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汉往事-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很关键的一步棋。

    之所以说它关键,是因为,陈平、周勃搞的这次政变,打的就是一个时间差。而卫尉无疑满足他们的要求。这步棋,加快了吕家败亡的进度。

    宫门关闭不久,吕产来了。

    随从扯着嗓子喊:打开宫门,梁王驾到!

    里边人嘻嘻一笑,答了句:别胡扯了,梁王有令,关闭宫门,任何人不得出入。

    吕产很迷惑,明明自己并没有下过这种命令呀?因此,随从接着喊话了:梁王在此,还不开门?睁开狗眼,再敢抗令小心你们的狗头。

    里边乱笑一阵,一个声音传了出来:你这狗才,敢假冒梁王闯宫,不要你的狗头了?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骂进去还出来,折腾了半天,城门纹丝不动。激的吕产火大,扯着嗓子吼了声:我是梁王,打开城门!

    又是一阵嬉笑,接着传出来一句话:不认识你!

    这句话,差点没把吕产气背过去。他还真没想到,竟然莫名其妙地被自己关在门外。

    怒火中烧的吕产扯着嗓子骂。老大一带头,景象彻底乱了。侍从毫不客气,把能想到的肮脏的不堪入耳的词语,一股脑儿往门里送。而里边的人也毫不示弱,也热情洋溢地问候他们的祖宗十八代。

    吕产迈着大步,焦急的走过来晃过去,一边走一边骂,累得口干舌燥,嗓子冒火,可就是进不去。

    经过一阵激烈的骂战后,双方慢慢安静了下来。也并不是产生了共识,主要是累的够呛。

    吕产伸着脖子喘了半天气,心中突然一紧:坏事!有人作乱。

    随即,派人去南营调集人手,准备攻门。

    而与此同时,一匹快马也向北营飞驰而去。

    曹窋,又是这个老实人。曹窋这个御史大夫当的,彻头彻尾一个投递员。

    应该说,曹窋就待在吕产身后的不远处,暗暗地盯着这个人。这场别开生面的对骂赛,让他大跌眼镜。就在吕产召集人马的同时,曹窋也慌忙向相反的方向赶去。

    与此同时,周勃也很顺利地夺取北营的军权。这次配合,简直太默契了。

    曹窋气喘吁吁地跑到周勃面前,说道:吕产将攻门,恐难独支,请太尉急速进兵。

    周勃很够意思,咧嘴一笑,派去了个老熟人,还带了一千兵。就这一千人,干了件轰轰烈烈地大事。

    这个老熟人是朱虚侯刘章。

    刘兄弟自从老哥传檄天下后,他彻底投靠到陈平的麾下,主要从事一些打杂工作。

    周勃去北营时,刘兄弟也是跟了过来的,不过他被留在了营外。据史书记载,他的主要任务是“监守营门”,也就是当个门岗,不让人随便出入。

    事实上,他之所以被留在营外,有两个因素:

    其一,这次夺军毕竟是“假传圣旨”,毕竟是暗地里的勾当,而刘兄弟比较扎眼,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要搞哪一处。这个人的亮相,不利于周勃的表演,甚至会加大“夺军”的阻力。

    也就是说,这个人不但没用,甚至会起到一些反作用。

    其二,陈平、周勃根本不愿意让这位兄弟接触兵权,应该说,他们已开始为下一场政治博弈做一些铺垫。当然,所有博弈无外乎围绕“利益”两个字说事。如果刘章进营,等夺军成功,其在军队里的影响力不可估量。因为周勃虽说是太尉,但代表不了“老刘家”,而刘章则无疑能够满足这个要求。

    人心是一种很莫名其妙的东西。在权力的博弈中,些许心理上的变化,可能是扭转整个时局的关键。在陈平、周勃的心中,刘章是不适合掌握军权的。如果这个人染指了军权,很多事情就该有个定论了。这,不是陈平等人愿意看到的。
第十二章 覆灭—第十五节 吕氏败亡(八)
    吕产“矫诏”的办法是进宫控制皇帝、夺取玉玺,然后提笔写几道圣旨,拉拢一些人,再砍掉一些人。对吕产来说,这似乎没什么难度,他现在军政大权一手抓,“矫诏”也不过是顺手牵羊的事,合情合理。

