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宋-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语一停,面色一凛。刘行旋即沉声道:“可是诸位回想一下过去,皇帝一句话、让谁死谁就死?事实不清楚,证据不充足,却让多少功臣变冤魂、却让多少贤臣做孤鬼?王法,过去的王法都是庶民犯法与庶民同罪、王子犯法那都是误会,不是真正的律法。诸位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庶民犯法与庶民同罪,王子犯法那都是误会。

    众人耳听此言,集体先是一愣,旋即又集体垂头陷入到了思索中。

    古语云,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是自古传下来的说法,可是在这中原之地,前前后后、大大小小多少个王朝了,谁真的见过王子犯法真如庶民一般被拉出去砍头的事情。

    即便见过,那些敢于严守律法的皇帝。最后也都会让在历史上被描写成恶毒之君、暴虐之帝。

    最为重要还是根本就没有多少君王,会在自身利益不受到冲击的时候,会选择将王子法办那条道路。

    虎毒尚不食子,听起来是人之常情、却给历代王者制造了一个君王一句话,臣民就该死。君王几滴泪,便让王子活的传统。

    这种传统好不好?答案是双面,与许多事情一样是双面的。

    好的一面,如果是一个贤主为帝。君王的泪水经常不会只是为他自己的儿子去流,而是经常会为天下百姓、为犯了法的臣子去留。只要君王泪水一落。往往便会让臣子和百姓有了重生的机会。

    坏的一面,如果是一位肆意妄为成性的昏庸君主在位,那么所谓呢王法通常都会变成儿戏一般。

    那个昏君想让谁死,不用王法、他一句话就给人家砍了。那个昏君喜欢谁,那人就算杀人放火、十恶不赦,他一句话也能给赦免、让那恶人继续危害人间。

    古往今来。多少个朝代不都是因为君王不贤、乱法纪与纲常,才会导致天下大乱的吗?

    最近的,就拿还在五国城风餐露宿那位徽宗皇帝来说,他就是一个典型视法纪如无物、视民心与儿戏的人。

    在他当朝的那些年里,大宋朝的王法全凭他一人喜好被肆意篡改、随意乱用。才导致宣和大乱、民心溃散,才使得异族有了南侵的大好时机。

    如徽宗一般的皇帝,有不如没有。有一套在刘太傅主导之下制定出来、绝对公允而且利于国的基本律法来。

    以作为一国之根本,日后谁都无权擅自改动的基本律法才能制约未来的皇帝,才能确保王法不再如儿戏

    痛定思痛,早已受够了昏君之苦的众朝臣心中如是想,宗泽也是这样想的。

    所以在一阵沉思后,宗泽最先开口道:“谁也无法确保未来大定王就不会是一个昏君,若是他也如其祖父一般昏庸,王法只会变作儿戏。历代以来的君王,即便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都无法确保其后人就不会出不肖子孙。所以,我赞成太傅此议。”

    “可是、可是这样一来,岂不是置君王如傀儡、让我等公然以律法定天下,一起去那曹孟德了吗?”儒林领袖、满肚子都是忠义理论的胡安国想法显然与宗泽不同,在宗泽表示赞成后他马上提出了反对意见和疑问来。

    “曹孟德不好吗?”

    听到自己的先生这样说,刘行马上冷冷一笑道:“他是奸雄,可是让他的屯田富了北方、他若不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个大汉朝早被黄巾贼和那些地方豪强给弄得土崩瓦解、不复存在了。至少在他曹孟德有生之年,大汉还是存在的,总比直接亡国灭种要好吧?”

    汉之乱,乱在纲常被废、乱在有法不依让外戚肆意掌控朝政。皇帝无用,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那些外戚一个个又都是为了私利将当年刘彻建立起的律法全都变成了玩物。

    纲常废、律法失,狗官横行、外戚专权之下,才弄得大汉朝民不聊生、才给了张角趁机煽动民心、聚众造反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若无曹操横扫黄河以北,黄巾贼和那些地方豪强早将三国变作三百国,绝对不会有人让大汉朝还名义上延续了那几十年。

    若无曹操的一系列举措,大乱之中的中原地肯定的四野凋敝、一片荒凉,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的景象遍地皆是。

