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宋-第4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在这份刘行刚拟定的深入革新军制文案中,刘行居然将才执行了不到一年的各省提督制度直接从北朝体系中要革除掉,这让种师中再次不解而发问。

    见到他那副不解的样子,刘行仍然是淡然地笑着道:“军政在地方上分家是一种文武平等的体制。可是对金狗的战争即将结束,我朝将进入到全力内部发展的阶段了。师叔您认为如果继续让文武之间互相掣肘,还能让地方各省好好地发展吗?”

    提督、每个省军事上最高权责之人,但是诸如河南、西康和宁夏的提督都有军阶在。他们的军阶决定了其品秩是从一品的,在品秩上比该省的巡抚高出了半格。

    这种情况出现以后,前段时间从军情司整理出来的综报之中刘行看到了利弊冲突点。

    譬如自己的亲哥哥刘锡,他在西康如今挂着西康、东川两声提督的职衔。东川的张所还好些,因为是被贬下去做巡抚的朝官、仍然保留着从一品的知制诰翰林学士衔,在诸事上与刘锡是真正有商有量去办。

    可是西康的巡抚、刚刚上任的宣和三年状元何涣相比之下就有点为难了。

    何涣是前朝遗官,是在刘錡保荐下从礼部被勾调到西康去的。他的品秩是文官正二品、比刘锡低上了一大截。

    因其品秩低了,再加上他是刘錡保荐过去的。何涣上任一个多月以来,无论事关巡防武备、转运钱粮,还是地方行政施法的事情上,竟然都不得不先去想刘锡请示。

    刘锡也真是不客气,仗着他的是刘行的亲哥哥、刘錡的亲弟弟,只要何涣一去问、他马上便帮着人家做决策。

    如此以来可好,西康那里现在民间流传起一句话来:“京中宰相权天下、西康藩王十一郎”。

    藩王十一郎,那是说刘锡俨然在西康已经成为了藩王一般的人物。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刘行虽然乐见其成,毕竟那是自己的亲哥哥。

    可是同时呢。刘行也不想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因为长久如此下去,刘行可不敢保证十一哥以后会不会真的有了做藩王的野心。如果他有了那个野心,自己是封不封他藩王呢?

    封、他战功还不如九哥,更比不上杨沂中与吴玠。朝野之间定然又是流言四起、非议纷纷。不封,分离了十余年好不容易找回来的兄弟情受损,那会让自己心很痛、也会让九哥很心痛。

    于私讲是如此,于公讲、一个武将你就是武将,管好你的军务、镇守好你的边疆,别让异族扰境入侵就好。

    你个武将伸手僭权去管人家文官该做的事。那算怎么一回事?各处武将都去僭权,那还要文官做什么。武将要是真能给一方之地治理好,那文官怎么存续、主宰政局数千年的?

    如果各处的提督都如此,那群士大夫、儒生们还不在此群情激奋、诽言爆起来攻击和反对朝廷呀

    出于这种考虑,刘行决定不让提督再去掣肘巡抚。但是呢,刘行不能将这心中所想告诉种师中,只能拿时势的进步与未来的发展来与他说。

    种师中当然不知道刘行此举起点是在刘锡那里,但他却很清楚武将一旦品秩高过文官、再去更多干涉政事确实会帮倒忙。

    所以他微微思索之后轻轻地点了点头,眉宇舒展开来、口中道:“军政集权于巡抚之身,那巡抚才可称之为真正的封疆。军政同责于一人之身也确实便于行事。皇家部队的主管不受地方巡抚节制与勾调,不使封疆掌强军。此法甚妙、此法甚妙呀”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

第793章 真正集权于我身() 
地方集权,军政大权集于一人之身。

    如果这种做法换到宋徽宗或者赵家那些列祖列宗那里是绝对不可能认为是好事,反而会让他们担忧那些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之人会在未来成为其对天下统治的强大威胁。

    这一点在赵宋王朝百余年的光景里已经彰显无遗,最典型和常见的就是某一路本来设一个总管已经可以应付诸事处置了。可是呢?赵宋皇朝偏偏在谴出总管的同时,还派下去诸如观察使、宣抚使的等等。

    如果只是平级之间相互掣肘也还罢了,世人尤记种师道、种师道在领兵为大宋王朝最后一次鞠躬尽瘁时是什么官职呢?是制置使,是比路总管与宣抚使、观察使等官职高一个档次的官职。

    那么问题来了,种师中那个制置使的权利到底有多大、真如其官职与品级那样,比人家某一路的总管高一个档次吗?

