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宋-第5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南天岛去救凌儿吧?”

    “啊?”闻听此言,征尘仆仆的种雁翎先是一惊。

    旋即她转身对身后站着的几个女侍首领急声道:“快、快,快去传我的令,叫那些姐妹们先莫做休整了、全部到京郊飞艇场集结……”

    情谊高于天、情义重于一切,才从江南赶回来的种雁翎没有丝毫犹豫、更没有凡尘间许多女子的醋意浓浓,有的只是对她的好姐妹、那个除了刘行外唯一可以与她交心的好姐妹的担心。

    眼见到种雁翎如此刘行心底满满地都是知足感,得妻如此不善妒、大丈夫此生何求。娶妻娶德不娶貌,种雁翎德行高尚、又是如此貌美,此生足矣。

    带着这种想法,刘行健步如飞地走到了她的身前。探手拦腰不顾周围还有很多人,竟直接将她抱了起来、重重地在她的额头上送上了一个热吻。

    “这都甚么时候了,还在这里做这些勾当!”被刘行突如其来的这番举动搞得双颊飘红,种雁翎拼命推搡着刘行道:“快放开我、快放开我,速速前往飞艇场去救回凌儿妹子,回来我俩让你一起亲个够。”

    “这是给贤妻的奖赏,奖赏之后才好出发!”被种雁翎挣扎着推开,刘行怪笑一下、话音一落上前抓住了她的一只手,随即也不管他人、径自运起功力拉着种雁翎凌空而起,直朝着园外飞了出去。

    看着刘行拉着种雁翎飞走,慧了侧目看了看那些站在一旁苦笑不得的男男女女。

    无奈地摇了摇头、他轻叹一声道:“这小子真是命好,得了这样两个亲如姐妹的贤妻。唉、可怜我老人家、白在这人世间走了五百年,竟至今没遇上个真爱!”

    轻叹之后、慧了猛然抬头也是运起功力,“嗖”地一声平地飞起、追着刘行飞出了园子。

    只扔下那些男男女女们齐齐愕然一愣,旋即又齐齐在心底里暗叹道:邪狂成性的太傅、怪异无比的*师,还真是这世间绝妙的搭配。不知此番急事后、天下又要起了何种风云急变……

    园中的男女想的没错,此番刘行离开太傅府、前往南天岛就是要让天下间风云再次急变。这一次的风云突变,注定将结束大宋的分裂、让一个完整的大宋浮现于万民眼前。这一次的风云突变,注定将改变大宋和周边诸番帮之国间的格局。

    至于那是何种改变,只有在心底里谋划了良久的刘行最清楚、他人只能拭目以待。(未完待续。)

第1011章 康王出昏招、张浚提其策() 
刘行带着慧了、种雁翎等人急匆匆地奔向汴京郊外的飞艇场,登上飞艇后朝着东南方向飞去,汴京城里直到半个时辰后众人才知道这个消息。

    当朝中重臣知道这个时,许多人本还是有些担忧、担心正在进行新一轮深入革新的大宋失去了刘行这样一位强大的人在朝堂上把持会出现什么乱子,然而那种担忧很快便被皇城之外告示牌上张贴出的布告打消。

    布告写了什么呢?布告上明示天下:首相离朝、带兵亲征期间政务交马扩副首相主持,军务诸事由吴玠副首相主持。军政两务、非特别紧急之事务外,权可由马、吴二位副首相处置。若遇特别紧急事务,则交天枢院商议后处置……

