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那时唐朝-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其后的五年里,杨广又先后两次征发民工,开通两条运河。一条是从洛阳黄河北岸到涿郡,也就是今天北京地区的永济渠;另一条,是从京口到余杭,也就是今天江苏镇江到杭州的江南河。
  最后,杨广把这四条运河,哗啦啦,全部连接起来。至此,全长4000多里,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的京杭大运河,就开挖成功了。
  这条大运河,与秦始皇的万里长城一样,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两项大工程。它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以及祖国的统一,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可是,这么大的“形象工程”,是杨广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大表演,是用牺牲民力的代价换取来的。这种急暴的方法和不顾民众死活的政策,不但耗费了国家的大量财富,而且直接地导致了隋王朝的灭亡。
  更混账的还在后头,杨广还干了哪些荒唐事呢?
  晚唐诗人皮日休,作了一首《汴河怀古》的小诗,诗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说杨广开了运河,要是没有巡游浪费一事,功劳也不在大禹治水之下。可是,历代的诗词和评论,还是批评的多,表扬的少。公道自在人心,一句话:杨广开凿京杭大运河,弊在当代,利在千秋。
  更要命的是,运河开通了,杨广要干的大事业,便是三巡江都和三征高丽。
  为什么要三巡江都,三征高丽呢?
  

两脚羊
杨广三巡江都,搞公费旅游,除了耀武扬威之外,还有另外的想法:他想经营江南。运河开通之前,中国的经济重心,主要是在北方,随着江南逐渐成为经济中心后,经营江南的伟大任务,就成了当务之急。
  杨广下江都的排场,可比后来乾隆下江南要气派多了——他造了许多华丽无比的豪华龙舟,还有各色大小船只数万艘,都贴上五光十色的好名字,另外征发8万多名纤夫,免费拉纤。
  杨广自己坐在不可一世的大龙舟上,搂着一大堆美女,大唱卡拉OK,时不时挤眉弄眼,暗送秋波——拉拉手,亲亲嘴,拍拍大腿,打情骂俏,搞得回味无穷。
  杨广的龙舟,就像今天的世界级超豪华游轮。我们现在端午节也赛龙舟,不过与他的“宝贝”一比,那绝对不是一个重量级,就如同拿一只蚂蚁去比一头大象,如果非要区分一下,只有四个字最合适:天壤之别。
  他的龙舟,简直就是一座座移动的水上宫殿,装饰得富丽堂皇,不知耗费了多少人的心血。史载:“龙舟四重,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上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饰以金玉,下重内侍处之。”可见这龙舟是何等地奢华!
  杨广只管自己醉生梦死,他哪里知道咱老百姓的苦啊。每过一个州县,他便令方圆500里内的居民,都要献上好吃好喝的。吃不完的美食,就顺手挖一个大坑,全部当垃圾填埋掉——大肆浪费,人为制造垃圾,恐怕后来的公款大吃大喝,也难与之相“媲美”。
  人是要吃饭的,而咱老百姓,却嚼着树皮,吃着草根和观音土,实在活不下去,就吃人。史书记载:“民外为盗贼所掠,内为郡县所赋,生计无遗,加之饥馑无食,民始采树皮叶,或捣叶为末,或煮土而食之,诸物皆尽,乃自相食。”
  “乃自相食”,就是吃人的意思。吃人这种事,现在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在中国历史上,只要是###和战争年代,人骨为柴、烹煮人肉的惨事,是时常发生的。在清朝同治年间,仍有人吃人的惨剧发生。
  有一本叫《鸡肋编》的书,是宋代文人庄绰写的,书中记载了北宋末年的“人肉行情”,说是人肉公开出售,价钱比猪狗还低。当时的人肉,通称为“两脚羊”,老而瘦的男子,叫作“烧把火”,年轻貌美的女子叫作“不羡羊”,小孩子则称为“和骨烂”,真是呜呼痛哉!
  难怪鲁迅说:“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当然,他讲的不是真正宰了人来吃,而是把剥削和不公平的现象,比作吃人。这种事情,如今不是还有残留吗?
