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臣-第3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的人,还以为这是泼皮吵架,肃穆威严的太平殿上,却并没有威严的气息。

    皇帝坐在龙座上,冷眼旁观,看着臣子们口沫横飞地辩论着,他却神情淡定,只是偶尔间从眼眸子划过别人难以察觉的厌恶之色。

    世家巨头们不动声色,只是淡淡地看着场中的争论,他们必须要理清思路,因为他们很清楚,等到这帮小角色争论的差不多的时候,就该他们这些人上场了。

    果然,许久之后,龙座上的皇帝咳嗽了一声,只是这一声并不重,口沫横飞的臣子们并没有立刻停止争吵。

    “肃静!”执事太监如同往常一样,打断臣子们的争论。

    争论的双方顿时都齐齐跪下,不敢再言。

    皇帝挥挥手,示意众臣归列,这才淡淡道:“太师,庆使如今就在四通馆,我大燕该如何去谈,太师可有计较?”

    萧太师从椅子上站起身来,向着皇帝行了一礼,才恭敬道:“回禀圣上,庆使来朝,事关重大。先帝在时,魏庆亦曾大动干戈,那一次我大燕与庆国签订协议,两国互不攻伐,也正因如此,庆国才能保土卫疆……当年庆国为达成协议,奉送大批的财物,只不过……那批财物虽然丰厚,却并未让我燕国真的强大起来……!”

    朝臣们都是寂静无声,听着萧太师奏事。

    “父皇当年与庆国协议达成,那么近日面临同样的问题,是否还与庆国商谈?”皇帝缓缓道:“太师,依你之见,咱们该不该与庆国人达成协议?”

    萧太师咳嗽几声,看起来显得老态龙钟,慢条斯理地道:“回禀圣上,今日之势,与当年情势大不相同!”顿了顿,才继续道:“当年魏国国力并不能与今日相比,这十几年来,魏国人秣兵厉马,养精蓄锐,而且大肆鼓倡生育,人口剧增,整整一代人,那是经过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换句话说,今日燕国的精兵强将,比之当年,那又是胜出许多,西魏手中,那是真正有着一支虎狼之师啊……反观庆国,骄奢**,不思进取,国力比之当年,那是大不相同,依老臣之见,这一次魏国突然陈兵边关,那是有着充分的准备,一旦开战,庆国人十有**是抵挡不住的!”

    皇帝微皱眉头,淡淡道:“太师的意思,朕还没有听懂!”

    萧太师苍老的声音缓缓道:“圣上,该如何抉择,其实也很简单,根本取决之道,便是看与谁合作才能让我大燕得到更多的益处!”

    皇帝“哦”了一声,不动声色道:“却不知太师觉得与哪方谈判才会对我大燕有益?”

    萧太师左右看了看,才缓缓道:“我大燕立国近百年,百年来多受庆国侵犯,大小战争也是不下几十次,无数将士忠骨埋边疆。只是近二十年来,我大燕国力日盛,庆国则是日衰,我边关将士三军用命,是以庆国人不敢侵犯过来。”顿了一下,咳嗽两声,才缓缓道:“前朝末帝昏庸无道,天下四分,战乱频发,我大燕燕武皇帝英明神武,建东方霸业,其志更是以此为根基,雄图四方,一统天下,集天下万民于我大燕国之统……!”

    朝中众臣闻言,即使不是萧家一党,却也有许多人微微颔首。

    当年齐国动乱,群雄四起,天下纷争,就宛若回到了汉灭之后的三国时期,最终天下四分,前晋余族在西边称雄,建立了西魏国,而齐国皇族外戚乘势在齐国的首都发动宫廷政变,篡夺皇权,去齐号以庆代之,风国蛮夷不服教化,独处南方,而燕武王则是联合各大世家,占据东方之地,建大燕国。

    除了风国因为国小兵弱,并无太大野心之外,其他三国,自然都是野心勃勃。

    庆国自不必说,地大物博,而且取齐代之,自认为这天下当属庆国之土,魏燕两国在庆国人的眼中,终究非正统之国,虽然庆国一直以来也想着灭魏霸燕,但是这两国实力雄厚,而且庆国朝堂内耗不断,更加上国人尚文不尚武,所以只能是有心而无力。

    魏国更不必说,那更是以晋国后裔自居,自认才是国之正统,一直以来企图复辟晋国,连齐国都曾是都不是他们眼中的正统,就更别说通过宫廷政变建立的庆国,也正因如此,魏国人素来都是秣兵厉马,尚武之风大盛,那没有一日不是想着恢复晋国的雄风。

