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汉往事-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一切准备停当后,郦寄来了。

    要说郦寄并没带多少人,四万而已。可在进军初期,依然把刘遂打的丢盔弃甲。

    这也好理解,毕竟郦寄子承父业,干武将已经很多年了,实战经验丰富。并且,刘遂前期的布局也很有问题。刘遂初闻汉军将至,采用了一套“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式,把赵军分散布局,胡椒面一样均匀撒开。如此一来,在各个分布点上却处于弱势。更重要的是,郦寄毕竟带来的是正规军。而刘遂则事起仓促,召的很多人都是初次扛枪,战斗力自然要打些折扣。

    眼看郦寄越来越近,刘遂连忙派人去匈奴求援。军臣单于答应的挺干脆,可就是迟迟不发兵。

    刘遂急了。他终于弄明白了一句话——“靠别人不如靠自己”。不得已,他下令各处守军向邯郸聚拢,决定握紧拳头和郦寄干上一架。

    刘遂的这个套路,的确让郦寄遇到了麻烦。在邯郸城外,刘遂守了一阵,让汉军无可奈何;后来又冲了一阵,可他也拿郦寄毫无办法。

    就这样,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下来。

    就在双方打打停停,不可开交之时,栾布终于到了。有了栾布这股生力军,汉军实力翻翻,士气大震,结结实实把刘遂围了起来,轮番敲打。

    这一交手,大家才发现,刘遂的确有先见之明,前期抢粮食、修城墙工作还真没有白干。任郦、栾二人如何折腾,硬是奈何不了刘遂。

    郦、栾现在充分体会到了刘卬曾有过的心境。不过他俩更过分,一口气把篝火晚会开了十个多月。

    由此可见,刘遂孤守一城,能硬生生闹这么长时间,真不得不让人佩服。

    值得一提的是,刘遂还并非是饿死的,而是淹死的。因为郦、栾二人也觉得很丢人,连吴楚联军都被灭的一干二净了,他俩还在刨城墙。再这样弄下去,就成笑柄了。

    不得已,两个老头改行成了包工头,不惜财力物力,硬是挖了条人工河,把黄河水引到了邯郸城外。直到水漫邯郸,刘遂才宣告结束。

    当然,这已是吴楚联军被灭掉六个多月以后的事情了。(未完待续。。)
第十八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三节 刘卬的结局
    也许有人会疑惑,刘卬兄弟四个不是在造反吗?现在汉军来了,怎么着也得打一阵才是道理,傻不拉几地退什么兵呀?

    问题是他们不得不退。关键原因就是路中大夫的那一声吼。

    路中大夫信口胡扯的那句“周亚夫率军百万前来救齐”,在叛军中早已传的沸沸扬扬,人心惶惶,隔三差五有人溜号。这种局面,本就让刘卬很难控制,虽然开了不少会,做了一些思想工作,但效果不佳,大家一直认为刘卬是在忽悠人。甚至刘雄渠、刘辟光、刘贤三位兄弟,也开始觉得他不怎么靠谱。

    这让刘卬很头疼。

    他本想饿死刘将闾,然后一雪前耻,真相大白。但刘将闾的生命力很顽强,被围了三个月,依然生龙活虎。

    这让刘卬很失望。

    就在此时,“汉军将至”这条消息传来过来,叛军炸了锅,原来是个别人溜号,现在是成群结队逃窜。

    要说出现这种局面也是可以理解的。

    造反,本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并且名声不好。大家跟你干,除过混口饭吃外,还希望能有个高收益、高回报。

    但刘卬就不怎么靠谱了。带着大家在冰天雪地里喝了三个多月冷风,挨饿受冻还憋屈,本就窝了一肚子火。现在可好,“百万汉军将至”,再跟你混下去,别说高工资,脑袋能不能留住都成了问题。

