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布什家族的战争-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曾经担任过党卫军将军,也是希特勒的出资人之一。
生意人喜欢行动,不愿意回忆。普雷斯科特·布什发了财,二战期间个人历史暧昧的一页也翻了过去,于是开始竞选参议员。1950年首次参选失败,两年后成功当选。他的儿子乔治·于贝尔·沃克·布什,后来的总统,诞生于1924年,曾作为空军飞行员英勇参战。1944年,他的飞机曾在太平洋上空被日军击落。
在陪同艾森豪威尔总统打高尔夫球的间隙,普雷斯科特·布什精雕细琢,编了几句格言作为家训世代相传。这些格言很像作家吉普霖的名句:“你会成为一个男人,我的儿子”,但语言乏味,没有吉普霖那么精彩。乔治·W·布什当选总统后透露出了其中的一句,他说:“我祖父总告诉我们大家,告诉我父亲和我们兄弟:在从政之前,必须先成功地经商,这样,你们未来的选民会认为你能干,不图私利,献身公益。”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来品咂,一方面我们可以想想普雷斯科特·布什过去所献身的是什么样的“公益”,另一方面,他的孙子在成为总统前最大的一桩功绩是“在石油工业上损失的美元(数以百万计)与他祖父当年赚回来的一样多”。 
                   。 想看书来
 “中情局,一头狂躁的疯象”
 德国政治学家卡尔·施米特的过去颇令人生疑,但有时他提出的见解却很有见地。他认为:政治,首先就是要确定一个敌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立即视苏联为不可绕过的全面对手,是彻底的威胁。美国让其盟国接受了这一教条,并以此作为中心制定外交政策。然而,从70年代初期起,尽管小心掩盖,事实却离官方的说法越来越远。
为了攻打、阻止、削弱苏联,也就是被罗纳德·里根刻画为“邪恶帝国”的苏联,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军力。五角大楼,在观察家们口中绰号为“五角大楼公司”,它的运作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仅它的预算便与法国政府的预算相当。五角大楼雇员达500万人,其中200万为现役军人。美国在国内20多个州和23个国家长期布署军力。400万人从事国防工业,同时还有1万个小企业和几百万员工通过分包体系以此为生。
1万多名高级官员,即五角大楼的前指挥官们,直接服务于这项工业。它们的性质非常矛盾:既完全私有,又仅靠政府的拨款存活。一些公司,像洛克希德公司或通用动力公司的财政处于赤字状况,这并不是因为公司运转不良或是生意萧条,而只是为了从政府那儿拿到更多补助金而采取的财务策略。五角大楼与所有工业、航空业的巨头们都有生意往来。对于他们来说,五角大楼随时准备爽快地付钱购买器材、装备,并且经常出令人咋舌的高价,因而是极有吸引力的客户。
但是,一方面花费——有时甚至是浪费——数几千亿美元来保卫自由世界,另一方面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情况。事实上,这一年的2月25日,美国国务院不得不尴尬地承认,美国自1972年以来就在苏联生产微型滚珠轴承,这是MIRV多弹头弹道导弹导航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零件。禁运政策仅仅为了一些商业考虑就被打破了。五角大楼承认,几年来,与北约签订合同的几家意大利和瑞士公司一直在生产类似零件并供应苏维埃国家。
这不过是那些最令人震惊的例子中的一个。理查德·尼克松在70年代初针对苏联和东方阵营采取了缓和政策,尤其是经济、贸易方面的缓和政策。从而导致出现很多偏差。一些大的公司和资本银行抓住这些空子,在这片从东柏林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居住着4亿人口的广阔地带安家。这些跨国公司和商业银行的领导层发现东欧国家和苏联拥有他们认为极具价值的资源: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遵守纪律而且价格低廉。也许他们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想过这种做法是卑鄙可耻的。而正如他们的前辈们当年对待纳粹德国那样,他们支持并加强了集权体制。
