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那时唐朝-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雁门关(1)
一计不成,再来一计。突厥人本来都是些武夫,头脑比较简单,可跑过去一些儒生,还有些胡人,经常出些坏主意,以此来对付中原人。
  当时,始毕可汗手下,有个宠信大臣,叫史蜀胡悉,是个狗头军师级的人物。看过《汉武大帝》吧?史蜀胡悉就是中行悦那一类阴险的人,加之他又是胡人,可能与阿凡提有点像,只是用的不是地方,反正是特别有计谋。
  杨广早看不惯这家伙,便要裴矩出马摆平他。裴矩诈称与史蜀胡悉做买卖,将他骗到马邑,然后一刀咔嚓了,还派使者向始毕可汗下诏说:史蜀胡悉背叛可汗来降,我已经帮你把他搞定了。
  始毕可汗再怎么蠢,也不会相信这些鬼话,只是当时没有发作,不然,那个使者便要掉脑袋了。
  他在等待机会!
  他终于等来了机会!
  杨广要来巡视!
  一开始,始毕可汗准备在杨广接见自己时,发动突然袭击,来一个老鹰抓小鸡。不想自己的老婆,早就“特快专递”,送信给了杨广,毕竟嘛,都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哩。
  几十万铁骑包围雁门关,杨广这下知道捅了马蜂窝。8月14日,始毕可汗把雁门郡城围得铁桶一般。
  杨广危在旦夕。
  城内有15万军民,粮食只能供应20天左右,没得吃,到时候不被打死,也要饿死。突厥兵日夜攻城,箭都“哗啦啦”地射到杨广的身边了。
  杨广征高丽时,都没见过这阵势,大为恐惧,竟然没出息的抱着七岁幼子杨杲哭起鼻子来,哭得眼睛都肿得不成人样。左卫大将军宇文述,眼看这么下去,也解决不了问题,建议杨广率数千精骑,强行突围。
  宰相苏威坚决反对,他说:“我军守城还可以搞得定,而骑射却是突厥的长项,陛下是万乘之主,怎么可以轻易率军突围呢?”
  民部尚书,也就是财政部长樊子盖说:“陛下没被突厥人抓住就算不错了,开城门突围,那不是自己白白去送死吗?不如坚守城池,征召全国的兵马前来救援。陛下应该亲自抚慰将士,宣布不再东征高丽,然后重赏各位,这么一来,人人都会奋勇争先,还怕搞不定突厥小贼?”
  杨广一筹莫展,自己的小舅子萧瑀也说话了:“老哥,按突厥的习俗,始毕可汗的老婆,也可以参与军机,况且情报也是义成公主送来的,不如派一个使者,与义成公主联系联系,要她搞些小动作,然后宣布不去打高丽了,专门打突厥,那么,将士们心中安定,还不拼死卖命?”
  杨广觉得在理,白了宇文述一眼,就同意了樊子盖和萧瑀的主张。
  初露锋芒
  为了鼓励部下,杨广亲自巡视军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同志们,你们只管努力杀敌,如果这次能取胜的话,凡参加战斗的,不愁升官发财;凡守城的,没有官的直接授六品,还发大笔的奖金,有官的就依次往上面升了,不设上限。”
  呵呵,就差没说,自己的皇帝位子都可以让出来。杨广又讲了些什么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我们一定会胜利之类的话,这才罢休。而后,又派使者四处慰劳,于是,大家踊跃杀敌,没日没夜地抗击突厥人,但伤亡惨重。史载:“使者慰劳,相望于道,于是众皆踊跃,昼夜拒战,死伤甚众。”
  24日,杨广下诏勤王,各方人士都想要立功,争先恐后带领部队驰赴雁门关,可见当时的杨广,权威还是在的。在这次勤王的过程中,冒出来两个牛人,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李世民,一个就是卷发豺声的王世充。
  史书记载王世充“卷发豺声,沉猜多诡诈”。其实不是臭他的。也是实际情况。王世充还保留着西域胡人的血统特征,就是长得有点像现在大街上卖羊肉串的新疆人,但却是个大大的坏家伙。
  就在这时,又有好事者,劝李渊乘机起兵,李渊不为所动,依旧派次子李世民应募从军。
  当时的李世民,只有16岁,还刚刚初中毕业的年纪,却已长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帅哥。他隶属于屯卫将军云定兴部下。不想这个李世民,人小鬼大,小小年纪,却是有胆有识。史书记载:“太宗幼聪睿,玄鉴深远,临机果断,不拘小节,时人莫能测也。”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雁门关(2)
李世民仔细做了调查,认为双方兵力悬殊,不能强攻,只能智取,他走进云定兴的军帐,献了一个妙计:“将军,始毕可汗胆敢倾全国之力来搞搞震,必是以为我们仓促不能应战,所以才如此猖狂。我军最好在白天展开军旗几十里,晚上则敲一下锣啊,打一下鼓啊什么的,然后大声喧哗,大喊大叫,突厥必定以为我们的援军到了,肯定会望风而逃,否则,敌众我寡,哪里打得赢啊?”