    而陈平既没兵也没权,竟然也冒出了这种想法。就算自己也起草一道假“圣旨”,总的盖个章吧?你说他现在连宫门都进不去,竟然准备用“矫诏”这一手,着实令人费解。

    也许有人会说,陈平不是吃错药了吧?这完全在痴人说梦。

    事实上,陈平并不是在说梦话,他还真有这个本事。原因其实很简单,他这两年拉拢来的人比较多,其中不乏有用之人。

    有个叫纪通的人该派上用场了。

    纪通他爹叫纪成,在还定三秦时战死。纪通顺理成章地继承了老爹的遗志,跟随刘邦闹了几年革命。刘邦称帝后,纪通被封为襄平侯。

    这个人在史料中只露了一次头,随后就再也没有亮相。但他这次露头,却极其关键,把陈平那个毫无道理的想法,变成了合情合理的“事实”。

    实际上,这个人并没什么特别之处,不算什么牛人,之所以在这件事上如此关键,得益于他的工作性质——主管符节。

    “符节”代表两种东西。

    “符”,通常以竹、木、铜等材料制成,上边刻字,分成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上边有命令事,或者调兵时候,双方合符检验真假。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虎符”。

    “虎符”传说是西周姜子牙所发明。由中央政府发给掌兵大将,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虎符专事专用,每支军队都有相对应的虎符。

    古人认为虎为百兽之王,因此在军事上也多以虎为尊,于是常将兵符铸刻成虎形,因此称之为虎符。虎形兵符并非唯一的形状,在秦代就有鹰符和龙符等。

    虎符到了隋代被改为麟符;而到了唐代,唐高祖为避其祖李虎的名讳,又将其改为鱼符或兔符,甚至龟符。而后这些原本用于军事调动的信物甚至成了某种身份的象征。到了宋代,它虽然作为调兵的信物,但仍配合书面文件一起使用。到了后世它逐渐演变成令牌等物,这种动物形状的兵符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节”,通常由竹木或金属制成,上端有旌饰。古时由使者所持,作为凭证,替皇帝跑跑腿、传传话。后世也被文书、令牌所代替。

    也就是说,符节是代表皇帝的信物,是很特殊的物件,而纪通的工作职责就是保管这些东西。当然,“虎符”那种极关键物件,他纪通是没资格染手的。但纵然如此,就已经够用了。就是这么个文秘一样的角色,在这次博弈中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

    根据陈平的安排,纪通持节陪着周勃闯进了北军,当然,还带了一些人手。进来后,周勃毫不客气下了第一道命令:中军升帐。

    诸将本以为“升帐”的命令是吕禄下发的,慌慌忙忙赶来后,被眼前的场景弄懵了。

    大帐内甲士林立、刀剑辉映,太尉周勃黑着脸坐在案后。

    诸将到齐后,纪通持节往前一站,大大咧咧吼了一通自编自导的“圣谕”。

    一群大老粗们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听周勃说话了,“拥护吕氏的坦露右臂,拥护刘氏的坦露左臂。”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看周围那群手持铁质物件的家伙,终于明白这是搞政变来了。

    这些人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很清楚当今是刘家的天下,该站在哪一边,似乎是个不太困难的选择题。并且,诸将中,绝大部分都是跟随周勃的老人,既然周老兄发了话,自然义不容辞。更何况,背后刀枪林立,随时都可能擦枪走火,没必要拿着自己的性命和周勃开玩笑。

    因此,这群人纷纷坦露了左臂。

    而此时的吕禄还被蒙在鼓里,在自己的大帐自斟自饮。

    吕禄毕竟已在北军经营了两年,吕家嫡系盘根错节,为防兵变,周勃没敢造次,在升帐前就派郦寄和一个叫刘揭的人跑过去忽悠吕禄。

    在吕禄大帐,郦寄颇为关心地说了这么一句话:“皇帝已派太尉掌管北军,催你就国,快还将军印绶。否则,大祸临头。”

