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宋-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听此言,张妙三笑了、笑得有些阴邪、笑得有些诡异。

    “哼哼哼,西夏的一国之君是嘛?”阴冷、诡异地笑着,张妙三瞪着李乾顺道:“元丰至元符那十三年间侵我大宋,是不是你已经在做国主?”

    被忽然问起这事,李乾顺有些迷茫、但还是昂首侧身、摆出一副威严的样子来答道:“是我在位初年之事。怎的了?”

    “怀庆之战、鄜延之役、平夏城之战,也都是你在做国君的时候发生的,对吗?”仍然那副阴冷、诡异的笑容,张妙三再问一句。

    也是表情不变、姿势不变,摆着臭架子,李乾顺答道:“是又怎样?”

    脸色猛然一沉,张妙三声若寒蝉地大声道:“刘法刘将军、张祁张参使,吴宁吴知府、孙德理孙参知,都是死在你谴出的贼兵手下。李乾顺,你认是不认?”

    “是又怎样?”心中似乎确定眼前这个不知什么品秩的宋军小官根本不敢拿他怎样。李乾顺歪着头、鄙夷地望着张妙三再次作答。

    “牛什么牛,张大哥、宰了他!为您祖父报仇!”

    “还敢逞强。张大哥,轰杀他!”

    李乾顺怎会知道刘行早已对他下达了格杀令,在他的话才说完时,张妙三身后那群宋军中顿时爆出一阵怒喝声。

    在众人的怒喝声中,张妙三快速落下铳口、闪电一般装填弹药,接着重新举起火铳将铳口对准了李乾顺。

    “你牛什么牛?李乾顺,张爷爷让你死个明白。”

    铳口瞄准了李乾顺的额头,张妙三变作了一副狠厉地表情大声道:“我乃鄜延路参军使张祁之孙,家祖正是被你的兵马杀死在鄜延路的。今日,我要代我先祖复仇。今日,我要为我历年来死在你这贼酋所谴妖兵兵锋下的汉人同胞报仇。你,还不快快跪下受死。”

    “哈哈”

    张妙三话音才落,李乾顺忽然仰头放肆地大声笑了起来。

    笑声戛然而止,他重新注视着张妙三道:“两国交战,谁不死人。朕乃一国之君,又岂是你这连就品秩都不清楚的小校所能问罪的呢?听闻此次带兵将我围困于此的,是你宋国枢密院参知、殿前司同知兼山西巡抚曾炜杰。要问我的罪,你还没资格。去,叫他来见我!”

    “砰、砰”

    双管火铳同时响了,在李乾顺傲慢不逊、目中无人的一番话说完时,张妙三终于扣动了扳机、将两颗子弹射进了他那凸出的额头里。

    连叫一声的机会都没有,一代枭雄、西夏国君李乾顺便死在了一个他根本没看上眼的宋军小校铳口之下。

    他怎么也不想到,宋军一个低级军官竟然真的敢临阵射杀他。直到死的时候,他都不敢相信,使得他仰面倒在地上时双眼仍是瞪得老大、一副十足死不瞑目的表情。

    “他敢杀了陛下,弟兄们,上、撕碎他为陛下报仇!”

    就在李乾顺仰面倒在地上的几乎同时,那两千多西夏兵中的一个将军猛然大吼了一声。

    吼声中,那人纵身而起、凌空飞跃中举起狼牙棒直奔张妙三而来。

    “玩够了,给我全杀光!”

    一见到那个西夏将军扑向张妙三,宋军人群的大后方传来了一声喝令声。

    “砰、砰、砰”

    密集的铳声,在那喝令声落下时响了起来。

    一万多人、一万多杆火铳同时开火,眨眼间便想着那个半空中的西夏将军和地面上那两千多西夏兵倾泻出了两万多发子弹。

    死了、全死光了。

    李乾顺带着四十万大军杀入大宋西疆,在这个傍晚时分过后,他的四十万大军全被消灭了个干干净净、死光了。

    胜利了、又是一场大胜利。

    当天晚上,就在被炸成一片废墟的淮安镇内。曾炜杰站在临时搭建起的土台上,高举酒碗敬苍天。

    旋即双眼含泪,异常激动地对着面前站着的数万名将士高声道:“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兄弟们,贼酋已死、我们胜了。自宝元年间至今,百余载宋夏之战终于以我军一场大胜可以暂算一个段落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西夏还没有完全被消灭干净,今日举杯庆功、还望来日诸君更加奋勇。来,为我们的胜利,干了这一碗痛快的祝捷酒。为了来日彻底消灭西夏,我们喝下这碗壮行酒”话声一落,曾炜杰仰头将那一碗酒倒入了嘴中。

