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令狐冲笑傲职场录-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令狐冲还存有另外一个疑问,“有些时候,一些突发问题扑面而来。比方说,一个顾客打电话到公司,说我们的产品出了问题,事情非常紧急,而我手头上也有一些重要的事务等待处理,那该怎么办?”

  “你说的这个问题,是重要性与紧急性的问题。”祖千秋说,“对于紧急性的问题,通常我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问题虽然紧急,但是对完成目标影响不大或者没有影响;另一类问题不但紧急,而且对完成目标存在一定的影响。对于第一类紧急的问题,我们可以暂时将它搁置,因为它也隶属于那些多数的80%;对于第二类问题,如果我们将它搁置,它可能会破坏目标的完成,而如果我们马上着手处理它,却又与重要性的问题发生了冲突。此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应该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找出紧急性问题突发的内在原因,从根本上解决紧急性问题。”

  说到这里,祖千秋举起了酒杯,“来,让我们三个人共饮一杯,然后我给大家讲一个万人同杯的故事。”

  孝庄皇后是蒙古族科尔沁部人,自幼聪慧过人,熟读史书,对千百年来历代朝代的兴衰更替了如指掌。

  当清兵入关、平定中原之后,汉人却因为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满族政策而难以臣服,于是,在各地都涌现出反清复明的队伍。

  摆在大清王朝最前面的头等大事就是如何笼络汉人的心,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服从满族人的统治,从而真正的做到四海一心,九州归一。

  翻遍了历代史册,孝庄皇后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那就是:酒。

  她认为,自从大清入关之后,汉人之中,从李自成到张献忠,从史可法到顾炎武,无数的汉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抗清的队伍之中,他们究竟想要什么?难道大清的统治比不上昏庸腐朽的明朝吗?难道就因为他们的头上多了一条辫子?

  她想到了,这些汉人最钟爱的东西有三样,一是温饱;二是诗书;三是美酒。

  于是,她向自己的儿子——也就是顺治皇帝——提出了三条意见,一是禁止满清权贵圈地,给汉人留下土地生存;二是恢复科举制度,选用汉人为官;三是举国酿酒,无论是帝王,还是百姓,无论是权贵,还是布衣,大家共同举杯,普天同庆,以酒代血,满汉从此一家。

  在祭酒大典上,顺治皇帝说:“圣人之道,如日中天,今日事酒,足慰朕念,从今而后,朕也是圣门子弟。”

  顺治皇帝以杯酒定乾坤,揭开了满汉一家的序幕。从此,酒令代替了军令、书声代替了战声,清朝的300年基业铺垫开来。

  “我相信两位能够从故事中得到一些感悟。”祖千秋说,“在清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各地的起义武装层出不穷,各个省份都有汉人举旗响应,这些问题都属于紧急性问题;而摆在顺治皇帝面前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稳固自己的基业和江山。此时,重要性问题与紧急性问题发生了碰撞。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孝庄皇后只是向自己多问了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汉人会不断抗清?为什么起义武装春风吹又生?原因找到了,就是满汉不相容;解决的方案也就找到了:以酒代血、以和代战。这样,重要性问题与紧急性问题殊路同归,孝庄皇后将问题巧妙地化解在一杯酒之中。”

  “噢,我明白了。”令狐冲的眼睛闪了闪,“下次如果有顾客打电话过来,说我们的产品出了问题,那么我就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产品会出问题?为什么出了问题,顾客要打电话到公司?为什么他们不能根据我们的帮助指南解决问题?如果产品的问题是由于顾客的操作失误,这样的问题可以暂时搁置;如果产品的问题是由于我们产品本身的缺陷,我们应该立即行动,釜底抽薪,完善产品,以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突发。”

  陆大有赞同地点点头,转向祖千秋说,“这个原则听起来不错,应该怎么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呢?”

