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宋-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怕是康王只会在这二人之间选其一去接任韩世忠。”宗泽的话音才落,张所也马上正色地说了一句。

    听到二人说出来的人,刘行脸上重新浮起讥诮地笑容说道:“刘正彦武勇有余、智谋不足。苗傅工于心计,却都用在了钻营上,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浑厮。看来我是该给康王加点压力,让他赶紧把江淮一带兵权分配给这两个家伙咯。”

    此言一落,刘行马上抬头对着天枢阁外大声道:“雷震,传我命令,让刘子羽勾调三千人马从西面、吴璘勾调三千精锐自西面对淮、荆两处进行一些袭扰战。告诉他俩,只是袭扰、不的真去攻人家康王的城池。”

    一直守候在天枢阁外的雷震听到刘行这番话后,迅速转身离去。

    望着雷震闪电般消失的地方,宗泽随即转头望向刘行道:“你这是要逼康王立即将那两个庸才派到任上么?”

    微微点头,刘行换做了诡笑道:“我帮刘正彦、苗傅向康王要一下职司,嘿嘿,希望日后他们能在荆湖和两淮站稳脚跟吧!那样待我朝解决了女真人、党项人之后,小爷挥师南下时,才好轻松夺来荆湖和两淮之地。”

    耳听此言,张所和宗泽彼此对视了一眼,二人心底里同时响起一个声音:同室操戈、内战的事情看来迟早还是要发生的。康王不来打刘行,这位年轻的太傅也会去打康王。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只是不知这年轻的宰相未来攻向南朝时,是不是也会像对待女真热一样凶狠、疯狂了

    日后的事谁也无法知道,就连刘行自己都不清楚一旦真到了与赵构必须决死一战、通过一场内战来决定谁才是中原王朝未来真正的主宰者时,自己会如何对待南朝那已号称百万的康王军、怎样去对待已全力帮扶康王的南朝百姓。

    但至少有一点,刘行心底里比张所、宗泽更清楚。那就是无论未来何时必须去打那一场内战,刘行都必须先将南朝的一切随时掌握在手中。

    想要做到这样,初步的做法,是让康王那个朝廷里无处不在地藏着自己的人。如果可能,最好就让康王的朝廷里掌握大权的人日后听自己的调用。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在未来南下的时候确保用最少的流血牺牲,换取整片南朝的江山。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未来的汉人少一些伤痛,去完成天下一统。

    为了做到这一点,当刘子羽、吴璘接到命令之后,立即调兵遣将、各派出三千精锐冲过淮河、翻过大山冲到康王地去四处攻打城寨时。刘行将梁兴叫进了太傅府,一番密议之后,梁兴直出五台城、朝着王屋山的方向疾奔而去。

    梁兴去做什么,只有刘行知道、即便是宗泽和张所在后来的几天里突然不见了经常如鬼魅一般跟随在刘行身旁的梁兴小哥,对刘行发问时,刘行也没有告诉两位老元帅他去做什么

    也就是在梁兴刚刚赶到王屋山的同一天,没有主将、却被北朝两路兵马分别给搅得鸡犬不宁的两淮和荆湖两路的几十万康王军终于迎来了新主帅。

    可是这二位主帅的上任,却在南朝、在全天下再次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因为这两人不是别人,正是被刘行、宗泽和张所预料到熬的那两位:刘正彦和苗傅。

    用人唯亲、用忠不用才,赵构选择的这两位新的大总管,再一次让他变成了北朝朝野耻笑、南朝臣民无奈的笑话。(。。)

第301章 赵构失民心,做空南朝计(上)() 
南朝皇帝闹笑话,对于中原人而言已经变得不稀奇了。

    谁让那位康王赵构遇上了一个“天外飞仙”,谁让南朝多是佞臣、又少有能臣呢?

