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道祖师爷-第3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放心,如果皇帝不允杨子铭成为儒家首主,我也有办法让他不得不同意。”

    其实在回唐国的路上,殷明便已经想好了对策。

    只是未曾与人说起罢了。

    最近几日杨子铭讲道效果甚好,只要再持续几日,儒家必立。

    殷大帅看了他一眼,而后微微点头,并未再多说。

    第二日,黄国传来消息,木寅已经再赶往唐国的路上。

    其实殷明之所以选择唐国,也正是试验自己的鉴鬼之术到底是否行得通。

    而今他的认知里,只知道殷大帅一个鬼。

    要试验他的法子是否可行,当然只能在殷大帅的身上进行实验。

    又过去几日,杨子铭讲道完毕。

    而殷明则拿出了《中庸》赐给杨子铭。

    中庸之道一直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杨子铭身为儒生,对仁义礼智信等一系列儒家核心思想已然了然。

    那也是时候让他学习中庸之道了。

    而且《中庸》又是儒家中专门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哲学专著。

    用来给新入门的儒生讲道,实在再合适不过。

    当杨子铭翻阅中庸,才刚刚晋入圣者不久的他,修为立时攀升,一下子冲到了圣者巅峰。

    无边无际的文气蔓延至整个洪京城,全城上下无不惊动。

    便是对儒家不甚看好的皇帝也惊得从宝座上站起,目光远眺。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之道,响彻整个洪京城。

    殷明的身影出现在洪京城上空,右手握朱笔,左手提玉蚕纸。

    “今立儒家!”

    “杨子铭首主也。”

    十个璀璨金字出现在玉蚕纸之上,无边文气瞬间卷入其中,蕴含着磅礴文气的玉蚕纸,霎时间出现在杨子铭的手中。

    杨子铭抬头看向殷明,而后双手高举玉蚕纸,对着殷明恭敬一拜。

    “弟子杨子铭,谨遵祖师之命!”

    杨子铭慨然的声音随着万千百姓欢喜的声音响起。

    一时间,洪京城沸腾无比。

    而此刻,在皇宫之中,却是一片冷清。

    皇帝看着面无表情的殷大帅,几欲发火,但都硬生生忍住了。

    他低沉着嗓音问到,“大帅,为何会这样?”

    殷大帅若无其事的道,“陛下,末将并非文道中人,无权对文道之事指手画脚。”

    皇帝一听,顿时就坐不住了,起身厉声问到,“他殷明还想造反不成!”

    殷大帅闻声蹙眉,目光略带疑惑的看向皇帝,“陛下此言何意。”

    其实两人心中都明白,只是看破不说破罢了。

    皇帝被殷大帅一句“此言何意”给堵在当场,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一时间尴尬不已。

    殷大帅看着他窘迫的样子,脸上仍旧毫无表情,“陛下若无要事,末将告退。”

    话音落下,殷大帅转身便离开了皇宫。

    本章完

第585章 再见唐皇() 
皇帝让殷明立三皇子为儒家首主,其用意乃是再明显不过。

    而皇帝的底线在于,殷明即便不立三皇子为首主,那他也决计不能立杨子铭为首主。

    可是殷明不能越过了他的底线,而且还狠狠地踏了一脚。

    皇帝恼羞成怒之际,千算万算的计划全部崩盘,渣渣没剩。

    “传殷明!”

    是时候摊牌了。

    皇帝不在乎世人怎么看自己,但他在乎自己手中的皇权。

    儒家若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那立了还不如不立。

    殷明既然摆明了与皇家宣战,若他一味退让,只怕手中皇权会进一步被削弱。

    殷明进得皇宫,文武大臣皆在,除了殷大帅。

    过去如此之久,当殷明再度站在这里,内心却毫无波澜。

    甚至连物是人非的感觉也无。

    在他的眼里,这里永远都只会是一个模样。

    “参见陛下。”

    殷明微微拱手,身子昂然不曲。

    戴正兵一见便是冷笑,“好啊,好大的祖师做派,见得陛下竟连最起码的礼仪也没有了啊。”

