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汉往事-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领兵连夜赶回丰邑,雍齿竟然连个招呼都不打,直接用弓箭把他伺候了一顿,雍齿这种不照路的行为差点没把刘邦气背过去,从此以后,刘邦就和“不忠”这个词较上了劲,穷其一生用大半经历都在干这么一件事。应该说雍齿这次行为,对刘邦打击还是蛮大的。

    可刘邦领的人不争气,怎么也打不进去,软的硬的都不行。当初怕别人端了自己的老窝,把大部分兵马都放在城内,这下可好,这大部分兵马倒用来打自己了,刘邦肠都快悔断了。

    没办法,只好走吧,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去哪呢?天下之大何处立足?就在刘邦彷徨的时候传来一个消息,陈胜死了。本准备找这个老大投靠呢,可没想到竟然这么不结实。

    就在刘邦痛苦地时候,一个消息传了过来。秦嘉拥立景驹当上了楚王。

    前边由于人物太多没有交代秦嘉和景驹都是何许人,现在做一个简单补充。当初为相应陈胜吴广起义,秦嘉在郯县起兵,后来陈胜为收编这支军队派去了一个监军,可秦嘉不愿意,杀了监军自封为大司马,脱离了组织。等到陈胜一死,第一时间就找个叫景驹的人把立为楚王,想以此证明自己身份的合法性。可偏这个姓景的并不是楚国王族后裔,最多只是楚国一个大族而已,因此很多人不认可,比如那个项梁。

    可一般人分不清所以然的,不过也没人愿意认真分辨,因为那只是个旗号而已,很多人不会真的把这个人当成正规领导,只要你有兵,想叫谁称王都行。这种行为还是有很大影响力的,比如秦嘉这次无纪律行为就吸引了刘邦。

    刘邦回不去家了,因此就想找棵大树靠着,然后把那个可恶的雍齿赶出去。现在又有楚王了,那就屁颠屁颠跑来了。

    刘邦兴高采烈正在路上跑时,另外一帮人也在提着两腿往同一个方向赶。闲着也是闲着,那就唠唠嗑呗,总不能光走路不说话。这一说话刘邦赚大发了,那个人叫张良。两个人聊的极为投缘,张良本是去投奔秦嘉的,可这一聊天竟然投奔到刘邦的怀抱里去了,看来刘邦的混功真是了得。

    虽然张良投奔过来了,可俩人一合计仍没多少人,因为张良也只是带了百八十个人而已,刚好是自己刚出山时的价码。还得去找秦嘉,借点兵才是正事。

    经过千辛万苦,刘邦终于找到了秦嘉,本想张嘴借点兵去打雍齿,可秦嘉很不够意思,人还没给,却安排他去打秦兵。刘邦虽然不愿意,可到了人家手下多少也得应付应付呀,反正打谁不是打啊。

    不过这次刘邦要去的地方很特别——砀山。我靠,当初就在这地当土匪了,在这抢劫那是轻车熟路。因此刘邦很快攻下了砀县小城,更重要的是收编了五六千多人,合起自己带来的兵总共也就九千人。刘邦还是很有一套的,三千人合并了人家六千人的队伍,比较能打。

    雍齿我要回来了,虽然人不是太多,但对付你已足够了。因此刘邦不辞而别就领着小弟又把来路丈量了一遍。在老家门口连着围攻几天,终于把雍齿撵去见周巿了,刘邦这下也惬意了,干脆住了下来。

    最初以为秦嘉能立个楚王,应该实力比较强劲,还准备在他手下干出点成绩;好让其赏识。不想见面不如闻名,等跑去一看,秦嘉也不过如此,就那几个喽啰;徒有其表。

    而就在此时,秦嘉正在郁闷,刘邦走了,项梁来了。总的来说,秦嘉是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小人物,既不想跟着老大混,但自己单干又混不开。当初一生气杀了陈胜派来的监军,后来一高兴立了个叫景驹的楚王,就这样几番折腾后,名声起来了,可自己实力没增加,就如捧着黄金过闹市的婴儿,总被当做猎物看待。