  杨广前两次下江都,都是风风光光,赚足了面子。第三次,却是等于逃难,没地方去了,只好有如丧家狗一般,往江都跑了,反正轻车熟路的,美眉也多,不跑白不跑。
  可是这时候,天下已经大乱。
  

战争狂人
天下大乱,一起闹事的,不但有活不下去的农民,还有手握兵权的地方军政要员。
  这时的隋朝,社会很不稳定,民心思乱,可以说是天天暴动、天天打架、天天死人,比现在的伊拉克还要糟糕。
  本来,老百姓是希望生活安定的,可是这样的日子,不要也罢,都恨不得把隋朝政府砸他个稀巴烂,对杨广更是恨之入骨,天天做梦都在扁他。
  于是,只要哪个吃了豹子胆,不怕死、不信邪,或是搞个迷信做个法,说跟老子走就有饭吃,然后煽动一下,多讲些苦大仇深的事情,再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不出俩月,你背后肯定就会黑压压地跟着一大片。
  中国的老百姓,历来都是很有忍耐性的,只是官府欺人太甚,根本不把咱百姓当人看。三国时的地方官,有叫州牧的,什么意思?名为管理一方,实际上,就是明摆着把老百姓当牛羊使——听着啊!老子是来“牧羊”的,你可要听话哦。不听话,嘿嘿,那就看是你的脖子硬还是老子的刀子硬。如此一来,胡作非为、鱼肉百姓的事情,便不再是什么新闻了。
  只是,凡事都有个度,一旦官府把人往死里逼,逼急了,也会有不要命的。只要有人放一把火,积怨已久的不满和怒气,就会如同一桶烈性炸药,把一群群贪官污吏,以及平时站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狗官,通通炸得粉碎!如此一来,不得民心的统治者,就变成“革命”对象了,这就是官逼民反,古今中外,多是如此。
  杨坚创下这么大个家业,还不到十年时间,就被杨广挥霍一空。更可怕的是,三征高丽,更是把隋朝推向了万丈深渊。
  在进攻高丽之前,杨广接连发动了对突厥、吐谷浑、林邑的战争,就是为了博一个开疆扩土的好名声。
  公元609年,杨广亲征吐谷浑,路上遭遇暴风雪,几十万的军队,死伤过半;打林邑时,将士们水土不服,脚都肿得像气球,死者又是十之四五。按说,这小子应当吸取教训了,可是,杨广是个典型的刚愎自用、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人,或许因为他属牛。
  那为什么要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呢?
  高丽其实是高句丽王国,是中国古代东北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后来朝鲜半岛上建立的王氏高丽并无继承关系。他们的国王一直朝贡于中国,在南北朝时期,被中国皇帝封为高丽王,故而又称其国为高丽国。
  在北魏时,高丽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做得还不错,每年从中国运走大量的丝绸、车辆及生产工具,并同时向中国进献黄金、美玉这些东东。北魏太武帝时,中央政府每年都能收到高丽进贡的黄金200斤和白银400斤,而北魏也承认高丽的藩属地位。
  可是,早在隋文帝晚年,杨坚就已有了占领高丽的打算。在公元598年,他派儿子杨谅为统帅,率30万大军,对高丽发动袭击,不过因为后勤粮草跟不上,加上又发生瘟疫,只好无功而返。高丽王高元也害怕,上表自称“辽东粪土臣元”,并派使臣向杨坚谢罪,隋文帝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杨广呢,他也一直盯着高丽打主意,总想着打下高丽来证明给别人看,瞧瞧,瞧瞧啊,我来做皇帝,还是不错的吧,俺老爸打不下来,老子三下五除二,就这么搞定啦。
  可是,为什么杨坚父子,总要跟高丽过不去呢?
