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火智囊-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日本机械化部队的反攻打击,到了二战末期,尼米兹、麦克阿瑟、李梅的部队以更加强大的火力进行报复。
  时至今日的智能机械化、电子机械化、高端电子化,其实也是机械化的无限延伸。所有这些,证明蒋百里先生眼光的高迈。
  一战时期意大利米兰师参谋长杜黑,提出绝对制空权的思想,认为空军将在以后的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蒋百里的战略思想,当时像他那样强调制空权确实是少见的卓识,因为像现在21世纪初战争的特点最重要的也是使用高精度武器,保持制空权的优势,夺取和保持制空权就是当前和不远将来的常规战特点。而在当时蒋百里除了电子战这一类型在当时实难预见以外,关于制空权的强调,确实是推到了极重要的高度,眼光不知比当时的战略家高多少倍。试看今人编撰的地方史,各地的论师说到他那地方的地位,没有一个不是说兵家必争之地。当李梅、尼米兹、麦克阿瑟的战机在1945年3—9月,向日本本土实施毁灭性轰炸的时候,什么兵家必争之地都是枉然。又据美国《空军》杂志报道,21世纪,轰炸机将实现作战半径、载弹量与网络传感系统的融合,从而大幅提升空军未来远程打击能力。历史表明,作战半径和载弹量素来是轰炸机研制的重中之重。将来十年内,轰炸机将会重新成为主导战场态势的决定性力量,新一代轰炸机将保有打破一切战略纵深的强大威慑力量。
  

抗战烽火的浇铸之二(1)
桂柳会战幕僚研拟内线攻势
  桂柳会战前夕张发奎长官部幕僚研究决定采取内线攻势,先击桂平敌。1944年9月末在荔浦指挥所阐明下列各种情况,作为应对的背景:
  一、敌人分三路向第四战区前进,企图以分进合击态势侵我桂柳。
  二、湘桂路方面之敌为第四十、一一六两师团,现在兴安以南与我第九十三军对战。
  三、龙虎关方面之敌为第三、十三两师团,已占领我龙虎关。
  四、西江方面之敌第二十二、一○四两师团和独立第十九、二十三两旅团,已占领我丹竹、平南。
  五、我杨森集团和第六十二军大部已到达平乐、荔浦附近集中。
  六、我第九十三军仍在大溶江东西之线阻敌前进。
  七、我军校第六分校之一部武装学生配合钟山、富川的民团在龙虎关附近阻敌前进。
  八、第一三五师和第一五五师已到达平南、桂平占领阵地拒止西江之敌前进。
  九、桂林城防工事已大致完成,柳州工事正在赶筑中。
  李汉冲是第四战区的参谋处长,他是张发奎的主要幕僚,参与作战计划的拟订和督导实施。他以为任何一路敌人的兵力都相当强大,如全面采取守势,将无处不弱,即和白崇禧(时任副参谋总长)及军令部作战厅长张秉钧决定以内线作战方式应对敌人攻势。他们由平南经荔浦到桂林画一弧形,作为战略上的利害转变线,希望在此战线来各个击破陷于分离状态的敌人。以夏威总司令指挥第三十一、九十三、七十九等三个军担任桂林正面的作战,杨森总司令指挥第二十、二十六、三十七等三个军担任荔浦方面的作战,邓龙光总司令指挥第一三五、一五五两师和桂林绥署姚槐、唐纪两纵队担任西江正面的作战,以比较精锐的第四十六、六十四两军集中荔浦附近,待机使用于攻势方面,以为对敌攻击的主力。
  桂林周围有石山岩洞包围掩护,最利于守,因兴安和龙虎关的敌人到10月中旬仍停留不动,遂决定先对西江进到桂平之敌攻击。
  在此之前,据黄旭初《日军打通大陆计划与桂柳会战》介绍,在1944年这一年中,盟军形势日佳;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已告成功,美军在太平洋逐岛攻占大有进展,但日军却在中国战场发动一次最大规模打通大陆的中原攻势。
  这是日军整个中原攻势中最后一次会战,最先为豫中会战,中间为长衡会战。
