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清-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无良也不说话,拉着文老头就往书房去,进去后把门关严了,从柜子里拿出来来那份支付《密约》,交到文祥的手里。

文祥也不说话,打开就看了,看完后低头想了想,“咱大清去年的岁入是8700万两,南边的战事要用去差不多3000万两,各地还要用去其他的4000万两,今年也就是有个一千七百万两的存银,皇上哪里还要预备下600万两,北京的园子要预备个500万两,其他乱起八遭的也不够啊!”

燕无良还真不知道,他以为大清国不管怎么说,一年也总有得几百万两的银子的留底吧。一听文祥把家底报出来了,自己也是头疼的要命,“别的地方挤不出来了吗?”别看燕无良和腓特烈说什么要在国内发行债券,实际上,他是真的不敢在国内发的,因为大清国对自己老百姓的信誉实在是说不过去的,就是后世的民国也不怎么样!这债券不敢发,国库没银子,燕无良可是不想让自己老丈人的日升昌升接这个炸弹的。

文祥看着燕无良一脸焦急,轻轻的笑了笑,心说这位王爷是个干事的,但是还是不太明白大清的一些个内幕啊,毕竟是从小在洋夷哪里长大的,“呵呵,王爷不要着急,户部没有,内务府有、圆明园有,只要皇上发话了,这银子绝对是足够的了!”

燕无良刚想说话,文祥就说了:“不过您这要上百万的壮丁去哪个普鲁士国,这皇上能同意吗?再说了,咱大清可是有父母在不远行的祖训的!难办!”

燕无良到没有觉得这个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呵呵,文大人,现在不说别的地方,就是山东直隶都是大旱连连,老百姓哪里有得吃食,咱们这些年发匪、捻匪、洋夷,这半个大清都快打烂了,眼下里今年山东又是颗粒无收的局面,据我从天津府石大人口里得知,天津府的存粮也就是刚刚够,要是年底没有南方的漕粮过来……您想想,上天有好生之德,山东的灾情如此严重了,捻匪都还在山东南部流窜,发匪截断了漕运,这山东的几十万灾民要是再没得吃食,到时候,这山东可不是江宁,万一那个捻匪或是发匪看到了这个局面,添油加火的后果可是不堪设想啊!”

“可是把这些壮丁都送到普鲁士去,留下的老弱妇孺如何处置?”文祥对后续问题还是比较关心的。

“中堂大人,要是这些壮丁在的话,这些老弱有几个熬的过去啊!”燕无良把心里最不想说的话,说了出来。

文祥低下头,念念的说,“王爷说的是啊,要是壮丁在,这些老弱为了本家血脉,会把最后的粮食和救灾粮给这些青壮,让他们去逃荒,而自己就留下等死了。”

燕无良红着眼睛说:“所以,本王觉得这些壮丁去了普鲁士,到了那里好歹有吃有喝,每年能给家里寄回来10两银子,那些留下的老弱妇孺还可以省着点吃朝廷的赈灾粮食。也许就都能活下来。”说完这个话,燕无良自己都有点不相信,这个纷乱的帝国,到哪里去找粮食啊!哪里又有真的为灾民着想的好官!

文祥抬起头,看着这位大清现在最年轻的王爷,“王爷,这个事情老夫帮着您疏通,如果不行,咱们就一同去承德,当面奏明万岁,几百万人的生死啊……”(历史上,1860前后山东的人口急剧减少,一是大旱造成的逃荒、一是兵乱,真的是很惨的。)

燕无良看出文祥是真的要帮忙了,就把最后自己的目的说了:“中堂大人,其实无良本来也没有想到这将人送到普鲁士能救的了老弱,减少饥荒的危害的。只是觉得咱大清就是有了那些机器、军械也未必有人懂得制造和使用的法子。所以就想向普鲁士送点人过去,让他帮着咱们教教,可是要是直接派人去学,我一是怕学不出啥来,二是怕人家也未必真的教,所以就定了这么一个法子,依我的想法,这些人十有八九是给人家种地去了,但是只要有了10来万人能进的了人的工厂,咱就认了,谁叫咱现在没有这些技术呢?再说了,别人的东西再好,咱们总是卖也不是个办法,还是自己造的好,哪怕差点,咱们只要多,不就行了吗?”

“对呀!这个事情就抱在老夫身上!别的不说,老头子在朝廷里的人脉,也不比那八个里的差!”文祥听到燕无良的肺腑之言,也知道这是正理,拍着大腿就应承了下来。

燕无良也没有矫情:“如此多谢中堂大人了!”