    吞咽下去后,曾炜杰将那酒碗重重摔在了土台上,振臂高举、一指西方,大声唱道:“前途漫漫任我闯,带着一身胆色和热肠”

    “找回自我和真情,停步处别视作家乡”几万个声音,在曾炜杰一声高唱后接上了下词一起附和着唱了起来。

    歌声中,大军动了起来,井然有序地连夜离开了淮安镇。他们的目标是西平府、是西夏腹地。那里有更多的敌人在等待他们去杀灭,那里有更多的仇恨需要去报。(。。)

第395章 谋议宁夏川(上)() 
一代君王身后事,亦是黄沙埋骨葬异乡。

    李乾顺死了,死在了淮安镇。

    在他死后,张妙三当场割下了他的头颅。然后仰望参天,拜祭他那位死在西夏入侵大宋战争的祖父。

    当那颗人头呈至曾炜杰处,曾炜杰只是看了一看、随即又飞速送呈五台城

    看着盒子里被药物处理过,那颗仍然栩栩如生,只是额头多出了两个暗红色的黑洞。

    坐在书案前的刘行,半晌后才抬头看了看坐在书案两旁的几个人开了口:“一个君王的死去,代表一个王朝的终结的。各位,西夏那片土地是重归我大宋,还是让其效法北燕暂做缓冲之地,我希望听一听到家的意见。”

    西夏那片土地,是否该重归于大宋。

    刘行此言一出,坐在书案对面那几张椅子上的宗泽、胡安国、赵鼎、欧阳询等人全都是侧头相互轻声一轮了起来。

    那片看上去荒蛮的广袤大地,离开中原真的太久了。

    在众人议论纷纷时,刘行转身望向了身后墙上挂着的那张牛皮地图,心底里开始暗忖起来:自从那个生下来就长牙齿的妖怪李继迁造反,诱杀都巡检曹光实、起兵造反脱离大宋自立以来,那片江山离开中原的时间太久了。

    那片土地上的汉人曾被屠戮一光,如今那片土地上汉学却在李乾顺执掌朝政的时候得以复兴。

    那片土地上曾经是荒蛮遍地、只能做放牧之用。如今那片大地上却是很多地方被开垦成了农田,正在万物蓬勃的生长。

    那里原本是贫瘠、荒凉的地方,却又因为党项人重启银矿、使得凤凰城变成了天下新的重要银矿来源。

    该收回来了。必须收回来失去的土地才能对得起祖宗。

    这是刘行心底里的想法。可是正当刘行这个想法生出来时。坐在对面的赵鼎却开了口。

    “各位,我的想法是,应以北燕之制、治而不收西夏。”赵鼎开腔之后,却很快将话题转移出去:“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是太傅前日提到、如今西夏人最大金帛来源的地方,那里叫做凤凰城。我要讲的,就是与那座城有关的一个故事。”

    赵鼎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讲的是一个关于宁夏川、关于银川的故事。

    好早好早以前,银川叫凤凰城。说起凤凰城来。至今仍有许多老人能够指点着城外的景象说那东门外高台寺是凤凰的头,头挨在黄河边;

    说那弘光寺旁边有两眼井,那是凤凰的眼睛;城中心的鼓楼是凤凰的心脏;西塔和北塔是凤凰的两只爪子;

    西马营里花花草草,树木成阴,那是凤凰的尾巴,那边,凤凰的尾巴长得一直拉到贺兰山。

    为啥叫凤凰城呢?说来话长。你们可知道凤凰鸟吗?凤凰鸟是幸福鸟,哪里有凤凰,哪里就有幸福。

    凤凰姐妹一共七个,住在长江南边的一架高山上。凤凰常常为人们造福,所以江南很美丽。

    那时。宁夏山川,地薄人穷。东有黄河,可河水浅得上不了岸;西有贺兰山,南有六盘山,可山高挡不住远方飘来的寒流,挡不住腾格里的黄沙滚滚。

    住在这里的汉族、党项人,并不灰心,老是一个劲儿地在土地上辛勤地劳动着。

    但是,尽管人们把筋都快要苦断了,把心血都快要熬干了,还是改变不了穷样子。人们都忧愁地唱着:

    这么大的河来,这么高的山,宁夏川呀,一眼望不尽荒草滩、百姓年年没吃穿!