  

征高丽
隋朝时,东北亚地区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都一一建立了政权,在《隋书》中,统称为东夷,其中的高丽,是最强大的一个国家。
  在公元402年,高丽灭掉北燕政权,正式占据辽河以东的辽东半岛地区。自此以后,高丽便占有今天的吉林全境、辽宁东部和朝鲜半岛北部地区。高丽的都城平壤,也就是现在朝鲜的首都。
  当时的朝鲜半岛,三国鼎立,高丽的南面是百济,东南面是新罗,各国都争相与中国搞好外交关系,试图以此作为筹码,来牵制对手。后来,高丽与周边国家连连发生战争,成为东北亚最强大的一个国家,胆子大了,翅膀硬了,也想着来做老大了。
  因为辽东在汉晋时就是中国领土,当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中国后,高丽也感到害怕,积极备战,准备与隋朝大干一场,进贡也终止了。
  自此两国在边境上时有冲突,在公元598年,高丽带兵侵犯隋朝的辽西地区,让杨坚非常愤怒。隋文帝随即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可惜未能成功,老杨只好罢兵,高元也认了错,于是又和好如初。高丽也想消停一会儿,亦恢复了对隋朝的朝贡,可是两国之间结下的梁子,已经很深了。
  终于在14年后的公元612年,双方的矛盾,像火山一样彻底爆发。
  老杨搞不定,那就小杨来。第一次打高丽,杨广御驾亲征,可是,他想得太简单了,总以为高丽小国,搞定你,那还不是如同捏死一只蚂蚁那么容易?所以这一仗,杨广根本没做好打大仗的准备。这小子,好像只是在玩一场过家家的游戏,期待着只要强大的隋军一到,吓也要把你高丽王吓死,至少也是吓得屁滚尿流。
  这一仗,杨广设想的结局,是杀鸡给猴看——在消灭高丽的同时,也顺便吓吓周边的国家,包括突厥以及倭国(就是现在的小日本)这些地方,以求威服四夷,一举建立以隋朝为中心的朝贡体系。只是,这鸡杀得了吗?“孙悟空”又能否吓得着呢?
  隋大业8年,即公元612年正月初一,开年头一天,杨广就从全国调集征讨大军,齐聚涿郡,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总计110多万人,号称200万,看来他是来真的了。可是,不幸降临,“车祸”发生了。
  杨广根本就不是打仗的料,这100多万人,又不是机器人,加点油充点气就行了,那可是天天都要吃饭的大活人,所以,后勤保障,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随军的,不但有宫女后妃、文武百官,竟然还有和尚道士,天天念歪经、做魔法、打破鼓、唱大戏,真不知道杨广是在干什么,难道他只是在演电影?
  当时就有人提出异议,杨广也不客气——杀头!没人再敢言语了。
  杨广完全根据自己的想法,下诏宣布###高丽,把高丽王高元称作“小丑”,正式宣战。只是可怜了高元,“粪土臣”这次要变“小丑”了。
  杨广在诏书中,甚至还公开了自己的作战部署。百万大军,分左右两翼,每翼12路军,24路大军全面展开,浩浩荡荡、铺天盖地地向高丽发起攻击。
  这或许是军事史上最大的笑话,把自己的进攻策略都公诸于世,还打个什么仗?
  

为国赴死
杨广死死捏着手里的公章,舍不得放权,连绵近千里的长蛇阵,每每发号施令,全都要他亲自批准,一旦有事,都必须奏报,等待命令,不得擅自行事。看来,杨广也真够累的。
  本来开始是设了前敌总指挥的,那就是兵部尚书段文振,段文振倾向于“出其不意,事宜在速”的战略思想,杨广却不接受。可能是有点郁闷,加上又有些身体不适,段文振老头儿,竟然在行军途中病死了。老段未能担负起总指挥的责任,头脑发昏的小杨,干脆就把这顶大帽子,戴在了自己头上。
  隋军每支军队里,都设有仪仗队和文工团,整天敲锣打鼓、说相声、演小品、玩魔术、唱二人转,搞得不亦乐乎,只是这仗具体怎么打,就无人问津了。
  要打仗,首先要制定战略,就是设定大方向和目标,然后再拟订详细的作战方案具体怎么去实施,也就是所谓的战术,可是胆大心粗的杨广,哪想得这么仔细?或许,他压根就没想过要与高元真正打一仗,只不过是搞一次武装大游行罢了。
  公元612年3月15日,杨广的大军,经过两个多月的行军,到达辽河,虽声势浩大,可是高丽“小丑”,却依然无动于衷。“小丑”还时不时派人前来挑逗,做着鬼脸戏弄隋军——杨广被激怒了,他命工部尚书,也就是建设部长宇文恺建造浮桥,准备渡过辽河,进击高丽。
  可是浮桥没建成,离对岸还有一丈多远的距离,高丽军就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