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宋-第3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小公主何等心智,即便是心中再生气,她也很清楚如果跟种雁翎较真起来,刘行绝对不会帮着她。搞不好,她若真敢对种雁翎做出点什么不敬的事,以刘行那脾气,随时可能让她滚蛋、回汴京去。

    不想离开刘行,所以小公主立即选择了妥协。

    刘行听出她的心声后,也不与之多计较,重新对种雁翎开口说道:“天策卫有两条密探暗线是直接对梁兴奏报的,那两条线手上都有钟相曾经欲称王,和另有图谋的确凿证据。只是现在康王那厢单靠杨幺还不够,那三路新起之兵未必比他靠得住。”

    话到半句,刘行的脸色彻底变作了冷若冰霜、继续说道:“小爷这才容忍他、给他封赏,希望他能明白我之底线的。如果他聪明的话,乖乖做好他该做、正在做的事。拿下两广,小爷封他侯。打下更多地方,小爷还能封他公、封他王。”

    马车撞上一块石头晃了晃,让刘行的话不由自主再次停顿一下。

    待马车中心平稳前行后,刘行才接着说道:“但是想要真正更大的军权,那他是咎由自取、自寻死路。别说他手下三十万兵马,就算以后他有三百万杂牌军,小爷想收拾他也只需一道格杀令而已。”

    “哦、哦、哦”

    彻底听明白了,种雁翎突然诡异一笑道:“相公呀,那你打算利用他到什么时候呢?真要等他在南朝刮出三百万人再收拾他吗?”

    “给人机会,亦是给己机会。对真正死敌不能留活路,对同胞手足不能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地去赶尽杀绝。”深邃地目光望向远方,刘行声若寒蝉地道:“但是别给脸不要脸,那小爷真去打他脸的时候,只会抽得他连满地找牙机会都没有。”(。)

第633章 胡党阴谋破、一令下四权() 
给人机会、亦是给己机会。

    刘行在给钟相留机会,那么钟相会做出怎样的表现呢?

    刘行的命令传到汴京城,当天晚上宗泽便以天枢院名义按照刘行的指令发布了一道政令,正式册封南朝反康领袖、湖广军南路元帅钟相的政令书。

    不过宗泽与种师中、胡安国两人商议后,并未完全按照刘行的决策去做事。

    在天书院正式发布的政令书中,军阶变成了定南上将军、爵位变成了平南二等伯,只有勋章按照刘行原有的指令、只是授了铜质宝鼎勋章。

    宗泽这是要做什么?当刘行得知这个消息后,不由得先是心底一阵愠怒。随即却迅速想明白了,赵鼎没参与天枢此议、肯定是胡安国想要借机拉拢钟相增强其朋党势力。

    当扫除泗水之渊外围第二道妖灵阻截圈后,刘行坐在马车上看着京中传来的密报,先在心底暗暗骂道:胡先生呀、胡先生,朝中文官不敢跟你结党了,你却又想给小爷跑外面拉拢人帮你巩固势力是吗?

    好哇,给你脸你不要脸。我念你当年在嵩山书院对我的恩情是一忍再忍,你却在此步步紧逼是吗?成,你逼我,我也不能一味忍让。再是老师又怎样,小爷前面冲锋、你后面捣鬼,小爷不能再容忍你

    这个想法一出来,刘行立即对回到身旁的雷震发出指令:“去,传我命令,即日起咨议、都察、枢密三院不再受内阁挟制。三院一阁并立。各主其事、互相制衡。胡安国除天枢同知。全心做好咨议院知事的勾当。”

    言微停,稍思考,刘行接着又道:“胡寅调任京师大学堂堂长,兼授太子少傅,以示恩宠。胡宪调任嵩山大学堂总办,兼授太子少傅,以示恩宠。胡定调任岳麓大学堂总办,兼手太子少傅、以示恩宠。”

    第二次停住话、又做思索后刘行继续道:“以梁兴兼领署理胡寅空出的劳工部尚书一职。以苏东署理胡宪空出的巡抚职,谴礼部侍郎王居正接替胡定的巡抚之职。勾调兵部侍郎何涣改任礼部侍郎,其兵部侍郎一职由雷震署理。”

    “啊!”

    听刘行命令说道此处,雷震没想到连他都被刘行要任命为兵部侍郎,吓得他大惊失色、惊叫一声。

    惊叫过后,雷震摇着脑袋道:“太傅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呀!天下皆知我是家臣之事重与兵事之职,人人皆言我实际上是你的家臣。你让我这样一个战功虽有,却并无大功之人去署理兵部侍郎,恐怕天下人不服。您看重属下,属下感激万分。但感激您。属下才更不能为了自己的功名,全然不顾您的威望呀!”

