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宋-第4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意。

    不过领悟到刘行此番如此的用意后,赵鼎的诡笑很快又变成了愁容:“那按太傅此令所规。我等日后也要每个月现钱入手不得超过三十龙元了。可是、可是京官应酬之多、开销之巨,太傅您是知道的、三十龙元恐为不足呀!”

    话语微做停顿。赵鼎接着又道:“况且按照您这新规所定,边军三等曹官、巡防从八品和禁军正九品以上的军校也都要强行‘摊派’式强行令其支取金融发展债券,这、这、这您就不怕引起新的纷争吗?”

    京官应酬多,这是一种至今为止连刘行都无法彻底将之废除的一种陈规陋俗,京官、天子脚下当官,无论谁当权利、不管谁主政都无法不让其私下与各方名士呀、朝廷官长呀。甚至是皇室成员去走动。

    那是一种人情世故形成的陈规陋俗,刘行虽然可以以律法强定谁是贪渎、谁是受贿,却无法真正以律法去将一些细微的酒宴、郊游类的交际行为明确定义为违法。

    京官是一群人精、是一群久经世故的人,更是一群人才济济、各有奇才的人。这样的一群是如今刘行治理这个天下、推行新法的最得力人群,不能去真正弹压、或者说开罪于他们。

    所以这种成规陋俗得以存续。所以这种存续下来的陈规陋俗如今却变成了让赵鼎叫苦不迭的理由之一。

    大宋北朝如今之所以会出现家家争相送子入兵学堂,之所以出现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争前恐后去从军行伍的最大原因,正是刘行定下的高饷重饷制度所催生的。

    军饷高到什么程度呢?相比于南朝的军饷,北朝的军饷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一个新兵蛋子只要入了伍,每个月就能领到等同于南朝一个从七品官吏的饷钱。有幸当上了军官,从九品至正五品,其户籍所在地的衙门按月还要从皇储粮的征收中取出一部分补贴给其家人。

    如果真有凭借战功步步高升,成为四品以上的军官了。那么其军饷一个是南朝一个正二品大官一年收入的同等起,最高可以达到与南朝宰相一年的收入相比。

    在军饷之外,三品、四品的军官,每个月其家里还可以从其驻在的省份或者家乡的省份巡抚衙门那里直接领取到一份官粮补。

    像是杨沂中麾下那些将军们,如今好几人的职阶都达到了从二品。那么抛开他们的收入不算,单是由户部直给的皇粮补贴,每个月都能让其家中得到一百五十斛之多。(。)

第762章 又来借钱做生意(下)() 
钱粮、钱粮,历朝历代以来这两者都是叠加着发放给官僚群体的。,。

    原本刘行是想要搞全部以钱做薪酬去发放给朝中官吏的,但是在大婚之后刘行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想做到真正的********,只是给钱那是一柄双刃剑。

    既可能用官僚群体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繁荣,同时也可能在社会经济繁荣之后,刺激出更多对钱财贪婪的狗官滋生。

    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念嗔痴一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执念之根。对于这一点谁都无法改变,那是女娲娘娘在捏出人类的时候,便已用泥土中的污垢深植在人类灵魂深处的东西。

    既然无法改变,刘行知道只能去最大程度地满足。只要足够满足了,在强大的制度面前,在严苛的法律面前,才可能真正杜绝贪官的出现。

    但是北朝官吏、军人的收入已经是当世最好、甚至可以用“奇高”来形容。再加钱显然是不现实、反而可能会滋生出新的社会阶级矛盾的因素。

    那么怎么办呢?苦无对策之际,刘行只能将从前的钱粮双酬制度再次搬了出来。

    可是让刘行没有想到的是,贪念、不只是在那些地方官的身上这么快地显露出来,连大宋的户部尚书、自己最信任的赵鼎也在自己决定摊派式强行发行金融发展债券这个关头上,露出了他贪婪的一面来。

    “京官钱粮比外官的多了多少,你不知道吗?”心知这种贪念一出现就该压制下去,刘行冷下了脸来瞪住了赵鼎。

    声音随即也变得异常冰冷,刘行问道:“京官的应酬多,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我也是京官,可是我的钱、我的粮根本用不光。难道我府上那些侠客们不吃饭?难道平日里你等家中有人走动。我府上不用开销?”

