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纬国口述自传-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从古到今,为什么都会在徐州打个大会战呢?
  答:这要以地缘战略来说明,因为徐州是一个交通中枢,在作战上,交通中枢是一个战略要点,只要取得战略要点,便可南可北,可东可西,不但有作战的自由,还有发挥自由意志的可能。但是一失去战略要点,就会失去主动,所以交通中枢在平时是一个政治中心,在战时成为作战中心(central of oberation),例如法国的巴黎、俄国的莫斯科,都是战略要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进攻苏俄,原本已经到了离莫斯科不远的地方,以德军前一段的作战速度,还有两个礼拜就可以到达,结果德军不向莫斯科前进,反而去攻打基辅,虽然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会战,俘虏苏军六十六万,但是以整体战略来说,德军注定失败。
  问:如果淞沪战争的时候不吸引日军从上海进来,再打南京、武汉会战,那么日本会怎么走呢?
  

抗日战争(7)
答:日军的主力从平汉铁路南下,有一部是沿着津浦铁路,从北向南压迫下来,原本想把国军逼迫到海边;后来我们引诱日军,使日军的作战线改成由东向西,我们才能够依赖大后方,支持战争。父亲确实对中国大陆做了详细的地略分析,所以才决定,要对抗强敌日本,先要替日本做一个打胜中国的构想。他发现,日本如果要侵略中国,就要将攻势基地放在北方,由北向南攻击,把国军推到东南沿海,如此一来,就能达到三月亡华的美梦。我们的对策就是使日军由北向南的攻击改变为由东向西,将自己的攻势基地放在大后方(云贵川),必要时,西康也变成大后方根据基地,父亲也早命人在西康建筑一百幢房子,美其名是要盖一所大学,其实是预备在万不得已的时候从重庆退到西康,继续抵抗日军。只要基地后门是开着的,我们就有机会,所以我们会花那么大的劲开发西南公路、滇缅公路和雷多公路。如果父亲不是熟读中国的古战史,恐怕也不容易体会中国的地理。
  (三)以德报怨
  邱吉尔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赢得了战争,却失去了和平。”事实证明,第一次大战的胜利种下了第二次大战的祸根,造成更厉害的第二次大战。第二次大战期间,如果不是父亲在开罗会议中提出若干正派的战略指导的建议,恐怕后来的发展会更糟糕。换句话说,世界的局势虽然很糟糕,可是如果没有父亲在开罗会议中的努力,现在的世界恐怕会更糟糕。但是,父亲的努力又被尔后的雅尔达会议破坏,所以,雅尔达会议是造成世界纷乱的根源。
  以德报怨的做法弥补了雅尔达会议所种下的乱因。我们撇开道德层面不说,它的战略价值是非常高的,一个好的战略价值是在一个战争将要结束前,已经为下一个战争布局,如同我们打撞球、桌球一样,前一个球要为下一个球布置有利的态势。当时有一个不可避免的世界大战即将发生,那就是共产与###产的战争,可惜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获得了艰苦的胜利,他为了弥补西方人在雅尔达会议中所显现的自私,提出了以德报怨的方法。本来父亲的观念是世界性的,不但是中国对日本以德报怨,同时也要求欧美同盟国对德国、意大利以德报怨。他的目的就是要将共产势力阻绝在亚洲北大陆间,不让共产势力蔓延至太平洋。他也呼吁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注意共产主义的发展。欧陆各国曾经做了一些措施,而亚洲则在欧洲人的自私下形成了大乱。麦帅接到了父亲的通知之后,相当注意防止共产主义的扩散,诸如保持日本天皇的制度,使共产主义不至于在战后立即弥漫于日本;另一方面,由美国独家派遣占领军,其他的参与国派遣象征性的行政部队,使苏俄的军队无法进入日本本土。不过,等到麦帅采取行动时,西方的四岛已经失陷,原来属于日本的撒哈陵岛南部也失陷了,幸亏麦帅后来积极注意,亲笔签发一个命令给美军:如果无本人亲笔签字的命令,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想进入北海道,美军均应将其视为敌人,将其排除。所以当苏俄数次试图染指北海道时其先遣部队都被美军的火力攻击阻挡住,因此也保持北海道为一片净土,同时也使日本成为一片净土。