“中情局,一头狂躁的疯象”
1976年是历史上关键的一年,是一个转折。理查德·尼克松放下手中大权。乔治·布什登上了政治舞台,而这个时候他儿子的身影也已开始显露出来。
1976年,布什取得了对中情局的领导权。此前,无论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甚或在他所属的共和党内部,他都是没有大希望获取胜利的。布什是一个审慎、勤勉的人,他的冷静与沉着掩饰了他的情绪化性格,其实就连布什自己都承认自己过分情绪化。布什并没有盯着总统这一最高位置,他认为一个政治家的最初几课更应该用来学习政治活动中的各种规矩和习惯。基础知识课上得真是辛苦。布什于1964年和1970年两次参加参议员竞选,都没有获得成功。1968年和1972年又两次参加副总统的角逐,结果又是徒劳一场。1972年,尼克松选择支持杰拉尔德·福特,而后者却得到了美国有史以来政治家所得到的最残酷无情的判决。判词出自前总统林登·B·约翰逊之口:“杰拉尔德·福特太愚蠢了,他甚至不会边走路边嚼口香糖。”
尽管愚蠢却身为总统的福特让布什气得咬牙切齿,因为他只得到了一个安慰性的职位:驻联合国大使,后来,1975年华盛顿形势发生急剧变化时,布什正担任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
水门事件确实促使一部分美国媒体更深入地调查情报服务部门的不正当活动。1974年12月22日,《纽约时报》首页通篇刊出西摩·赫什的署名文章,标题为:“中情局在美国内部针对反战人士和与理查德·尼克松###者展开大规模行动。”
新闻媒体以一种空前绝后的狂热对中情局穷追不舍。政治家和普通公民都要求结束这个机构无耻的非法行为。有些人把它称作“一头逃脱了驯兽狮控制的狂躁疯象”。
1975年1月4日,在舆论的压力之下,杰拉尔德·福特宣布成立一个总统调查委员会,负责审查中情局在国内进行非法间谍活动的事件。副总统纳尔逊·洛克菲勒主持这一委员会。中情局的领导人威廉·科尔比是情报部门的老手,他知道政府方面企图把责任转嫁给他,因此故意在汇报时假装天真:“我向调查委员会作完第一次证词后,纳尔逊·洛克菲勒马上就把我带进他的办公室,用最亲切的口吻对我说:‘比尔,你真的应该告诉我们这么多么?’”
事实上,行政部门内部没有人希望对事件的揭露继续往下进行,然而堤坝一道接一道被冲毁,威胁到了最隐秘,也被认为情报处最有效率的部门:国家安全局(NSA)。这个技术巨人在当时有100多亿美元的预算,依靠它的监听中心、间谍卫星和所拥有的电脑——能够破译那些号称坚不可破的密码,国家安全局能监听整个世界。电影《国家敌人》向公众揭示了它的各种操作,但早在25年前,它就出演了一个新的“黑道大哥”形象。1974年一年内,国家安全局就窃听了23 472 780次通讯联络,在弗吉尼亚州米德堡总部的一些建筑里存放着能够以每天20吨的速度销毁“非机密”文件的机器。但是最令人难堪的是,没有任何法律或是国会委员会来监督管制它的不正当行为。事实上,它的正式成立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安全局是依照1952年杜鲁门在位期间的一项秘密决定——国家安全委员会6号令成立的。23年后,这道命令的密级仍然是绝密。1975年,当奥蒂斯·派克主持的众议院间谍问题委员会试图了解这一有关国家安全局成立的著名文件时,白宫绝对不许。
“但不管怎样,这真让人难以置信!”派克勃然大怒,“这个机构的预算一次更比一次庞大,雇用的人也越来越多。要我们投票通过它的预算案,我们却连批准它成立的那份文件的复印件都拿不到。”
1975年8月7日,中情局局长威廉·科尔比在这个调查委员会前所说的话影响更为严重。他在逼问之下说出国家安全局的任务在于“监听美国或国外的通讯联络”。
“那么这样的行为不是置一些美国公民于监视之下了么?”国会议员李·阿斯平问道。
“有时是这样,”科尔比回答道,“因为确实是很难将此与针对非法交易的录音分离开。从技术角度上讲,这甚至是不可能的。” 
                  
 拉姆斯菲尔德与切尼
 这席话使白宫遭到更多指控。杰拉尔德·福特班子的两位成员督促福特不向公众妥协,让他使用策略分散各方注意力:尽快撤换中央情报局局长,以减少对国家安全局的关注。