  云定兴竖起大拇指,连说了几个“OK”,依计而行。这一招果然奏效,给突厥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9月份,已是秋天,而杨广也不能去香山看红叶了,他偷偷摸摸派去拉关系的使者,终于得到回报,义成公主向始毕可汗传话,说是北边军情紧急。
  始毕可汗见隋军援兵云集,也不想玩了。城又攻不下,人又抓不着,这么多人马,还要管饭呢,想来想去,觉得再这么整下去,也没什么搞头了,于是撤围而去。
  见始毕可汗撤走,杨广那叫一个高兴,还派骑兵搞了点小动作。史载:“帝使人出侦,山谷皆空,无胡马,乃遣二千骑追蹑,至马邑,得突厥老弱二千余人而还。”竟然还抓回2000多突厥人,虽然是老弱病残,但也比没有好,算是一个小小的胜利。
  其实,这些人都是突厥人自己丢下的,怎么会这样?
  

有贼,有贼
突厥人真的很奇怪,好像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没什么人道可讲,老弱病残,不是扔掉就是杀掉,反正不会留着吃干饭。
  本来说是要重赏有功将士的,不想杨广到了洛阳后,却又食言,樊子盖恳请杨广遵守承诺,杨广一句话就把他打发了:“你这小子,难道想借此收买人心吗?”
  樊子盖不敢再说话,后来竟然给活活气死,看来樊兄弟气量也不大,经不得气。
  而杨广经雁门关一吓,得了一个怪病。史载:“每夜眠恒惊悸,云有贼,令数妇人摇抚,乃得眠。”晚上睡得好好的,常常是一跃而起,满头大汗,神经兮兮地大声疾呼:“有贼,有贼!”这可真害苦了杨广,要是有安眠药,给吃上几粒,也不至于弄得这么辛苦,幸好还有几个美女来搞搞按摩,不然的话,那可真要天天值夜班了。
  我靠,这鬼地方,实在是他妈的待不下去了。
  公元616年,也就是大业十二年4月的一天,大业殿火光四起。西边是杨广睡觉的地方琼华阁,杨广从床上惊醒,大叫不好,以为是贼人打进来了,披了件单衣,光着脚,就“嗖”的一下逃了出去,藏在西苑厕所边的一处草丛中,幸好自己老婆萧后前来救驾,这才算解了围。
  可见杨广成了惊弓之鸟,精神已到崩溃边缘,他决定南下江都,美其名曰巡幸,实际上就是避难。他的如意算盘是:如果北方控制不了了,就划江而治,全力经营南方。
  7月份,新的龙舟造成,初十,杨广正式宣布:择日启程,南下江都,也就是去今天的扬州。
  消息宣布后,大臣们都不愿意去,反对的人,却又怕死,也不敢谏言。史载:“朝臣皆不欲行,帝意甚坚,无敢谏者。”
  还是有不怕死的,冒死进谏,杨广一点也不给面子,全部一一打死。有个叫崔民象的,最倒霉,被废掉腮帮子,然后砍死——老子叫你说,打掉你嘴巴,看你丫的还说?凡拦路上书的,杨广也不去理论,一个方法解决:杀!杨广一概不理,反正老子死都要去江都,谁都别来捣乱,天王老子也休想拦住。
  一路走得辛苦,直到9月份,杨广才到达江都。跑到“扬州”来,的确是大大失策,这样一来,中原地区,便逐渐失去了朝廷的控制。
  历来在中国,除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条真理外,还有一句话很有道理,那就是:“得中原者得天下”。
  到了江都,宇文述本来就有病,这么老远的一路折腾,也实在够他受的,没两天,就见上帝去了。反正也不知道是病死还是累死,但杨广感激宇文述以前对自己的帮助,任命他的大儿子宇文化及为右屯卫将军,二儿子宇文智及为将作少监,不想却是给自己身边安了一颗定时炸弹。
  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已不是洒点水就可以扑灭的,全国大###,到处都是起义造反。当然,也出了不少暴徒,有些人,乘机打砸抢,无恶不作,最出名的,是一个自称迦楼罗王,号“可达寒贼”的朱粲,他常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当歌唱,这句话是:“食之美者,宁过于人肉乎!但令他国有人,我何所虑?”