    朝中诸臣,除了冯祥与青林侯,其他人无不对戴正兵的冷嘲热讽表示赞同。

    孟正锋又被放了出来,毕竟当初殷明离开唐国之后,他那所谓蒙蔽圣听的罪名自然就不存在了。

    此刻见得到殷明如此堂而皇之,几度欲言又止。

    他是在衡量当下局面。

    之前他以为帮了皇帝,自己就可以平步青云。

    可没想到皇帝在一众势力弟子面前转手就把自己给卖了。

    那憋屈,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所以此次再度面对殷明,他心中计较着,无论如何也要彻底看清楚局势,然后再出手。

    可一旁的狄仲孙却管不了那么多,径直怒道,“殷明,你当此地是何处?”

    “天子在上,你岂能不拜!”

    殷明只冷冷的扫了他一眼,没有开口。

    只见他淡淡的望着皇帝,“不知陛下今日召草民前来,所谓何事。”

    刚才“参见陛下”的时候,殷明可没自称草民。

    而现在“草民”二字出口,顿时让戴正兵,狄仲孙两人一怔,直勾勾的盯着殷明,半晌说不出话来。

    是啊,殷明又不是你唐国的官,为什么要讲你唐国的朝仪?

    他话音落下,朝堂之上竟无一人发声反驳。

    便是皇帝也一脸憋屈的看着他。

    孟正锋这回算是看明白了。

    皇帝始终还是那个皇帝,可殷明却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殷明。

    皇帝强忍着心中怒气,低沉着嗓音问到,“你可知罪?”

    这话一出口,堂下众臣皆是再度一惊。

    这怎么一样的套路又来了?

    当初也是这句话开头,而后不但没能剿杀殷明,反倒让殷明顺着杆子往上爬。

    现在又来?

    皇帝你怕真的是。。。

    缺心眼啊。。。

    殷明若无其事的应声,“草民不知。”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顿时让殿内气氛再度一紧。

    当初也是这样的情形,而今还是这样的情形。

    皇帝摆明了要对殷明动手,但殷明却摆出一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架势。

    皇帝这一拳打在棉花上,根本无从着力啊!

    “大帅可曾与你说过儒家首主人选之事?”

    皇帝怒极,可却仍旧没有发作,继续低沉着嗓音问到。

    说到这事儿,殿内诸臣皆是竖起了耳朵。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这件事。

    皇帝与殷大帅所言,仅限于他们之外,殷明这第三个人知晓。

    其他人根本没听说过这回事。

    只见殷明兀自淡淡应声,“说过。”

    说过。。。

    的确是说过。。。

    殷大帅还好生劝说了一番呢。

    可结果呢?

    皇帝板着脸问到,“违抗圣命,欺瞒君上,此乃死罪,你还不知吗?”

    殷明忽的蹙眉,“草民不知何时违抗圣命,也不知何时欺瞒君上。”

    “朕让你立三皇子为儒家首主,你却立了一个庶民杨子铭。”

    “这难道不是违抗圣命?”

    “你立杨子铭为首主,却事先没有与朕商谈,这不是欺瞒君上?”

    “殷明,朕念你开创文道,而今声名远播,所以对你一再容忍。”

    “但你也休得如此放肆!”

    话到最后,皇帝终究是忍不住了,忽的站起,大怒不已。

    诸臣见状,均是拜跪在地,高呼,陛下喜怒。

    于是,整个殿内,仅剩殷明与皇帝两人仍旧站立。

    皇帝怒目而视,胸膛急剧起伏,显然已经气极。

    可殷明却兀自不觉,脸上毫无波澜的与之相对。

    只听殷明道,“既然陛下也知乃是草民开创了文道。”

    “那文道之中的首主,何时轮得到陛下来定夺?”

    殷明话锋忽的变得尖锐,如同一根利刺,狠狠扎进皇帝的心窝。

    文道,与你皇帝有何关系?

    我想立谁便立谁,你想发号施令,只怕找错了对象。

    “你!”