    乱世之中当需有一人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学一下曹操,未必一定要为自己和自家子孙后代谋夺天下,却一定要有一个敢于站出来扛起坍塌的天地人去终结浩劫与乱世。(。。)

第401章 老先生往坑里跳() 
刘行决定了,就算被骂做是曹操,也不能让自己的胡先生再开口。

    就算自己真做曹操,也一定要让这中原变作一个法治之地,以法立国而非用君王道立国。依法治国,而不能任由王者随意改、王法随时如儿戏的旧体系继续沿袭下去。

    这个决心一打定,刘行马上再话音落下时冷眼盯住了胡安国:“胡先生,我不愿沽名学孟德,但这法治天下是从春秋战国传下来的祖宗先法。怎么,谁若是想要法定天下安,谁就一定是曹孟德吗?”

    一听此言,胡安国听出来刘行这是动怒了,但他仍然坚持己见、固执地说道:“法治天下诚可贵,君王之道不可废。”

    眼见老先生如此固执,刘行心中生怒却隐忍不发道:“可是当君王之道与这法治天下出现冲突、甚至势同水火时。胡先生您认为是维护全民权益、代表天下黎民百姓根本的法大呢?还是所谓君权神授、根本就是给一家一姓奴役天下万民的君王之道大呢?”

    闻听此言,胡安国顿时被反问得不知如何应对了。

    法治天下,方才刘行说的已经很明白,要立出一套基本律法来不是为了保障刘行、而是为了保障全天下的万民。

    在这一层面上来看,法治天下是在道德、在纲常上拥有了天下万民做基础,占据了上风的。

    可是君王之道若真是一废,胡安国心底里这些年从儒家典籍上学来的那些“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理念,便会随之被彻底如幻梦一般击得荡然无存。

    但他也很清楚,昏君视法纪如儿戏、肆意妄为,这千百年来不只是宋徽宗一个皇帝。他所学的儒家思想,也是让儒学子弟都去为天下苍生计、为万民谋福做基础的。

    两者之间如何选。如今没见到君王与律法当即展现出冲突,却让胡安国自己内心深处先是矛盾起来、冲突到了极点,一时间自然也就不知如何应答了。

    见顽固、保守的老先生不知如何应答了,刘行眼珠子一转,换上一副笑容道:“先生若是担心此后君王道彻底被废,导致君不君、臣不臣。让天下大乱。那好办、很好办,咨议上院知事一职,至今那些刚刚上任的上院咨议们还没选出来。”

    说着话,刘行转身正对向了胡安国,接着正色道:“立法之权归咨议,您若不放心,就让您去参选。相信当今我朝也无人在威望上、学识上,还有人能与你争。只要你做了上咨院知事,立法之事便是由您主导。这样。您该放心了吧?”

    三百二十七名上院咨议员、两千一百二十九名下院咨议院如今都已陆续抵达五台城。

    除了也当选了上院咨议员的杨沂中、刘琦、刘锡、吴玠、吴璘、刘子羽等有军职,在外正在保卫边疆的人之外,就连王命德、胡安国那两个当巡抚的儿子,也都整急奔五台而来。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召开大宋朝皇家咨议院第一次全体咨议大会。

    咨议的体系是刘行制定出来的,在地方上如今也是贯彻、执行得很好,真正做到了给各地官吏帮好忙、帮大忙,同时与御史、天策卫一起监督好地方官的职司。

    但从七省、从前十几路而来的那些咨议们。在刘行要他们提名、选举上下两院知事、同知等职务的人选时,那些人立即便显示出了伟大中华民族地方主义心理的天性来。

    从前京西北路的推了一个出来。其他各路的马上便结队反对。从山东东路来的推选一个出来,好嘛,连山东西路、如今同在一个巡抚治下的咨议们都为了他们地方的利益站出来高喊不同意