    言至此处,稍做停顿后刘行继续道:“人人都在口口声声喊着忠于大宋、效忠于我,怎么着,难道只想着从朝廷、从小爷的手上不断地拿丰厚的俸禄,到了我大宋需要的时候却全都给我变成吝啬鬼、要做铁公鸡给我一毛不拔了吗?这样的忠诚可信吗?这样的效忠你认为我会需要吗?”

    一连三番重言,刘行说完之后赵鼎已经吓得有些微微颤抖。他心中很明白。刘行所言是句句在理。朝廷给出了高官厚禄,现在朝廷需要增加库平储备、钱是库平储备最需要的东西。

    没了钱,京官也好、外官也罢,还有补粮可以养家糊口、宴请宾朋。可要是刘行借钱不成,那保不准再来一次政策上的调整、随时都让大批不肯掏腰包来帮助朝廷增加库平的官吏拍拍屁股走人。到那个时候,那些官吏们是钱没守住、粮补也没了,完全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很清楚刘行的为人与性格,赵鼎知道他的贪念所滋生出的不情愿,面对这样一个带头大哥只能选择自行压制下去。识时务者为俊杰。他可不想为了一时贪念、为了更多与他其实没多大干系人们的贪念来当面惹怒刘行。

    苦笑一下,赵鼎道:“看来太傅要向军政两班借钱做生意这个决定是不容质疑了,那属下只管照办便是。但属下还有一言,希望太傅您能听得进去。”

    “有话就说,休要废话。”对自己信任的人产生贪念、又因那贪念想要来与自己唱反调这件事刘行是十分不痛快,所以这次开口的时候变得有些不耐烦地道。

    赵鼎丝毫也不介意刘行这样的语气,他讪笑着道:“还请太傅另外让吏部出一道政令,申明此事于社稷江山、于军政官将、于万民的好处都有哪些。晓之以情、明之以理。才不至于闹出甚底风波来动摇我朝的根基。”

    这是个好主意,刘行虽然气愤赵鼎有了贪念。但却很清楚他这个建议是个好主意。

    你要别人掏钱,你得跟人家说明白别人掏出这个钱以后会得到什么。你不说明白,没有几个人会心甘情愿地因为你一句“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大宋国富民强”心甘情愿地把进了腰包的钱再掏出来送给你做生意。

    什么忠于朝廷、效忠于自己,刘行很清楚人类都是自私的。那种真正舍生忘死的人有没有?有,可是绝对不会很多。那种一心为公的人有没有?也有,更是举世罕见。

    千里当官只为财。送子从军为的也是钱。这是人类自私本质造成的现状,也是无论谁来都无法彻底改变的现状。

    面对这种现状,刘行马上又想到了一个主意。

    在赵鼎的建议说完后,低头只是微微思索、刘行马上再看向他正色道:“明示是要出,但明示中还是要多表明一条、那就是此金融发展债券每年只发一起。额度也将由你金融管理总署、户部在内阁会议上与其他部署一起商议后确定出一个明确限制。”

    话微停、再做思索,刘行接着道:“我的想法是第一期就只发行一亿龙元的债券。增加一亿储备的同时,加铸一亿现钱,想来也能缓解一下市易的需求。这一期如果发行后的效果后,来年再发行就有了经验,也会让官民很容易地欣然接受。最重要的,还是不会给库平储备与金融发展造成太大的负面威胁。”

    借来的钱终究不是自己的钱,国家的储备如果全是靠举债借钱来维持,刘行知道那迟早是要出问题、而且是大问题的。

    一旦因储备是外借形成出现大问题,那很可能不用人山人海、撸胳膊网袖子地去厮杀、去打一场战争,一个国家、一个朝廷都随时容易被自定义的隐藏爆炸点被炸个粉身碎骨、分崩离析。

    所以债券需要额度,不只是龙币随时能够兑出金银来,债券也得能够到期既得该付之息、到期随时都可以兑换出真金白银来。这是一种诚信、金融诚信,无论是国家和个人都不能够破坏的诚信。

    谁失信于人,谁将万劫不复。谁破坏的金融诚信,那么他必然会身败名裂、生不如死。这是一条铁律,刘行不会去打破、更不会让大宋北朝这个以自己为核心的朝廷去尝试打破。因为一个朝廷如果失信于民的后果,势必将是被颠覆、甚至是被内部力量挤压得走向灭亡。(。)

