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宋-第3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67章 南市公审(四)() 
宦官,一群特殊的人群、一群失去了某种男人天生能力的不男不女之人。在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上,可以说那是一群奇葩一样的存在。

    本来他们只是宫廷中替皇室服务并阉割掉外生殖器的男性,按照历朝历代的规定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

    然而那些奇葩一样的存在因为与皇室朝夕相处,往往很容易便能够博取信赖或有可乘之机,故在一些朝代中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

    在耳听到范温所依仗之人竟然是此时在皇宫内的一个宦官时,刘行的心底是愤怒的。这种愤怒,来源于刘行对阉党之祸那极其深刻的印象。

    而且那群人做的事,在刘行看来根本无需一定要用那样一群心理变态、行为令人作呕的家伙,随便找些宫女和女侍卫便都能做。

    让他们做事,却经常给了他们可趁之机、让那群不男不女、不伦不类,不人不鬼的家伙频繁在历代王朝中演绎出一出出闹剧来,这样的事情刘行不允许在自己掌控的时代里、不允许在自己主导的朝廷里出现。

    哪怕一点机会,刘行不想留给他们。

    所以当范温的话才说完,刘行便转身快速从梁兴袖子里摸出了纸笔、写下了又一个足以震撼天下的大决定。然后交给梁兴、让他登台去当众宣读出来。

    刘行愤恨、厌恶太监,那么百姓们为何也要跟着欢呼呢?答案,刘行在那一纸明谕中已经说得十分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原本在前朝前期。宦官还不是个废掉了男性基本功能之人专业去做的行当。因为在一代枭雄秦始皇他爹那个时代里。有个宦官叫做嫪毐,人家能是可以跟秦始皇他亲娘、那位赵姬生儿子的。

    也正是因为有了嫪毐那件事,所以从秦始皇掌握国家权力开始后便立下了一条死规矩、凡是日后担任内侍的都只能是没有了剩余能力、被废掉男人基本功的人才可以充任。

    要说这个秦始皇也是有趣,他亲爹被个当时官位名叫做太监的家伙戴了大大一顶绿帽子,那个太监还自称他“继父”也就算了。那毕竟是前一代人的事,有道是儿不查母奸,过去也就算了。

    可是到了他自己,还是难太逃宦官、太监之害。害他的人是谁呢?那个人就是赵高。

    赵高是个阉人。那赵高本是赵国的疏远宗室子弟。家族流亡至秦国。

    他的母亲因触犯刑法遭到处刑后身体残缺,被收入秦朝官府专门设立的收容刑满释放人员工作的隐官,赵高和他的兄弟就出生在隐宫中。而且出生后没几年,因其是罪人嫡亲、便也被阉割变成了废人。?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加上赵高年少时确实也很是努力。他的勤奋、他精通律法的事情被秦始皇听说他了,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还让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断狱。

    赵高可以说是一个天生奸贼,他极其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秦始皇和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

    有一次,赵高犯下重罪。大将军蒙毅不敢阿法,要按律处他死刑。赵高巧言令色迷惑秦始皇,最终使秦始皇赦免了他并复其原职。

    可秦始皇那一代帝王、一统六国的旷世枭雄没有想到,就是这位在自己眼中“敏于事”的宠臣,日后会成为断送大秦江山的祸首。

    沙丘之变,是赵高真正走向权利巅峰、变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为人憎恨入骨之人的登峰时刻。他在那里用所谓“仙丹”送了秦始皇一程,让一代枭雄加速去酆都城报道的速度。

    秦始皇一死,原本始皇帝确定太子的诏书到了赵高手上。一个阉贼、加上一个奸臣,他与李斯一番勾结之后,将本该继承皇位、天下公认未来好皇帝的扶苏公子给换成了浪荡子、只识酒色不知朝政的胡亥。

    于是乎,秦末真正皇权,落在了阉贼赵高与奸相李斯的手上。于是乎,原本秦始皇时代就已经很是暴虐的法政,变得更加残酷、暴虐。于是乎,天下反对暴秦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最终将大秦王朝那前浪、拍死在了历史海洋的沙滩上

