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宋-第5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作品已开启防盗模式,看正版、请到。

    接着黄潜善接过了话端,对赵构拱手道:“陛下,臣等既然想到以战养战,又怎会不知不可犯民怨呢!臣等所想之以战养战,绝非只是会激怒北朝民众。恰恰相反,臣等是想用这以战养战,既能从北朝手上夺回中原、又可使我朝万民更加归心于陛下。”

    “不错,以战养战不等于自毁干成。”汪伯彦也在黄潜善说完话时,开口接话继续道:“刘贼不是最重百姓福祉吗?我与黄相所想之策,就是要看看他到底是真为万民计、还是只是为了篡我大宋伪行者。”

    听到二人如此说,赵构原本打消立即发兵北上的念头再次被勾引了起来。

    他双目炯炯地看了看二人,在二人说完时立即发问:“二位卿家到底是要如何以战养战,莫要再多闲言,速速告与我知。”

    见赵构心急了,汪伯彦也不迟疑,马上开口道:“刘行口口声声爱民如子,却将三百万人扔进了教化营,可见他极有可能是个伪君子。既然他是伪君子,那我朝王师完全可以抓住那些准备逃往北朝的臣民,将其推在我大军之前做开路先锋。”

    看到汪伯彦话至一半侧头看了他一眼,黄潜善会心的一笑,立即接着说道:“以民为前驱,北朝的军队若是想开打,必然先杀平民。那样刘贼的伪君子面目便会被彻底揭穿,从而让他再也无法伪装下去。”

    一句话说道这里,黄潜善也停住话、侧头看向汪伯彦。

    汪伯彦也是会心的一笑,继续说道:“他若人让北朝军队不得杀平民,嘿嘿,一旦两军近战、北朝那些火器便失去极大的效用。陛下,您说我朝王师还完全处于下风、全无胜算了吗?”

    “只要北朝军队对前军平民展开杀戮,那么必然激怒天下更多的平民。他若不公积金前军平民,失去了先机与兵器之利。我朝王师与之肉搏胜负难分,我军近战、肉搏便会增加胜算,从而使我军可以从北朝军队手中抢回被其抢走的钱粮来。”汪伯彦说完黄潜善说,二人竟像是说起了对口说唱一般地阐述出了他二人共同商议好的计策来。

    本作品已开启防盗模式,看正版、请到。

    那通传使径自跑到刘行面前,将一份军牒双手呈上后,朗声道:“禀太傅,依您所令。我军驻于北燕的四镇兵马已于一个时辰前,由岳飞岳军门统率、分从四路开抵云中府二十里外驻扎。”

    “云中城里的情况呢?”听到通传使的话,刘行悠闲地拿起身旁的茶盏和喝了一口茶,丝毫没在意胡安国已经张大了嘴巴、宗泽已经愕然失身和种师中那一脸大惊的神态。

    那通传使接问,马上将从袖口中拽出一只小卷轴,呈给刘行后说道:“五个时辰前,夹谷谢奴离开了云中府南下,三个时辰前武英阁六十名兄弟与负责北燕皇宫宿卫的宿卫将军夹谷骞达成协定后,由其引领已顺利控制了北燕皇宫。如今夹谷谢奴的儿子和他那些族人,大多都已被武英阁的兄弟秘密看管起来了。”

    听完这些禀告,刘行才侧头俏皮地一笑,对种师中说道:“嘿嘿,师叔,那夹谷谢奴想要跟侄儿我玩,他还太嫩了点。我让他南下来为我庆生、为他那宝贝女儿主婚,就算他不想来也必须做个样子先离开云中府。”

    本作品已开启防盗模式,看正版、请到。(未完待续。)

第1060章 暴击敌后、三连杀() 
“苏大郎、你太是不仗义!”

    苏权此言才落,突然间从后堂内传来一个声音。那声音未落,一人已经健步如飞地走进了正堂之中。

    双脚才站稳,那人便瞪着苏权大声嚷道:“你这小子太坏了、坏到家了!直娘贼地,爷爷我前日才将这秘密酒后告知你,你今日就拿来对太傅说、想要给我老人家穿小鞋是吗?”