    在赵构接连做出自毁一般的举动后,北起大名府、南至琼州城,东起海边的登州、西至边塞的兰州城。街头巷尾百姓聚集之处,几乎在几天内全都在耻笑康王的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行为。

    甚至在赵构的都城里,一些偏僻的茶肆、酒馆里的说书人迅速的编出了段子。借古讽金,将康王说成是王莽第二、给汪黄主导的南朝变法早早下了失败的定义来。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的相悖是所有王朝能否长久、是所有君主能否坐稳江山的关键。

    赵构的一系列完全出于他自私、自立想法做出的决定,只在短短几天内便让南朝大失人心。

    只是几天后,许多从北方逃避战乱到南方的中原人开始拖家带口、全族全村地离开了在康王地盘上临时的家园。这些人一路向北,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回到家乡去,回到信王地上刘行、刘太傅做主的那个王朝管制地区去。

    百姓心中都看出来了,康王不是王莽、他更像是一个完全自我为中心根本不配走皇帝的废物。

    与其在这样一个自私到视天下人如草芥的皇帝治下坐等日后刘太傅收拾完女真和西夏人挥师南下再归顺北朝,还不如趁早回到家乡去。日后也会少了许多变数、少了许多颠沛流离。

    良禽择木而栖,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大批南逃的北方人开始川州过省、成群成群地朝着故土涌去时,许多南朝的臣子也被他们的家人劝说得动心了。

    短短十天不到的时间。还在带兵不断袭扰荆湖北路和淮南东路的刘子羽与吴璘,竟然接到了来自南朝各地下至县令、上至路一级高官的密信。

    最让吴璘和刘子羽想不到的是,地方官想要北归、投奔刘行还不算什么,居然连赵构的户部侍郎、吏部郎中令等中枢大臣也发了密信希望刘、吴二人为他们提供便利,准他们带着家小、族人回到家乡去

    刘子羽是武将不是文官,类似这种密信投诚之事,他和吴璘一样都不敢擅做主张。

    在接到这些雪花一般洋洋洒洒从南朝飞落到面前的密信。刘子羽选择了第一时间找到河南巡抚、公知刘行的心腹王命德。与他一样,吴璘也在第一时间将成堆的书信叫人抬着,送到了山东巡抚衙门。摆在了刚从刑部尚书调任山东巡抚的胡寅面前。

    王命德与胡寅,一个是刘行的心腹、一个是中枢尚书让位其父后下派地方做官的大员,面对这样多、几千封书信他们也是一时间迷茫了。

    但王命德深知这些书信的重要性,他当场便打开了一些、仔细看过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来:南朝之地。朝野不安。康王南朝。吏治已乱。江南各地,人心离散。兵民惶惶,全欲北返。

    王命德得出这样的结论,马上便将这个结论写成了一封奏章,用飞鹤传书直接发给了五台城里的刘行。

    接到王命德的奏章同时,刘行也收到了来自山东胡寅的奏章。

    仔细看过二人的奏章后,刘行望着坐在自己身旁、刚刚接任礼部尚书,将刑部尚书交给陈康伯的经学大家、“湖湘学派”开创人胡安国笑了一笑。

    笑容猛地一收起。刘行对胡安国说道:“老先生,您的弟子遍布江南各地。这次怕是真要劳烦您代我逐一向这些有意来投,想要携家小、带族人北归的读书人们写写回信咯。”

    胡安国闻言,正色起身、拱手对刘行道:“刘太傅但有差遣,老夫怎敢不从。只是不知太傅欲如何对那些人说?又准备待他们北归之后,如何安置他们呢?”

    胡安国是两宋时期著名的经学家、理学家和政治家,对当今天下的政治和学术领域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胡安国以其时政论、治国论、春秋传奠定了将心性之学与经世致用相结合的“湘派”风,一方面为理学的发扬光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统治阶级提供了一套有用的治国宝典。