    当初刘邦来是想找个大树靠靠,可来转一圈后,发现这根本不是一棵大树,最多是个树苗而已,因此一回家就不愿意再来了。

    而项梁却不愿意找大树,靠着老爹的遗威和侄子的勇猛,实力逐日增加,目前已达到七八万人规模。

    把小打小闹的私营小企业搞成了规模经营的集团公司,因此项梁有想法了。但就在项梁动想法的时候,秦嘉却不识时务地立了个楚王,你立楚王了,我还干什么呀,因此项梁很生气,一生气就领兵跑来找秦嘉理论了。

    最终理论的结果是,项梁把要了景驹和秦嘉的命。

    项梁、秦嘉火拼结果确定后,刘邦心里的天平毫无争议的倾向到姓项的这一方。说实话,刘邦自己希望当老大,可章邯不配合,全国各地到处搞游行。章邯这种行为让刘邦很头疼。头疼的刘邦最终还是来到了项梁跟前,性命比名分更重要。
第三章 乱世纷争—(一)项梁起事
    项梁是个不折不扣的猛人,就在上边那些人你来我往走马灯似地赶场时,我们的项大叔也没消停过一天。应该说,和上边那群人比起来,项梁要比他们有背景的多,也有能力多。

    项梁是楚国人,被陈胜拿出来当旗号使的项燕就是他爹,因此老项家在楚国内部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的。

    当年,王翦逼死了他爹并灭了楚国后,项大叔就告别锦衣玉食的日子,开始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到后来又杀了人,没办法只好带着项羽、项庄两个侄子跑到吴国故地——吴县。

    要说一个外乡人,千里迢迢跑到外地躲避仇人,隐姓埋名,低声细语说话,夹着尾巴做人应该是可以理解的。而项梁恰恰相反,广交朋友、大肆宴请,在吴县混的有声有色,风生水起。以至于到后来当地大规模征召徭役或举办大规模丧葬活动都请他主持。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有可能出名,项梁就出名了。为当地豪绅贵族送葬的过程中,很对人开始对他另眼相看,并听他指派。再后来项梁成了会稽郡守殷通跟前的红人,有事没事郡守老找项梁唠嗑,把他当成亲信看待。事实证明,殷通的眼光很不咋地。

    项梁虽然很牛,办起事来还属于中规中矩那一种,按常理办事,按套路出牌。可他侄子就不一般了,那个叫项羽的侄子是个真正的牛人,只要是中国人,上过几年学,不会有谁说没听过这个名字,因为这个人简直太出名了。

    秦始皇有一次去会稽旅游,渡过浙江,人山人海地被围着看,项梁和项羽也挤在人群中凑热闹。看着看着十几岁的项羽说话了,“你可以代替他。”这句话一说出口差点没把项大叔吓背过去。不过好在嬴政的人缘不是太好,也没啥人跑去给他报告这个情况。但项梁却开始对这个侄子刮目相看,为什么呢?因为他真的有这种想法,但只停留在心理活动的层面上,他现在是不敢付诸什么行动的。

    机会总为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着,这一次也不例外。对这对叔侄来说,机会终于还是来了。

    公元前209年7月,前边所讲的那件大事爆发了。当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传来,郡守殷通坐不住了。9月,殷通给项梁说:“江西都造反了,我们也造反吧。我想发兵,派你和桓楚带领。”你一个郡守,不老老实实当官,值不值就要造反,那不是吃饱撑着了是什么?人家陈胜吴广就是要造你们这些人的反,你凑啥热闹?

    项梁听完殷通的话,灿烂的笑了起来,机会终于来了。但在内心深处却在想另外一回事,在干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前,需要妥善做好殷通和桓楚的工作,因为他不希望别人来分他一杯羹,最起码这两个人没资格来分。

    对于这次机会,项梁是有准备的,最起码现在准备也不晚。在一个雨后深夜,叔侄俩陪着桓楚喝点酒,头脑一热就出去散步,散步到沼泽地,那个大力士项羽揪起桓楚灌进了沼泽,硬是把活生生的一个人当成有机肥料上进了地里。

    第二天,殷通组织开会,项梁让侄子佩剑站到帐外,自己笑呵呵进帐开会。殷通见桓楚没到,就问了一句,“桓楚去哪了?”项梁笑呵呵地说,“项羽知道桓楚在哪,让项羽进来,安排他去叫桓楚。”殷通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项羽进来了,殷通也该通阴了。因为殷通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最信任的人,竟然会让他的侄子拔出佩剑砍掉自己的脑袋,就到死的那一刻他都没有闹明白。