    赵高之后,东汉出了个张让。

    张让少年时在宫廷中做事,汉桓帝时任小黄门。赵忠因为参加诛杀梁冀功封都乡侯后来又黜为关内侯,食本县租千斛。汉灵帝时又和赵忠一起升为中常侍,封为列侯。

    要说张让本来也阉贼,按道理说什么钱财啊、美色都应该跟他没多大关系才是。

    然而偏偏张让是个贪财好利的人,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他先是与曹节、王甫等人内外一气,弄权搞事。曹节死后,赵忠兼任大长秋,张让也顺势抓到了更大的权利。

    张让有监奴主管家务,勾结权贵,收受贿赂,威名很大。扶风郡有个人叫孟佗是个很有钱的人,同张让的监奴结为朋友,竭自己所有送给监奴,没有剩下一点自己所爱的东西。

    监奴感激他,问孟佗:“您有什么要求呢?我都能为您办啊。”

    孟佗说“:我只希望你们为我一拜而已。”

    当时请求见张让的宾客,经常在门口停着数百上千辆车子。孟佗那时也去见张让,因为后到,不能进去,监奴就率领各奴仆在路上迎拜孟佗,并且共同抬着他的车子进门。

    宾客们大为惊奇,认为孟佗和张让很相好,都争着用珍宝奇玩贿赂他。孟佗分一些给张让,张让大喜,让孟佗当了凉州刺史。

    这时,张让等一群、总计十二个人都是太监,但都在担任着中常侍,封侯贵宠,父子兄弟分布州郡当官,贪污残暴,是百姓的祸害。

    后来皇宫着了一把大火,但是起火原因谁都搞不清楚。但刘行却感觉,那怎么看都像是那张让他们那群太监搞得鬼。

    为什么这样想呢?因为接下去发生的事就是一种旁证、张让等人借机敛财的旁证。

    皇宫大火之后,张让、赵忠等人劝汉灵帝下令收天下田地税每亩十钱,用来修建宫室。征调太原、河东、狄道各郡的木材和有花纹的石头,每当州郡把这些东西送到京师。

    黄门常侍总是下令谴责呵斥那些运送木石不合格的人,并且强行折价、贱价收买,十分的只给一分的价钱。又把它卖给宦官,宦官又不马上接受。

    木材因而堆积腐朽,宫室连年修不成。刺史、太守又私自增加征调的数量,百姓呼号叹息,苦不堪言。(。)

第468章 南市公审(五)() 
当时在张让等人唆摆下,凡是汉灵帝征求的东西,都派西园中的骑士秘密带着皇帝的命令,号称“中使”。

    那些“中使”四处去恐吓州郡,用尽各种卑鄙手段,为的只有一个目的、帮张让等人敛财。

    按照汉朝的历法,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的提拔任用,都责令出助军需和修宫室钱,大郡到二三千万,其余各有差别。

    当时应当上任的人,都必须先去西园评定价值,然后才能去上任。有的钱交不够,甚至自杀。那些保持清白的人请求不去上任,都被强行派去。

    当时新任命的巨鹿郡太守河内郡人司马直,因有清名,减少一些,责令交三百万。

    司马直接到诏令,惆怅地说:“为人民父母,反而搜刮百姓,以满足当今所需,我心不忍啊!”