    这人是谁、竟敢如此公然对着苏权叫骂?要知道当今天下,除了刘行之外似乎再无人敢这样对待尚未正式辞去通商部尚书的苏权呢!这人的胆量也太大了。

    敢如此对苏权说话,当然说话之人也有十足的底气。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一直在猎人谷中为刘行督造出了大量新式火器的耶律跋慎。

    乱官职、他不比苏权低,比谁更得刘行器重和信任、二人也在伯仲之间。再加上耶律跋慎年纪足以做苏权的爹了,所以平时私下里苏权也一直尊称他一声“耶律大叔”。

    正是有这些底气在,耶律跋慎得知前日告诉苏权的秘密马上被他拿出来跟刘行邀功、同时给他下了个绊子。当即气得从后堂蹿了出来、指着“不仗义”的苏权就是粗言出口、直来开骂了。

    只是骂人似乎还不解恨、耶律跋慎骂声未落,挥舞起拳头直朝苏权砸将过去。

    一见到他举拳砸来,修为上虽比不过他、毕竟也还得到过神人点拨的苏权“蹭”地扭身直蹿到了刘行身后。

    本作品已开启防盗模式,看正版、请到。

    任何事情都不会空穴来风,自然地、任何的信任也都不会没有原因。而耶律跋慎在眷养孤儿的事情上之所以没有被刘行怀疑什么,那全是因其做法证明了他无私心藏于其间。

    他是怎么做的呢?耶律跋慎在按月资助那些保育院的时候,并不是以他的名义去资助、而是以猎人谷的名义去资助。对那些孩子们说的,也是受刘太傅之命、去让每一个因战争失去家人的孩子有个美好未来。

    这就是信任的源泉,换做别人在资助孤儿的时候即便不想收买人心、日后图谋不轨,但也很少有人能将善德拱手让与他人。耶律老先生做到了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的事,他拱手将善德全部让给了刘行。

    投桃报李,刘行知道他的用意是不居功、不从自己身上分走半分的信仰之力,同时也向世人证明他绝非要用这种手段收买人心、图谋不轨。

    明其用意、自信不疑,所以耶律跋慎很清楚刘行对他是绝对信任的。

    心知肚明刘行不会对他有半分怀疑,耶律跋慎收起了拳头,对着刘行颔首一礼:“这小子是真不厚道,就算不是想要给我挖坑、使绊子,也是想要抢走我的功劳。”

    微微停顿,他从袖子里抽了几张纸来。

    呈到刘行面前后,耶律跋慎继续说道:“这是前些时日我谴人回我老家,从旧宅梁上找出来的。上面是祖上留下的蜡丸中所藏祖训,言明了契丹皇族宝藏所在大概位置。”

    言至此处、面露愧色,他轻叹一声接着道:“但由于我家早分出了嫡系一脉,故而便是我家祖上也不知那些宝藏具体埋与何处。若想知其具体位置,怕是只有太傅您生擒活捉了耶律大石那贼厮,才能从他的口中问出来了。”

    听完其言,刘行淡淡地一笑:“耶律大石迟早我是要捉到他的,不过这宝藏大致有个位置,我相信便足以让考古队那群家伙寻出线索、找到其埋藏之地了。”

    本作品已开启防盗模式,看正版、请到。

    一切的一切都得拜那些远番来敌所赐,是那群强贼之兵帮张扬迅速壮大起来的。

    怎么这样说呢?原因是远番之兵杀入西域之后,前军屡次遭遇张扬重创。

    一次又一次被伏击、被突袭、被以麻雀战打得狼狈不堪之后,远番领兵元帅乌沙夫意识到他上了耶律大石的当。

    这不可能是一场如那西辽皇帝所说、可以速战速决,以压倒性又是快速结束的战争,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才能打完的战争。

    对手太狡猾了,千人左右就能凭借火器的犀利打得他是损兵折将、溃不成军。

    打完他之后,等到他想纠集重兵将对手的兵马围歼时。那该死的对手却恍如在茫茫戈壁滩上蒸发了一般,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竟让他寻不到半点蛛丝马迹。