    交权、这份布告一出,朝野间顿时一阵惊诧之后,人人心底欢愉。

    因为不是傻瓜都会看的明白,刘行真的在履行自己的诺言、开始放开大权给两位副首相了,同时也将改组之后的天枢院变成了真正意义上具有决策的最高机关。

    这种放权还只是一个开始,当刘行乘坐飞艇中途在扬州短暂停歇时,刘行又发出了第二道布告天下的宣谕。

    在这第二道宣谕中明示天下:自即日起天枢全权管勾与处置朝政、咨议自主管勾和商榷立法事,大法院、检察院与廉政公署独立行使司法权之事亦将正式开始推行。

    三权分立、依宪治国,从此后首相只保留对某一重大决策的一票否决权和三权诸事协调管勾权,而不再做一言堂式独断朝纲之举。

    一切将以民众之意为主、万事将以民愿为本,以民生行仁政、以民心导国法、以律法严行以治国。

    任何人从此将不得僭越于律法之上,任何人从此将不可再独断专行。此例从现任首相和副首相开、自现任文武百官与咨议并新三法有四起……

    原本康王过去收买的那些儒生们,还偶尔在市井间、暗地里仍然不断的制造舆情来攻击现在这个大宋朝廷,言说刘行是只说不做、欺世盗名,迟早还是会篡夺赵家江山的。

    那群家伙不知多少次还在茶肆里、酒楼中不断诽议攻击,攻谄刘行就是一个骗了全天下、又要骗走江山的旷世巨骗。

    这第二道布告一通传天下,万民心悦、更加坚信刘行是一个言而有信的英明领袖同时,也使得更多隐藏在民间的“康王党”余孽被揭发、检举后露出真容,并迅速被抓的抓、押的押……

    制体上的深入革新,因刘行颁出的两道布告昭彰天下,这只是一切的开端而已。

    刘行此举是何意呢?不只是真的要以身作则地将大权逐渐放出去,分给其他人。既减轻自己的压力,也为革新后的朝廷立下不容置疑的新规则,进而逐步推动民权以主天下势的新篇章由设想变为现实。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打击康王党余孽。在自己带兵攻打台湾岛的同时,也在内地全面铲除康王余孽。双管齐下、杀灭康王,归权中枢、天下一统。

    高手过招,许多时候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刘行只是颁出了两道布告,便让民众自发地开始揭发、检举那些潜伏于各处的康王党余孽。

    这样的行动大规模的扩散开来后,使得大宋万里河山一片对康王党的叫骂声。那些康王党余孽也在几天时间内,彻彻底底变成了一群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这是刘行的想要的意境,只是短短几天便见到了这种意境迅速变为现实。

    那么康王赵构呢?刘行亲自带兵南下,准备攻打天下人口中的“流求”、刘行口中的“台湾岛”了,康王难道一点消息都没接到吗?

    事实是否定的,赵构在刘行于扬州发出第二道告示的时候就已经得知刘行正带兵南下、要来打他的消息了。

    可是赵构绝对不是一个高手、至少不是跟刘行同属一个层次的高手。

    一接到刘行带兵南下的密报,赵构当即便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命张浚带四万水陆之兵折返攻夺澎湖诸岛,务求于澎湖重置抵挡北朝之军的第一道防线。

    赵构的想法很直接、也过于简单。他之所以这样决定,其想法是只有先在澎湖挡一下刘行亲率的大军,他才有更多翻身、或者是继续乘船出逃,逃向琼州去与程昌寓汇合的机会。

    可是他这样的决定一出,重病中的李纲被人抬着上朝听到后心底里开心了,可是张浚、被贬又被特旨准列朝班的汪伯彥却急了。

    赵构的圣谕一出,张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提出了两个不可行的质疑来。第一个不可行,张浚明列两年半以来南北对战中两军实力上的悬殊越来越大、如今更是大到了北朝一营便可横扫康王军二十倍乃至更多兵力的地步。

    敌强我弱、悬殊至此,强夺澎湖即便成行,待刘行亲率、定然会更加精锐的大军赶到时。莫不要说区区四万人,怕是四十万也抵挡不了多少时日……

    第二个不可行,张浚认为琼州不可轻言前去。因为他和赵构等人都知道,如今刘行在广东、广西所集结起来的兵力,其兵锋所指、其实正是程昌寓已搞得怨声载道、群夷皆反的琼州。

    以两广陈列之兵,不要说程昌寓、即便是将流求岛上这些兵力全部迁移过去,也定难保住康王仅存的这点疆土。

    说出反对意见后,张浚马上又说出了他的见解。张浚认为如今之计与其发兵去与北朝水师争夺澎湖,不如在流求岛东部沿海一带构筑出几道防线。

    坑道防炮击、引水渠阻敌军行进,再以军中法术高强者制造出一些类似雾障、毒障滞延北朝之兵,寻机以其之道还施彼身。就在流求岛东部地区,跟刘行打上一场声势浩大,以他张浚为首、投入康王全部兵力二十四万可用之兵的大规模游弋战。

    不但不可思再逃,张浚认为反而该考虑将程昌寓也从那民怨冲天的琼州岛勾调回来。以全部兵力在已没有民怨可言、大多数土著被权邦彦杀光的流求岛上与刘行决一死战,才是上上之选。