  另一方面,中国将日本俘虏很快地遣送回国,不要求日本赔偿,都是使日本在战后迅速复苏的原因,否则即使有美国的帮助,日本也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复苏。以上所言,在在都显示以德报怨的重要性,除了人道的精神外,最重要的是对全球战略的贡献。
  

国共作战(1)
中日战争结束后,西方国家不让中国喘息,在中国帮助中共全面叛乱,发展到今天这种局势。共产主义国家以及西方各国,都意图阻碍中国的发展,而他们主要的打击对象就是父亲。当年斯大林既要日本打中国,又不要日本如此快速地灭亡中国,所以,他们对于这一位了不起的领袖人才,势必要在战争之后拔除,否则尔后他们的工作无法展开。今天大家都说大陆是丢在“老总统”手里,要“老总统”负起责任,对于国人的无知、愚昧与残忍,我真是痛心。殊不知,“老总统”是众矢之的,西方帝国主义的阴谋就是拔除这个眼中钉,因为一旦拔除以后,也就树倒猢狲散了。事实上,大陆是在李宗仁手中丢掉的,更是在西方列强联合阴谋之下丢掉的。固然,其中有许多是我们自己的错误,例如打完了中日战争之后,官不像官,兵不像兵,整个国家的经济崩溃,大家在这么长久的一段期间因物资的缺乏,过着极艰苦的生活之后,大家认为抗战胜利接着就是和平,没有想到,与日本的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与共产党的战争却正在开始;而且接收的人不但没有敌我意识,也没有警觉心,更没有备战的心理,不但掉进中共的作战陷阱,而且因为一己之私,使得接收变成了“劫收”。就是这两件事情铸成了大错。如果我们自己能够努力,可能会有一个转机,不过在一个长久大战之后,无论国家或是社会,无论政府或是军民,都处于旧的精神因素解除,而新的精神因素尚未建立的状况下,再加上八年苦战之后,人的欲望激增,力图改善生活,于是高、中、基三个阶层都变成只顾求生、谋生、改善生活,而忽略了国家的敌人就在自己身边。如此一来,西洋人达到了摧毁日本以及阻碍中国成长的目的。
  父亲选择台湾是正确的,台湾虽然不大,但是以地缘战略上来说,它的位置足以控制东北亚、东南亚与太平洋;再者,父亲坚持保留金门、马祖,所以他在战略的部署上,可以说既能解决现状,从大陆整齐的撤退,又足以为下一步做了一个万全的准备。我不为今天台湾的乱象担忧,因为我们仍然可以有所作为。
  问:当时,有好几个地方,老先生都想撤走,可是战地指挥官好像都不听指挥,例如三十七年十月,老先生想撤走东北的军队,卫立煌不肯;又例如天津撤军时,两位军长都赞成,但是指挥官陈长捷不赞成。难道当时一点办法都没有吗?那时候好像是自己顾自己,完全不顾大局。
  答:我想这个原因出在他们没有从整体来观察、分析与下达决心,也因为他们没有战略修养,缺乏勇敢的战斗员精神,以致无法下达战略的决心,当然无法支撑。总之,如果不是父亲亲自到达地点,有所指示,往往是出纰漏的多。当时,因为我们兵力多,部队大,所以在东北先做一个外线作战,后来我们的兵力不够, 父亲就改为内线作战指导,趁中共部队尚未集中之前,予以各个攻破,可是等到父亲一走,部队长又改变决定,弄到后来连战略空间都没有,只剩下战术空间,而内线作战最重要的是战略空间,结果国军就被###包围,继而击溃。后来,父亲就赶快将东北军队撤退。
  问:民国三十八年,老先生下野后,一直到复职这一段时间,因为他没有掌权,我们不做讨论。不过在这一段时间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人不拼命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答:这些人不但不拼命,还用公家的运输队先抢救自己的东西,再加上不懂用兵,所以当时父亲一看局势不对,就先把部队撤下来,由广正面变成狭正面,再重新计划,以免部队溃散。
  问:我觉得黄埔军校一至四期的学生训练不够。对吗?