其中一位名叫迪克·切尼,占据着白宫副秘书长一职。他35岁,带一副精美的眼镜,面部表情严肃,头发金黄细软。另外一位是他的顶头上司,总统府秘书长拉姆斯菲尔德。他比迪克大约长10岁。几个月之后,拉姆斯菲尔德本来很有可能就任国防部部长一职。亨利·基辛格当时称他“永久的好战分子”。
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长时间地商定一份可能的,并且可以接受的候选人名单。乔治·布什的名字并没有被列入其中。拉姆斯菲尔德在一份递交给福特的备忘录中写道布什“熟悉情报界的运作和使命”,但推荐他担任的却是商务部部长一职。
他们之所以不看好布什,首先是因为性情差异。拉姆斯菲尔德和切尼这两个鹰派已经开始担心目前的政治危机会导致美国行政机构不稳定并严重削弱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在他们看来,布什是东部沿海地区的贵族,靠石油发家却来搞政治,布什表态非常审慎,所说的话“轻如鸿毛”,没有分量。他们很快发现自己算错了这笔账。后来当他们不再从事政治时,布什成为他们的真正的“教父”,替他们搞到了利润极其丰厚的职位,使他们的生涯得以继续。布什动用所有关系网,发动他在商界、金融界的盟友——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共和党财政的主要提供者,最终夺得了中央情报局局长的职位。
1975年底,在被称为“万圣节大屠杀”的事件中,杰拉尔德·福特召见中情局局长威廉·科尔比,将其解职,同时被撤销职务的还有国防部长詹姆斯·施莱辛格,拉姆斯菲尔德取代他成为新的国防部长,而切尼则代替后者成为白宫秘书长。在众议院中占多数席位的民主党人领袖,国会中的神奇人物,头发花白,言语傲慢蒂普·奥尼尔影射此事时说:“福特总统已经搅得猢狲四散,但是他还没有砍倒大树。”
乔治·布什马上被任命为中情局局长,于1976年1月上任,并且依照杰拉尔德·福特总统颁发的11905号行政令,布什的权力比起历届前任来大为增加。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福特赋予现任中情局领导人的重大权力是其历届前任都不曾拥有过的。”
布什善于保守秘密,他立即明白中情局迫切需要避开公众视线,以便切实发挥效率。这可能就是布什的主要业绩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中情局从报纸的头条上彻底消失,对于他最亲密的合作者来说,在这11个月里,布什变得令人捉摸不透,守口如瓶,对他的过去更是避而不谈。其中有一个人说道:“他礼貌谦恭,就像一座吊桥似的,只要一被拉起,它身后的城堡就固若金汤。” 
                   。 想看书来
 最令人惊愕的“犯罪公司”
 布什的另一活动更不易被人觉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就像阿里阿德涅手中的线团一样,指引人们挖掘出最不为人知的秘密。
多年以来,中情局拥有好几个机群,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整个越南战争中一直使用的美国航空公司(Air America)飞机。
1976年,布什将几架飞机卖给了休斯敦商人吉姆·巴思。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巴思本人的证词都证实他被布什招进中情局内部工作。尤其是巴思先前的一位合伙人查尔斯·W·怀特在另一场合明确指出,1982年他和巴思在休斯敦的拉马达俱乐部碰面时,副总统布什也在场,布什走近他和巴思,跟巴思打招呼:“你好,吉姆。”
怀特那时40多岁,也是乔治·W·布什的一个朋友。他认识小布什时,小布什正在德克萨斯的国民卫队空军服役,准备出发前往越南……乔治·W·布什在那儿很是烦闷无聊,“经常叫上一个同事,穿着飞行夹克,到酒吧喝酒,和女服务员聊天。”
建在开曼群岛的航空飞机租赁公司,是沙特控股,巴思经营的一家飞机包租公司,它买下了中情局的飞机。这家公司的主要股东叫哈里德·本·马福兹,是沙特阿拉伯最主要的银行机构——国家商业银行的行政主管和主要所有者。他与皇室联系密切,同时与另外一位沙特金融家盖茨·法拉翁,前国王费萨尔御医的儿子一起掌控着休斯敦最重要的银行中的一家。十年之后,哈里德·本·马福兹将在国际信贷商业银行(BCCI)中起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