    也只有将刘行亲率之兵在流求岛东部拖住、耗死,才能确保康王最后这一隅之地得以存续。只有在流求岛上在对战刘行之时取得一场关键性的胜利,想要南逃琼州才会从容了许多。(未完待续。)

第1012章 权邦彦使离间计、张浚献策不成反遭难() 
战役高手、战略能人,张浚绝对当得起这样的称呼。

    他的这一系列的谋划,其真是核心的用意在最后由他自己说了出来、那就是欲以岛上二十万之兵的生命,通过这种大规模游弋战的战法去与刘行进行消耗战。在消耗战的过程中,用士兵的生命去寻找一切机会换取换取北朝先进的火器。

    张浚认为,只要康王军得到两万杆新式的北朝火器,那么其后哪怕康王只剩下这两万兵马至少在退往琼州后,也可给两广集结的那些信王军形成极大的震慑、从而为康王寻求到翻身、反击的机会。

    咸鱼想要翻身、首先需要有足够强大的本事,张浚的谋划确实是可以让赵构这样一条臭咸鱼翻身。

    然而他想让康王翻身、反击北朝,得到新式火器后让康王先把流求岛变成一片焦土、扔下二十万兵士的包袱之后轻装到琼州去谋取苟延残喘的机会。

    张浚却不知道同在这一朝堂上。除了他和汪伯彥之外再无一个人是真正忠心于康王的,而是多为北朝的密探了……

    听完张浚的一番大义凛然地慷慨阐述后,第一个做出反映的人是被人抬着上朝、坐在藤椅上的李纲。

    李纲听完张浚的全盘谋划,心底先是暗忖道:流求如今有二十四万兵力,半数是在康王大军南下入岛后从内地陆续逃奔过来的残军败将。如此一群残军败将显然在张浚的心里是累赘,事实也确实是一群士气低迷的累赘。

    可是这样的一群累赘对康王是来说是包袱,对刘太傅而言却是大有用处的。

    因为这些残兵败将当初不肯投降刘太傅,太傅的谴来的密使明言了这些人未来的去处将士编谴垦荒团、作为代罪之身被强留在流求岛上定居垦荒,从而给未来的“台湾府”留下强有力的发展基础。

    若真依张浚这一番谋划,那么刘太傅想在未来给“台湾府”留下的根基将不复存在。

    日后太傅想要发展“台湾府”,只能通过其他手段、从内地向已经被权邦彦杀得血流成河,人口剩下不足万户这大海岛上迁徙百姓了。

    两者相比之下,显然是以代罪之身屯垦留驻更省时省力,更利国利民……

    李纲心中做着这样的暗忖时,站在他身边的权邦彦却心中想到了另外一些问题、那是关于战事、兵务上的问题。

    二十万人换取两万杆北朝的新式火器,昨夜权邦彦密会军情部密使的时候,他已经得知此次刘行将以那支一天之内打垮了金国最后一股强大抵抗力量、号称全身皆利器的“猎刃部队”前来攻击流求岛。

    那支部队总兵力上,根据那位密使所说、也不过是太傅新创私军编制的一个旅,人数也只有两万人而已。

    若真如张浚所谋划的,亦等于说张浚是要用二十万残兵败将的性命却与刘行打一场消耗战,用那二十万人将刘行私家军“猎刃部队”全部消耗在这流求岛上。

    从火器上而言,太傅私军肯定是当今天下最厉害的。从未来考虑,太傅的私军若是一战被灭、不只是会让太傅威名受损,更会使得皇家部队整体的士气严重受损。

    一旦出现那种情况,张浚计谋成功、他带着的两万精兵将成为琼州岛上给两广集结重兵极大阻碍的真正强劲之旅。到那时他凭借两万精锐,完全可以在琼州为康王争取到更多的苟延残喘之机、进而使刘太傅在统一大业上全面处于劣势。

    不行、绝对不能让他的谋划成真,不能让康王采纳他的建议。权邦彦、李纲二人的心中暗忖道最后,同时冒出了这样一个想法来。

    心生相同的想法、李纲抬头望了望权邦彦。权邦彦在李纲望来时,也正巧垂首望向李纲。二人四目一对、迅速地以眼神做了一番交流。

    “陛下、臣以为张制使此番谋划甚是不妥、不可取也!”

    四目相交、眼神交流之后,权邦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