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宋-第4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职能将是兼顾了军政之权于一体,针对那些藩属地军政人员任用的衙门,名称定为“驻藩司”。

    驻藩军政官吏的选用上,日后将采取吏部初审、兵部同议,都察院与理藩院复议,最后交驻藩司终议圈定。

    这样既可以确保派出去的人,只会是能被刘行、宗泽所信任、可依托的人。同时又能让外派驻藩的人,在上任之前就明白一点、他们的权利虽然打,但是要接受两院两部和一司多重监管的。

    在如此多重监管之下,外派驻藩之人若是还敢去私联领主、胡作非为,除非他的脑袋被驴踢了、把五个部院司的人都当傻子,也把刘行和宗泽当二货了。

    敢把刘行当二货的人,事实早已经证明了许多次,其结局只会有一个、那就是死得极惨

    总之,刘行这自治领的决策,主要目的其实就是鼓动那些本身就不愿意遵守大宋新法的罪犯冲出去,到本土之外去用他们的鲜血、身躯打出一片新天地来。

    想要自己做主,自己去开疆拓土。有了他们自己的领地,只要不是基本方针上与朝廷的法度上有冲突,刘行平时不会去管他们。

    但是,一旦他们的做法与朝廷基本的准则起了冲突。那很好,非常好,那就给了刘行一个合理、合法将其用鲜血与生命搏来的土地彻底收归朝廷所有、撤销其领主国,将其领地重归朝廷的机会。

    朝廷不领主太多先进火器,反而日后会将领主武装变作朝廷消化淘汰下来那些火器最大的销售地,也是刘行后续跟进的一计毒计。用火器不断掏空领主,不相信他们还有财力起兵造反

    “我大宋如今不是晚唐、不是东汉末年,更不是商周时代。”一口气将自己做出决策的真实想法对小公主说完,眺望泗水深渊的方向刘行停息了一下先是这样说道。

    接着做起总结,刘行沉声道:“敢在我强大的大宋去搞诸侯征战者,我会让他死无葬身之地。敢反我大宋者,我也会让其万劫不复、死无全尸。总之,我要不以朝廷之力劳民伤财,去得万里新河山”(。)

第701章 军前拒圣、杨帅生忧() 
刘行将全盘计划说了出来,自己的心里也算是轻松了几分。

    这种轻松,其实也还是源于内心深处的担忧。那份担忧,是据说已经南下,却一直未被寻到踪迹的赵佶、赵桓父子二人。

    将自己全盘计划和盘托出、告诉赵金珠,刘行坚信日后即便真有二帝复位那一天。只要假以时日这个小公主长大了,她便会成为皇室内部坚定推行自己对外、对内这一切政策的既定方针之人。

    也可以说,当决定将此番计划全部告诉小公主的时候,刘行已经开始隐隐地有意将她变成自己插入赵宋皇室的一根钉子来寄托。

    这根钉子扎得好,就算那两个昏君复了位,以此刻小公主的才智、也能够让既定方针不因昏君复位遭到破坏,从而使自己一番心血被毁于一旦

    也就在刘行将决策所定核心方针告诉给赵金珠的同事,此刻的塞北、锦州北的荒野上,本是休整之后做好了继续北上去直捣黄龙府的大宋王师,却因为一个人出现在大军面前而暂时停止了进击的步伐。

    “我乃河东宣抚使兼领权知太原府张孝纯,杨沂中、我于你那主人有大恩,你敢不见我、就不怕被你家主人知道了责备你吗?”

    宋军大营外,张孝纯趾高气扬地以马鞭指着营门的方向,大声叫喊道:“杨沂中,你不见我、难道连陛下也敢不见吗?你不要忘记,你可是大宋的将军。如今陛下亲至营门前、你还不速速来拜见、难道要造反不成?”

    大营内,杨沂中听到张孝纯的喊话。黑着一张脸侧头望向身旁的胡闳休问道:“姚先生。这可如何是好?那张孝纯是太傅两年一直在设法想要营救的知遇之人。如今他竟然代金狗的狗皇帝来与我和议、还言说他身后那架马车里坐着的便是昏君,你说我是见也不见呀?”

