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月长明-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远一直看到深夜,却发现卫鞅对内部法律有严格得等级划分。但每个案子只要是有法律依据的,都会依照依据办事情。每个案件都会找到一个点来克服法律上的冲突。

    那么这个案子的中心点在什么地方。几部法律的冲突,到底该按哪一部法律来执行。这让任远想了半天。

    最后无意中,任远看到一份户部的奏章,里面写着去年一年秦国户籍统计。每个城池及地方所有人员的信息都有备案。

    任远恍然大悟,卫鞅为了秦国更好管理人员。特地设计了一套户籍登记制度,只有登记了的人才会发给一个身份证件。有了这个证件才能在秦国各处行走,住宿。外国人来到秦国也要到最近的府衙办理临时证件。任远终于知道了案件的中心点在哪?

    skbshge

第127章 更好() 
“这”任远一直再回想法律条文。“按照秦律的规定,丙并无任何过错,而且也付出了劳动,这马粪应该归他所有。但甲乙没有必要说假话,那就是他们也付出了劳动,这马粪应该也有他们的份。学生觉得平分最好。”

    “嗯,那如果三人都不愿平分呢。必须让你判给其中一方。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

    “这”任远知道这道考题没那么简单。但自己确实给不出什么答案。两方都有理,而且也都占了法律依据。不可能有一个合理的中心点。

    “那这是最后一课,这次案件你的处理非常好,找到了一个有力的依据。但并不是每个案子都有一个中心点。大部分的案子就像这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你要看,哪个判罚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好的方向发展”任远认真思考着

    “对,你看甲乙收马粪的时候没人看到,丙收马粪的时候不知道是甲乙的。其实双方都没有证明自己当时的情况。所以这时你把马粪判给甲乙,有一种结果。判给丙又有另一种结果。”

    “两种结果是肯定的,但老师你怎么判定这两种结果所带来的,是我们所要的。”

    “你看,丙在马路上拿了东西,并没有付出劳动,或者说付出了少量劳动。而甲乙却是付出了很大的劳动。如果你判给甲乙,那么天下人就会知道政府是根据谁劳动谁所得的原则。那么天下人就不会想着不劳而获。而如果判给丙,那么天下都会知道,政府支持的是谁最后所得,就是谁的,那么是不是人人到大街上,看见无主之物就去拿,然后就说根本不知道是谁的。每个人都想着如何钻空子,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你说说看这导向还不明显吗?”

    “有道理,这点学生真没想到。我们每次判罚都会有这么大的引导作用。学无止境,学生记住了。”

    “嗯,至于你之前探讨的法到底应不应该变,要因时因地的去看。这也是我当初执意要将所有人斩杀得原因。一是告诉天下,秦国之法很严,一旦触犯无论原因都要受到惩罚。二是,新法设立初期,如果变来变去法就没课威信。也就不会让人信服。但法也需要变通,一条法律如果过时了,那么不改就会拖累社会进步,甚至可能亡国。”

    “这道理老师以前讲过,学生明白,这些时日看过老师的批文,感受颇深。”

    “嗯,好,老师老了,秦国一统天下,和平治世恐难见到,你还年轻,记住了,一定要在关键时刻力挺变法,别成了稀里糊涂的卫道者。觉得现今辉煌的一切就必须一成不变。记住,变则生,不变则亡。”

    “学生明白。”

    “好了,为师也累了,下去吧。”

    任远恭恭敬敬的退出房间,卫鞅很欣慰也很担心。任远太过聪明,又受陛下青睐,不知道长期下去,会不会变。如果成为一代权臣,将会祸害无穷啊。但世事无常,他又能如何阻碍呢。

    夜深了,征明还在批改奏章,小蝶坐在一旁剥着水果。征明将最后一份批改完成,活动了一下。

    “怎么最近这么多奏折?”小蝶好奇的问道。

    “今夏大旱,好多地方颗粒无收,全都是申请减税的。”

    “颗粒无收?这么严重,没有申请救助,反而申请减税?”

    “哈哈,你不知道这两年,农家在秦国一直兴修水利,所以即使大旱,也能保证收成。所谓的颗粒无收,只不过是夸大其词。形成了习惯。”

    “这样啊,那就减呗,那还能怎么样呢?”