“客气了!客气了王爷!不过这普鲁士算是定了,但是这奥地利?”

燕无良想都没想,“普鲁士是什么待遇,就给他什么待遇就是了,无良的意思就是,咱大清占大便宜咱就都同意,占小便宜咱就谈谈价钱,不咱便宜还吃亏,咱就给他轰走!不过奥地利人给咱的好处,可比普鲁士人多,但是咱们现在不是没有那么多银子吗?呵呵”

文祥一听点点头。

“再说了,这奥地利人是上赶着过来的,咱们不用太在意,反正咱们知道自己的底,那腓特烈知道咱们的底也不会去和奥地利人说,咱们先忽悠着这个奥地利人,看看能不能获得一些在普鲁士人哪里没得到的,这不是也不错吗?”燕无良眉飞色舞的说着奥地利的事情。

“好,就按王爷说的办,咱们先给皇上上折子,把普鲁士的事情给定了,再说其他的!”文祥也是老来壮了一把,立刻就准备上折子。

“好,这样文大人,我上明的,您上暗的,你看……”

文祥指着燕无良:“王爷,你也不是光会耍‘花活’啊!这人贩子做的也不错啊?”

燕无良挠了挠自己的脑袋,“至于吗?我不就是很少开衙门办事?要不就是祸害祸害我自己的大头兵?其他的我也没办啥啊?”

文祥看着燕无良的那个样子,乐得都快趴到桌子底下去了。

笑毕,两个人都写了折子,一个走军机处,一个走密折。

三天后军机处的肃顺收到燕无良的《请签‘清普经济建设合作条约’折》,病中的皇帝收到了文祥的《密议请签‘清普经济建设合作条约’折》。

咸丰皇帝做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件正确的事情,也让他在历史上的评价稍微好了一点。

第二十节 再见咸丰 (第二更)

文祥的密奏比燕无良的奏折到得快,那八个人虽然把承德控制了,但是还不敢对咸丰如何,至少人家是10年的皇帝做了下来,所以在肃顺拿着燕无良的折子去找咸丰的时候,咸丰已经知道了燕无良和普鲁士人签约的事情。咸丰拖着病体见了肃顺一面,就说了一句话,让燕无良上折子说明缘由。

其实这句话就基本代表咸丰对这个事情也是认同了,可是肃顺一心想把燕无良给挤下去,以为皇帝是碍着懿贵妃的面子,才定的让燕无良上折子进行自辩。回去就下了一道措辞严厉的军机处的贴子,让燕无良进行自辩。

燕无良接到这要求自己自辩的贴子,直接扔进了废纸篓,自己写了一份密折:

奴才无良叩首,圣上万安!

兹我大清机器、军备不兴,北有俄夷、南有法夷、东西英夷在侧。可谓外祸不断,加之发匪、捻匪可谓内外交困。奴才每思之甚为忧虑。此次普鲁士洋夷与我大清签订条约,我大清可以鸦片之祸国交易,变为我大清强国之助力,待我大清军备充足、民业富足,则可一劳永逸之解决四向危机,扫平两匪。然我大清10余年来,战乱不断、天灾四起,民生凋敝,加之朝廷内外腐儒遍地,若行大变,恐力有不逮,故奴才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衔与普夷订约,实乃无奈之举。

臣启再叩,我大清10余年战乱,户部早已空旷,实在无力应付军备采买、军业筹备,臣冒死相请,陛下停圆明园,将筑园之银用于内外急务,待我大清军强国富,奴才无良必在10年内筑完圆明园。

臣三启拜叩,奴才望我主圣明。我大清连年征战,内外交困,若想富国唯有人才,若想强国唯有人才,若想强军唯有人才,故无良恳请陛下向西洋诸国派出我大清年轻士子,学习西洋技法,奴才以为,若仅仅一味引进西洋成熟技艺,我大清在军械、军备、机器、制造等领域,将长久落后于西洋诸国,当今天下,技艺一日千变,今日之先进,明日之落后,若无我大清自己之技艺人才,恐将来后世子孙当受先皇之辱也!

臣四启拜叩,奴才乞我主圣明。我大清直隶山东连年大旱,现在朝廷实无力赈灾,其距离京师甚近,若不问不顾,一旦有王小波之辈煽动蛊惑,必然京师震动。奴才思之我大清与普夷订约,完全付银购械、卖器实无力负担,普夷四面皆敌,兵少民寡,我大清将我山东、直隶之灾民青壮,送至普国,替代其本国青壮,如此则我大清灾民得活,待将来青壮归来,定可成为我大清之制器、造械之强柱。且可为我大清省银无数,实乃一举多得之法尔!