    胡闳休闻言,皱眉思索了一下,并未立即给出答案、而是侧头看向了一旁的张宪和李若水。

    李若水见胡闳休望向他,自知胡闳休为何欲言又止。他的亲哥哥当初是为了向那个昏君赵桓和他那老爹宋徽宗尽忠而死的,如果胡闳休说不见、担心他会立即出言反对。

    知道对方心底担忧,李若水却是垂首对着杨沂中一礼、开口道:“杨制台,若营外来的真是陛下。当见。但是见之前,必须与那张孝纯有所约定、只许他与陛下入营,跟随在他身边那两千名魔道高手敢靠近者、杀无赦。”

    张宪在李若水的话说完后,也是正色望着杨沂中道:“是的,杨大哥。无论是陛下,还是张孝纯,你我都不能不见。但那些魔道高手显然是来挟持陛下的,而且很可能包藏祸、想入我军大营一探究竟,所以绝不可使那群魔道高手入营来。”

    “可是金狗不是傻子,我若是只让张宣使和陛下进营。他们岂会同意呀?”杨沂中听到二人的话,不禁愁容再浮现在脸上。

    胡闳休察言观色。听完三人的对话终于在此时开了口:“如今之势,金狗定是想以陛下为质逼制台、张抚台与折将军继续北上。而折将军那里,已经基本扫清了西路之敌,只需几日、便能从西路直逼金狗腹心之地。在此等情形下,让我军止进等于是自毁干成。”

    言语微停,胡闳休再看向张宪:“张抚台,您若是不扫平辽东、征服辽北,巡抚之位也只是个空名罢了。最重要还是你麾下将士们,必然会以和议而士气受损。到那时,便是再启战端、重新北伐,怕也要事倍功半。”

    说道此处,胡闳休重新回望杨沂中:“而我军本部、制台麾下这个三军六镇本部之兵士气一旦受损,怕是没有许多时日、难以再成今日之锐势。故而,我以为当做好两手准备。制台先谴出兵马、围住营外的陛下与张宣使。”

    话到此处,胡闳休的脸上变得有些阴云密布、冷冷地继尔又道:“魔贼若知难而退,我等不战而迎回圣驾。若魔贼顽抗,我等便血洗金军、强行救回圣驾来。不过在做这一切之前,制台当须取得太傅之授权。不然,日后怕是罪责难逃、功不抵过。”

    胡闳休这番话说完,杨沂中变得更加愁闷道:“可是即便是以鹰扬之道上奏太傅,从此处往山东往复也要两日之久。看那张孝纯的意思,最多今日夜里、若我不见他,不与之和谈,他便要改去他处。那样我还是要背负上一个不忠恶名,日后定难逃罪责呀!”

    “制台所言别处,想必所言是折将军吧?”

    张宪听到杨沂中这番话,诡异地一笑道:“折彥直如今不同于我,连我都亲到制台帐前来议事,制台只需一道军令过去、还怕那张宣使能带着陛下越过三军防线、直入河北、绥远去不成?”

    折家是大宋朝少有的世家,整个家族的人对赵家都十分的忠诚,这是天下共知的事情。所以杨沂中担心的,正是如果张孝纯在这里吃了闭门羹,转而去西面找到折彥直。

    到那时候,张孝纯一旦能够与刘行取得联系了,那他这拒皇帝于营门外的罪名怕是要被落实了。要是背负上那样罪名,后果将会怎样、谁都无法预料。

    张宪的一言道破杨沂中的心中事,同时还给出了他一个看上去很好的建议。

    可杨沂中听完他这个建议后,却再次发起愁来:“让折彥直那厮来见我、参加军议不是难事,难在他若来了我这里,西路军谁去掌管呢?一旦金狗得知他离军来此处,趁机反击。群龙无首,西路军吃了败仗、我不还是要罪责难逃,被太傅轻则踢屁股、重则严惩呀!”

    “我的东路军无我坐镇,一样有李参使可以领军作战。”

    张宪听到杨沂中的话,冷冷地笑道:“那折彥直连自家亲人都那么狠辣地下手,制台为何不趁此机会收了他的兵权、转交给胡先生呢?相信以胡先生的威望、身份,去兼领西路军,朝中、军中也不会有谁反对吧?”(。)

第702章 天上来了个马知事() 
折彥直对自家人下手狠辣,张宪说出了一个当今天下对折彥直与折美凤共同的一个差评。这个差评是世俗观念形成的,也是华夏子孙基本的道德观念形成的。