    “是啊,帝王也只能这样,也变不出花来。”

    “天下大旱,那其他各国岂不是也一样。那我们岂不是有机会。”

    “嗯,最近他们大力研究火炮,国库本不充盈,再加上此次大旱,估计每个国家都够喝一壶的。不过像齐国,楚国,这些大国,应该是没多大问题的。”

    “嗯,只要秦国把握好每一次上天给的机会,就肯定能超越其他各国。”

    “好了,时候不早了,就寝吧。”

    第二日,早朝,征明听完大臣们的奏报,认真思考了一下。接下来的减税标准。

    “刚扩完军,现在如果税负减的太厉害,部队恐怕无法支撑。所以众位爱卿提提意见,将办法想一想。看看该如何处置当前得局面。”

    “禀陛下,部队刚扩充完毕,但现在施行的是囤田制,军队也有部分收成,虽然今夏大旱,但粮草应该缺的不多,臣提议减少税负五成。剩余的提供国防建设”李斯建议到。

    众位大臣开始讨论,五成,就是减少一半。部队增加了一倍有余,赋税减少一半,意味着国库要用很多来填补空白。那么国库空虚,万一再发生什么,恐怕根本无法应对。

    “臣反对,按照丞相的意思,秦国无法抗住接下来可能面对的危险。”户部第一个提出反对。

    “臣等也是这么认为的”很多大臣符合道。

    征明看着两边争的面红耳赤,唯有无忌一句话不吭,证明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征明顿时更加踏实。老师的主意一向管用。

    范雎很聪明,它本身是支持减税三成的,但看到无忌没有发言,硬生生将话吞了进去。只静观其变。

    李斯发完言看到无忌的表现,知道自己有点出风头了。很危险。后悔自己当时应该找个人先试试水的。

    底下大臣也有聪明的,立马闭了嘴。还有些人比较耿直还在争吵。征明看着百官的变化,心中却在感叹,当时设计朝堂的人,君王高高在上底下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全都尽收眼底。聪明的帝王就可以看出每个人的心里变化的看看有没有人欺瞒自己。

    待大臣们吵的差不多了,征明觉得很无聊了,才打断大家的争吵。

    “老师,你对减负怎么看。”

    “老臣不敢说,怕群臣用口水淹死我。”

    “哈哈,有朕在,不会的。”

    “那老臣说了。”

    skbshge

第128章 免赋() 
“臣建议,免赋。”

    什么,所有人大吃一惊,免赋意味着这一年没有税收,也意味着国库时刻可能会空虚。最主要的是,这些大臣的俸禄没了。每个人从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又不敢反驳无忌的话。

    无忌虽然不搞党派,一心只为秦国。但在秦国的根基之深,是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办法撼动的。而且深受皇帝喜欢。尽管曾经李斯和范雎想尽办法想动摇无忌的位置,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最主要的是他女儿是当今皇帝唯一的妃子,而且还是皇后,母仪天下,无人能撼动。

    大家只能腹诽,不敢声张。

    “老师,可以说说为什么?”

    “既然减赋了,就得让百姓感恩,减三成,百姓会讲大部分粮食上交,自己以后一年会怎么样呢,会新生怨恨。减五成,好,不上不下,苦了军队,作战时粮草不够,百姓虽然勉强够一年的粮草吧,但想拿出更多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打起仗来,百姓不会再捐粮,因为他们会觉得朝廷已经收过粮草了。而军队则会怪朝廷,连口饱饭都不给吃。”

    “嗯有道理,但完全免赋的话,未来一年部队就会很苦了。”

    “不苦,第一部队有屯田,虽然大旱,但也有收成。第二部队可以轮休,这样一大部分时间就在家里了,那么他们的口粮其实百姓已经负担了一部分。根本不会断粮。而一旦发生战争,那么朝廷征收粮草,各个家庭都会支持,因为朝廷免了赋税后才没有粮草打仗,而且国库的粮食都支援受灾严重的地方了。百姓感恩戴德,就会怨言极少。”

