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宋-第4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任何改变。

    只要不从自己手上夺走如今这种独断专权的大权,刘行也不在意老元帅那忠君爱国的老毛病在他病入膏肓、无力回天的弥留之际再与他较劲。

    欲匡复徽宗之事被刘行知道了,刘行却是如此轻描淡写、连质问都不去质问他。宗泽再是老糊涂了,他也懂得何为羞愧、他也知道刘行所言的是实情。

    将死之人还要去做徒劳之事,宗泽很清楚刘行言中暗语就是在敲打他这个举动,也是在用话语含蓄地劝导他与其做那些徒劳的事。不如把最后一点气力用到正经事上来、真正为大宋用其最后光阴恪尽职守、鞠躬尽瘁更好些

    心中了然刘行言中意。宗泽也不多想,放下了所有顾虑、坦言直语地说道:“唐时奇人王玄策。一人灭天竺一国。没用大唐一兵一卒,却使天竺来朝称臣。今日西方远番的塞尔柱、黑汗兵力虽盛于昔日之天竺,却是内部纷争、成见极深。”

    话到半句,老元帅在椅子上强撑着正了正身子后,继续说道:“故而我以为无需我朝真谴大军驱逐,只需出两镇之兵从南北两路策应张扬。待那黑炭头与那些远番之兵斗得差不多了。再使我朝王师突然插上去攻之,便可令那一百八十万来敌全数尸横西域,或还可顺带着将张黑子擒来平定其叛。”

    “赵天官,两个镇的用度你户部还支撑得起吧?”宗泽的话才说完,刘行马上转头盯住了赵鼎。怪笑着问道。

    赵鼎闻言先是愣了愣,心底暗道:难道宗帅之言也是太傅的所想?或是太傅无意再垄天功、想要在宗帅临去之前再给他一个为大宋兵略建功的机会?管他呢?既然太傅有意按宗帅之策去做,两个镇的兵马用度即便是三年也不至于吃穷我户部和国库,我何不也成人之美,襄助老元帅临终再为大宋兵略建功一次呢

    想到这些,赵鼎马上正色对刘行道:“若是只出两三镇,而非刘制台麾下那几十万大军一起杀将出去,属下敢保就算在西域打上三年我户部也支撑得起。”

    “那好,那我就正式下令了哦。”听到赵鼎的心声、再见他如此说,刘行的怪笑变成了赞赏地笑容。

    那赞赏的笑容只是一闪而过,刘行旋即正色朗声道:“传我命令,西方远番意图进犯我大宋西疆,责令刘錡速点征西军三镇之兵出玉门。若遇契丹余孽与西州各部阻挡,杀无赦。若遇西域各番阻挡、尽灭勿留。”(。)

第799章 康王又作死、儒生群呛声() 
不是不管了吗?为何吴玠居然又下出了这样一道命令呢?

    原来呀,那几个党项兵违反军纪、私出军营去酗酒闹事的时候,正巧遇上了一个南下欲投康王,被刘行罢官的前任某地知县一家人。,

    那知县眼见到党项人在中原的地头上醉酒寻衅,读书人骨子的清高让他挺身而出、亮出了曾经是知县的身份,想要慑服那几个党项兵。

    党项人、如今国家没了,皇帝都变成了大宋的郡王了。在很多党项汉子的心底里,他们已经失去了灵魂的主宰,大多数变成了一群只求痛快死、不愿憋屈活的亡命之徒。

    如此一群灵魂失去主宰的亡命徒,战场上冲锋陷阵那是真叫一个犀利。可是同时呢,这群党项人也是一柄双刃剑,打完仗的时候他们的彪悍、玩命那势头没处去使了,经常回内斗、偶尔会闹出一些大事端来。

    对于如此一群双刃剑,就连吴玠都会经常感觉到难管、难处置,只能是严责犯事者、不断地重演着杀一儆百、杀鸡给猴看的戏码,却收效甚微

    那个知县遇上的几个党项兵,正是灵魂失主、亡命之徒中的几个极品人物。

    见到到那知县亮出身份来,那几个党项兵不屑一顾地从怀中掏出了他们用鲜血换回来的军功章,指着那县官的鼻子就是一通暴骂。

    虽然是党项人,可是那几个家伙确实为北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县官被骂得一时竟无言以对之时,突然间一个党项兵发现了他身后马车里藏着的那县官的女儿。