    这是传统,这是伟大中华民族的地方主义思想形成的一种传统。同时,这也是一种自私的体现。

    那些反对京西北路推举之人当选的,并非完全因为那个人有何不足之处。最重要的还是那人一旦当选。必然手上拥有了一些权力。

    以这些人的惯性思维,谁手上有了权力、背后支撑着的又是他那一方土地上的咨议,那人就一定在得到权力后多为那个地方去争取最大利益。

    一旦另一个地方利益最大化了,自然而然就会影响到其他地方,让其他地方利益上受到损失。

    争权逐利。这才是根本原因。

    刘行深知这种原因,却一直也没想出到底该怎样做,才能让这根本原因得到权衡。当然这不是妥协,因为公允的本意就是让公众允认、去认同,尽量让在众人利益点上做到利益平衡。

    就在这样一个为咨议两院知事人选愁断肠的时候,恰好胡安国站出来在君王到与法治国这件事来与自己唱起对台戏来,刘行立即便想到了让老先生去做上咨议知事的主意来。

    在对胡安国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刘行心底里却是在想:你不是喊着怕我制定出来的律法使君王道彻底被废了吗?

    好哇,你去给我立法。不过你去了以后你就会发现了,实际上你只是个带头举手的人、因为小爷要的立法你做不到,我拉动一群军政商直接就给你否了!

    到时候,嘿嘿,我的先生、您就会知道就算你威望再高、学识再好,也只能被一群军政商界人士牵着鼻子走那滋味咯

    “好!我去便我去!既然你愿意让我去制定你所说那宪法,为了不使君王道变作儿戏,为了保我朝不失纲常,我便去参选那个上咨院知事。”胡安国不是慧了,他无法知道刘行心中所想,在刘行话说完时马上便拂袖而起、朗声接下了参选上院知事的事情来。

    见到老先生想都没想就跳进了自己挖好的又一个大坑里,刘行是既想笑、又很无奈。

    之所以说这是大坑,因为刘行在上咨院已经提出、并且让众咨议表决通过了第一项决议。

    那就是凡担任上咨院知事、同知、参知职务的人,都不得在内阁中继续担任职务,以不使公之立法为朝臣所控。

    想笑的原因是老先生做上那位置就会知道有多难,无奈的原因是不想坑人、自己却总得坑人,这次还坑到曾于自己有恩的先生身上。他这一去,次辅的职司与他无关、尚书的官职也没了他的份咯(。。)

第402章 咨议开大会、刘行却潜行() 
几天后。

    大宋朝第一次咨议全体大会召开了,胡安国登高一呼、果然不负众望地掉进了刘行有心挖出来,并非本意上想坑他的那个大坑里。

    第一任咨议上院知事,胡安国虽然正式出任了这样一个品秩为正一品的高位,却在当选咨议院上院知事的当天下午在一种参知、同知的施压之下,宣布辞去礼部尚书和内阁中其他所有任职。

    不过刘行挖的坑,也并非真的是要将咨议院变成摆设、让其负责人真的彻底与内阁不再有任何关系。

    在胡安国宣布退出内阁第二天一大早,刘行便走进咨议院临时会堂,宣布了一系列全新的任命提名。

    这份提名书中,刘行明确地确定出了大宋未来的军务大事由枢密院专权负责、内阁只有督导和协调权,不再具有随意调遣全。

    作为军务上的主要职能机构,刘行提名自己出任枢密院知事也自然是在情理之中的。而两位同知,刘行则分别提名了宗泽、马扩、岳飞、杨沂中、吴玠和刘锜。

    宗泽是天下公认的大宋仅存第一老帅、马扩是武举人出身,岳飞虽在战功上还不算显赫却也是一方提督、正带兵准备开往锦州参加那场宋金有史以来最浩大的决战。

    杨沂中是锦州大决战目前的前方最高指挥官,更是令金狗闻名丧胆的活阎王。吴玠献地、西蜀两省与会的咨议们都对其极其拥护,自然声望上也很高。

    相比之下,之后刘行的胞兄刘锜在声望上看起来弱了一些。

    可是就在刘行宣布完枢密院提名的极个别时辰后,一个震惊天下的消息传进了五台城:刘锜、刘锡分领三镇之兵四日急行军,突然出现在汴京城外。

    并且与刘子羽所率两镇之兵迅速对汴京城形成铁桶合围,公然打出了“清君侧、杀谋逆”的旗号来。

    清君侧?咨议们大惑不解。难道皇帝身边出了逆贼吗?许多分理咨议会的主事们在咨议们喧哗声中无奈地走进了五台城东门内的太傅府,向刘行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