    听到他此言。刘行脸色一沉道:“可是小爷我信得过的人,不会跟胡家勾勾搭搭的也只有你们几人尚未有任何要职。你为我担心,那你倒是给我推荐一个人,来接下兵部侍郎那个空缺来呀?”

    闻听此言,雷震却是又一次摇了摇头道:“我自己不能去做兵部侍郎,更不能向您举荐任何人。因为我举荐了人,真去做了那兵部侍郎,太傅您的威望还是会受到折损。天下人会说是您在纵容我这个家臣干政,甚至会说是乱政呀!”

    家臣乱政,在中原这几千年的历史中,家臣乱政之祸不比外戚干政、阉党乱政危害小。所以当今这天下的人,从刘行走出五台山起便对雷震、梁兴这些刘行的家臣万分瞩目。

    两大家臣,在许多时候甚至在朝野间的关注度,远比那些巡抚呀、尚书的更高。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天下万民怕两个家臣不知道什么时候跳出来,变成了佞臣。利用刘行对他们的信任去胡作非为,做出干政乱政的事情来。

    与梁兴那个天策卫前任都指挥使相比,雷震很清楚他还不如梁兴在百姓心目中的可信。至少梁兴从前还是没少利用天策卫的特权为百姓鸣冤、为朝纲正法。而他呢?一直都只是刘行的一个跟班,最多只能算是一个伴驾的走狗。

    再加上前一天刘行撤了天策与武英,已经先出一道政令为梁兴做好了正式进入朝堂的铺垫。可是他呢,没有铺垫、凭空而落,必然遭来天下人的反对,甚至可能是骂声一片。

    不想要背负骂名,也确实不想给刘行添麻烦,他这份心理刘行当然懂。

    可是没有可信的人能用,这也是让刘行无奈之下想到雷震的原因,一时间当雷震的坏说完时,刘行不禁也是愁容满面、陷入沉思,想要在记忆中找出一个可信的人去做那兵部侍郎来。

    “刘哥哥,我本不该参与你对朝政的决断。但见你与雷指挥使如此为难,想为您推荐一个至少你也会认为值得信任、不会参与朋党之事的人。”正当刘行低头苦思时,一直坐在马车另一边的赵金珠突然开了口。

    耳听其言,刘行侧头望向她时,眼珠子先是转了转、暗暗想道:这小丫头会推荐谁?她所言的信任,会不会也是她趁机培养心腹的开始呢?

    然而就在刘行暗想时,却听到了赵金珠的心声:可恶的胡安国,仗着你是天下儒林领袖竟如此为难我刘哥哥。不管日后父兄谁还朝,本宫定然先让你滚出朝堂去

    听到了小公主这心声,刘行马上打消了疑虑,露出浅笑问道:“不知公主保荐何人呢?”

    赵金珠也不迟疑,直接开口说了一个名字来:“徐衡。”

    “徐衡。”重复了一下那个名字,刘行低下头去自语般道:“武状元出身、能文能武,一手小楷早已让儒林众人赞服。论出身、论功绩,论声望、论能力。不错、不错,我怎地将他给忘了呢?”

    自语一停,刘行抬头再看向雷震:“就依公主所举,传令徐衡即刻接任兵部侍郎。同时,让他暂领殿前司总参军使,将京中各军给我尽快重整。”

    兵部侍郎、兼领殿前司总参军使,刘行还没有说撤去徐衡正在担任的匠作兵备司司使之职。

    当雷震策马转身去传令时,他心底暗暗笑道:徐兄,这下你可要牛了哦!整京城诸军大权在握,还抓着匠作兵备大权,这京城怕是无人于军权上再可与你相比咯!(。)

第634章 用外围人做打击朋党急先锋() 
徐衡上位,对于刘行而言是件好事。

    虽说徐衡不能算是自己真正的亲信,甚至连五台山老班底都不能算。但自从他投入麾下以来,一直都是一个明哲保身、一心扑在兵事上的人。

    杨沂中是他顶头上司,他不去攀交、不去趋炎附势,敢在临阵之时横着眼珠子去跟杨沂中顶撞。最后,还是他逼得杨沂中没做出太多出格的事。

    回过头呢?现在锦州那一带领兵的人,包括张宪在内,如今都恍惚变成了以杨沂中为首、军中的一个硕大朋党关系圈子。

    偏偏地,徐衡一调入汴京城。管是你张宪还是杨沂中,任你是老兄弟还是老部下,谁想从他儿问出点殿前司的决策性内情来,都会被他顾左右言他、一同胡扯把话题扯到别处去,让去探听消息的人无功而返。