第763章 大理来归、仁主求封() 
不失信于民,这是一种坚定的态度、势必也将在刘行主导下的大宋北朝朝廷中成为一种制度。,。而刘行更加希望这种态度、以及日后形成的制度,可以变成一种新风尚。

    只有这样一种新风尚形成了,那么北朝治下的三千万、不,现在准确的说应该是三千五百万百姓才能长久地过上富足、安稳的生活。

    赵鼎对于刘行的这个想法是先有所知,所以听完刘行这番话以后他不再多言、选择了立刻赶往西直一道街的户部去接管那里,然后坚定地执行刘行给他发出的这一系列新令

    赵鼎走了,刘行却没有就此停住返回京畿后的新政令发布,第三个被召到马车旁来的是通商部尚书兼着太傅府大总管的苏权。

    “苏权兄弟呀,最近我府上的开销怎地不见入不敷出之势,反倒是逐月在增加呢?你这小子不会是在利用职权、以权谋私,将朝廷的钱私下底里搬进了我的府上吧?”苏权策马才至车旁,刘行马上怪笑着对他问道。

    闻听此言,苏权连忙摇头:“我哪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做那种勾当。不是小底以权谋私为您中饱私囊,实是猎人谷的产业中上个月又有了一个很大、新的出货通道。大理国上个月组了一个商团到了五台,一次跟我订购了足以武装十万人的兵器和大批其他产品。”

    “大理国?”耳听到苏权此言,刘行面露疑色,大声地将一直跟随在马车后边、军情司第七处负责人饶文道召到了车旁来。

    “饶文道。你第七处是负责大理、吐蕃事务的衙司。可知道大理国为何突然向我朝定购那样大量的兵器。是不是大理也欲北上。来与我朝为敌呀?”饶文道才上前来,刘行立即开口发问。

    接问既答,忠义社老成员、天策卫元老级成员的饶文道说起话来异常干练:“大理与吐蕃近日交恶,吐蕃连番犯其边境。南方真腊也有一股内战失力之军于上个月逃至大理边境滋扰,故而段和誉才谴其长子段易德率商团来我朝大举采购。”

    “而且如今那个段易德并未随商团返回,正在城中等待您的归来、想为其父段和誉请封归附。”

    苏权在饶文道话音落下时,马上接话道:“吐蕃三部、大理三十七部蛮,先前都接受了康王的册封。但段和誉一直在观望。直到三个月前才确定既选择重新归附我大宋是势在必行事,他宁选强者、不选庸者。”

    彩云之南、大理国在。对于大理国,刘行前世里还是从金大侠那本小说中在年纪小小的时候第一次知道并且产生向往之情的。

    在后世里年纪稍长后,刘行通过各种渠道和学识,知道了大理国那片土地上矿产储藏量极大、动物资源极其丰富。苍山洱海、版纳雪山之美,更加让刘行对那个地方充满了向往。

    为了有朝一日去那里一览秀美风光,刘行在前世中曾选择徒步万里、一路从塞北雪原用两个月时间走到那里得偿所愿地登上了玉龙雪山、游暇苍山洱海、版纳接受了一次当地民族的泼水祝福

    如今再听到那里的消息,刘行却对那个地方现况不是很感兴趣,而是对那里的国王、段和誉产生了兴趣。

    段和誉、段和誉,去掉一个“和”字。那不就是金庸先生笔下的大理世子段誉了吗?

    产生了这样的兴趣,刘行对饶文道笑着开口问道:“段和誉那个人为人如何?是个好国王吗?他有几个娘子呀?”

    纵然是刘行的邪公子之名早已天下闻名。纵是饶文道也算得上一路紧随梁兴步伐、跟随刘行从五台山一路走出来的军情元老。一个当朝宰相、执掌北朝至高权利的人听闻大理国不是问那里的国情却先来问人家国王的家事,这让他也是不由得愕然愣了愣。

    但那愣神只是一瞬间,很快地饶文道作答道:“段和誉娶妻九人、子十三人,其中九子已成年。段和誉是仁德之国主,先前大理战将高智昌在大庭广众之下竟然当面指出他的错误并且辱骂他,可是段和誉身为一国之君并没有以自己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