    答案是否定的,种师道权利最大的时候实际上也不过是得到了专断之权,可以在京东河北四路去统招兵马、独断军政事务。

    然而在种师道之下呢?还有刘子羽他老爹、还有张所等人,那个时候也都是挂着实际上品级名衔不比种师道低的官职在地方上招兵买马、抗击金狗的。

    权利互相掣肘,好¥-,在当时张所、刘韐等人都十分敬重种师道的为人,才没有闹出太多的同室相倾、互相拆台的事情来。

    但是在那之前,宦官童贯统军去与金国一起灭掉辽国那一战的时候权责相当、品级相等的领军之人之间互相拆台、互相不信任的事却已先证明了可以一个人全权做主的事非要派几个人同时去做的弊端。

    灭辽之战中,各军主将互相猜忌、互相不服、互不配合甚至互相拆台是让金国看到大宋可破的起点。正是有了那样一个起点,才有了金国大举南下、引出靖康之耻这些后事来

    而对于种师中而言,他之所以喊妙的原因却是发自肺腑、深有感触的。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他之所以兵败杀熊岭,要不是刘行与种雁翎及时赶到他早已命丧黄泉、去了酆都城陪阎王喝茶下棋了。

    榆次杀熊岭之败。是他的战术战法出了错吗?种师中自清醒以来,一直都在反思当时他所做出的一系列抉择。

    但是最后他得到一个答案,而且是出自刘行给出的总结性答案:姚平仲、张灏若能不猜忌、不藏私而带兵急驰援战榆次,王总管不至死难、张宣使不至身陷敌营足两年,师叔您更不至于险些命丧杀熊岭上

    姚平仲仗着背后有靠山,有恃无恐不按既定计划全力向太原挺进。张灏有心救父。却无奈兵力太少、再是硬突也根本无法给予支援。种师中最后想明白了,姚平仲才是他兵败的罪魁、而让其敢那样做的原因正是一事多职、权利相互掣肘造成的。

    所以在他一听到他所痛恨的制度这次要被刘行彻底革除,将各省军政之权全部交给一个巡抚以后,他是最高兴、最开心的。

    种师中坚信一省军政集于一人之手,日后他在杀熊岭之败那一幕才绝不会重演。除非哪个巡抚诚心要害死部下,不然绝对会步调一致、不惧强敌。

    种师中只是因其心中往事而喊妙,但他却忽略了另外一件事。在他连连呼妙的时候,刘行却是极其隐秘地诡笑中心底想到:嘿嘿,我的师叔呀!你只记得自己的痛。却忘记了抛开表象看实质。

    我是让巡抚在各省去集权于一身了,可是你没注意到呀!小爷我那儿还刻意注明了一点,各省巡抚无权是勾调皇家部队、只有巡防之兵的调动权。

    巡防兵、最多算得上一群比备战军强那么一点点的常规作训部队,其实力永远不可能赶得上皇家部队。

    小爷我给各地巡抚军政专权了,可是小爷这却先将真正能打的主力部队军权全都给直接抓到枢密院的手上了。

    巡抚谁去做、以后小爷我会严格起来,不能再让西康之事出现。只要巡抚都变成小爷我的心腹之人,我何必像赵家人那样总是担心他们会造反呢?

    就算真有第二个张黑子出现又能怎样?带着一群巡防兵他敢起兵,小爷我保证他还没出省、马上就给驻在该省的皇家部队给灭掉。

    集权、集权。真正集权于手的并非是那些巡抚,嘿嘿。而是小爷我!

    只有将军政大权如此集中到小爷的手上,小爷才敢确信即便是未来那个老昏君清醒过来、朝野真有很大的势力要让他复位,小爷也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种师中不懂?真的不懂吗?事实上当他离开刘行的卧室、走出太傅府时,老将军也已经向明白了刘行这废提督、巡抚集权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骑到马上的那一刻,种师中忍不住仰望那蓝蓝的天空,怔怔地在嘴下轻声自语道:“得子如此。刘兄你在天之灵当感欣慰了吧?这小子如今的心智、思虑之能已非常人可比。即便是蔡京、童贯之辈仍然在,怕是也无法与这小子于权术上比较一番了呀!”