  难道他真的吃人肉?
  

梁山好汉
还真不假,朱粲就是一个吃人魔王,把人抢来,直接杀了做军粮,被他吃掉的人,不计其数,而且他专门出去抓妇人小儿来吃,简直禽兽不如。
  农民起义军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也学乖了,他们逐渐认识到,各自为战,多是被各个击破,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推翻隋朝的腐朽统治,团结就是力量!经过一番大鱼吃小鱼的市场竞争与洗牌,在全国,终于打响三个“名牌”:一个是河南的李密,一个是河北的窦建德,一个是江淮的杜伏威。其中,尤以李密的瓦岗军最为出名,不但是省优、部优,还是国优。
  噫,李密他不是杨玄感的点子大王吗?怎么一转眼就成了瓦岗军的老大了?
  原来的瓦岗军,多是一些造反的渔夫和猎户,不过是一群像梁山好汉一样,窝在瓦岗寨的热血青年,可以说是落草为寇。他们也时不时地跑出去抢些鸡啊、鸭啊、羊啊、牛啊什么的来填填肚子,与占山为王的强盗没什么两样。
  瓦岗寨最开始的头领叫翟让,翟让是东都的法曹,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司法官,因为犯了罪,被关进牢里,要被处死。看守的狱卒黄君汉,认为翟让不简单,或许与他早有交情,在三更半夜的时候,悄悄地对他说:“老弟,你这样的汉子,怎么可以关在牢里面等死呢?”
  翟让又惊又喜,叩头叹道:“兄弟,俺只是关在猪圈里的一头猪啊,死生就只有听兄弟的一句话了!”
  黄君汉二话没说,当即打开翟让的枷锁,要放他走,翟让再次拜谢:“承蒙你的再生之恩,可是俺跑了,你咋办呢?”
  说完,热泪盈眶,你瞧,黄君汉多有志气!竟然怒道:“老子本来以为你是个大丈夫,可以去拯救天下百姓,所以才冒死来救你,你怎么像个女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像个什么男子汉?我,你就不用管了,自己设法逃走吧!”
  翟让磕头致谢,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翟让跑到瓦岗寨,拉起杆子,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没有做广告,没有做宣传,全靠口碑效应,便有两个好老乡前来捧场,一个是单雄信,带了一批愤青来投奔,还有一个就是徐世勣。
  徐世勣本来是大户人家的花花公子,却总想着要干一番大事业,可谓是有钱有志气的好男儿。他才17岁,按现在的规矩,还没高中毕业呢,这小子,有勇有谋,他给翟让献了个“妙计”:“大哥,兔子不吃窝边草,咱们在周边抢东西,东西没抢到多少,还容易得罪人,不如截击通济渠上的官船,抢就抢有钱人,反正不认识,这样咱们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了!”
  翟让也不笨,欣然采纳,高高兴兴地做起了“河盗”,有钱又有粮,自然有人来投军。翟让的部众,一下子就发展到1万多人,这时,李密悄然出现了。
  

牛角挂书
李密也是贵族出身,史书记载:“密趣解雄远,多策略,散家赀养客礼贤不爱藉。”可见他是一个志向远大、聪明能干而又爱惜人才的人。李密曾经在杨广手下担任过侍卫,后来杨广看不惯,就辞退了他。李密开心得要死,马上就跑回家称病,关门谢客,专心读书,搞得别人都经常见不到他的面,并且还弄出了一个“牛角挂书”的千古佳话。
  牛角挂书说的是李密听说缑山,也就是河南偃师传说周灵王太子晋控鹤升仙的地方,那里有个叫包恺的名士,李密想去拜访求学。因路途遥远,就找了一头黄牛,但考虑到路上太耽误时间,为了争分夺秒地读书,便在牛背上放了一个蒲团,就是用蒲草编织的垫子,并将一部《汉书》挂在牛角上,自己则坐在蒲团上,一手牵缰绳,一手拿书,边走边看。
  碰巧,李密在路上被当朝宰相杨素看到,杨素见牛背上还有这么个好学上进的人,也是惊奇,就从后面赶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