  当时,美军在太平洋攻势的猛烈,和缅北盟军攻势的顺利;同时,美驻华空军已在中国各战区要地建立了空军基地,对于敌人海上交通与其本土的安全,均予以莫大的威胁和打击,复以其重工业资源的枯乏,无法取得海空军的优势,而确保其南洋占领地的资源区;且陷其南进军于孤悬海外联络中断的情势;因此,乃梦想由我华北、华中、华南以至越南打通一条大陆联络线,由其本土渡海至朝鲜经东北而通到华北,再由越南修筑经泰国、缅甸、马来亚而至新加坡的陆上联络线,并进而占领我邻近海洋各地的空军基地,以减少其海上交通及本土威胁。因此,平汉、粤汉、湘桂、黔桂各铁路都是敌人必须占领的路线;而衡阳、遂川、桂林、柳州的空军基地,更成为其必须拔去的眼中钉。这一个攻势,在敌人侵华的整个战略上说是消极的,但它的行动计划,使用兵力的强大和攻势的彻底,可以说是它侵华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抗战烽火的浇铸之二(2)
敌人第一步行动是由华北南渡黄河打通平汉铁路南段。
  敌人陷许昌洛阳,平汉路被占。这是日寇打通大陆的第一阶段。
  然后敌在第二阶段,试图由武汉经岳州、长沙、衡阳而打通到桂林、柳州,更进向南宁而到越南路线。
  打到6月中旬浏阳失陷、长沙失陷。接下来是衡阳攻城战,国军前后守了47天,也不幸失陷。
  自衡阳陷后,敌寇犯桂的企图日益明显,最高统帅责成第四战区张发奎司令长官须确保桂柳。当时第四战区共有10个军。但这些转进的部队,均经连月苦战,残破不堪,其兵力多不及原编制的四分之一。
  敌方八月下旬新设第六方面军,以冈村宁次为统帅,总部设在衡阳,横山勇的第十一军直属冈村指挥。横山按照他的预定计划,以为第九战区的主力已经四散,桂林守备薄弱,攻取不难,衡阳既下,未及一月,9月4日即发动南进,
  湖南方面的敌人虽未急进,而广东方面的敌人却分途来犯了。
  敌方冈村宁次10月底下令第十一军于11月3日进攻。横山勇探悉桂柳守军都非雄厚,遂分兵同时进攻桂柳,以第四十、五十八、一一六等师围攻桂林;以第三、十三两师团长驱远袭柳州。
  中国部队自桂平撤退后,张发奎本计划在柳州实行河川决战防御,以邓龙光集团占领自迁江至象县红水河北岸、柳河两岸的阵地;杨森集团以一部联系邓集团于象县、鹿寨沿河西岸,占领阵地,以主力固守柳州;夏威集团联系杨集团沿永福河西岸,由黄冕至百寿间占领阵地掩护侧翼;第四十六军为预备队,控制于柳州西侧。但这计划未能彻底实施,因天气原因,大雨连绵,山洪暴发,部队行动困难,美军战机无法出动;杨森集团在修仁的第十二军被敌牵制攻击,无法脱离;夏威集团先被敌击溃,夏总司令偕其参谋长韩炼成11月5日狼狈到柳州报告张长官,谓部队已脱离掌握,敌人现由黄冕渡河向中渡、柳城移动,有迂回柳州左侧背模样;邓龙光集团撤到红水河布防时,敌也追蹑而至。11月6日红水河、柳江、柳州、柳城全线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柳州陷后,敌寇柳城大埔向西急进,相继占领怀远、金城江、河池、南丹,11月下旬在越南的敌军由谅山攻入镇南关,循邕龙公路东犯,12月10日与由南宁西进之敌在绥渌县会师,敌人遂宣称完成了打通大陆的计划。
  第四战区退到百色整顿部队。广西沦陷了四分之三,共达75县,且被隔断成为四块,被敌蹂躏了将及一年。
  抗战中的参谋之厄:扼腕之痛
  桂柳会战失利,国军退却,一口气退到贵州,以及广西南丹、金城江。
  非王牌部队战力十分脆弱。其狼狈情状,伴随着谣言和传言的逃难,一夕数惊。老百姓的悲惨固不消说,电影演员胡蝶等人也在退却的人流中惊惶失措,难民登记等于空话。
  日寇进攻部队也不是特别凶悍的劲旅。加上太平洋美军反攻,日本本来想打通湘桂黔大陆线,压迫陪都重庆,此时却不得不停顿回旋。它的企图很大,毕竟也是强弩之末。
