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月长明-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轻人,不错,你的名字叫什么?”

    “回禀陛下,草民姓郑,单名一个国字。”

    底下的仕子都开始大笑,本身这个名字没什么,但到了郑国你还叫这个名字,就会有麻烦。

    skbshge

第216章 出使() 
“好,这个名字好”季承没有发火,反而觉得这是上天给与他的帮助。让郑国来帮助郑国。“你果然是天命所归,朕找的就是你。哈哈,来人,赏赐其他人一些东西,命他们散了吧。”

    其他一些仕子本身还有所不服,想要争辩一下,可是季承已经下了逐客令。如果他们再有所违逆,那阵杀了他们都是白杀。所以都乖乖的夹起尾巴走了。

    “郑先生,你帮朕修复了御花园,不知想要何赏赐啊。”季承拉着郑国的手一路走进皇宫。

    “陛下,随便赏个十几两就可以了。”郑国也没想多要。

    “好,来人,传朕旨意赏郑先生纹银百两。”

    不一会,下面的人就将纹银端来。送给郑国,而郑国接过纹银后,就开始寻找那日提醒自己小心的侍卫。很快就发现了那人的所在,便直接来到身旁,躬身将白银递给侍卫。

    “谢过那日提醒,这是我答应给你的。”

    “大人,这可万万使不得,小人没这个福气。”侍卫不敢要这些纹银。

    “郑先生让你拿,你就拿着,别那么多废话。”季承可不想耽误时间,秦军说返回就返回了,万一耽误点时间,错过了,他不知道到哪再去找这么好的时机去献人。

    那个侍卫一看皇帝都下命令了,如果再不拿,恐怕自己也不想干了,于是向郑国行了一礼,接过赏赐。

    季承一看郑国应该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了,心急的拉着郑国到大殿内,里面已经备好了酒宴。

    郑国从一开始就觉得季承有问题,就随便修个水利工程,不至于如此对待底下的人,一定还有别的企图。所以他不急着表露自己,他一定要等着季承来求自己。

    季承招呼郑国坐下,然后开始用席,席间各种舞蹈,美酒伺候着。但却一直不说正事。郑国反而落得个清闲,吃吃喝喝赏赏美女,权当来着混吃混喝的。

    酒席接近尾声,季承便命所有人退下,只留自己和郑国两个人。郑国知道正题这才开始,果不其然,季承从龙椅上战了起来,整理整理自己的衣服,庄重的走到郑国身边,直接跪下行大礼,吓得郑国直接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陛下,你这是干什么?”郑国去扶季承起来。

    “先生,求你发发慈悲,救救郑国吧。”季承声泪俱下的祈求道。

    “陛下,这偌大一个国家,我一介草民哪有能力去救啊。”郑国一脸无奈,可扶又扶不起来季承。

    “天下唯有先生可救我国,先生莫要推辞了。”季承祈求得说道

    “陛下,你先起来,咱们有事好好说,若在下有这个能力去办这个事情,一定竭尽全力完成使命。”郑国终于搀扶起来了季承。

    “先生,你的名字就足矣说明你是我郑国的救星。一定可以就我郑国得。”季承被郑国扶到龙椅上坐下,还是死死得拉着郑国的手。

    “好,陛下,那你说说,哪来的祸患,在下定肝脑涂地,死而后已。”郑国郑重得一拜道。

    “好,先生,你知道秦国日渐强大,秦军自变法以来,鲜有败绩。而且秦人以前备受欺辱,又处蛮荒之地,一旦东出,必让天下臣服。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魏国和郑国,你看看现在魏国被秦国逼成什么样了?我们魏国恐怕也不远了。所以求求先生救救我国。”季承说到激动处竟然还要站起来再拜。

    “陛下”郑国将季承按回座位上“你现在应该求得是变强之道,是要法家或者兵家的人,你费劲心机找我这么个只会修水利和种地的人,有什么用啊?郑国本身土地丰沃,又是农家得根据地之一,这里水利发达,不用再建了。”

    “朕不是让你来治理我国的土地和水利。”

    “那陛下,在下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在下只是一介草民,又学习的惠民之术,不是帝王之术,根本治理不了国家的。”

    “朕不需要你治理国家,朕就是让你去干你最擅长的事情,兴修水利。”

    “啊,莫非大王的意思是让我在秦国的水利上动手脚。不可,不可,万万不可。”

    “先生难道你就想看着郑国就这样灭亡了吗?就这样看着百姓生灵涂炭吗?”

