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惊宋-第4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这对将来国家的发展大为有利。
    在嘉奖了吴健chūn之后,岳云便责成海军部根据吴健chūn的记载,派出一支小型舰队前往澳大利亚,以开辟前往这个资源丰富的大陆航线,为以后的采矿治炼、移民等打下基础。
    通过报纸的大力宣传,以及各地“祥瑞征兆”的影响。短短一个多月内。朝野上下要求改朝换代的呼声就被抄得高涨起来。
    而监国公主赵滢儿自然巴不得自己夫君早点成为皇帝,她亦觉得赵宋气数已尽,应该改天换命了。于是,又下了一次禅让诏,并再次代表赵氏皇族提出。让岳云登基为帝。
    岳云当然是又一次婉言谢绝了。
    不过。到了杨月和陆文龙等人从rì本作战归来后,赵滢儿便第三次引着百官,亲至岳府门口献玉玺和绶带,称宋室气数已尽。她作为太祖皇帝的子孙,亦认为岳云才是最佳的皇帝人选,只有他才能带领这个国家的人民,重新崛起,让天下汉人免受异族荼毒。。
    这一回。岳云终于没有再推脱了,他在群臣和军中将领们的欢呼声中,点头同意道:“既然大家都认为,本王才是引领这个国家的最佳人选。岳某再推辞的话,就显得有些矫情了………好吧!就让我肩负起这个重任吧!”
    众人这时均是大喜,纷纷躯身行礼,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很快,朝中群臣便商量决定,三rì后举行禅让仪式。为岳云举行登基大典。
    只不过,新皇登基总得确定一个国号。而这新的国号叫什么,群臣却是议论纷纷,就连一向亲密无间的刘一宁、虞允文、薜源等亦是争得面红耳赤。
    刘一宁认为可以不改国号,大宋已经立国两百年了。虽然最后几任皇帝无道,却也不能抹杀它之前的功绩,大宋的百姓相对之前历朝的民众来说,生活得算是最好的了。要不是北方的异族太强。大宋其实也是不错的。而且大宋公主赵滢儿又是岳云的妻子,他也算是皇亲国戚了。完全可以就以“宋”为国号,这样民间的反对浪cháo最小。
    不过以巩月漓、薜源等人却是坚决反对,称既然是建新朝,哪有还用原来国号的道理?古往今来,从未有哪个受禅的新帝是用前朝的国号的。
    而他们的意见也代表了大多数大臣的意见,认为建立新的王朝是推陈出新的事情,怎么能延用“宋”这个旧国号?
    只是,新的国号取什么名字,群臣却是众说纷芸。王童说简单点,就叫“岳”好了。薜源却是立刻反对,称以皇帝的姓为国号的只有南北朝时代的陈朝,而且只存在了二十来年就为隋朝所灭,可见这样取国号,新朝会极为短命。
    虞允文提议叫“吴”,理由是现在大宋的最重要根基是江南一带,民众皆说一口吴侬细语,且以前三国时期,孙权曾建立吴国。
    而陆游却站出来反对,称南北朝时期,盘据江南的还有齐和梁两个朝代,为什么不叫齐或者梁呢?
    后来还是朱熹的意见,得到了岳云的赞同,而平息了这场争论。
    他说道:“陛下先封汉王,再登基为帝,理应以‘汉’为国号。隋、唐两朝的开国君主杨坚和李渊皆是先封隋国公和唐国公,后建隋、唐两朝的。我们也可以此惯例照办!且咱们都是汉人,以‘汉’为国号也有利于以后北伐中原时,号召当地汉人百姓!”
    岳云也深以为然,他当即就拍板道:“朱大人言之有理!国号就定为‘汉’吧!”
