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道祖师爷-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人可得殷明亲自教化?

    若不是他知道值得,他又如何会如此大费周章。

    由此可见甘乐之分量。

    殷明今日所诵之《华严经》并非超度世间亡魂所用,他只是为了度化那些心中执念不消的人。

    此次宇黄一战,把黄国百姓哀鸿遍野,这在黄国国内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晁皇一心向佛,可是却无半点佛经可以度化世间众人。

    唯有引出《心经》劝解世人向善向佛。

    可他的佛性本就不深,由他念诵《心经》自是没有取得什么效果。

    殷明这才将《华严经》拿出,并且亲自讲经。

    他这也是在为甘乐之后超度亡魂做准备。

    毕竟甘乐虽有佛性,但佛道尚需磨砺。

    此刻用《华严经》来增进他的佛道,自是再好也没有了。

    祝明飞点头道,“夫子几次三番为甘兄护法,此次更是亲自为他讲经,我等弟子何来如此福分。”

    祝明飞这话有些自嘲的意思在里面。

    他原本就是一个眼高手低的人,此次跟随殷明一道前来黄国,一方面是想自我磨砺一番,另外也是想看看甘乐传道究竟怎么样。

    他并不关心佛道。

    但殷明关心。

    所以他也就不得不多注意两眼。

    虽然他心中之道与佛道无关,可他必须要注意的是,任何道的传承都离不开人。

    甘乐如何做的,他需要学习。

    这一点,即便是眼高于顶的他也无法反驳。

    所以见得殷明亲自为甘乐讲解佛经,心中多少有些羡慕,如杨子铭一般。

    可他的羡慕之中还带着些许自嘲,因为至今他还未明确自己心中之道。

    杨子铭笑着道,“祝兄所言极是。”

    “不过,我等皆是心向文道之人。”

    “只要我等为弘扬文道竭心尽力,定能福缘尽来!”

    杨子铭的眸子里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对于文道,他从一开始只是相信殷明。

    可是经过这些事之后,他更加坚定的相信文道对于整个世界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

    而他作为这个世界里,第一批弘扬文道之人,也定能受到世人的尊奉。

    或许杨子铭所求并不是如此,他或许只求心安。

    可是作为文道首批入道者,千百年后,岂有被世人遗忘的道理?

    所以杨子铭对未来更加期待。

    “因于众生,而起大悲。”

    “因于大悲,生菩提心。”

    “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所谓正觉,也就是所谓圆觉之境。

    《心经》之中早有阐述,殷明讲解这里,自是要着重解释一番。

    “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

    “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

    “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

    “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殷明顿了顿,目光望向远处也闭眼打坐仔细聆听自己讲经的白彦。

    白彦一直在疗伤,时至今日也好了五六分。

    今日乃是殷明特意叫他出关。

    “何以故?”

    “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是故菩提属于众生。”

    “若无中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汝于此义,应是如解。”

    “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

    何为圆满,何为圆觉。

    殷明思考再三,决定还是亲自讲解一番。

    毕竟佛道刚兴,他可不希望因为佛法滞涩难懂让世人入佛产生障碍。

    那便是业障。

    佛家既云消弭一切业障。

    那殷明自是要未雨绸缪,先世人所先,明世人之明。

    话音落下,殷明的目光却仍旧停在一动不动的白彦身上。

    此刻白彦的脸色已经好转许多,闪烁着些许光泽。

    殷明见状,不由微微点头。

第561章 度化白彦() 
皇城讲经完毕之时,已是三日之后。

    白彦的伤势已然痊愈,体内内息滚滚如潮,武道修为更上一层楼,只差最后临门一脚便能踏入真圣之境。

    杨子铭与祝明飞先是与甘乐见礼,而后才向白彦道喜。

    “恭喜白兄,不日便能踏入真圣之道!”