    “郑国的强盛还是兴衰,我都没有这个能力去干预。我只是一介草民,图的不过是让百姓安居乐业。我们在入师第一天起,就发誓,绝不在民生问题上面作假使坏,因为这样一弄,搞不好就是数万条生命啊。陛下请恕罪,这个草民做不了。”郑国说完就要转身离去,却被季承死死拉住。

    “先生,别走。朕的意思不是让你在水利上作假,而是让你真的帮秦国修水利,而且要修的最好。”季承终于还是说出了自己得打算

    “帮秦国修水利”郑国有点摸不到自己的头脑。“秦国水利一旦修好,那便后勤稳固,那时郑国就有把握保住自己?”

    “先生你看,这天下各国刚刚都经历了一场大乱,现在都在变法图强,所以根本没有时间管秦国,如果现在秦国出来了,正如猛虎苯入羊群,见一个杀一个。如今秦国年年收到灾害,想兴修水利,却无人选。如果先生帮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秦国一定会倾全国之力来完成自己的目标。那个时候秦国便无法东出,等秦国水利修好了,各国变法也都稳定了。那个时候中原各国再次联手,一定能抗衡秦国。将秦国打回原型。”季承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疲敌之计?”

    “对。所以先生去了秦国不但要修水利,而且还要修最好的水利工程,要名垂千古的水利工程。”

    “好,我刚好也想去秦国看看,听说秦国李斌曾经修建了一个都江宴,完美的解决了蜀地得水利问题。刚好去请教一下。”

    “那先生是答应了,那朕替天下百姓谢过先生。”

    “陛下,别这样,我只是去做我能做的事情。”

    “先生,你只需要做最好的工程,动用秦国最多的人力。耗费一点时间,就是为天下百姓谋福啊。”

    “臣,尽力而为。”

    skbshge

第217章 毕魏() 
郑国答应了季承的嘱托,最终与王翦一起踏上了秦国得土地,开始了水利工程的修建。而季承也没闲着,他急忙命人出使魏国,希望魏国可以帮助自己在郑国拖住秦国的时间内,拉拢中原各国抗秦。

    魏国此时刚将首都迁至大梁,一切刚恢复好。魏皇毕迈已经六十多岁了,心力憔悴,天天在皇宫里感叹。而整个魏国的皇室宗亲还全都沉迷于当年的辉煌中没能醒过来。根本没有人能帮助魏国崛起,魏皇自己也有点不愿承认自己失败了。

    魏皇毕迈二十岁即位,他父皇给他留下的底子很好,再加上他自己任用贤能,魏国在短短几年内便一跃成为天下强国,庞承担任大将军,训练出天下闻名的魏武卒,往东与齐抗衡,往南与宋楚抗衡,往北与晋国抗衡。几个大国他们完全不放在眼里。

    也许正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太过顺利,养成了毕迈嚣张跋扈的性格,他把谁都不放在眼里。见秦国扫除叛乱,又经十一国攻秦,实力大减。于是便命庞承率军灭了秦国,没想到秦国实力不行,却很难啃。一直常胜的魏军,在秦国不停的失败。

    最后,庞承被逼的太狠,一味着想着报仇,结果导致自己三番五次呢失败,最后甚至是将性命也丢到了秦国。

    毕迈那阵真是气晕了,真是恨呐,不过他恨的不是秦国而是庞承,恨他将魏军的威名扫地,恨他是个废物。再加上几个皇室宗亲,一直认为庞承功劳太高,一直压着他们,所以乘机各种攻击。至使出现了庞承被弃尸荒野的闹剧,直接导致十万魏武卒全部投降。