  祖千秋说,“首先,你应该每天开始工作后制定一张优先表。你可以在早晨睡醒之后或者上班之后的15分钟内,取出一张白纸,在这张纸上写下你今天要做的最重要的六件事。然后,你可以用数字标明这六件事情中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例如用6表示这件事情最重要,用5表示这件事情非常重要,用4表示这件事情很重要,用3表示这件事情重要,用2表示这件事情一般重要,用1表示这件事情不太重要。接着,你需要把这张纸贴在你办公桌上最显眼的位置,让你第一眼就可以看到它。当你开始工作的时候,你首先要处理数字为6的那一件事情,而根本不去想其他的几件事情,就这样全力以赴,直到第一件事情完全处理完毕为止。然后你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处理第二件事、第三件事……直到下班铃声响起为止。”

  “如果到下班前,我并没有把六件事情完全做完,那怎么办?”陆大有继续追问。

  韦小宝的中庸之术

  “不必担心,”祖千秋做了一个“尽管放心”的手势,“因为你已经处理完你当天必须完成的事务之中最重要的那些,不是吗?而且,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加班把其他事情完成,我想,这个是没有人反对的,除非你自己反对。”

  “我当然不会反对。”陆大有拍拍胸膛,“听了祖大哥一席话,我决定以振兴公司为己任,甘洒热血写春秋。”

  祖千秋半开玩笑地问,“你不怕自己像诸葛亮一样,常使英雄泪满襟?”

  “这个这个——”陆大有支吾着。

  “适当的加班固然不错,”祖千秋进一步解释,“但是如果你每天都加班到深夜,那么这可能有三个原因:第一,你的工作效率太低。其他人都能把事情做完,而你却抱着一堆文件回家,这不能不说明你办事拖拉、事倍功半;第二,你想好好表现自己,讨好你的老板。这样的伎俩往往会被你的同事识破,所以,如果你不想遭同事的白眼,这步棋也要慎行;第三,你确实是想有所成就,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充实自己,让自己早一步起飞。除非是第三种原因,否则其他两种原因都是不足取的,即使是第三种原因,你也应该保持适当的度。所谓增之一分则肥,减之一分则瘦,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度’。”接着,祖千秋打开话匣子,开始了一个关于“度”的故事。

  曹参和刘邦是老乡,也是江苏沛县人氏。在刘邦斩白蛇起兵反秦之后,曹参也追随刘邦,立下了赫赫战功。

  汉初惠帝二年,当朝宰相萧何去世,曹参接替了他的位置,当上了汉朝的宰相。然而,有趣的是,这位新宰相并没有对汉朝当时的法令政策做出任何的修改,一切行动都依照萧何生前的所作所为,这就是人们后来所说的“萧规曹随”。

  更有趣的是,担任宰相之后,曹参并没有每天沉浸在案牍文书之中,而是每天纵情饮酒,且通宵达旦。他的手下看到这种情形,连忙赶来劝说。没有想到,在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张嘴之前,曹参已经把美酒递到他们手中;他们刚要开口劝说,曹参却又命令他们先饮酒再说。如此一杯杯灌下去,那些前来劝说的人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反而被灌得大醉。

  终于有一天,惠帝忍不住把曹参召进宫去,询问他:“听说爱卿每天只知道饮酒,不太管理朝政,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陛下说的没错。”

  “为什么呢?”

  “陛下你看,你比高祖如何?”

  “高祖文治武功,我哪里能及其项背呢。”

  “那陛下你看,我比萧何如何?”

  “我看萧何比你,有过之而无不及。”

  “陛下说得很好。当年,高祖和萧何一起制定了天下的法令和政策,一切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而我们的才能远远比不上他们,因此,现在,你垂手而治天下,我遵守旧的法令不偏不倚,这不是很好吗?”

  “爱卿言之有理,我明白了。”

  曹参在宰相的位置上做了三年,政通人和、一派中兴景象。百姓称赞他说:萧何订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替他,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净,百姓心欢喜。

  祖千秋讲完故事,继续说,“度是维持平衡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譬如饮酒,喝得过多就会酩酊大醉;喝得太少又不能尽兴。如果能饮到酣畅淋漓之处,似醉非醉,似醒非醒,当众人皆醉的时候,我也懵懂;当众人皆醒的时候,我也机灵,这才是饮酒的最大妙处。”

  令狐冲仿佛领悟到了什么,“祖大哥的意思是说,曹参这个人以酒为借口,在醉与醒、管与放、继承与变革之间保持了一种恰当的平衡?”