    “咳!”自语微停,轻叹一声。

    催马起行,种师中接着又喃喃地道:“希望这小子的智思永远不会用到对付我种家的事情上来便好,否则的话怕是以我全家之力、也无人可与之匹敌呀!好在他是我豹林的宗主了。好在我种家已被绑在了他的马车上,注定要与他共进退、同甘苦了。相信以他的秉性,即便是他真有篡国之日,我种家也只会得利而不会受其害吧”

    种师中在为他的家族操心费神,在他走出卧室的那一刻,殊不知刘行一转身已经跃回到了种雁翎的身旁。

    一对小夫妻,成婚多日前几日才成为名符其实的夫妻,如今正是如胶似漆、耳鬓厮磨甜蜜的时候。

    他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只要有种雁翎在的一天,种家想要从刘行那架马车上解除绑定都全无可能。

    他的操心是劳而无功的,因为在于种雁翎厮磨“缠斗”到床上的那一刻,刘行的脑海中想着的怎样让他老人家达成夙愿、让种家真的在未来成为天下第一世家。(。)

第794章 谋立世家稳权杖() 
任何一个时代的变革,都会必然性产生一些新的世家与豪门。有的是凭借世世代代登堂入室、入朝为官形成了官宦世家,有的是历代积累、厚积薄发的商贾豪门。

    大宋在刘行主导之下,如今正是一阵接着一阵剧烈变革中。只有刘行一个人最清楚这种变革,事实上已经在让这个王朝变成当今世界上体制最先进、军事最强大、科技与文化重新领先于寰宇之内的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继续抓稳自己手中的权杖,刘行也只能去效法历代掌握至高权利的人、营建出一个或是几个世家来。

    将那些世家牢牢的绑定在自己的战车上,只有那样才能真正在未来可能发生某种变故的时候凭借这些世家力量来帮助自己保住权杖。

    种家是首选,因为刘行自幼成长在种家、因为种雁翎让自己发现原来被爱的感觉是如此美妙、如此难以割舍。

    在种家之后呢?一整个夜晚,听着耳边种雁翎均匀的呼吸声和偶尔呓语,刘行盘算着还有哪些世家是自己可以绑到战车上来的。

    胡安国,最先被刘行想到的自然是自己的那位老师。他是儒林的领袖,虽然遭到自己的打压、被强制退出内阁并只许立法不的参政,他的子侄也都被扔到冷板凳上去没有了实权。

    可是胡家在儒林的威望没有因自己的打压受到太多的削弱,其一门五杰仍然是儒学上人人敬仰的大家。

    可惜、好可惜那位胡先生胸有大志、或者可以说权欲之心太过重了。

    他如果不是想着结党营私来与自己争夺至高权利,完全可以让其家族与种家形成一文一武两大世家,去帮助自己分别领行文武两道。

    那么还有哪一个如今位在朝堂之人,能够在儒林一道上形成一个强大是世家、然后帮助自己来保护权杖呢?

    赵鼎?自幼是他娘带大的,他是有七个儿子、可是怎么看都是一群典型官二代,一个比一个不中用。唯一出众的赵汾,其才最多也就能做一个州府主官、连他老爹理财的本事都没学到三成。

    杨时?杨老先生风骨魁奇、刚正不阿,虽然出身程门、如今却已经因其全力襄助自己早已成为儒林之中多数人蔑视的人,他是没能力去领导儒林、开创世家的。

    剩下的那些朝臣之中。苏权只有兄弟俩。王命德的祖家在福建,如今还是康王南朝的地盘。即便是日后有朝一日打下福建,闽地王家那些人也未必都如他一般可信、可用

    忽然间,刘行想到了自家的九哥正与折美凤不断书信往来、谈情说爱。脑袋里突然蹦出一个想法来:与其寄往异姓,何不干脆就让自家成为一个世家呢?

    种家虽然四代行伍,但事实上这些年以来种家背靠嵩山书院,在儒林之中也没少出扬名的种家子弟。

    如今种家与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