    蛮族之蛮、在于蛮横,一看到县官的女儿二八年华、貌美如花,那几个醉醺醺地党项兵顿时****冲昏了头脑冲向了那辆马车。

    可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马车上不但有美人儿、还有两大箱子的金银财宝。于是乎,杀人越货、拦路抢劫、qj汉女的十恶不色大罪那几个党项兵就此犯下了。

    当然,无论是吴玠还是王命德,对于此等犯下重罪的兵士只有一种手段,那就是杀无赦、斩立决。

    可是当王命德亲自监斩、市前将那几个党项兵斩首示众以后。一清点几人的财物才发现了那个县官所携带的两大箱子的金银珠宝。

    一个小小的县官、从七品的县官,其俸禄首先不低、再加上北朝允许官员自己去发展田产经济,这使得王命德见到的财宝数量竟足以支撑一个营三个月用度之多。

    穷兵黩武、好大喜功。

    刘錡接到枢密院的命令后带着三镇兵马冲出了玉门关,冲向了茫茫荒漠之中的西州回鹘那些城池。

    然而刘錡带兵才出动。忙活了几个月总算是勉强将一败涂地的颓势遏制住的康王赵构便再次跳了出来,发动他南朝那些儒生们一起骂起刘行是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祸国殃民之辈来。

    南朝的儒生群体如今都是些什么人,为何敢如此叫嚣起来呢?

    那些所谓儒生中,最大的一部分是“南下者”。何为“南下者”。顾名思义、就是从北朝的地面上南下、投奔了赵构的人。

    北朝势大、蒸蒸日上,怎么还会有人南下去投奔康王呢?难道那些人是傻瓜吗?看不出来北方的生活水平、收入来源上都已将南朝给甩出了好大一截,放弃好生活去找贫穷生活吗?

    那些人不是傻瓜,相反都是一群人精。只不过可惜的是,精明用错了地方、他们在几个月之前大多数人都因其精明辉煌过、捞到过实惠。

    是谁给了那些人辉煌的机会,是谁让那些人有机会捞到实惠呢?是胡安国、儒林泰斗胡先生在没被刘行一脚踢进咨议院,丢掉次辅权印之前那是成批成批地任用了一大批儒生出仕为官。

    有道是山水轮流转,聪明也被聪明误。刘行一忍再忍、终于不忍了,将胡老先生“请”去咨议院“专心立法事”以后,自然也会重新梳理一下被胡安国迅速充实起来的官场。

    刘行这一梳理。在这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因胡安国结党案牵连被罢官、去职,赶出官场的人便数不胜数。

    那些被赶出官场的人中,有些是真聪明。

    眼见胡党倒了,自知官是做不成了,纷纷转投向那些正在招募商团军的各地大商人旗下去做幕僚,以图日后那些大商人对外拓疆获封爵位之后,能给他们一个重入官场的机会。

    还有一些儒生被罢官以后,心知北朝富过南朝太多,干脆放下身段、也不再顾及什么出身呀、地位呀。直接用在官场领俸禄存在的本钱投入到了商海之中。

    这些人是真聪明的,因为只要没离开北朝,迟早有一天他们还是有机会在很的可以重入仕途,毕竟被拆的人才储备现在真心已经无法应付越来需求越大的衙司用人了。

    有人真聪明。就会有人是假聪明。那些假聪明之人,在被刘行梳洗官场的过程中一被罢官,儒生群体一种令人作呕的特性立即在他们的身上展现出来。

    是什么特性呢?那就是满嘴仁义道德,实际上满肚子男盗女娼。嘴上喊着效忠北朝,暗地里却悄悄滴通过各种渠道去与南朝的那些官吏们取得了联系。

    一番勾搭,本来也正为人才不足发愁的康王知道了以后。直接让汪伯彥发了一道命令:凡愿南下者,官升一阶、品提二等。赐宅是赏田、优抚厚赏。凡知火器事者,官晋三阶、品提二等。凡擅工部事者,官晋三阶、品提二等

    汪伯彥的这道命令一发,那些被罢官的家伙们顿时来了精神。三五成群、车马成队地纷纷举家向南逃去。

    当时吴玠在淮西的战场上得知这个情况以后,曾经上疏询问刘行意欲何为,要不要他带兵将那些正在向南逃去的儒生们全都半路灭门。

    刘行的回答只是短短的两句话:真英才者绝不会朝秦暮楚,真聪慧者于形式立判不疑。庸才之辈爱去哪儿去哪儿,我朝缺的是能吏、不是滥竽充数者。

    刘行这一番回复,直接给那群正朝着江南奔去的儒生们做出了定义、那只是一群滥竽充数者,是一群没有真才实学的伪圣徒。

    既然刘行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吴玠本来也不想再去过问此事。

    但当有一次王命德治下的党项兵中出现了几个醉酒闹事、拦路劫掠之人世,吴玠却是眼前一亮、断然下达了一道明令:雁过拔毛,南下儒生人可以走、钱财与珍宝给爷爷留下来以充军费补贴。(。)