    到了此时还不散伙,简直就是傻蛋。

    如此一来,大军彻底散了。刘卬已没有能力再控制这个局面。目光呆滞地颓坐在案前。

    当初不撤兵。是害怕大军一退而彻底崩盘。然现在。大军已然崩盘,似乎已没有了可选择的余地。再待下去,就这个局面,别说围城了,刘将闾不跑出来找他麻烦已经很不错了。

    刘卬绝望地看了一眼临淄城后,拨转马头,返回了自己的封地。当然,刘雄渠、刘辟光、刘贤这三位兄弟。也有着相似的心境和经历。

    刘卬等人前脚刚走,栾布大军就开了过来。

    如此轻松惬意的平叛工作,让栾布半天没回过神。他还真没想到,刘卬等人会如此扯淡,竟然搞了这么一处。

    回过神的栾布没做停留,率领大军直扑刘卬而去。

    而此时的刘卬,正在忙着秀下限。

    刘卬跑回封地后,开始了他无厘头的表演。大冬天,光脚赤膊,坐草席上喝着冷水。给老娘请罪。老娘骂一句,他喝两口冷水。等老娘骂累了。他也喝饱了。

    他刚把自己灌饱,儿子刘德走过来,还说了一段话——“汉军远道而来,业已疲惫,正是袭击的大好时机。儿子愿整顿残兵,迎面而击。若不胜,可逃亡大海。”不得不承认,刘德还真有点造反的天赋,最起码要比他老爹强出很多。

    可刘卬疲惫地抬眼看看儿子,长叹一声,绝望地说道:“军已涣散,不可再用了。”然后摆了摆手,把儿子撂过了一遍。

    刘卬不准备造反了,也没准备逃跑,留给他的似乎只剩下一条路——死。要说“死”也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一杯毒酒就可了账。

    可刘卬却迟迟下不去手。

    就在此时,汉军到了。

    率先跑到的是功高侯韩颓当。

    这位韩颓当大家很陌生,但他老爹却很熟悉,因为我在第一卷中做过介绍——韩王信。前边提到过,这个人实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重名,为了容易区分,照搬史料,给他起了这么个名字。

    也许有人还记得,刘邦闹革命时,韩王信表现抢眼,被封为韩王。刘邦称帝后,鉴于韩地位置关键,就让韩王信搬到了山西太原。

    搬来没多久后,匈奴南下,把韩王信给围了起来。韩王信忙向刘邦求援,可刘邦却告诉他“再顶一阵”。万般无奈之下,韩王信派人去和匈奴单于冒顿谈判,把冒顿结结实实忽悠了一顿。

    顶了一段时间后,刘邦来了,匈奴人走了。可由于韩王信和冒顿搞过谈判工作,因此刘邦对他大起疑心。不得已,韩王信带着全家老小投奔了匈奴。

    在匈奴的颓当城,老婆又给他生了个儿子,就地取材,起名为韩颓当。实际上,他的大儿子刘俱也同时得了个儿子,取名为刘婴。

    既当了爹又当了爷,按理说韩王信应该是快乐的,但他却快乐不起来。因为,冒顿架空了他。

    再后来,他被派上了前线,死在了参和(山西高阳南)。

    韩王信一死,韩家人的日子过的更加艰难。挨饿受冻、忍气吞声,终于有一天,他们忍受不了了。汉文帝十四年,成年后的韩颓当和韩婴带领自己的部署,返回了汉朝。

    韩家人归来,汉文帝刘恒给予了高度重视,当即封韩颓当为功高侯,韩婴为襄城后。

    这次栾布平齐,四处征兵,韩颓当就跟了过来。并且他表现的可圈可点,史料给了个评语——功盖诸侯。

    现在,该轮到他表现了。

    韩颓当到胶西后,派人给刘卬送了一封信。内容如下:奉召诛杀不义之人……投降者无罪,恢复原有爵位;不降者全部诛灭……至于如何处置你,就看你怎么表现了。

    在威逼利诱下,刘卬竟然傻着脸看到了一丝生机。

    他准备投降。

    真不明白他是咋想的。从古至今造反作乱,若兵败,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没道理让你闹了一阵后,还能平安无事。高兴了造反,不高兴了投降,这种兵痞式混法,似乎只有王朝末年才容易出现,犹如明末时的张献忠。而刘启一朝,还是汉王朝的初期。在此时想用这个方法糊弄朝廷,好像不太适用。

    刘卬来这一手,真不知道他的脑袋是咋长的。

    思想决定行动。刘卬当即动身,肉袒汉营请罪,还对韩颓当说了一段话,其中有这么一句——“卬守法不慎,惊扰百姓,害将军辛苦远来。”

    按刘卬的说法,自己根本就没造反,只是不小心犯了法而已。他能把自己的造反事业形容的如此轻松,真是个“偏才”。

    韩颓当白眼一翻,问道:“奇了怪了,你们辛辛苦苦打了三个多月仗,只是‘守法不慎’?”

