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宋-第3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撸捕际橇踝勇E献给三位大将军的。

    更为重要的是,刘子翬不是只能做谋士。在汴京之战之中几次攻城时,他都是身先士卒、最先冲到张邦昌那些散兵游勇面前,用凶猛的攻击杀得守军肝胆欲裂、士气全消的。

    第二次,是刘子羽兵下湖北。在刘子羽“打秋风”的战略开始伊始,他麾下众将官中辛兴宗等人是能打不诊懂,只管听令按照刘子羽的指令去攻城略地便可以了。

    唯独刘子翬,他不但能遵从兄长之命,三日连下十二城,打得南朝军队抱头鼠窜。同时还能对刘行下达每一道指令在第一时间内充分理解,从而几次献策和建议,阻止刘子羽在南下湖北“打秋风”时犯错。

    一个战场上能够敏锐洞察敌情,不断提出良策的人。一个身不在帅旗边,却能充分理解最高指挥官真实战略意图与战役目标的人。刘行坚信,他一定也能够掌握好分寸,帮自己家看管好沈晦的同时,又能帮沈晦顶住许多攻谄与干扰。(。)

第520章 只要一种特权的刘子翬() 
除了认为刘子翬既能监管好沈晦,又不会掣肘、过多干预沈晦行事,并且能为沈晦顶住很多雷之外。

    对于刘子翬,刘行还看中了另外两个极其重要的人性点、那便是刘子翬从不曾杀俘,从不曾纵兵真去劫掠平民,更加不贪功。

    在刘子羽南下湖北那场战役中,有几次刘子羽杀红了眼下过坑杀战俘的命令。几乎每一次,都是刘子翬闪身而出、据理力争保下了那些战俘。

    攻打江陵府那一战中,因为将先前从南朝军队手中抢夺的大部分粮草都运回河南了,刘子羽带兵打到第三天便粮草开始紧张。

    当时刘子羽一怒,便想纵兵出去、让士兵去抢夺附近的寺庙、道观与土豪劣绅。

    结果,又是刘子翬挺身而出,一番长谈后制止了他兄长犯错。

    而等到刘子羽收兵,按照枢密院要求开始论功行赏、总结战报的时候。不算功劳第一,至少也能排进前三的刘子翬却对他哥哥说了一句话:兄为帅,弟献策以助属私情。功与勋,当先赏众将而无我尔

    在两百多万人都为了勋章、为了封爵抛头颅、洒热血的今天,在一个所有男儿都在向往着奔赴沙场、建功立业,用荣耀给后人留下一段属于自己的印记时。

    刘子翬却对他哥哥说:我做的一切都是做为主帅亲弟弟,该做的事。他却将本就属于他的战功让给了其他将领,自己只求能继续安心地读书、为大宋早日恢复安宁可以继续奋战。

    他用他的战功,为兄长换取到了一大群唯命是从、敢于去冒死冲锋的将士。他用自己的才学帮助兄长打出了一片广阔天地。坐上了总督的高位。自己却恬静如故地躲进了书房去看书。

    一块尚未成器的璞玉已经散发出了熠熠光辉。他的人品、才学、能力与智慧,是刘行选择刘子翬的原因。

    而刘子翬似乎也十分清楚刘行为何要唤他出来,想让他去监督沈晦。

    那之中不只是因为他过去的种种,还因为他父亲是至今被人们缅怀的一代名将、为国耻而死的名将。更是因为刘行想要将他从胡家父子正在形成的朋党,他自身很是排斥却又无法脱离的那个正在形成的朋党中给拽出来。

    刘子翬是刘子羽的弟弟,刘子羽是名义上宗泽、实际上刘行为首武将为主党系的骨干一员,怎么刘子翬却又是胡家儒生党一派重点拉拢的人呢?