第800章 吴玠造地狱、两淮得巨财() 
南下的那群被罢官的人是被刘行放弃的、真才实学太差的一群垃圾。对于那样一群垃圾,刘行不屑下令让吴玠去杀掉他们的,这一点吴玠其实在向刘行的上疏询问时已经感觉到了。

    可是这些南下中的儒生从前都是北朝的人,康王与信王虽然是兄弟、是手足,可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如今兄弟俩所坐的位置决定了二人实际或者名义上主宰的南北两个朝廷却是敌对的。

    那么北朝的人想要逃去南朝,那就是新法之中所定义的叛国投敌。既然那群儒生是叛国投敌,依照新法所规定其财产理应全部充公。

    当王命德将党项兵劫杀****那县官之女那件事,尤其是最后查没到的两大箱财宝时。吴玠得知刘行不屑一顾的那群人,竟然带着那么多的金银财宝,他眼睛也放出了异样的光芒。

    人都有贪婪的一面,有的人是为了私欲贪婪,有的人却是为了公益会变得异常贪婪。

    吴玠是第二种人,他个人如今已经是锦衣玉食、不需要他去想着法的贪墨也足以过上令人羡慕的好日子。他的贪婪本性因为没有了私欲的市场,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位了公利的市场中。

    为了公利,吴玠想要快速恢复两淮与湖北被他部下砸得稀巴烂那些城池,想让两淮与湖北百姓快速过上平稳、和谐、富足的生活,他的贪婪本性决定让他下达了那样一道命令。

    他的命令一出,两淮大地上顿时从战火硝烟散去后短暂的宁静,迅速变成了另外一副乱象横生的场面。

    原本大宋北朝的军规极其严格,吴玠此令一下,从王命德开始、直接就给那些兵士放了羊一般放到了各处的大路小径上去。

    去干吗呢?名义上是拦路设卡、盘查往来之人。实际上就是去堵那些南下、被刘行罢官的儒生们。

    军规军纪,一旦那些路上的卡哨发现了南下的儒生。并且确定其身上带着钱财宝贝,那好了,所有的军纪军规全都作废。

    自上而下。从吴玠到基层的士曹异口同声对那些士兵们说的都是同一句话:“叛国之人杀无赦,弄死不算你违法”。

    长官说了弄死不算违法。那基层的士兵岂能再去想太多?于是乎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两淮成为了所有南下投奔康王儒生们的人间地狱。

    几乎所有南下的儒生只要进入到两淮地界上,轻则钱财被掠、妻女被辱,重则身首异处、被吴玠麾下的兵士给弃尸荒野,变成野狗嘴中的美食

    最终能够侥幸通过两淮那个人间地狱,抵达南朝的儒生们,几乎没有任何人身上还有一文钱,许多读书人竟然是衣衫褴褛如乞丐一般地找到了南朝在沿江各处设置的接待处。

    那些儒生不了解内情。一到了南朝在南朝那些官吏们的宣传中,两淮地狱之事被算到了刘行的头上。南朝的官吏都说是刘行下令纵兵劫掠,才让那群书生如此颓废地来到南朝的。

    于是乎,儒生的另外一个特质迅速发作了。那个特质叫做“人云亦云”,也可说是“道听途说可当真”。所有到了南朝的书生几乎都将两淮地狱事当成了刘行打击报复他们的手段,从而彻彻底底地恨上了刘行。

    有了恨,当康王赵构用大批钱粮、大片土地和房子安置好那些南下者之后。康王登高一呼,那些南下者自然就群青亢奋地纷纷响应,不遗余力地谴责、诋毁起刘行

    一个县官的财产居然可以支撑一个营三个月的用度,那如今成群成队在南下的那些被刘行罢官去职的家伙身上。会携带着多少金银财宝呀!

    王命德是读书人出身,乐府之才如今也已是冠绝天下。然而王命德不是一个读死书、死读书的人,否则他也不会得到刘行如此赏识与信任。更不会在朝野间盛名极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