    群臣小声的商讨着,有些喜欢拍马屁的已经开始寻找各种支持的理由了,一些反对的大臣也在反复酝酿,就是不敢吭声,无忌看着一群人可笑的表情包心中也是无奈。

    “陛下,至于百官的俸禄,可先行由各城的商旅税费垫付,今年大旱,粮草紧张,其他可充饥的物品紧俏,一定有大量商旅买东卖西。我们可以加收一部分的税款,来解燃眉之急。”

    “嗯,有道理。不过这些商家会不会因为税款高了,不愿来秦国。”

    “不会,商人谋利。今秦国水利改造很成功,而且原先秦国贫瘠,有很多耐旱的食物,肯定有大量的商家为了谋利而来秦国。而且秦国征收的关税,他们会加到成本里,实际上谁需要这个商品,谁就要为此买单。”

    “这样啊。”征明从来没有经过商,所以对此中门道不是很了解。如今听无忌一说,想想应该也是这样操作的“怪不得圣贤都反感商旅。”

    “无奸不商,虽然商人讲诚信,但毕竟是为了挣钱,不可能做亏本的买卖。”

    “好,那就依老师所言,加收商旅的税费。”

    群臣称赞方才退朝。

    第二日,朝廷下发明文减免赋税。百姓欢呼雀跃,同时秦国的一种野菜受到追捧,这种野菜耐旱,晒干后,清炒味道十分不错,而且可以久存。于是各国客商,纷纷前来购买,一时间不值钱的野菜,被人炒到了天价。漫山遍野全都是挖野菜的人,野菜快被挖完了。

    秦人们有点开始疯狂,征明听到汇报,很是担心。可百官很开心,因为有了税收,就有了俸禄。这日,征明找无忌来商量。

    “老师,朕怎么觉得这回,有点危险呢?”

    “回陛下,臣想过了,并且让吕不韦去查了,背后没人操作,不过情况确实太疯狂了。秦人原先淳朴,现在却变得如此唯利是图。”

    “是不是该出手制止一下,”

    “臣想再看看,看看这样的商业行为到底有多厉害。”

    “这有用吗。”

    “臣,觉得,有用。而且用好了,说不定会有很大的作用。”

    接下来,越来越多的秦人参与到野菜的挖掘中。附近的野菜被挖完了,就挖远的,远的挖完了,就挖无人区的。总之哪有就去哪挖,很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秦人的疯狂逐渐引起了部分官员的重视,有些直接出面制止,有的不停上书,希望皇帝下令制止这一切。

    征明每天收到大量的奏章,但一直压着,他要看看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终于,所有的野菜挖完了,已经是有价无市了。再高的价钱也买不到想要的东西。

    很多秦人在家翻箱倒柜,找自己家里储存的野菜,开始贩卖,又有一部分穷人,一夜致富。其他人眼红,发誓来年一定也要储存大量的野菜。

    在这种情况下,无忌面圣,希望征明开始控制局面。

    “老师,就这样结束了吗?朕还没看出门道呢?”

    “陛下已经够了,再下去要动摇根本的。”

    “哦,现在看来秦国很多百姓,一夜致富。完全没有受灾的痛苦。反而还很庆幸。”

    “对,这就是危害。今年致富的人,会觉得财富来的太简单,明年不会再辛苦劳作,肯定会上山挖野菜。而今年眼红的人,明年也会去挖野菜,挖的人多了,剩下的人都会跟风,就会越来越多的人去挖,这样大量的劳动力都投入到这个事情上,就不会有人去种地。关键问题是,明年风调雨顺了,其他国家丰收了。谁还需要野菜?那我们秦国岂不是撑过了天灾,却没有躲过人祸。这样两年,秦国改革的所有成果都会没有了。”

    “嗯”征明仔细思考了一下,“朕就说这件事情上,老是觉得心里隐隐担心着什么。看来就是这个。但如何阻止呢?”

    “阻止是没用的,越阻止,大家就会觉得奇货可居,反而大规模的去做。我们要做引导。比如计划明年收多少粮食作为规划,或者用其他的东西去引导。”

    “老师可有好的办法。”

    “政府调剂每项东西的价格,然后同时控制东西的产量,对于这种投机的行为进行严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