    若说庆国和魏国都是自认为有正统之位,燕国人倒是没这样的想法。

    燕武王那本是齐国时代的东部官员,齐国外戚李氏一族发动政变之后,燕武王当即大手一挥,誓师讨贼,最终聚集九大世家之力,霸据东方,成就霸业。

    燕武王在世时,那亦曾说的十分清楚,国君昏庸,民不聊生之际,改朝换代那亦是天经地义之事,这天下间没有谁是真正的正统,所谓的正统,那就看谁能得民心,谁能占天下而已。

    燕武王当年的志向,那自然是要以东方燕国为根基,励精图治,一步步蚕食他国,最终一统四海君临天下!

    只不过燕武王壮志未酬,终其一生,此志亦没有达成。

    后继之君忙于应对国内势力,更是没有精力扩张版图,就如庆国一样,四国分立,想要一统,时机未到,只能是有心无力。

    此时萧太师掷地有声地在朝堂上提到当年燕武皇帝的雄风,众臣顿时都精神起来。

    只是其他几位世家巨头的眼中显出怪异的神色,萧太师突然如此慷慨激扬地陈述燕国大略,这让几位巨头敏锐地感觉到,老狐狸又在玩花样了。

    等到众臣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萧太师才沉声道:“圣上,但是自立国至今,我大燕国不但没有达成燕武皇帝所愿,反是寸土未进……!”说到这里,长叹道:“此非我大燕不思进取,只是天下之势非比寻常,要进一寸,实在是极困难的事情!”

    皇帝眉头微蹙,淡淡问道:“不到万一,不擅起刀兵,这也是先祖留下的遗训。我大燕国百年来励精图治,国泰民安,至若增疆扩土……!”说到这里,皇帝并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心中冷笑:“若不是你们这帮世家野心勃勃,国内不稳,朕早便率军征杀四方了!”

    萧太师立刻道:“圣上,平定天下,一统四海,那是我大燕必尽之责,只是一直以来寻不到战机而已……如今魏庆之争,却是为我们大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皇帝皱眉道:“太师的意思是……?”

    萧太师声音一提,中气十足,已无方才老态龙钟之态,一字一句道:“联手魏国,铲平庆国,再徐图之!”

    萧太师此言一出,倒有不少官员都是颇有些吃惊,毕竟当年与庆国达成过协议,在大多数官员的潜意识中,此次自然是要与庆国人谈判,然后获取巨大的财物报酬。

    萧太师猛地说要与魏国人联手,就等于将大多数官员那种潜意识击垮,所以都吃惊起来。

    “联手魏国?”皇帝眼眸子划过冷厉的光芒。

    萧太师肃然道:“不错,魏国兵强马壮,自西向东攻入,我大燕整军备战,自东部往西部进攻,两国夹击,庆国便是有天大的能耐,那也是抵挡不住。此一战后,我大燕必能占下无数土地城池,天下格局,也将大大改变,四国分立之势一旦破除,那对我大燕一统四海将有大大益处,而圣上亦可早日君临四海,号令天下!”顿了顿,沉声道:“此乃QB5难逢之良机,还请圣上裁决!”

    皇帝皱着眉头,四下里扫了一遍,见到大多数的官员都是在窃窃私语,议论纷纷,那几名世家巨头,却都是神情淡定,眼观鼻鼻观心,一时间却是看不出他们心中究竟是怎样一个想法。

    此时却有一名官员出列附和道:“启奏圣上,太师所言,实乃金玉良言。我大燕霸据东方,若不趁机攻入庆国,一等庆国抵住魏国,那么再想对庆国动手,那却是难觅良机了。而且就算魏国人攻入庆国腹地,以庆国的国力,魏国人却未必能够攻下庆国的辽阔疆域,到时候魏国攻城略地坐大,而我燕国所得只是庆国区区财物,未能趁机扩张领土,到时候后悔也是来不及的!”

    不少臣子闻听这番话,竟是情不自禁地颔首。

    皇帝微握拳头,沉声道:“诸位爱卿,都是太师这样的意思吗?”

    “太师之言所颇有道理,但是臣不敢苟同!”朝堂中响起一个声音,一人从队列中出来,淡然反驳道:“联魏攻庆,万万不可!”