    不过这也并没让魏国清醒,也没让毕迈清醒,他认为这些人都背叛了自己的祖国,是因为秦人给了好处。于是他要告诫天下百姓,谁也不能背叛自己。

    他下令杀光所有投降魏武卒的家属,导致魏国上下,人心惶惶,前一刻还是魏国最核心的力量,每家每户为能出一个魏武卒而视为荣耀,而后一刻这个身份却成了催命符。

    魏国百姓大量开始逃往秦国,因为那里有自己的家人,而且也不会奴役自己。百姓的流失,毕迈毫不在乎,逃走个把百姓,对魏国来说根本没什么损失。

    毕迈是对的,魏国有强大的底子,逃跑个把百姓对其影响不大。损失最大的是人心,尤其是部队的军心。

    百姓看着皇帝如此狠心,谁还愿意为国捐躯?尤其是部队,魏武卒是魏军心中的信仰。能进入者皆是魏军精锐中的精锐。而庞承无疑是整个魏军的灵魂所在,他被奉为神明。尽管战败而死,对于军人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可皇帝一个圣旨毁了庞承,也毁了魏武卒。魏军的军心就奔踏了,混吃等死成了他们得常态。

    所以从那以后魏国基本上没有诞生过名将,而军队则基本上跟在别人身后打酱油。最后秦国为解楚国之围,攻打魏国。没想到一路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了首都安邑。

    本身安邑的守军是可以守住的,奈何秦军攻了两三次后,魏军弃城逃跑者尽有一半之多。连毕迈自己都带着家属慌忙而逃。

    守城的将士再无收意,顿时这座辉煌了几十年的城池,就这样被秦军攻破。魏皇毕迈没有发誓发愤图强,而是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就迁都去了大梁,远离秦国。

    毕迈的懦弱没有遭到国人得嘲笑,反而被仕子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毕竟天下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还没听书过哪个国家战败后,丢了国家的。那样天下其他各国都会出手共同制裁这个国家,所以打不过秦国,离他远远的就好了。自然会有人收拾秦国,何必自己上呢,过好太平日子就好。

    日子久了,魏国人的这种想法就越来越根深蒂固。

    太子毕仁看不下去了,虽然他也只是一个书生,但书生身边总会有一群义愤填膺的人。他们什么都看不惯,日子太平了,说国家不思进取。天天战乱,说国家穷兵黩武。国家变法了,说法家严刑酷法祸害苍生,国家不变,又说国家墨守成规跟不上天下的节奏。总之就是你干什么他都不爽,你还不能骂他杀他,一旦做了便是伤了天下仕子的心。

    可是这些人,你让他去干实事,对不起,眼界太高,脚是飘得,小事不想干,大事干不了。

    毕仁其实也是这么个人,太子十余年,在政事上各种侃侃而谈,士大夫打击了一遍。却从没拿出一个有效的方案出来。魏国迁都,他心里充满了鄙夷,但让他留下镇守安邑,他却又不肯。到了大梁,天天和一群书生在一起,筹划着如何重建魏国。有时讨论的激烈的时候能连续讨论数日。

    毕迈知道太子的性格,他觉得跟这些仕子在一起,并不是没有好处,在激烈的争辩中说不定能产生新的思想,对魏国的未来有好处。而且毕迈还指望着自己的儿子能将魏国变得强大起来,来替自己报仇。

    有了望子成龙的期望,自然对儿子也是有所放纵。毕仁越来越嚣张,也越来越自以为是。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毕竟毕迈就一个儿子,他以后就是魏国的天子,惹怒了他自己以后还怎么为官。

    敢于直言的也不是没有,有几个大臣也曾在朝堂之上反驳过毕仁。不知道是天意,还是人为的,最终的结果都是,流放的流放,杀头的杀头。就像一个魔咒,一旦顶撞了太子,不会过多久,就会被查出来贪污,买官卖官,或者举党营私。

    所以朝中没人再敢公开说太子什么话了,大家最多就是私下里聊一下。可是怪事紧接着又开始了,有些人刚在底下议论完太子,第二天就被抄了家,而且一抄一个准,绝对是贪污犯。

    民间亲切的称太子是反贪先锋,百官都惧怕太子神威,该闭嘴的闭嘴,不敢多说一句。于是太子一时间在百姓心中地位无人能取代,而在百官口中也是贤君。

    skbshge

第218章 宫变() 
毕仁有了民心,得了官心,自己就有些飘飘然了。再加上几个损友的背后鼓动,太子便认为时机已到。私下里串通几个重要大臣,准备发动宫变,正式掌权。

    毕迈自从到了大梁,越发成谜于诗词歌赋,对政事过问甚少,底下的大臣们一些小动作,毕迈也自然也没看见。

    一些有志改变魏国的大臣,和一些喜欢溜须拍马的大臣,就全都围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