  “说得没错。”祖千秋开怀地笑了笑,“其实,平衡的观念最早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不过,他怕那些平头百姓都能掌握他的哲学,于是他给这个概念取了另外一个名字:中庸。这样一来,这个概念就一下子变得高深莫测、晦涩难懂,吓跑了一批前来求学的山野村夫。中庸是中国儒家思想皇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儒家思想在政坛失意、颠沛流离之后淬炼出来的一件利器,说白了,就是择其两端用其中,无论是处世、待人、接物,都要把握到最恰当的度,既不过火,又不不及,而是恰到好处。”

  令狐冲点了点头,“我在华山商学院学过,好像孔子说过‘君子之于天地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陆大有挠了挠头,“帮帮忙,用中国话说,好不好?”

  令狐冲露出了灿烂的八颗牙,“就是说,对于世上所有的事情,没有规定一定要怎么去做,也没有规定一定不能怎么做,关键在于你能够做得合理,做得恰到好处,那么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了。”

  “这不挺好吗?好好的一句话,干嘛要之乎者也的忽悠我们?”陆大有还颇有微词。

  “如果你也之乎者也,谁忽悠谁还指不定呢?”令狐冲对陆大有说,“不过,我倒想起孔子的一个故事,也算是他的‘中庸’之道的应用吧。”

  孔子的72个门徒中,有两个最为著名,其中一个是子路,一个是冉求。

  子路快人快语、做事果断简捷;而冉求谨小慎微,做事畏首畏尾。

  有一天,子路问孔子说:“如果有一件事情,我是不是一想到就应该马上去做呢?”

  孔子回答说:“你的父母和长兄都还健在,怎么能一想到就应该马上去做呢?”

  子路欣然受教。

  不久,冉求走过来,向孔子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如果有一件事情,我是不是一想到就应该马上去做呢?”

  “当然,就像广告上说得一样‘just do it’。”孔子不假思索地回答。

  孔子的另外一个学生非常好奇,疑惑地问孔子说:“为什么同一个问题,你却给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答案呢?”

  孔子回答说:“求(冉求)也退,故进之;由(子路)也兼人,故退之。”

  令狐冲刚说完故事,陆大有再次表示抗议,“把最后一句话翻译成中文,OK?”

  “OK。。”祖千秋接过话头,“最后一句话是说,冉求为人谨慎,因此鼓励他果敢;子路为人鲁莽,因此劝诫他审慎。”

  “这样说不就明白了嘛。”陆大有鼓着嘴说。

  “其实有一位大侠——也许称不上大侠——对中庸之道的把握得心应手,而且他一定适合你的口味,大有。”祖千秋继续说。

  “谁?”陆大有马上来了兴趣。

  “韦小宝。”祖千秋回答说。

  “就是那个‘前无古人,后有追兵’的鹿鼎公韦小宝?”陆大有有些不敢相信。

  “就是他。”祖千秋侧着脸问,“是不是很对你的口味。”

  “不是很对我的口味,”陆大有一拍大腿,“而是非常对我的口味:关键是他说话不那么酸。”

  “说得好。”祖千秋眼神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显然,韦小宝并没有读过孔子的书,即使读,他也照样看不懂。可是,他仍然有他的平衡观和中庸之道。他这小家伙儿小恶不断,但不乱大节;狡诈奸滑是实,有情有义也是真的。”

  “我记得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对皇上是忠,对朋友是义,对母亲是孝,对妻子是爱。’”令狐冲补充说。

  “是啊。他一个市井之徒,竟然可以游走在朝廷与江湖之间,忠孝与侠义之间,所凭借的就是他的中庸之道。来,我们为中庸之道干一杯!”祖千秋提议。

  三杯酒有力地碰在一起,伴着三个人豪爽的笑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