  但就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尚且将国军打得一路溃退。倘若国际形势对其不形成压迫,不对其釜底抽薪,那后果真是不堪想象了。在总体崩颓的局势中,军界幕僚派不上用场。他们的种种应对,种种临时应变之策,淹没在局势的坍塌中,人事纠纷、信息不灵,令出多门……使其难以作为。此种情状,实在是参谋之莫大的厄运。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抗战烽火的浇铸之二(3)
日寇1944年8月攻陷衡阳。9月进攻广西,全州守军即九十七军首当其冲。军长陈牧农见其来势凶猛,退出城外,日本人唾手而得湘桂大门。老百姓撤退没有部队掩护,部队自己也在退。浙、赣、粤、湘的难民全部拥挤在这一条线上。国民政府的西南补给点大量物资、王牌第五军的后方仓库都在全州,经过一烧一抢,损失殆尽。
  公路上尽是人,不少人走着就倒下死了。亲人间也不能相顾,前边的人死了,后面的踩着尸体只管逃命。
  “烧毁的我方汽车像死乌龟似的卧趴不能动弹,长达数十公里之远”。“两旁堆满公私财物和好东西,只要你有力气就尽量拿……”(九十七军一六六师参谋长曹福谦的回忆,见《桂黔大溃退目睹记》)
  七十九军没有汽车,士兵都靠走路。走了20天,先说到贵阳,突然又叫到都匀。到了都匀又说开往独山,到了独山又叫到金城江布防。
  金城江是今河池地区一个区,靠近贵州,但如果仅靠脚走的话,那还是有相当的距离。部队这时由接替陈牧农的新任军长陈素农指挥,可是部队被逃难的人群截断一时难以联系。
  其中一六六师受长官部张发奎命令在金城江和南丹之间防守。逃难的人群一波接一波往部队布防的山头汹涌。而此时敌人的便衣队居然也杂在难民中进入眼皮底下,师长居然又跑掉。于是由参谋长代替指挥。其间在大山塘的脚下有一座大桥。部队决定炸桥,可是人流汹涌。部队拼命喊:炸桥啦!喊了一个多小时重复几百次,哪里听得进去。张发奎就说:“丢他妈的!不管啦!炸了算了!”轰然巨响,连同桥上的几百名老百姓、混杂的便衣队,同归于尽。血肉横飞,惨绝人寰。
  部队往南丹以北退却,最后一致退到贵阳。撤退时,参谋长临时谋划,主张将部队编成三个梯队,各距15~20公里,像双脚爬梯子一样,做轮流抵抗,轮流掩护,撤退时兼顾抵抗,同时也可以掩护老百姓逃命。师长跑了,副师长又不同意参谋长的意见,他要尽量地保留部队,他主张钻山沟退回贵阳,意见不统一,只好沿着公路、铁路,分两路走。日军如入无人之境,长驱直入,很快到达独山、都匀。那时何应钦、张治中都到了贵阳,贵阳也准备撤了!
  毕竟战线太长,日本又只突进一个旅团,到接近贵阳的麻田县后停了下来。而汤恩伯的精锐大部队已经集结在贵阳以南地区,准备拼命了,日本人这才慢慢撤走了。
  关于柳州方面的战斗,当时广西绥靖公署第二纵队参谋长张正明在《战斗在桂平》中回忆说,纵队的独立第四团是美军高级幕僚精心训练出来的,战力甚强,又有盟军飞虎队战机空中支援,可是到最后也打得不成样子。“不幸的是一些官兵不明真相,争先恐后狂奔,爬山越碍,夺路逃跑,又与友军发生误会作了短暂交火。许多辎重行李失落在悬崖山沟”。
  防守桂林的部队也一样惨切。三十一军一三一师参谋长郭炳祺的回忆:“第一八八师师长海竞强、冯璜等人,都是白崇禧的亲信亲戚,白先生将他们调离危险境地,军心大受影响,人心惶惶,愤慨不平。”作战计划是要坚守三个月,哪知几天就全线溃退。桂林的指挥机关毫无指挥与妥善措施,人们争先恐后抢夺交通工具,“群众顾此失彼,呼儿唤父,极其悲惨。不到数日,北门外起火,西北风又大,一夜之间,桂林城一片火海……”至于守军,情形悲凉,“日军用毒气和火焰喷射器进攻七星岩……大炮、战车在空军掩护下对我进攻愈加猛烈”。一三一师师长阚维雍到城防司令部开紧急会议回来,情绪异常,就交待要该师和桂林共存亡,如他死了,由副师长和参谋长指挥,刚说完他进了电话机房,立即开枪自杀了!

抗战烽火的浇铸之二(4)
日本未能打到贵阳、重庆,乃因二战后期,太平洋战区受美国优势海空军的压制,使其难以动作。按照他们的想法,是要打通鄂湘桂与越南的衔接,求与南洋连通,北路包抄重庆。
  黔桂逃难的公路上,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