  答:他们是忠勇有余,但是到后来连忠勇都没有了。
  问:后来投降的也是他们。尤其是从重庆到成都这一段投降的人,多是黄埔的。
  答:主要是战区指挥官不争气,连士兵带的也不愿意拼命,因为目的已经不存在了,而且明知大势已去,根本不愿意拼命。指挥官下完命令就先走了,任何战区的指挥官都一样。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国共作战(2)
问:有人说,大陆为什么会丢,就是因为有飞机,大家都跑得快。过去没有飞机,大家还会英勇战斗。
  答:部队人数编制又不足,虽然号称一个军,实际上只有四五千人,甚至连半个师的人数都不及。
  问:有的军到后期只剩下一千人左右。
  答:军的番号还在。
  问:有人说,老先生在那个时候的战术战略思想已经落伍(《郭汝瑰回忆录》有长篇讨论),跟不上共产党,而且旁边有那么多间谍(刘斐、郭汝瑰等),应该要为此事负责。《丁治磐先生访问记录》中提及,老先生在某些地方还是用北伐时代的那一套本领,可是当时已经不是打阵地战,也不是正规战,而是一种轻装的运动战。
  答:对,但是运动战是父亲的专长,他向来是以骑兵的思想来指挥作战,而不是以步兵的思想来指挥作战的,所以,父亲自己写了一个方程式F=MV2C。他在写这个方程式时,并没有加上C,只是口头上提及,后来是我帮他加上去的,不过整个思想是父亲的。F指的是Fighting    Power(战力),M是火力,V是速度,由此方程式可知,战斗力与火力是成正比的,而战斗力与速度则是成平方正比。因此父亲主张与其增加火力,不如增加机动力,因为火力增加五倍时,战斗力只增加五倍;而机动力同样增加五倍时,战斗力就能够增加二十五倍。至于C则是精神力,整个部队的火力再强,机动力再高,如果因为战斗时间太长以致缺量,或是为了急行军,或是经过几次严重战斗而伤亡严重,以致影响精神力,整个战斗力就削减甚多,甚至部队叛变,空有战斗力也没有用处,所以精神力是最重要的。
  

台湾之建军备战(1)
到了台湾之后,我有好几次都感觉到我们的建军备战工作太过于松懈。而且高层长官对于建军备战的思考不够,干部们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举例来说,父亲要求国军实施“潜龙计划”,他说:“我们的通信路线不够完善,连有线电都暴露在地面,一定要把大电缆埋在地底。”后来我发现,每逢过桥时,电缆就沿着桥衡走,过了桥以后再埋到地底下,而埋入地底的电缆也不够深,如果敌人打断桥梁,连通信网都会一起被打掉。这点看似小事,但是由此可知建军备战是不完整的。再举一个例子来说,装甲兵一直没有完整的射击场,所以战车无法作战斗射击,我建议过好几次,战车可以使用缩小型的电子模拟器,但是我的建议都没有被采纳,同时我也建议炮兵使用电子模拟器,但是也是始终没有人推动。这是我耿耿于怀的一件事情。设备固然需要花钱,但是一旦设备做好了,就可以省下不少钱,并且可以争取时间。我始终认为,我们不是一个富有的国家,所以我们必须节省,但是我们如果只顾着节省,而把一场胜仗省掉了,反而是最不值得的事情。所谓军事战略,重点就在于此,而军事战略则要根据野战战略来决定。
  父亲发明“三角形攻击战斗群”的观念,要陆军加以研究后做一次演习。演习期间,每个师都要派代表去观摩,事后还要开检讨会。那天官邸突然来电话,要我一起去看演习,我就先到士林,然后和父亲同行。演习地点在林口台地附近,父亲一到达,就发现有一个部队站在水塘里面,父亲看了就问:“为什么那个部队站在水塘里?”他们解释说:“这是按照一般状况的需求,因为另外两个第一线部队已经摆好了,所以第三个部队非放在水塘不可。”父亲一听就哈哈大笑,我心想:“事情坏了。”果不其然,父亲说:“这简直是笑话嘛!我跟你们再三地说过,三角形不一定是正三角形,前面两个部队摆定后,第三个部队可以放在前后左右任何一个地点,这个地点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