    聪明的脑袋不长毛,徐衡虽然年岁不大,可是他别摘掉战盔。只要那盔一摘,马上就会露出光秃秃的额头来。

    因为他聪明过人,加上这一个秃脑壳的形象,所以杨沂中和许多北边将领现在暗中都在叫他“光头鬼”。

    杨沂中几次在谴人想要探听些消息,给他手下那些队伍多要去点补给,被徐衡给顶回去以后气得那杨大将军是无奈苦笑,经常背后大骂“人人皆可信,不能信光头。兄弟情谊在,那厮最无情”

    杨沂中的军前朋党徐衡一入汴梁就保持了距离,既不近也不远。那他是武状元出身,据说当年他参加武举的时候。胡安国还是几位地方上学政之一。按道理也能算得上跟胡安国有那么点师生名分。难道胡安国没去拉拢他吗?

    事实是否定的,胡安国如今都敢去想着拉拢根本不算北朝自身体系里出来的钟相了,怎么可能放过“光头徐”这样一个跟他算是有师徒名分的大将呢?

    那徐衡面对胡安国的拉拢,他是怎么做的呢?他的做法呀,其实都是从古人那学来、从兵法里套用出来的。

    他的第一套办法是玩三十六计、走为上。他是怎么玩的呢?

    胡家叔侄登门造访,前门才停下轿子,后门徐衡接到消息策马跑出城去了。然后呢,徐家的管家就告诉胡安国:“家主接急令。出城接军械去了。”

    第一次走为上他成功了,可是胡安国不想拉拢不成啊!于是,第二次又去,这徐衡便使出了金蚕脱壳的计策来。

    这金蚕脱壳他是怎么用的呢?

    胡安国当堂落座,他奉茶却不以师生之礼相见。胡安国才开口说几句话,他谴出属下去找的通传使便进了大堂说了一句“殿前司中有要事,请将军速往”。

    好了,胡老先生被冷冰冰地仍在了徐家堂上,坐上几个时辰冷板凳不见人回来,只能悻悻地走了

    两次不成。胡先生自然不会就此罢休。第三次去找徐衡,结果又中了徐衡的调虎离山之计。这调虎离山。的有人调吧?是的,当时调走胡安国的不是别人,正是宗泽。

    那次还是胡先生落座、徐衡才奉上茶,他还没等喝上几口。天枢院的通传官进来了,对着他躬身一礼“太师有要事请太保速往天枢商议,事关紧急、请万莫耽搁”

    一听宗泽让他去天枢院,胡安国哪里还敢再耽搁。可是等他到了天枢院、见到宗泽的时候才知道,根本没多大点事、只是些根本无需他咨议院联会审议的破事儿,宗泽就给他从拉别人的地方给拉回道天枢院来、坏了他的好事了。

    胡先生不是傻子,三次企图拉拢徐衡都中了计,很快他便反应过来原来徐衡是根本无心投入他那朋党、故意跟他使诈玩计谋。

    好嘞,从那以后呀,胡老先生算是恨上徐衡了。在他家中搞私人聚会的时候,胡老先生几次三番当众骂徐衡是“趋炎附势的小人”、“迫于行儿之威背弃师尊的败类”

    胡先生一骂,朝廷里自然就有很多胡党开始跟着去传。传来传去,徐衡如今的官场的名声也实在不咋地了。

    可是呢?刘行才不在乎那些官场的人怎么评论他,刘行看中的就是他文武双全、既曾在基层带兵多年,又曾领大军攻克燕京的经历。更看中他能明哲保身、拒入朋党这中名节与心性。

    所以有几次有人上本参奏、弹劾徐衡,刘行直接拿出天策卫对相对事件掌握的证据,当众帮徐衡证明清白。

    久而久之,接二连三的几次胡党发难去弹劾徐衡的事情被刘行这么一拦下来。徐衡虽然没正式成为刘行为首这一派的成员,却早在心底深处对刘行是敬佩万分、感恩涕零,赞赏备至、彻底忠诚了

    正因为了解徐衡此时心里,也知道其实他是被胡安国自己推到他对立面上的人,所以小公主一推荐他、刘行马上便同意并且发出了任命,让他去接任兵部侍郎的职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