 第四九四章 各怀心机

    萧太师在朝堂上显得义正词严,他一番话说出来,再加上有人附和,倒是让许多臣子都觉得所言非虚,只觉得这一次还真是QB5难逢的好机会,应该与魏国联手攻庆,占下庆国大大的土地来。

    韩玄道自然看出朝堂上的氛围不对,这个时候,自然是要站出来争辩。

    萧太师见到韩玄道出来,不动声色,这显然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反倒是皇帝嘴角划过一丝难以察觉到的笑意,问道:“韩爱卿,联魏攻庆,扩土增疆,又有何不可?”

    韩玄道瞥了萧太师一眼,才恭敬道:“回禀圣上,太师所说我大燕要雄霸天下,一统四海,此言臣是深表赞同的。但是……臣以为,即使魏庆开战,依然不是我大燕的最佳良机!”

    萧太师淡淡一笑,道:“韩大人,却不知你有何见解?”

    韩玄道缓缓道:“刀兵之争,乃是国之大事,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轻启刀兵之争。而且,若要发兵,必定要钱粮充足,整备齐全……臣管理户部,账目齐全,钱粮装备,并不足以支撑一场大战……而且大战一起,便深陷泥足,战场风云变幻,谁也不知道战事何时能结束,或许一个月两个月,又或许一年两年,我大燕之国库,虽可保百姓安居乐业,却无力保障常年战事!”

    萧太师冷笑道:“韩大人,据老夫所知,宜春贺家图谋造反,诛除贺族之后,从八卦困得到的钱粮装备全都纳入了国库,除此之外,贺家在宜春的财产以及在京的财产全都冲没,也纳入了户部之中,贺族的财富,那可不是小数目。”

    韩玄道神色不变,立刻道:“太师只怕忘记了,贺族财产纳入户部不假,但是宜春的灾后重建以及抗洪款项,那数目比之贺族的财富更大。十几万百姓要重新安顿,还要耕种,为疏通河道,挖沟修渠,那银子如同水一般从户部拔出去,而且大常江江堤据说还不稳固,工部尚书萧怀金萧尚书更是几番催促我户部拨银子下去修筑加固大常江江堤……太师,此事萧尚书难不成没有向你禀告?”

    萧太师淡然笑道:“韩大人,你这话我便听不懂了,难不成我堂堂大燕,就连出兵一场也是做不到吗?想当年燕武皇帝只靠三百盔甲起兵,照样打下了大大的疆域,立国大燕……如今我大燕坐拥六郡,千万子民,却连出兵一场也办不到,这岂不是荒谬无比?韩大人,你以此为借口,究竟是不想战,还是不敢战?”

    满朝文武官员都是眼睁睁地看着二人在朝堂上唇枪舌战,这种时候,普通官员自然不敢上前来插言,这已是巨头的对峙,真要有人敢上前插言,除非其他几大世家巨头,否则一句话有失,那可是有性命之忧。

    所以宽阔巍峨的太平殿中,萧太师与韩玄道针锋相对,这亦是这么多年来,韩玄道第一次敢于这般和萧太师当朝辩论。

    虽然往日里也曾有过异议,但是这般火药味十足的对峙,却是头一次。

    一时间群臣心中终于明白,如今的韩家,已经今非昔比,再不是那个蜗居在东海畔,在朝堂上委曲求全的世家大族了。

    韩族现在已经上了台面,已经开始寸土不让地为自己的势力争取利益。

    萧太师犀利的问题,并没有让韩玄道有丝毫变色,他只是很平静地道:“太师问下官是不敢还是不想,若真要下官回答,那我是既不想也不敢。为我燕国前途,下官不想战,看我户部钱粮装备,下官不敢战。战事一起,生灵涂炭,一旦有失,伤我国本,更会搓我大燕锐气。我大燕立国近百年来,励精图治,能有今日之百姓安定,实属不易,大战一开,举国陷入战事,兵家无必胜之理,战后对我大燕有利有弊,实难预测。魏国人陈兵边关,那是精心准备十多年,一心想战,兵备极是充分,我大燕要一时之间便匆促与魏国联手攻庆,其后果,诸位同僚可曾想过?”

    皇帝抚着颚下青须,看着韩玄道问道:“韩爱卿的意思,是不该与魏国人联手,当与庆国人谈判?”

    韩玄道上前两步,拱手道:“圣上,古往今来,若战,必定是对己方有利方可战。太师要想扩土增疆,平定天下,此亦是我大燕每一位子民心中都期盼的事情。但是若是在此时发兵,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