    吕禄的脑子本就不太好使,且喝了点酒,更是昏昏沉沉的。听完郦寄的话,吕禄心里哇凉哇凉的。然而,满心哇凉的吕禄,却抱着印绶软磨硬泡,就不愿意把交出去。

    和颜悦色的郦寄把吕禄忽悠的晕头转向,但就差那临门一脚,干不成事。

    如此一来,身边的刘揭急了,他是个直性子,趁吕禄不备,一把抢过印绶,扭头就跑。

    吕禄混了这么多年,还头一次碰到当面抢劫的。这是个老实人,他没再去考虑如何搬回局势,而是慢慢地底下了脑袋,灰溜溜地离开了军营。

    也就在诸将撂胳膊之时,刘揭高举印绶,送到了周勃的案前。

    北营军权,顺利过渡到周勃的手上。至此,吕家的胜算已几乎化为乌有。

    陈平和周勃的举动我介绍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纳闷,吕产现在在干什么?北军发生这么大的事,他吕产竟然纹丝不动?

    事实上,他是一无所知。只能说,陈平和周勃出手太快,从得到曹窋的消息,到掌管北军,也就那一两个小时。这办事效率,是吕家兄弟不曾料到的。说实话,周勃这次夺军,真是太顺利了,顺利的连自己都不敢相信。

    在这两个小时内,吕产在干什么?

    说白了,他什么也没干。

    吕产这辈子就是吃了犹豫的亏,每件事干得都是磨磨唧唧。贾寿建言后,吕产认为有道理,但他依然拿不定注意。他记得姑母吕雉驾崩前,曾嘱咐他绝不可离军。

    而现在贾寿建议他进宫。宫里面虽然安插有自己人,但毕竟不是太牢靠。到底该不该迈出这一步,让他举棋不定。

    他的这种办事效率,注定了吕家的败亡。吕家兄弟也仅能闹腾到此了。

    如果吕产一直拖在南军,牢牢掌控这支军队,似乎他还有一线机会,虽然赢面并不大。

    但他最终做出了决定:进宫。

    这个决定本身并没错,但时间错了,简单点说,他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机。

    他频繁的漏洞百出的决定,把自己一步步逼上了绝路。
第十二章 覆灭—第十四节 吕氏败亡(七)
    就在坐等灌婴、刘泽开战的期间,吕家兄弟干了自认为很到位,但实践证明却是很扯淡的一件事:罢免审食其左丞相之职。

    这是包括审食其在内几乎所有人都不曾料到的。按理说审食其是吕雉的嫡系,应该和老吕家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不曾想到的是,吕家兄弟会先在这个人身上动手,着实令人费解。

    史料只给出了这么个结果,并没加以详解,这为审食其的遭遇蒙上了一些神秘的色彩。我也为这件事迷茫很久,当纵览过审食其的经历后,我渐渐理解了这件事。

    当然,我下边写的几段是自己揣摩的东西,并非史料记载,大家可以批判的吸收。

    我一直相信,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道理。如果我们综合审食其过去的角色定位和将来的命运走向进行分析的话,他有这么个遭遇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说是合情合理的。

    审食其和吕雉的关系微妙,自然有点张扬,在吕泽、吕释之面前也许会收敛些,可并不会把吕产、吕禄这些小辈们放在眼里,对他们也不会太客气。如此一来,吕家兄弟对他很不感冒。

    况且,吕雉在世时,很多政令均由审食其定夺。吕雉一死,吕家兄弟纷纷登台,掌控朝政。而审食其这么多年来养成的工作习惯和在朝廷中影响力,一时半会改不过来,在有些事上会胡乱拍板,甚至在吕家人面前也要指手画脚,这让吕产、吕禄很不忿,对他意见很大。

    更重要的是,审食其掌控宫中侍卫,出出进进都要经他点头,这更让吕家兄弟大为光火。这种局面,注定了审食其的结局。

    如果审食其只是因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而影响了他和吕家之间的关系的话,其被罢相多少还有些无辜。

    但事实上,他在内心深处已对自己的站位问题开始了摇摆。

    审食其和陆贾的关系很密切,并且他身边还有个叫朱建的人。陆贾和朱建在前边都做过介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