臣五启拜叩,我大清,地广百万里,一处有乱须数日甚至十数日朝廷方可得知,即便快马亦常有跌失,且军兵远调尝有兵疲将乏之事,奴才以为我大清当修建南北东西两条铁路,其可大大提高朝廷应变之力,且省却军兵长途跋涉之苦,亦可活跃全国商民,增加朝廷赋税,实乃一举三得也。

臣六启拜叩,我大清现有八旗、绿营、湘军、巡防、漕营等军,各军兵制不同,管辖混乱且军械不足、战力较之洋夷实属薄弱,奴才以为当建60万新军,分40个师,全部装备洋械,分10年进行装备,方可足够我大清,扫平内乱、堪平外夷之用!然首批当筹备现银600万两以备首批10师新军编练装备只用,若有10师新军,我大清可于经年之内平定南方,届时朝廷忍辱负重不出15年,我大清将为天下之至强!

……

奴才无良泣血拜叩,望圣上恩准,谨祝我大清皇帝陛下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这份密奏在4天后到了承德,当时的咸丰,正在口里含着大烟枪过瘾,让懿贵妃给他念念这燕无良的奏章。

刚开始咸丰还沉浸在鸦片带来的迷梦里,但是听着听着就把烟枪吐了出来,“拿过来,朕要看看!”

“圣上,您……”懿贵妃也是为自己的男人心疼啊。

咸丰哆嗦着要抬起手来,“给,给朕,朕自己,自己看!”

懿贵妃看着也是实在没有办法,就将折子交给咸丰,咸丰想接过去,可是手上一点力气也没有,刚刚抓在手里,就掉在了床了,一边伺候的懿贵妃,连忙把折子捡了起来,打开了,送到咸丰的眼前。

“好,好,无良还是敢说话啊,朕、朕有半年没接到这小子的折子了,还是和‘往年’一样振聋发聩啊,兰儿,你、你看看,咳咳”,说着咸丰就有点过力了,一阵咳嗽,懿贵妃给顺了顺背,咸丰感觉好了一些,“不碍的,15年啊,只要15年我大清就又是中央之国了,就又是天下至强了,哈哈,咳咳……”咸丰眼一黑,晕了过去。

“太医,快传太医!”

几个门外一直守着的太医,急急火火的进得殿来,给咸丰一通折腾,几分钟后咸丰清醒过来,“传召,快快,朕要见,要见无良!”说完皇帝又背过去了。

……

三天后,小李莲英带着几个侍卫,风尘仆仆的到了天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燕安一看还想给小李莲英通秉一下,哪知道李莲英已近等不及了,“我的总管大人,别通秉了,快点把,皇上、皇上快不行了!要见你们家王爷!”

“啊!那快着!”燕安也是急了,拉着李莲英就往里面走,结果一下子就把李莲英给拉倒了,原来李莲英他们一路上,根本就没有停,一路不停地换马,那几个侍卫还好,但是他那里受得了!大腿内侧早就磨烂了,要不是他已近是太监了,估计也会成为真的太监的!

燕安一看,得了,“快,快点,驾着公公进去!进去让爷赶紧的,圣旨到了!”燕安急急火火的吩咐着周围几个愣住的门房。

几个门房过来就把小李子给架了去来,李莲英说:“不要预备了,我进去就行了,急着呢!”

这功夫,一个机灵的门房已经告诉燕无良小李子来了。燕无良还以为咸丰已经挂了,自己大姨子派李莲英过来给自己报信呢!燕无良也是衣歪帽斜就出去。

“怎么了?小李公公!”

“王爷,快点,皇上要见您!可能是最后一面了!”李莲英现在也管不了这些了。

“啊!知道了!我这就换衣服去!”燕无良立刻就回去了,一边走,一边在想,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八大臣骗自己?

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扭头过去,抓住李莲英的手,小声的说:“皇上还在吗?”声音里可是很是不善!

李莲英现在也知道懿贵妃和八大臣的关系,自然也知道燕无良和八大臣的关系,连忙小声的说,“懿贵妃说了,芙蓉儿的三姐好着呢!”(芙蓉儿是叶赫那拉家最后一个女儿是老二!)

这是懿贵妃和燕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