    两人诚心诚意,并无半分虚伪。

    对于武人而言,没有什么比踏入真圣更重要。

    千元大陆,自武祖以降,天武王之后,真圣便已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若能踏入真圣一境,便是一国,一方势力之底蕴。

    这样的存在,随便跺一跺脚,八国也会好生震动一番。

    譬如唐国底蕴刘老,黄国底蕴晁皇的皇叔。

    这些人都是顶尖的存在,平日里世人根本无法见到。

    白彦闻言却有些无感,主要是他对武道的追求早已不像当初那般狂热。

    相反,而今他的心中,尚还在坚守的,却是文道。

    较之于武道,他更希望自己能在文道上有所突破。

    今日听闻殷明讲经,他心中一些执念已然开始消失,只是尚不清晰,便如同薄雾渐散,其中这个过程最是漫长。

    而他也知道,殷明之所以叫自己前来听讲,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自己能够重拾初心。

    甘乐也向白彦道喜,可白彦却微微拱手道,“甘兄离佛只一步之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此言倒是不假。

    而今的甘乐心中佛性渐渐深刻,佛道也逐渐明确。

    对于他而言,成佛,只是时间的事。

    只是他并不知道成佛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同很多和尚一般,佛对他们而言乃是虚妄和不切实际的。

    他们虽能秉持心中佛性不断诵佛,念佛,不断参悟佛经。

    可是他们并不知晓成佛对于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而佛道中人也不会去强求。

    因为他们坚信的,便是一切皆是虚妄,便是佛,也是虚妄。

    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何所谓空?何所谓色?

    何所谓佛?何所谓沙弥?

    心中有佛,自然成佛。

    殷明的话音落下,甘乐立时顿悟,对着殷明双手合十,道出了千元大陆上第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殷明微微点头,甘乐转身便朝皇宫深处的行去。

    杨子铭与祝明飞见状,也是躬身退下,偌大的演武场上,只剩下殷明与白彦两人。

    当初在天元城,殷明便已唤醒了白彦的初心。

    而今他要做的,乃是让白彦重拾初心。

    无论是苏堤平原一战,乃是乾黄城讲经,殷明一直都是抱着这个想法。

    初心,乃是文道传承的关键。

    任何文道中人都不可以忘却的,便是初心。

    “三日讲经,不知你听懂了多少。”

    殷明淡淡问到。

    他当然知道白彦肯定已然明了不少,甚至有可能已然渐渐响起当初的自己是何等年少。

    年少的故事,最是动人。

    而动人的故事,最能体现初心。

    只是殷明不知道的是,白彦究竟有没有明白他的用意。

    白彦微微躬身,脸上呈现出一派祥和面容,“众生皆苦,而我等皆悲。”

    “以悲入世,方能普渡众生。”

    白彦没有入佛,可也从《心经》与《华严经》中得到不少佛道真谛。

    这对于他而言,乃是极好的事。

    他本就是一个嗜血之人,身上的血腥味儿足够掩盖他原本身上的书香之气。

    这对他而言,对他心中的道而言都是极其危险的。

    一旦有朝一日他的血腥味儿浓烈得无法缓释,那他便会彻底的坠入魔道。

    这也是殷明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度化他的原因。

    一入魔道深似海,千年修为毁不迭。

    白彦是个人才,而且一心向文道。

    眼看着他坠入魔道,殷明岂能眼见?

    他在天元城刻意唤醒白彦的初心,此次又大讲《华严经》来洗刷他身上的血腥味儿。

    为的便是让他能够重新归于正道。

    从刚才白彦的回话来看,他似乎已然明了。

    殷明满意的点头,笑着道,“普渡众生并非实际。”

    “可却是一个触手可及的目标,有待一日你能彻底悟透众生,那便是文道大成之日。”

    普渡众生说起来都不现实。

    可正是因为不现实,所以才要坚持。

    倘若以为不现实就放弃,那世间苦难如何化解?

    白彦追求文道也是一般,倘若他因为心向文道而遭受百般折磨就放弃,那此刻的他还是当初的白彦么?