    于是司马直托病辞官,上面不准。走到孟津,上书尽力陈述当世的过失,古今祸败的教训,然后吞药自杀。

    书奏上后,汉灵帝为此暂时停征了修宫钱。又建万金堂于西园,取司农的金钱缯帛,满积其中。又回到河间买田地住宅,建造宅第楼观。

    灵帝本是侯爵出身,素来贫穷,常常叹息桓帝不能置家业,所以聚敛金钱财物作为私产,又收存了小黄门常侍的钱各数千万。

    昏君贪、张让敛,结果把个好好的大汉江山给搞到天怒人怨、最终激发民众造反,将天下变成烽火四处、无处安身的破败景象

    有了赵高和张让两个前车之鉴,此后的历代王朝的皇帝。都开始戒备、严防宦官参政。

    然而经过了几个朝代以后。原本已经渐渐被皇权彻底压死的阉贼乱政之事。却在盛唐时代上演。

    这一次出来搞风搞雨的人是一前以后两个一起来的,先来的叫做高力士、就是那个被诗仙李白醉酒收拾了一次的唐明皇宠信那老太监。

    不过说高力士是乱政的太监,他其实有点冤。因为人家祖上本身就是大唐朝的官宦世家、原本不是宦官家。人家打小就从家传那里,学到了很多本事。

    所以即便后来封侯拜将,高力士事实上还是有点真本事的。不过他悲催就悲催在,他遇上了个先伟岸、后昏庸,而且一昏庸起来到了无可救药地步的李隆基。

    高力士如果被说是乱政的宦官、太监,其实很大程度上他的错只是因为迫于形势、太能对变成昏君的李隆基趋炎附势了。

    但是将他打翻在地那个后来者。那个叫李辅国的大太监与他相比,却是真正一个地道的祸国殃民、坑死无数人的阉贼了。

    李辅国原本是当时太子爷李亨宫中的小太监,是跟着李亨一起长大的“伴儿”。

    “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所到之处,望风披靡打得唐军节节败退,最后叛军直逼京都长安吓得变成昏君的唐玄宗李隆基只能仓皇出逃。

    当时太子李亨则奉命在后安抚百姓,安土重迁的百姓们希望李亨留下抗击叛军。李辅国也以国家大义劝说李亨留下抗敌,太子遂与玄宗兵分两路,北上灵武。李亨听了他这个“伴儿”的,果然出兵告捷、收获了大量民心与臣心。

    一看时机到了。早就野心暗藏的李辅国马上又劝李亨迅速称帝,以安民心。李亨其实也想赶紧给他那个整天在杨贵妃肚皮上累死累活、已经变得昏庸无比的老子从皇位上拉下马。自然有人一起哄、立即便宣布取代失去民心的他亲爹,自己登上了皇位。

    也许是老天当时瞎了眼,也许是当时的天道和天数也都那些仙人们给玩得乱了套、全无章法。

    李辅国唆摆之下,李亨登基后没多久,“安史之乱”中的始作俑者安禄山被他亲儿子买凶给干掉了。接着另外一个贼首史思明诈降、暂时归顺了李亨当家的大唐王朝。

    乱贼平了,李辅国便随肃宗回到了长安。一回到长安,“伴儿”李亨自然不会亏待他这个“劝进有功”、“屡出奇谋”的发小。

    于是乎,李辅国便被加开府仪同三司,封郕国公,设“察事厅子”,去做了如今梁兴天策卫那种勾。

    同年,唐玄宗一行也回到了长安。起初过着无所事事,但尚算自由的生活。唐肃宗与李辅国都怕玄宗复位,因此在唐肃宗的默许下,李辅国对唐玄宗步步紧逼。

    初则把唐玄宗喜欢的三百匹马收回大半,仅留下十匹;继则矫诏令唐玄宗迁到皇宫内宫,只留下几个老弱病残之人伺候唐玄宗。

    接着呢,李辅国又把对唐玄宗一直忠心耿耿不离不弃的心腹宦官、被很多史学家愿望的高力士给流放,最后闹个吐血而死。

    随即李辅国又给李亨“献策”,强令唐玄宗的亲信官员陈玄礼致仕,让开创过“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到了晚年,彻底变成了光杆司令、孤居宫中。

    后来李亨有几次良心发现,想去看看他那个重病中的亲爹,李辅国怕他克扣李隆基用度、中饱私囊的事情被发现,坚决阻挠之下让李亨都只能是无奈消了看亲爹、略尽孝道的想法。

    从加封到牢牢控制后宫,再到结党把持朝政,李辅国随肃宗回到长安,加开府仪同三司,封郕国公,设“察事厅子”,让他做起了如今梁兴所领天策卫做的那些个勾当来。

    同年,唐玄宗一行也回到了长安。

    起初过着无所事事,但尚算自由的生活。

    但是李亨与李辅国都怕玄宗复位呀!因此在李亨的默许下,李辅国对唐玄宗步步紧逼。

    初则把唐玄宗喜欢的三百匹马收回大半,仅留下十匹。继则矫诏令唐玄宗迁到皇宫内宫,只留下几个老弱病残之人伺候唐玄宗。

    接着又把对唐玄宗一直忠心耿耿不离不弃的心腹宦官高力士流放、最后吐血而死。最后李辅国有出主意,由李亨强令唐玄宗的亲信官员陈玄礼致仕。

    如此一连串地折腾之后,曾经开创过“开元盛世”的唐明皇李隆基,老了、老了,彻底在深宫内被李辅国和李亨这对“伴儿”给变成了地地道道的一个孤家寡人、没多久就得上了重病。(。)

第469章 南市公审(六)() 
亲爹病倒,那个亲爹再如何曾经过错多多,亲生儿子也会想着去病榻前看一看。乌鸦尚知反哺,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