    国号定下来之后,便要确定年号,众臣提出了几个年号,最后终于敲定了一个叫“永兴”的年号。
    对于年号,岳云倒是没什么追求,那些大臣要用什么年号,就随他们折腾去吧。
    朝中群臣商量之时,大理寺监狱内,何铸、张择端、范同、薜弼等人却是面如死灰一般。
    虽然众人并没有呼天喊地、捶胸顿足着大声苦闹。但外面狱卒眉开眼笑地谈论岳云的登基一事,却像铁锤一般不断地打击着众人渐渐脆弱的神经。似乎是再也忍受不住这种挣扎等死的压力,脾气刚烈的何铸第一个打破了沉静说道:“大宋已经灭亡了,听狱卒说,秀宁公主已经宣布皇室将大宋的皇位禅让给岳云,三rì后,岳云就要举行禅让仪式和登基大典了。我等身为宋臣已无颜苟活于世。诸位大人,我们以死殉国,陪伴先帝,以全名节吧。”
    众人听到此话,皆不禁有些心惊肉跳。何铸说的话他们并不是没有考虑过。只是,当真的要面对死亡之时,这些注重名节的士大夫依旧会犹豫会害怕。
    他们发现,其实这一切早已注定了。这几年自己这些人与民众越来越脱节了。总是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梦想中罢了,以为以皇帝的名义,振臂高呼,就有很多人来投靠。可从如今百姓对禅让之事如此高兴的反应来看,天下人只怕十之仈jiǔ都是拥护岳云的。
    如今梦醒了,一切也就该有个了断了。身为士人的自傲让他们不得不选择自尽来保住自己的名节。意识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际,这些大臣皆不禁悲由心生。他们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想到了自己的妻妾,更想到了民间还遗留的一些太祖后裔,不知道岳云即位后会不会对前朝皇室赶尽杀绝。
    在何铸的带头下,他们将衣服撕成布条,挂在了房间的梁柱上,然后将脖子伸进了绳套……
    第二天,朝堂之上,岳云已经和赵滢儿坐在了一起,虽然他还没有正式加冕,但在众臣眼中,已经是皇帝了。只不过,岳云还是让大家不要叫他陛下,而仍称汉王,以免落人口实。在宋朝评议之风甚为开放的时候,这一些枝节之事,也容易被一些钻牛角尖的文人认为是越礼行为。
    今天朝会上讨论的事情便是以谁为相之事,岳云当了皇帝之后,自然就不会再当首相了。而众人围绕着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又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在群臣的讨论中,共有三位人选。一位是虞允文,一位是薜源,一位是陆游。
    岳云认为,他们三人从能力上来说,都绝对能够胜任。而他最中意的,是三人中最年轻的陆游,此人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军事还是谋略,是朝中百官中,综合能力最强的一位。
    但陆游的弱点便是太过年轻,现在也不过二十五岁,威望差了一些。
    而薜源虽然能力也很强,岁数也合适,四十余岁正是担任高级官员的黄金年龄,年富力强,经验丰富。且薜源也是文官中难得的几位懂军事和外交的人才。
    但对薜源来说,最大的不利便是他的出身,他出身海盗,这在很多清流眼中,是当过“贼”的人,显得身家不清白。因此反对他为相的人亦是不少。
    于是,虞允文便最后脱颖而出,成为了大家皆能一致接收的人物。他是文官,却是军事型的文人,懂军事,懂谋略,在内政和外交上稍差。不过有刘一宁和重新得到重用的老外交官马扩辅佐,想必也问题不大。而且他的父亲亦在四川官场当官多年,算是一个官宦世家了,又是最早跟随岳云的人,无论是台湾系的官员,还是大宋本土的官员,都能接受他。
    在众望所归之下,虞允文便被确定为了新朝的第一任首相。

第七百三十八章 登基大典(上)

    而刚刚把首相的人选确定下来之后,万俟卨却是急匆匆上来报告道:“汉王!何铸、范同、薜弼、张择端他们在狱中自尽了!”
    “啊!自尽了?”岳云听闻之后,不禁嘴角浮现出一阵苦笑,这些人虽然已经成了自己的敌人,但看在他们以前支持过自己的份上,他其实还真没打算杀他们,只想叛个徒刑,然后发配边疆即可。但谁会想到这些人脾气竟然如此刚烈,竟然自杀了。
    而接下来,万俟卨的话更让他心中一惊。
    “汉王,秦桧却是声称,他愿意供出朝中有哪些大臣,军中有哪些将领与他们有勾结,以此来换取汉王对他的宽恕。”万俟卨沉声说道。
    说罢,他从怀中取出了一个用火漆封好的密信。岳云自然看得出,这密信还未被打开过,其内应该是秦桧列出的与其勾结的官员名单。
    万俟卨手中握着的密信,让朝中一些大臣的心,顿时紧张了起来。他们的目光都有些不自了。全然没有了刚才慷慨陈辞讨论首相人选的激动表情。
    其实,此时岳云心中也一样充满着忐忑。他接过了万俟卨手中的密信,却并没有马上开启,而是在考虑,自己该不该信秦桧的话呢?