    皇帝硬生生一句“放肆”没能说出口。

    主要是前面已经用过这个词,而今再用,只会显得自己词穷。

    可他这半截话出口,气势上顿时便弱了一截,直让殿内诸臣心中一凉。

    冯祥和青林侯还好,他们本就不愿意看到皇帝欺压殷明。

    而今殷明已经具备足够势力与皇室抗争,他们倒是乐见其成。

    殷明摆手,冷冷道,“文道之兴,势不可挡。”

    “陛下若想以强权镇压,草民自有法子应付。”

    “莫说三皇子儒学不精,无法担任首主。”

    “便是三皇子精通百家,草民也决计不会立他为首主。”

    “所以陛下,你若是想将儒家握在自己手中,成为你皇权的一部分,那这个算盘可就打错了。”

    殷明的目光锐利而深邃。

    三皇子究竟是什么样的所在,殷明不论。

    只是,儒家乃百家之一,文道之一,乃是他文道祖师开创之一。

    你唐国皇帝想把它握在自己手里,痴人说梦罢。

    “殷明!”

    “你当真以为朕不敢动你吗!”

    皇帝此刻大怒,彻底爆发了出来。

    堂堂天子,竟被一个草民逼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殷明这一次的话锋进攻,较之上一次更是猛烈,直让皇帝难以招架。

    所以此刻,除了继续扩大自己音量分贝之外,他似乎已经找不到其他办法。

    本章完

第586章 直斥皇帝() 
皇帝敢不敢动殷明。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殷明离开如此之久,已达真圣修为,实力势力都今非昔比。

    他敢毫无畏惧的上殿,自是有着他的底气。

    而皇帝在这些日子里,难道就毫无长进?

    当初放殷明离开唐国之时,他便已然在着手准备后手。

    真圣,让他在短时间内突破到真圣修为,自是不可能的。

    可他不是真圣,并不代表其他人不是。

    当初殷明在唐国内结下的仇家里,可是有着几尊真圣的。

    而刚巧不巧的是,鹧川河伯最近就在皇宫面圣。

    殷明上一次被皇帝胁迫进殿,由头便是他杀了河伯的幼子。

    怎么就这么巧呢?

    皇帝实在不愿意亮出这张底牌,因为他与河伯家的秘密,至今还无人知晓。

    当然,在他的意识里还无人知晓。

    实际上有没有人在暗中已经打听到,这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皇帝以为无人知晓,所以这张底牌一直被他按得死死的。

    无论是当初的殷大帅,还是而今的殷明,皇帝从未动用过这张底牌。

    可是现如今看来,如果让殷明再继续这么肆无忌惮下去,只怕他的皇位便岌岌可危。

    没了皇位,一切底牌都是空谈。

    当然,这只是其一。

    大殿之中,诸臣皆是跪拜在地,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皇帝则浑身内力澎湃,不吐不快,额头之上青筋鼓胀。

    而殷明却仍旧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闻言只淡淡道,“这几日,杨子铭一直在学宫讲道。”

    “看样子,陛下并未派人打听。”

    “既然陛下不愿意亲自去听,那今日草民便亲自与陛下讲解。”

    殷明的目光划过皇帝的脸颊,语气忽的一振。

    诸臣无人敢说话。

    此刻众人心中所想皆是皇帝到底是不是失心疯。

    当初都没能把殷明拿下,而今殷明已经彻底成长起来,皇帝到底有什么底气敢动殷明?

    皇帝忽的冷笑,“朕为何要去听一个乱臣贼子讲道。”

    “你当朕当真失心疯么?”

    “这里不是元南,这里可是唐国!”

    皇帝也加大了声音,生怕殷明听不到也似。

    可殷明却兀自不以为然,只瞥了他一眼。

    而后听殷明道,“儒家之论,之于国君,是为仁政。”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所谓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殷明话到这里,目光落在皇帝的脸上,“儒家虽尊崇王道,礼制。”

    “但并非腐儒,只知死忠,而不知反抗。”

    “王道之下,万民乐业自是大道。”

    “可王道之下,礼制崩坏,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此等王道,便不该继续存留。”

    “陛下不知仁政,不懂仁政,草民毋须与你炫耀与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