    原因也很简单,刘子翬少小时曾是胡安国给的蒙学。后来又在嵩山书院、早于刘行几年听过胡安国授学。他又是个喜好诗词,很有才华的人。

    当战乱未起时,他曾是胡宏的挚友、无所不谈。他曾是胡安国的忘年交,一老一少经常在嵩山绝崖上伴风而饮,看着那秀美山川一起抒发对六贼当道、把持之下那朝政的不满。

    就是这些原因,他年少轻狂时意气风发地与胡家父子结交,如今却变成了胡宏几次给他写信明言暗喻拉拢他的主要原因,也变成了胡安国三天两头摆家宴、拉他去与胡党那些儒生谈诗评画的由缘。

    但刘子翬很清楚胡家父子如今在做的事,日后定然会在真正形成势力、对刘行造成大威胁事被刘行铲除。

    从一个权臣与奸臣当道的旧朝刚刚迈入一个蒸蒸日上、万象更新这新时代的刘子翬不想参与任何党争,更反对出现朋党相争的场面。

    然而他又不想将胡家父子的举动直接禀告给刘行。去做一个“卖友求荣”的人。

    可他也是个绝顶聪明的人,既不想卖友求荣。又不想真的在未来见到胡党与刘行为朝廷的绝对主导权展开争斗。

    那他怎么办呢?他做了一件事,在明知道一个军中小校是天策卫力士的情况下,他将那个小校招到了身边做了他的随扈亲兵。

    凡是胡家父子拉拢他的时候,那个随扈亲兵都会被他命令紧随左右、寸步不离地保护和伺候他

    这就是读书人与纯粹武将的区别,刘子翬既不想卖友求荣,又不想他心目中也已如神明一般的刘行日后遭到必然出现的儒生胡党伤害。

    他选择了给天策卫创造机会,让天策卫发现胡家父子那些举动的先决条件。至于他那个亲兵、那个天策卫力士能查到什么、发现多少,都与他刘子翬无关。

    把别人卖了换钱花,还要将自己摘个干净,这便是他聪明,也是大多数读书人狡黠的原因

    很清楚自己的行为在刘行那里会是一个什么印象,当刘行的话问完后,刘子翬侧头先看了看含笑站在一旁的沈晦。

    接着,他微微抬头看向刘行道:“太傅,敢问您让下官去监管沈制使,是否也要给下官与他相同的权利呢?”

    “怎么,只有两个人胳膊一样粗了,才能互相制衡,难道你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听到他的话,刘行微笑着这样反问道。

    其实不用他回答,刘行心中却想着的另外一套方法。不直接说出来、而是反问他,就是想看一看他到底真精明还是人来疯式的时而聪明、时而也会为了权力而犯糊涂。

    “属下不要与沈制使相同的权力,太傅只需给我一道特权,我便可保圆满完成太傅差遣之事。”不知道刘行心中早有他想,刘子翬看着微笑中的刘行马上这样说道。

    仍然笑着,刘行露出了一副饶有兴趣的样子道:“哦,不要与沈晦相同的权利,那你要什么特权呢?”

    “下官只要您给我一个可以随时罢免沈晦的权利,同时也给我一个密章直奏的权利便可。”刘子翬说出了他的想法,给出了他的答案。

    “哈哈”

    大笑,听完他的答案,刘行放声大笑后点了点刘子翬道:“满堂高官在,几人如此精?不要诸多权,只要罢免权。哈哈,刘子翬呀、刘子翬,你把兵法中擒贼擒王、杀敌杀酋那一套,还真是灵活到极致地用到从政上来呀!”

    笑声戛然而止,刘行猛地脸色一沉道:“好,我就给你你想要的权利。我以大宋宰相、天枢知事、枢密院知事之权,任命你为天枢院候补参知、吏部侍郎并领新田厘分督察使。督察厘分诸事,专权可免二品以下所有文武官员之职。”(。)

第521章 老先生被逼急() 
“吁”

    刘行这任命一出,顿时又是满堂一阵惊吁声。

    沈晦是有了正二品的理藩院同知职衔,可是刘行却直接给了刘子翬一个候补天枢参知。按照新法所定,天枢知事是正一品、同知从一品,参知正二品。二人虽然品级相同,但天枢与理藩院的职权却是全然不在一个层次上的。

    天枢定天下万物事,理藩院只管藩务。

    刘子翬随时可以进入天枢院,从真正决定一切的机构里得到新授权。而沈晦却只能先经刘行这个宰相,由刘行与众人商榷后才能得到新授权。这等于是让厘分拆族诸事的先机被刘子翬掌握,沈晦只能被动受制。

    更为重要的是,天枢的权限也不只限于某一件事,日后刘子翬很可能被刘行授权去管理更多的朝中大事了。

    这是一种制衡,也是一种软性的震慑。

    沈晦很牛了是吧?可以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马上变成那里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土皇帝是嘛?好哇,刘行这是让刘子翬直接以天枢院直属官吏去监管着沈晦。