    胡安国讲学碧泉,传学胡宏及弟子。其子胡寅、胡宏、胡宁,号称是当代经学上的“胡家三少”。

    其父子四人早些年先后讲学于碧泉、岳麓、嵩山等书院,培养大批学者,形成胡氏学派,一称“隐山之学”。

    少年时的刘行,曾几个也是胡安国在嵩山书院游学授课时最为喜爱的一个学生。

    虽然许多先生都说刘行邪狂不可教也、都说刘行他日必是一个,魔头。但偏偏胡安国认为顽劣之子成大器,邪狂书生擎起天。

    也正是因为胡安国当年看重刘行,加上种师道、种师中的关系,刘行才没有在屡次闹事、设计坑害先生之后被嵩山书院逐出门墙。

    当年胡安国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对于刘行而言那是一种恩情,也是一种知遇。

    所以胡寅才会那样顺利地先是做了刑部尚书,接着这位胡老先生愿意出山来帮助当年他喜爱的学生后又被刘行放心地派去了山东做巡抚。

    而江南如今那些官员中,许多是胡定国的弟子或是再传弟子。按常理说,那之中和多人也可以算作是刘行的儒学同门。

    用人唯亲,实际上胡安国愿意接下刘行这次的勾当来,也很清楚刘行对他的亲厚、对他父子的亲厚。

    因为他最小的儿子,几乎连面都没与刘行见过的胡宏就在两天前才刚刚出任东川巡抚。其另外一个儿子胡宁,现在也从一个七品芝麻官被刘行直接任命为国子监祭酒。

    信任源于师生情谊,有这份情谊在,胡安国只能这样做才能对得起刘行、对得起二人之间的情谊。

    而刘行也正是要用这份情谊,请这位当初对自己最好的游学先生来帮自己一个大忙、一个可以让南朝官场大地震的大忙。

    只要这件事真做成了,刘行似乎看到了南朝各县没县官、朝廷里面只剩下一群没有真才实学,只会阿谀奉承、拍赵构马屁的酒囊饭袋那场景了。(。。)

第302章 赵构失民心,做空南朝计(中)() 
理想与现实永远不可能完全相同,哪怕是天外飞仙的刘行,在一些事情上也不能真得想到就能够做得到。

    胡安国的书信一封接一封地写好,然后通过通传司那几万只鸽子中的一部分飞送到了刘子羽和吴璘的手上,再由二人按照那些南朝官吏发来书信的渠道转回给了那些官吏。

    胡安国的信中都说了些什么呢?老先生主要就是将刘行的几点要求、几个承诺,用他身为一个儒林领袖的身份的口气转述给了那些南朝官吏。

    都是什么要求呢?刘行是这样提的:第一,凡南朝愿意北归者,必须放弃旧有的祖产田地,接受北朝先行的按人口分配田地政策。

    从前在北方有祖田者,各地官衙可以适当给予补偿、算是收购了其实早已被金狗占领后变成荒地的祖田。

    第二,凡北归者,无论从前在前朝、南朝所任何等官职,一旦北归后都不再作数,只能听从吏部、各省巡抚衙门的勾调。

    即便曾在前朝做过二品大员的,若吏部考评之后认为不合适、只能去做六七品县令的,其本人也不得有任何怨言。

    第三,凡北归者,其子女、家属全部享受北朝即将出台的全民保障体系,不享受任何旧习中官宦人家的特权。

    一切都必须遵守北朝新规法,绝不允许出现任何特权族群。谁敢耍特权,轻则罢官、重则送进牢房去。

    第四,北归者携带的金银、细软。古物、书画等。只要进入北朝境内就必须向相关衙门报备。

    能折算换兑龙币者兑换。不能折算兑换者定期由有司衙门进行重新核对,严禁任何官员财产来源不明、所有官吏财产必须报备。

    第五,凡北归者子女,与现今北朝百姓子弟一样必须接受统一的、规范的各级官塾教育,严禁再以家学、私塾形式去进行培养。北朝不要私学弟子,禁止出现新的师生结党之事。

    最后一条要求,刘行则是更加苛刻:既选择北归,便不得再于南朝境内存留任何家产、更不得再与南朝故友暗中往来。一经查证。既以通敌论处。

    有要求,自然就有承诺。

    胡安国写给南朝那些官吏的信件中,刘行又给出了哪些承诺呢?

    刘行给出的承诺,其实也都完全是对应着对北归者要求来的。

    第一个承诺,凡自愿放弃北方原属其祖田田产者,各地衙门按照同等市价给予补偿。凡自愿放弃祖产者,从优、从快安置住处,勾调派任官职。

    这一个承诺是什么意思呢?刘行这是要告诉那些北归者,听话的孩子有糖吃。只有你们这些归来的游子主动选择遵守我北朝的新规矩了,我就从优、从快让你们有住的地方。并且尽快让你们重新做官。

    只要做了官,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那就意味着全家老小衣食无忧了。毕竟现在全天下都知道北朝的俸禄。那是南朝的三倍还要多,想要养活一家老小定然不成问题了

    第二个承诺,北归官吏,只要到达北朝境内、并就近向当地的衙门报备,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