    他十凶之名响彻八国,引得世人憎恨。

    若因为如此他就放弃追求文道,那此刻的白彦还有如何心道?

    那些原本看起来不现实,不实际的东西,往往便是需要坚持的东西。

    越是坚持,越有动力。

    越是坚持,越发得道。

    普渡众生乃佛家之言,可在文道之中,却也不是独此一家。

    类似之谈,数不胜数。

    白彦能够从佛理之中参悟出自己的道,那便是他的福缘。

    白彦对着殷明再度一拜,“弟子谨遵夫子教诲。”

    从此刻起,白彦再不是十凶白彦。

    而是一个为弘扬文道,钻研文道不懈努力的,但却能够拿捏分寸的白彦!

    众生相,平等相。

    宇黄一战,牵连无数无辜百姓。

    白彦亲眼得见,在听殷明讲解《华严经》之时,心中愧疚犹如泉涌。

    而今正视自己初心,他却又放下了。

    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

    他所能做的,只是在更加漫长的未来里不断的推行与弘扬文道,以此来安定八国。

    而也只有如此,他的内心方得安宁。

    于是,黄国之事彻底落下帷幕。

    不久之后,晁皇将皇宫修建成寺庙,其中立了一尊佛像。

    那佛像的样貌与殷明有五分相似。

    旁人问及,为何如此?

    晁皇与甘乐的回答是,“夫子乃万道之首。”

    而在寺庙建成,佛像鼎立之际,殷明早已与杨子铭等人一道到了宇国。

    宇国内乱,凌望鱼深陷困境,殷明岂能坐视不理。

    再加上灵越皇已然宣布支持无为而治,殷明自当前往。

    只是在途中,殷明便已然感受到了宇国国内尖锐的矛盾冲突,远比他所想象的还要厉害。

第562章 宇国之乱() 
英国公常青控制住了宇国大军,更是得到了宇国底蕴王崇的支持。

    而灵越皇苦苦守着皇位,面对朝廷内外联手逼迫,却硬是没有服软。

    可谁人心中都清楚,一旦英国公常青下定决心逼灵越皇退位,就算先皇再生只怕也无法阻止。

    而今英国公常青所担忧的只有一点,那就是朝中的保皇派,以及他逼灵越皇退位之后,自己的声誉。

    但凡是当皇帝,总归是要名正言顺才行。

    当初灵越登基为帝,常青之所以这么多年未曾因为心中怨恨而谋朝篡位,很大程度上便是基于名不正言不顺。

    而且宇国皇室何等尊贵,岂能为外人所耻笑?

    所以常青宁愿压抑着心中不忿,也不愿与灵越皇手足相残。

    可是这一次,他却没打算继续忍着。

    如果灵越皇当真要在全国推行无为而治的国政,那么他常青宁愿冒着不为先祖所容的后果也一定要阻止他。

    于是,皇城便成了一座孤城。

    常青派大军封锁了皇城,所有人等,不能随意出入。

    对外称,他这是想让灵越皇仔细想清楚。

    可实际上,众人皆知的是,他是在等灵越皇自己写下退位诏书。

    只有灵越皇自己退位,常青继位才名正言顺。

    这是他登基为帝的唯一合法途径。

    不然,他就是乱臣贼子。

    这个规矩从当年的古皇朝延续至今,从未改变过。

    殷明来到都城,尚未入城,韩羽便率大军将他们围了起来。

    韩羽不认得其他人,可是他却认得白彦。

    当初他跟随龙闻攻入黄国,在苏堤平原大战,白彦的模样,韩羽瞧得一清二楚。

    所以当白彦一进入宇国,韩羽便立刻将此事上奏到了英国公处。

    常青给的指示很简单,拿下。

    可越是简单的两个字,却越是让韩羽觉得为难。

    当初白彦大战龙闻的景况此刻他依旧历历在目,让他拿下这么一尊大神,他哪里有哪个本事?

    再者,拿下白彦的意义在哪里?

    连龙闻都死在他手里,拿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