    如果说以后沈晦的上差,那么刘子翬便是大钦差。上差遇上钦差,一切不言而喻

    刘子翬在得到这样的任命后,不在多说、只是低下头去应令接命。

    然而正当刘子翬接下这任命时,胡安国却在一旁突然开口道:“不可行,此令当作废。”

    “哦?胡先生,为何您认为此令当作废呢?怎么。难道我作为首辅、作为天枢与枢密两院的知事。任命一个朝廷特任的官员还一定要你咨议院允许吗?”听到胡安国的反对声。刘行回头俏皮地望着他反问道。

    胡安国也不多做旁言,直接站起身指着刘子翬道:“其一,刘子翬虽有多年军旅历练,却从无主政之资。这不符合太傅你定下的所有任命均需资历足、官声好、能力强的标准。其二,他是行伍、并非文官升迁,怎能直接这般越级擢升,从殿前司都统制的武职位上直接擢为二品文官,这也违了我朝历代祖制。”

    七品以下任职必须满两年者可擢升。四品以下任职必须满三年者可擢升。三品和四品官吏,无论其才能多高、没有在一个职司上四年的历练不予擢升。二品以上所有官职,都需要做满五年、有了充足资历才具备被提升的前提,这些是刘行在新法中吏章中明确的定位。

    这种定位,是为了防止朋党也是为了防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情,发生在未来的北朝之内。更是为了增强官吏考察制度自身的检验能力与都察院监管效力。

    而且在吏章中,刘行明确还标注了一条:任期满者擢升之前,必须是经过咨议、都察御史、吏部三考,确定起政绩合格、官声良好,品行端正、无枉法贪赃之人。才具备被擢升的后续、也是最重要的条件。

    按照这些规定,刘子翬在开封府判官任职上不满三个月、殿前司都统制那个虚衔挂了也不到半年。这是不符合吏章所定的。

    行伍而非文官出身,这也是刘子翬这项任命一个完全不符合大宋朝祖宗制法的。

    因为依照大宋的祖制,武将转文官只能降品秩去使用。譬如,一个正二品的武将,如果依照大宋朝祖宗制法再转为地方文官或者是入朝堂时,只能降为正三品去转阶级。

    按照那种所谓的祖制,如今在外的刘锜、吴玠、杨沂中、刘子羽,虽然贵为总督、从一品。但想要转入中枢来,也只能降为从二品、去从一个侍郎开始做起。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对,并不会对四大总督未来进入中枢真的形成障碍。因为吴玠、刘锜、刘子羽和杨沂中,现今那可都是加了侍郎衔的。

    比如吴玠加的是吏部侍郎衔,刘锜和杨沂中加的是兵部侍郎衔。刘子羽如今负责的地区是刘行起家之地,也是经济上最发达的地区,他也是被加了户部侍郎衔的。

    有加授的虚衔在,刘行是早就为那四大总督铺好了未来直入朝堂之路的,也是宗泽力助之下,确定的一种规避祖制的小花招

    花招能使一次,当胡安国站出来反对这一刻,刘行就不介意再使用第二次。

    于是在老先生话音落下时,刘行微微一笑,转而脸色一沉道:“不拘一格降人材,祖制新法又如何?法是小爷我让你咨议院去定的法,祖制是过时的祖宗之法,让先人去守。你不是说不合规吗?好,我就再给刘子翬加个衔、加个刑部侍郎衔。”

    “吁”

    面对胡安国眼见自己一直在拉拢的人眼看着就要被刘行一道政令任命高职后被拉到刘行一党中去时这种突然爆发,刘行的这番话一说完,顿时又引得满堂惊吁声起。

    加衔,虽然说得是加出来的官职,不具备真正行使侍郎权利的资格。但是个人就清楚,刘子羽如今在山西正忙活着出动兵士去各处矿山帮着转运石炭,还在山西各地派兵去帮助地方官府执行起关闭地方官督商办社号之事,那是户部侍郎兼殿前司转运的事。

    刘锜和杨沂中现在在各地的管地内,那也是随时招募新兵、不断扩充军力。完全是先招募、后上报的做法,就连四品一下军官的任命也是先任命然后给吏部和兵部一道公文便可生效的。

    这些做法,几乎等同于是让二人有了开府之权、只差不能设三司了。

    什么是开府三司呢?

    开、开垦,设置。

    府、府邸,府第。

    开府合并在一起,就是可以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