    人,可以对敌人心狠手辣,可以与对手竞争时不择手段。成功了以后,在中原人的眼睛里和心里,那个人就是成功者、不会去在意他曾经做过些什么。

    人,不可以对亲人下黑手,不能够六亲不认去伤害亲人。如果一个人是凭借对亲人下黑手,凭借着伤害亲人走向成功的。他日后即便是再成功,也会为人诟病、不敢实信。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在中原的历史上,有过那么一个人、号称千古明君。可是无论他生前还是死后,他身边的人、跟随他一起坐江山的人,事实上也都不敢对他十分的相信。

    那个人叫李世民,没错,就是那个号称开创了大唐盛世的人。

    观李世民一生,年轻的时候他确实是个好领袖、好大哥。带着一群草莽出身的好汉,帮着他父亲打下了大唐的江山。

    可是人到中年以后,他为了权势、为了利益,不惜发动了玄武门事变、不惜逼着他老爹“退位让贤”。以至于谁都无法否认他在政治上的成就,却很少有人真的会去赞佩他的为人。

    天理循环,李世民到了晚年呢?他的身边那叫一个“岂是一个乱字了得”。今天亲儿子谋反、明天亲闺女偷人,后来就来上一幕外甥女跟舅舅胡搞的丑事。

    报应,按照天理循环的道理来说。一代千古明君李世民虽然凭借对亲人下黑手、凭借伤害亲人登上了九五之位。可是到了他晚年。那还真是一个报应俱全、让他那颗心被摧残了个细碎。表面上看着风光无限。事实上他自己更清楚、其实他是“晚景凄凉”。

    李世民尚且会遭人诟病,所以张宪和当今天下所有人对折彥直存在着深深的成见,那也就不算什么稀奇事。有了成见,自然不会诚心地将其视若手足、当成最好的队友。

    张宪是张宪,张宪能道破折彥直为人不咋地这个事,关键还得看杨沂中怎样去想、怎样去做。

    调折彥直来总督帅帐前议事,那是合情合理又合法的事。问题是,折彥直一旦离开阵前。正在如火如荼、高歌猛进的西路战场谁去主导才是大问题。

    胡闳休足智多谋,可他是个文人出身、不是武将出身,杨沂中不希望刘行费尽力气好不容易弄出来的文武平衡局面因他一时私念被破坏。

    所以在张宪的话说完后,杨沂中还是先看向了胡闳休、面无表情地问道:“胡先生,张兄弟保荐你去接任西路军的总管,你是何想法?可愿意去否?能做好那西路军总管之事否?”

    杨沂中像是在向胡闳休做询问,可是胡闳休不是傻瓜。杨大总督前面是征询他的意见,后面却跟着来了三个问。那三个问是何意、那说明从本心上杨沂中不希望他去接掌西路军的总管。

    胡闳休很聪明,他当然猜得出杨沂中究竟是何想法。

    “太傅曾有明言,自靖康四年起。我大宋文人非兼知兵法、又擅武学者或道法高深者不得为帅。”一开口,胡闳休先是搬出了刘行说出的话来。

    接着他先对张宪抱拳致谢。接着垂首对杨沂中道:“太傅既已明断,我等身为属下者不可擅乱其制。我虽知道兵法,却不懂武学、道法修行上甚至还不如许多西路军的低级军校。孤儿,属下不敢去接那西路军总管一职,还望制台大人暂莫调回折将军来。”

    “那先生以为,张孝纯我是一定得见咯?”他的话一说完,杨沂中沉着脸问道。

    轻轻地点了点头,胡闳休道:“必须见,但方才我与诸位所议、金狗的魔道高手不的入营,这也是必须遵守的事。因为以那群魔贼的修为,倘若趁着两军和议之机来里应外劫我大营,势必让我军得不偿失。故而,此议必须坚持。”

    “可是这和议之事,并非我这个总督职权之内。我若是真见了那张孝纯,无论事情结果如何、我这临阵私议罢兵,也是做实了的僭越呀!”杨沂中仍然很是为难,担忧地如此说道。

    确实,杨沂中是总督、身上才加了六部侍郎衔。四品以下文武官吏、钱粮征调等诸事上他都能自主。

    然而按照现在大宋朝的律制所定,凡遇与番邦交际、或是和议这种事,那权利已经不再礼部、而是归了人家马扩的理藩院。

    他一个总督,如果越俎代庖抢了理藩院的营生。以马扩在朝野间的声望、在刘行心目中的地位。杨沂中很害怕、他害怕万一那位马知事发起飙来,他还是会被弄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