    这的确不太好抵赖,毕竟事实摆在那。刘卬瞪着眼想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个借口,“晁错不义,侵夺诸侯,担心他败乱天下,所以七国发兵,只为诛晁错而已。现在晁错已见杀,所以我就谨慎收兵。”

    韩颓当还没见过这么无耻的人,睁眼说瞎话根本不用打草稿。他鄙视地看了一眼爬在地上的刘卬后,不屑地反问道:“就算晁错不义,你为何不向圣上进言?既然是诛晁错,为何去攻打齐王?”

    刘卬语塞了。是啊?我他妈为什么不西进去和刘濞会合,反而和刘将闾干了三个月架?这不是闲得找抽嘛。

    而此时,韩颓当已从袖中抽出了一份圣旨,抑扬顿挫地告诉傻愣着的刘卬:你应该去死。

    刘卬绝望了。闹出了那么大动静,竟然还准备活命,真是闲的没事干,跑出来自寻其辱。就在他懊悔不已时,有人早为他乘上了一杯毒酒。刘卬颤抖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好了,就这样吧。刘卬蹩脚的表演就到此结束了。

    应该说,刘卬并不寂寞,因为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已在阴阳路上等他了。

    这个人,心气很高,目空一切,说起话来人模人样;但脑子简单,能力很差,办出来的事不敢恭维。他自认为是个人才,事实上,他什么都不是。

    这个人,我无话可说。(未完待续。。)
第十八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二节 败亡(四)
    刘卬把部队向前压的很近,然后着人向城内喊:请齐王阵前说话。

    刘将闾收到消息后,很是重视,连忙爬上了城头。

    刘卬对着城头大笑道:“有个人想与讲话。”说完一挥手,军士早把路中大夫推了出来。

    刘将闾在城头乍见路老兄,心头一凄:叫你去搬救兵,可救兵没来,自己反落到了刘卬手里。

    此时的刘卬却正在放肆的大笑。他是兴奋的,他相信只要姓路的一开口,刘将闾就会乖乖来降。

    刘卬笑的差不多了,冲路中大夫大吼一声:“你可以说话了。”

    路老兄向前走出几步,清了清嗓子,当着双方将士,扯着嗓子喊出了这么一句话——“朝廷派太尉周亚夫率军百万,已破吴楚,正领兵救齐,万不可投降。”

    此话一口,对阵双方都是一愣。不得不承认,这句话太有用了,张嘴就让汉朝大军翻了十倍。

    刘将闾笑了。他本已绝望,可路老兄的这句话犹如一针兴奋剂,让他看到了希望。

    刘卬原有的笑容却僵在了脸上,接着是勃然大怒,他没想到一个文弱书生竟不畏死,竟然忽悠人。当即冲身边人吼:“快!快砍掉他!”

    路老兄业已转过身,坏笑地看着刘卬,静待他的屠刀。

    一阵乱刀过后,路老兄慢慢倒下……

    而整个战场上的局势却发生了变化。

    路老兄的那句话,不但刘将闾和刘卬听得清楚,双方将士也听的明白:朝廷百万大军要来了。齐军安全了。叛军危险了。城内的人斗志昂扬。可城外却一片恐慌。

    这一声吼,差点喊散了刘卬的十万大军。

    刘卬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亲自导演的这场好戏,竟然搞成了这么个结局。恼羞成怒的刘卬,不顾大家的感受,催动大军开始新一轮的攻城。

    然而,一切都已经晚了。

    城头上齐军,极其亢奋。生猛异常;而自己手上的四路大军,却如霜打的茄子,有气无力。

    大事去矣!这是刘卬当即就有了的想法。

    刘濞曾给他过一个评价——废物。从他的表现来看,这个评价的确是客观公正的,一点也没有歧视的意思。

    但刘卬并没有撤军,他不甘心就此罢手,因此咬着牙硬扛着,继续在临淄城外开他的篝火晚会。

    实际上,他也撤不起。自己是在造反,不是组团旅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