有资格和他叫板,而不幸的是,项羽死在了乌江,冒顿却待在那大漠。若没有那两个人的出手,刘邦足以横行天下。

    也许你会反对。因为此时的韩信还活着,此时的黥布还健壮,并且那个彭越也还很顽强。

    可随后的事实证明,韩信和彭越都算是个偏才,根本没和刘邦叫板的资格,也没那机会,就他们的表现来看,甚至连这个陈豨都不如。黥布感觉挺厉害,可有一天真正上了擂台,却一点也不沾。

    所以我说,现在的刘邦近乎于无敌,他无敌的本事还是那两个字——用人。他这一次还是用了那个叫周勃的人。

    这一次,刘邦亲自进军代郡,而令周勃独自将兵绕道马邑,以期切断陈豨北逃线路,更重要的是防备匈奴南下。这是一招很高明的布局,也正因为周勃的神速,让准备多天的陈豨,急速滑落到无底的深渊,也让蠢蠢欲动的冒顿,及时冷静下那颗躁动的心。这一招,让可能再次引发汉匈大战的危险及时消于无形。周勃,这个人要比陈豨厉害的很多。

    刘邦准备进军了。

    刘邦这次出征还是动了一番心思的。为使陈豨孤立无援,刘邦准备送给他一个礼物。礼物实际上很简单——一道诏令,“主犯必究,从犯不问”,并且还为陈豨标上了价码。然后派人先期潜伏代地,搞起了这个宣传动员工作。

    刘邦这一手算是足足地恶心了陈豨一把,他的这种小成本投入,让陈豨最近的日子过的有些紧张,因为前段时间他还比较相信的那些人,现在也开始蠢蠢欲动,连看他的眼神都有些异样,甚至还有些泛光。这让陈豨焦头烂额,也烦不胜烦。

    为了回应刘邦的这种恶整,陈豨也邯郸学步地搞了这么一处,他以牙还牙地也给刘邦定下了个价码,准备派人去汉军大营搞这么个活动。可没人那么傻。

    刘邦的许诺还是很多人相信的,因为身份摆在那,实力摆在那。而你陈豨有什么?

    更重要的是,刘邦派人是来代地搞活动,而没去你军营搞策反;而你陈豨这么搞就有些无厘头了,你的这种搞法明显是在策反,不过成功的几率几乎是零,因为你和刘邦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东施效颦,陈豨现在的举措有些蹩脚。
第八章 红霞万里—(十九)陈豨的闹腾(三
    陈豨带着他那一大帮人在邯郸吃喝胡来一阵后,拍拍屁股走人了。

    他前脚刚走,周昌派人把陈豨在代地的行为调查了一遍,也很是认真地把那些门客们做的坏事汇编成册。再后来周昌上书皇帝,要求进京觐见。得到批准后,这位仁兄奔向了长安。

    周昌这次进京程序有些繁琐,当然这也不是周昌无聊,更不是我在胡写,这种流程是有严格规定的。

    古代帝王最怕的就是封疆大吏和京官私下沟通,因为这可能会严重威胁他的统治,所以明文规定封疆大吏若无要紧之事严禁进京。如果哪位仁兄敢私自行动,一旦发现,多半会被扣上“谋反”的帽子,拉出去满大街游行。

    至于藩王,那就更不能随便进京了。藩王一到成年,一般都会被强制送到封地,没有召见,绝不能私自回京,也不能离开封地到处串门。甚至老皇帝死了,也要得到新皇帝的同意才能回京奔丧,否则也只能爬自己家门口哭一阵了事。如果哪个藩王不等新皇帝同意就心急火燎跑到京城,很可能没被带到老皇帝灵前,而是直接送去了牢房。

    藩王们回京的机会并不多,也就是每隔几年到京城朝贡时,才有那几天透气的机会,其他时间免谈。但朝贡也是有规定时间的,并不是你想什么时候朝贡就行的,那的要皇帝下诏,明文确定。并且到京城后,还有人把他们盯的死死,一举一动都会上报皇帝。如果哪个藩王在这期间串门频繁,也肯能朝贡没结束,就直接请他去吃牢饭了。

    现在有些人看多了肥皂剧,很羡慕古代的藩王,更有写穿越小说的值不值就穿越回去当了个藩王什么的,实际上藩王们还是蛮可怜的。虽然在封地耀武扬威,可没多少人身自由,活一辈子没去过几个地方,稍微一动就出了国,出了国就有人找他事,并且还是大事。如果碰到宽容点的皇帝,还稍微好一点,警告一番了事;如若碰见彪悍点的,那就完了,下半辈子只能陪着老鼠苍蝇过日子了。

    当然,周昌不是藩王,但封疆大吏是稳打稳的了。既然是封疆大吏,那就得贡献出点人身自由,他要进京那就的按规矩办事。所以周昌先上书,经批准后才敢动身。

    周昌进京了。

    在刘邦的面前,周昌唧唧喔喔地说了这么一句话。话的内容很简单,但很实用。周昌虽然说话不利索,但他很了解刘邦的心理。和刘邦探讨员工忠诚度这类问题时,通常不要说的太绝对,太绝对他一般不相信,但说一些怀疑类的话,反而颇见成效。

    周昌的话是这样说的:“豨、豨……宾客、客盛,擅……擅兵于外,恐有……有变。”接着他唧唧喔喔艰难地把自己在邯郸所见到的一幕反映给了刘邦,然后将自己辛辛苦苦汇编的门客犯罪记录呈报刘邦的案前。。

    刘邦费力地听完周昌的话,翻看了一会呈报材料,慢慢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这些年来,他收拾过很多人,甚至架空了萧何,冷淡了张良,这个陈豨一直以来比较听话,由于能力过关,所以才让他独掌军权,放在关键岗位。可周昌的话,让他对自己一直以来的信任产生了怀疑。

    的确,陈豨的行为不得不让人怀疑。一个封疆大吏,养那么多门客干什么?早些年前,张耳、吴芮那些人就这么干过,最终结果呢?他们反了。当然,他们造的是秦朝的反,而现在你陈豨养那么多人干什么?难道……

    纵然如此,刘邦还是不准备把事情办的过火,因为陈豨现在毕竟手握兵权,并且还待在前沿阵地。如果刺激太狠,难免会让他狗急跳墙。但如若放任不管,将来必成大患。

    最终,刘邦决定从那份门客的犯罪材料入手,派人前去调查。一则敲打敲打陈豨,别让他干的太为过分;二则也给他个警示,别再养那群乌七八糟的人。

    调查组来了。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事实证明,陈豨就是一颗臭鸡蛋。那些门客的犯罪记录,几乎件件都能牵扯到他。

    陈豨害怕了。韩信曾说给他的话,又开始在耳边萦绕了起来。这一次,他想到了很多人,有韩信、有臧荼,再后来是韩王信。

    当把这些人想一遍后,他做出了个大胆的决定。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