    有几次,乌沙夫气急败坏地也曾想过让大军直插疏勒城,去掏了那个叫张扬的老巢。

    结果呢?每次当他大军欲动之时,进入到西域的大宋皇家部队就会出现在他攻往疏勒城的要道上。不是搞实战演练、就是在征讨叛宋部族。

    他的大军想过去除非先跟大宋皇家部队打上一仗,可是乌沙夫早从耶律大石那里知道了大宋皇家部队如今的实力有多大强劲了。

    一年灭西夏、两年围上京,不到三个月扫平吐蕃。如此一支大宋王师,不要说那是十几万人、就算是几万人乌沙夫也不敢轻易地招惹。

    如此一来,每次他要直捣疏勒城都会遇上大宋皇家部队。大宋皇家部队以各种借口就是不让路、他也只能望着那沙海忿忿地不了了之。

    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远征西域的乌沙夫知道他最需要的是足够庞大的粮草补充。想要在西域完成与耶律大石的约定,得到想要的利益,他只能学起张扬的做法、一声令下让其麾下的兵士冲向了四方去劫掠各部族。

    同样是以战养战的战术,张黑子是怎么做的?

    只杀土豪劣绅,只杀奴隶主和富人。张扬的部下都很明白,在执行游弋战过程中进行以战养战,他们只能朝那些部族首领、为富不仁的富人下手。否则错杀了一个平民,张黑子随时摘掉他们项上人头。

    同样是以战养战的战术,乌沙夫又是怎么做的?

    他的部下冲进附近的部族村落以后,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一概洗劫。遇上有人抵抗,轻则灭其一家、重则整个村落都要被屠灭。

    本作品已开启防盗模式,看正版、请到。(未完待续。)

第1061章 以少胜多,再震众番使() 
将老先生扶坐回到位置上,刘行也是苦笑一下道:“法理不外乎人情,先生是犯错,也只是犯了收徒不慎之错。可是失察之责,主责不在您,就不必谈什么治罪了。因为这贼厮做那事时全未动用任何公器,只是私人向成都府学政打了招呼,纯粹私人行径。所以嘛,先生只需将其逐出门墙,无需受罚了。”

    胡安国一听这话,马上一脸羞愧地道:“好、好、好,你这厢大事一了,我立即休书一封、通传天下,与这贼厮断绝师徒名分、绝了往日情分便是。”

    “开封府,方庭硕何在?”老先生话音才落,刘行一转身巡视堂内众人,口中高声呼喊了一声。

    方庭硕闻听召唤,马上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垂首执礼道:“属下在此,太傅有何吩咐?”

    本作品已开启防盗模式,看正版、请到。

    燕通宴,如今眼前自己这场生辰宴,不也是一场燕通宴吗?

    不过这场燕通宴,刘行更加清楚接下去做什么。只要自己将接下去的事情做出来、做好了,相信从此后此等宴会之风也会随之被压下去。

    心中早有数,刘行不再多言。重展出笑颜后,走到了宗泽面前:“宗帅,其他的事都该简则简、能摒除便去摒除。但这个表字之事却是省不得、去不掉,所以,嘿嘿,还要劳烦您为我正式赐个表字吧!”

    表字这种丰富起源于商朝,盛行于周朝,后来形成了一种制度。

    男子成人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当然,这种风俗性的制度,在大宋朝已经算是个例外。因为许多平辈人之间,同僚之间相见,是根本不会再去称呼对方字号、多数时间只是称呼名字的。

    这是一种起源于乱世、百余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与胡人融合过程中产生简约化的结果。

    然而刘行是汉人,虽然大宋朝百年以来一直也很重视礼仪,并未明令天下必须改回到唐朝之前那种人与人之间称字为尊、呼名为贬的风俗,但刘行却想让汉人的礼仪繁杂去除、简约留下。

    要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

    按照唐朝以前的史书所记,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

    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

    为人处事、重礼守真是好的,这种表字的制度与风俗,便是可以留下的那种。刘行的这些想法,早已告知了宗泽、种师中等人。

    所以当刘行微笑一语后,宗泽马上开口也是微笑着道:“小种相公虽是你长辈身份,然则却也是你的宗门师承传习之师。故而,我只想赐你一字,以表汝德。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