    事实上,只是他把项梁当朋友看待,而项梁却没把他当做朋友。

    殷通死了,但身边还有一群侍从护卫,这下该显示狂人本色了。项羽单枪匹马,接连砍死百八十人,比切西瓜还干脆。这一下没人敢动了。项梁说话了,“以后你们都听我的,现在开始我们造反。”就这样,项梁成了这里的老大。

    当上老大的项梁没舍得闲下来,整天领着小弟四处乱转。就在他四处游逛的期间,前来依附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期间,那个七十多岁的范增也不失时机地跑了过来的,你说都这么大年龄了仍这么精神,还要跟着他们闹腾,此种劳模精神足可做为后世的楷模,令人佩服。事实证明,这个老头是项梁手下,也是以后项羽手下最为厉害的角色。有他的存在,让这对叔侄把秦王朝闹腾的天翻地覆,直到有一天项羽对其的冷落,伤心的老头才黯然的离开项氏,他的离去也加快项羽的灭亡,这些都是后话。

    有个叫召平的,当初奉陈胜命令来江苏闹腾,刚到扬州地界就听说陈胜失败,因此这位兄弟头都没回就投奔到项梁手下。

    在东阳县,当地苦力们杀了县令,死乞白赖地要一个叫陈婴的称王,而陈婴不愿当出头鸟,对其军吏说:“项氏世世家将,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因此领着两万人投奔了过来。

    还有前边提到的吕臣和黥布,这两位落魄大哥自从被章邯赶出陈县后,少吃没喝的,没办法,也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这些人的加入,让项梁的实力和声望日益增加。

    这些人中还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韩信,不过此时的他还只是替老大看门的小喽啰。

    通常最厉害的人物最后出现,在投奔到项梁手下的这些人物中,还有一个最为厉害的角色。当然在此时他也并不怎么出名,但事实证明,他的知名度将盖过几乎所有的人,只有那“项羽”两个字方可与其媲美,他的名字叫做刘邦。自从这位仁兄当土匪后,已经被我们放后台凉快的有段时间了,该出来亮相了。事实上他和项梁叔侄一样,一刻也没消停过,只是他没有人家叔侄混的好,现在腆着脸跑来凑热闹了。
第二章大泽乡起义—(六)魏咎的成绩
    章邯杀了陈胜,赶走了吕臣,下一步又有了新的目标。这个被当成目标的人就是那个被请了五次当上魏王的魏咎。

    几个月后,章邯几十万大军包围了临济,不幸的是魏咎同志就住在里边,那个三番五次把他弄来的周巿刚好领兵去外地旅游了,把他一个人丢在了这里。一个人住也不是啥大事,关键是章邯领着几十万人跑来,要赶他走。这让魏咎很生气,也很无奈。

    这几个月来一直都很无奈,所有的一切都是被迫,当初就不怎么愿意来当这个王,那个姓周的死缠烂打地把他弄过来。现在可好,人家章邯不愿意让我当王,带着人跑过来,而你周巿却跑出去遛弯,不见人影。来来往往很热闹,都是你们的事,好像和我魏咎都没啥关系。

    可无奈的魏咎还是表示了自己的愤怒,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这一次不想听章邯的安排,领着军士和章邯对垒了起来。虽然能力不是多强,但老实人发起火来也让人生畏,因为就领那几万人硬是和章邯对垒了十几天。

    周巿倒是很地道,一听说秦兵要去赶魏咎,连忙领兵回来营救,并联络了齐王田儋,还有从南边叫来一个叫项它的人也来帮忙。一个城市被围,一群敌人来救,相似的场景,只是场地发生了变化,演员有所变动而已。但几个月前的其中一个主要演员,仍是这次戏份的主角,只是角度发生了变化,曾经的救人者成了围人者。演员不同,所获得的效果也大相径庭。

    周巿、田儋、项它领着他们各自的兵,一路长跑赶到临济,刚准备喝点水、歇歇脚,章邯却很不礼貌地带人冲了过来——衔枚夜击,用他的标志性打法,毫不客气地将这几个人一股脑全砍翻在临济不远的郊外。周巿、田儋,这两个很能闹腾的兄弟,结伴走向了不归路。

    这一下,魏咎没招了,欲哭无泪的魏咎准备投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