    里面的信件,真的写的是与他勾结者的官员名单,还是他胡乱写的一些人,想让自己处于猜忌之中呢?以他的老谋深算,只怕已经猜得到,他不管怎么做,自己都不可能宽恕放过他吧。
    想到这里,岳云不由瞥了一眼身旁的群臣。他忽然发现这一刻,除了自己那一派最铁的十多名大臣外,绝大部分大臣的脸上都有些焦虑不安的表情。他们的眼睛中都闪烁着一丝惶恐和害怕。看来,在自己受伤昏迷之后,有不少人都与秦桧暗中联络过。
    岳云这时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住想撕开密信一观的念头。转而从怀中取出了一个火折子。将这封密信点燃了……
    随着密信在火光中化为灰烬,岳云感受到身边的大臣们似乎都松了一口气,上均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他们看来,汉王的做法无疑是宽厚而又明智的。
    岳云亦放下了一个在心中久悬的包袱。现在胜败既然已经分出,大局已定。那此刻再去追究中间环节有哪些人变节了。就没有任何意义。这么做只会让他和众臣之间的隔阂增加罢了。
    同时。岳云心中亦是很清楚,自己其实也赢得很险。如果不是李师师灵机一动,用了金蝉脱壳之计来救自己;如果不是辛弃疾在赵琢宴会时,发现了不对劲之处。又提出了对策。而巩月漓也恰好知道宴会厅里的地洞。只怕鹿死谁手还很难说呢。
    毕竟自己虽然威望算是很高了,但在文人之中的影响还是太低,这些士大夫们从骨子里依然看不起武将。而且赵琢、秦桧、何铸这几方联手的实力也非同小可。
    不过还好,赵琢已经死了,自己却活了过来。而在此消彼长之下,加上自己在功绩、实力、民心方面都占尽优势。所以最后的结局自然也就水道渠成了。
    “汉王可真是大人有大量啊!”万俟卨也不禁恭维道。他原本想再发挥一下余热,整治一批人呢。看来是没有机会了。
    岳云听罢,却是微微一笑道:“有时好奇心太浓并不是什么好事……对了,万大人,何铸、范同、张择端、薜弼等人以前也会朝廷立过功劳,既已自尽,他们的家人就放过了吧!余党则按现有的法律进行审判,该怎么判决。皆由法院决定。你就勿要再扩大化打击了!”
    “谨遵汉王之命!”万俟卨恭敬地回答道。
    德昭四年十二月三十一rì,临安城内迎来了不平凡的一天。
    从汉王府到皇宫的数十里长街被清扫得干干净净。围满了前来看热闹的百姓。一旁维持秩序的禁军士兵更是如临大敌般的,将看热闹的百姓圈在安全线以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毕竟这种重大场合可出不得半点差错。
    这时,手持着金瓜、钺斧、朝天蹬等等仪仗的两行禁军骑兵仪仗队。声势浩荡地从皇宫径直来到了汉王府。
    此刻,汉王府内已经摆起了香案,将走在最前面的赵滢儿和手持圣旨的曹公公迎进了大殿。
    在众人一番三跪九叩的大礼之后,曹公公便以极其恭敬的口吻宣读起了赵滢儿以大宋监国公主名义发的宋朝最后一道圣旨:“今宋室气数已尽。昔年尧禅位于舜。舜亦禅位于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者……”
    岳云带头恭敬地谢了恩。继而欣然起身,从曹公公手中接过了那份圣旨。这一刹那汉王府内外顿时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欢呼声。那震天的欢呼声就象是要将整个王府都震塌了一般的惊天动地。
    面对汉王府内外,以及沿街民众高昂兴奋的气氛,此时,就连作为赵氏皇族最后一位公主的赵滢儿,亦不得不承认赵宋王朝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都对赵宋皇室没有了感情,就连她自己也是这样。联想到这些年来赵构、赵琢的一番所作所为,她不禁有一种莫名的感慨。
    无论如何,她都是赵家的后代,是太祖皇帝赵匡胤的子孙。而如今却要由自己亲自来埋葬先祖建立的宋朝。这对于她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讽刺。
    现在唯一让她感到欣慰的,就是这天下是交到了自己的夫君手中,而他是自己最亲的人,这也是她心中最庆幸的地方。
    岳云和赵滢儿一番对视之后,亦是发现了她眼中复杂的神sè。于是上前一步,轻轻拍了拍她的香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