    幸福鸟的事,传到了宁夏川以后,不论是党项人还汉民都急切地天天盼,月月盼,把眼都盼红啦,盼望凤凰飞到宁夏来。

    这事被大雁知道了,她被大家盼望凤凰的诚心所感动,便自告奋勇,不怕辛苦,飞往江南,见了凤凰,咋长咋短,一五一十地把宁夏百姓的心意都告诉了凤凰。

    凤凰知道这些情况后,坐在高山的松林里商量,最小的七妹说啥也要到宁夏去看看,姐妹们都知道她是“板上钉钉”的脾气,就同意了,希望她早去早回。

    后来那个七妹回来了,将那里的贫瘠荒凉、那里百姓的苦恶生活诉说后,得到姐姐们的支持他又飞回了那片山河。

    她驾着一朵红云,飞行在蓝天里。只是一会的光景就飞到山区。七妹在山顶上盘旋了又盘旋,这里的党项人看见了,赶忙道一声“色俩目”之类的话,都认为蓝天里飘红云是吉庆到来了。凤凰也高兴地在两片大山之间的黄河边上落了下来。

    黄河两岸早已搭满了帐篷、草棚、,口念圣安的党项人,惊喜呼喊“老天”的汉民,都穿上各色各样的民族服装,敲锣打鼓,早在黄河两岸等着迎接凤凰。

    两座大山中栖息的百鸟,平川、草原上的牛、羊、骆驼、马也都来了。大家都扯开嗓子唱呀唱呀,越唱越攒劲,连黄河的水也跳着奔着唱起来啦。

    凤凰来到银川后,也不缓一缓,就飞到这,飞到那——“啊!这么大的一片平川,怎么都干得裂开了嘴?”

    她转脸看了看黄河,就这儿划一条线,那儿划一条线,划得可多了,划过后都变成了一条一条的渠道,渠里淌着水,渠口都搭在黄河里。

    第二天,天刚麻麻亮,她又飞到这,飞到那,忙得汗都不得顾不上擦。她把带的礼物都洒在两座大山和银川平原上。

    马上,银川平原处处都是花草树木,五谷庄稼;牛、马、骆驼、羊,成群结队地欢奔在草原上;

    一座大山褪掉了愁云(容),换上了翠绿翠绿的衣衫;另一座大山一高兴,哗哗哗地连满头的白发都脱掉啦,变成了青山。

    宁夏山山水水变了样,人人都感激凤凰,说是她给大家带来了幸福,带来了江南凤光,人们后来干脆就把宁夏叫成“塞上江南”。

    有了渠水,土地吃饱喝足了,庄稼长得格外壮实。从此以后,宁夏山川年年丰收,百姓都高兴地跳起来,唱起来:

    宁夏川,两头子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南边站着六盘山,年种年收水浇田,。。。。。。

    宁夏山川变得和江南一样了。凤凰心里盘算:“这里的回汉蒙民都很勤劳善良,这里和江南一样美好,我就留在这里不回去了。”

    她就把宁夏当成了自己的家乡,年年岁岁和大伙儿一块,勤耕耘着土地,精心喂着牛、马、骆驼、羊。(。。)

第396章 谋议宁夏川(中)() 
当时,宁夏西边遥远的地方,有个异族部落。有一年,异族部落的头头带领了兵马,如狼似虎地杀进宁夏山川。

    他们见庄稼就烧,见人就杀。凤凰气极啦,就变成一座城,把宁夏的老百姓都装在城里,四面城门一关,敌人咋也打不开,一连打了三个月,敌人没粮吃,就撤兵逃跑了。

    以后,只要敌人一来,大家就嘁哩喀喳进了城。敌人走了人们又出城,务农的务农,放牧的放牧。

    凤凰变成一座城以后,就托大雁捎信给江南,一来向姐姐们请安,二来告诉姐姐们,她不再回江南了。

    这样,捎信走江南就成了大雁年年的差使。年年在天高云淡、稻谷飘香的季节,大雁就向南飞去,第二年春天,又把南方的乡情和六个姐姐的怀念带给凤凰。

    不知道过了去了多少年月,后来出了头人,后来的后来又出了皇帝,出了军阀、官,出了地主

    就改变了宁夏山川的面貌,少数人盘剥、压榨大多数人。从此,山川荒凉了,水草枯竭了,牛、羊、骆驼饿得瘦干啦。

    一座山顶上烟雾腾腾,苦闷得没有睛朗过;另一座山上黑云盖顶,愁肠得没有舒展过。

    有一年,皇帝派来了一个麻子官,麻子官坏透顶啦,一来到宁夏川,就在凤凰城的东南筑起宫殿,今天拉夫,明天抢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