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情定江山-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出得清河县,燕青带人打前站,李达、黑牛两人护卫。李龙飞与吴用两人对京城的情况所知不多,也无从商议计策,只得一心赶路了。 

潘金莲与春梅倒是享受,这马车四面敞篷,可以眼观四面,眼听八方,沿途观赏风景,不时地发出惊叹的叫声,倒也另有趣味。 

众人走走停停,每天早晚赶路,中午歇息,总算一路平安,平静无波。离汴京城越来越近了,李龙飞的心也渐渐紧张起来。李龙飞心中想道,在那汴京城里,可谓权贵遍地,自己又将会有着怎样的境遇?面对未知将临的命运,一切还是一个未知数啊! 

走了数天,李龙飞等人总算到了汴京城外! 

新的一页也将在李龙飞面前展开! 

(第三卷完) 

卷末语 毛公思想在手,试看天下谁能敌

说起来,笔者对写作实在是个外行,没受过系统的训练,不过呢,特喜欢看书,看得多了,就想说道几句。本书本来是饭后茶余之作,原本是作为纯小说来写的,但见到有人不论天理,不分是非,说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才引起笔者打抱不平的。 

华夏素来重视传承,有争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争议的时候,胡乱造谣,进行人身攻击,这是不对的。传承么,好的要继承与发扬,坏的要否定与摒弃。 

以前,华夏的传承,历来讲求口传身授,功夫手艺都是个人的传家之宝,父传子,子传孙,这样的私心,这样的传承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总是被历史所淘汰。或许儒家文化就如同那些古典建筑一样,过分重视小家与独乐乐,而轻视了大家与众乐乐吧,从而不得不在后世没落。 

儒家文化以读书为上,且把逐利的商人排在最末,视钱财为粪土,在农耕时代确实有着天然的土壤环境,当然主要还是符合了统治者的利益。皇帝和士大夫们怕百姓造反,重文轻武,重男轻女,从而使得社会畸形发展。 

历史总是进步的,落后就要挨打,而挨打的首先就是军事,继而就是政治、文化、经济,这在后世华夏,可以说是痛比天高,苦比海深。因为自身武力、政治、经济落后,儒家文化也被外来文化乘机占先,从而被后世大都丢弃、遗忘。 

实际上,如同那些建筑一样,儒家文化倒还真是冤枉。儒家文化并不是皇权社会的产物,但却被统治者利用,为皇权社会服务,为皇帝佬尽忠尽孝,也正是因为如此,统治者与儒家贤达互相利用,儒家文化把权力发展到顶峰,在封建社会得到空前的繁荣。 

只要剥去了为皇权服务这件外衣,就可以发现,儒家文化重视家的元素,还是极有生命力的,还是有许多闪光耀眼的地方。儒家文化追求人生修养,明了和改变外面世界,以天下为己任,弘扬贤德道义,修炼浩然正气,许多地方仍然值得后世的人们细心揣摩。 

虽说后世儒家文化没落了,但仍然如春天的野草,沉睡在每一个华夏人的心底与血液里。后世人们常说,后继有人,子承父业,不少团体企业更是情有独钟,诸如此类等等,实际上就是儒家文化的体现罢了。 

笔者提倡华夏文化的重建与重塑,就是建立在家的基础上的,建立在毛公思想上的,有批判地接受华夏文化,而不是主张复古。 

按理,文人学者们历来都是文化学识的先知先觉者,为社会指明最恰当的前进方向,指导着迷途的人们知书达理,学会做人。可惜后世随着儒家文化的退色,实用主义占了上风,文人学者们的地位可以说是一落千丈,从而出现了这样一个局面,经济上的巨人,文化上的矮子。文人学者们真正如陶渊明般做起隐士了,生生地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块儒家牌匾放在了桌椅脚底! 

当然,华夏的文人学者们都在为华夏文化寻找出路,但似乎都未能找到最佳答案。因为数千年来儒家文化的强势,阻碍了时代进步,故而华夏的文人学者们,似乎正在承担着父债子还的重任,真可谓因果报应,任重而道远啊。 

本来啊,文人学者么,靠脑袋思索,用妙手偶得,擅长观人察物,最能奇思妙想,最会探索真理,从而成为智慧道德的先行者。大家都明白,真理可以是从思索中来,可以从实践中来,需要不断的摸索、总结与提高,需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但是呢,经过外来文化的冲击与闪烁,不少的文人学者,恰似那迷途的羔羊,再不知家在哪里了,根在哪里了。 

倘若文人学者们连自己脑袋都不知装些什么了,甚至于仅只是半桶水货色,还谈得上什么书生意气,或者说书生风骨呢!这样一来,怎么能让当权当政者来重用,又怎么让老百姓学子们来崇拜!老祖宗们早就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有得下笔如有神,才有得妙笔生花。文人学者们自己确实需要好好思索了,好好领悟了!我虽说读得书少,见得世面少,但总觉得文人学者们似乎丢失了什么,似乎需要捡起什么。 

我可以预言,如果要坚持一元政治,并且文、武、商三者同堂,就必须坚持毛公思想,走社会主义道路,而商人们呢,必须要丢失部分利益。在我想来,文人的优势还是谈政治,而政治么,最厉害的还是毛公思想,强调共同富裕,而对商人么,虽说不能打压,但还是要上紧箍咒,至少要同文人、武人一样,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不可丢。我还是坚持,毛公思想在手,试看天下谁能敌! 

我再可以预言,如果按照某些路线走下去,大行市场、利益、金钱至上论,肯定会步入资本主义社会,那个多党制绝对是不远了,我真不知道是说好呢,还是说坏呢。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或许不少文人都希望出现这种情况吧。 

这实在怪不得哪一个文人学者们,人的认知总得有个过程,不可能天生智慧,也难免不出差错。正所谓少年得情,青年得势,中年得道,老年得理,少年么,青春年少,刚刚步入社会,只能了解社会现状,明了世界情况,更多的是学习模仿;青年么,能够逐步把握社会发展脉搏,跟随时势变化起舞喧闹,对昨日不留恋,对今日不迷信,更多地关注明日,能否成为弄潮儿,怎样成为弄潮儿;中年么,已经牢牢控制了社会权利,可以说话算数了,维持着社会稳定繁荣,总是要求大家悠着点儿,别轻易摔跤啊;老年么,已体会了人生百态,见证了历史浮沉变幻,外间变迁已是如空中浮云,随风散去,再不会影响心中积淀的哲理。 

这也就是所谓的年龄代沟,实际说穿了,都是各人经历的人生认知不同罢了,除去那些因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人的成长过程哪里又有什么不同了?少年、青年求得认可,中年、老年求得理解!青少年扬名容易,得志却是艰难,想要么,就得去争去闹了,就好象春节里闹元宵一样,从而吵得春姑娘啊,早点来到人间,给人们驱除寒冷与荒凉! 

(闲语:本书算是完本了,而且是在和与斗之间进行,或许本人思想上偏重于斗,行动上偏向于和吧,可谓是有点矛盾,故而还要加强学习。之所以在此时完本,是因为我不想再影响大家的思想与行动,也是因为在书中我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就看大家怎么组合了。)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电子书,请登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