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道祖师爷-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检查了两人的生员身份,又搜过身,便有考场人员分别带两人去考场。

    这些倒是都与童生试时候相似,不过检查更严格了十倍。

    终于,到了开考的时辰。

    这乡试,也是考两科。

    乍看起来,似乎与童生试的考核相仿,但是真正的严苛的地方,在其阅卷上。

    这乡试的阅卷,却是各省府或者京城的学政来批阅。

    而且,总考官是朝廷特派的官员。

    这次的京城乡试,尤其吓人,主考官居然是礼部文官之首的礼部侍郎。

    很多童生都在悲叹,这位大人主考,怕是今年举人的数量能有往年的七八成就不错了。

    殷明不慌不忙的做完了墨义,随之拿到了策问的题目。

    看到策问的题目,殷明却不禁微微皱眉。

    这次策问的题目是“定国以武,治国以文,天下安之”。

    这题目居然跟童生试的题目,有八九分相似!

    童生试的题目是“为政以武,陈力就列,居国下定之”。

    这两题说白了,都是在说治国的方略,考的是考生对政治等方面的见解。

    至于具体破题之处,却就看个人的理解和见识了。

    这两题如此相似,固然没什么不符合规定的地方,但是却绝不合常理。

    殷明忽然想起杨凤然的笑容,顿时有所明悟。

    虽然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但是这题目的设立,只怕跟他脱不了关系。

    他这是想将自己一军。

    毕竟,一个人的才华是有限的。

    面对一个题目,要写出两篇文章,却是不容易。

    自己若是照搬先前的文章,那无论如何也得不了解元,甚至连中举都很难。

    殷明摇了摇头。

    只是,这却也未免太小觑自己了。

    他直接提笔,写下破题之策——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知耻。”

    这是讲究“政治”和“刑治”,是一种治国的方针和路线。

    孔子曾批判这种治国方法,因为这种路线不如“德治”,只能算是勉强合格。

    殷明这也是见人下药。

    这位主考官是礼部侍郎,出身济上学宫,想必是注重礼法和制度。

    殷明这一“政”、一“刑”,应该是正中他的下怀。

    殷明不暇思索,一篇观点紧致,论据精明的文章,从他笔下呈现。

    ~~~~~~~~~~~~~~~

    贡院的主考房在一座三层阁楼上,考官从这里可以俯视整个考场。

    几位身穿官服,头戴乌纱帽的考官分别坐在两旁,都不多说话,低头等着判卷。

    正中一人,正襟危坐,面色严肃,显然是一个规矩很大的人。

    这就是这次乡试的主考官,礼部侍郎闫炳辉。

    闫炳辉此时两条浓眉皱起,看着面前的一份卷子,似乎心情不怎么好。

    闫炳辉终于敲了敲桌子,问道:“这次乡试,题目是谁出的?”

    在场的一位官员道:“是下官出的。”

    闫炳辉又指了指桌上的卷子,问道:“那这童生试的题,又是谁出的?”

    有官员道:“那是府县上的人,下官不知。”

    闫炳辉一皱眉,似乎想要发作,旋即又把怒火强压下去。

    闫炳辉道:“荒谬,这两次考试,居然题目一样。”

    “便是文举不如武举受重视,也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疏忽不得。”

    他盯着那出题的官员道:“你给我实说,你是否受人指使,才如此出题。”

    那官员当即打了个哆嗦,不由得想到,前些日子拜访自己的那位将军。

    对方代表洪京大都督而来,而且要求只是出一个题目,还很合乡试的要求。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对他来说就像是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搭上洪京大都督的线。

    这官员当即就答应下来。

    他万万想不到,原来这题是一道跟童生试极度相仿的题。

    事到如今,他也只能死不认账了。

    若是不认,应该也没人敢查到大都督头上。

    可他若是认了,虽然没人敢动洪京大都督,但他怕是将成为替罪羔羊,还要承受大都督的怒火。

    想到这里,那官员站起身,一脸严肃的道:“下官不知,下官只是想到这个题目,觉得合情,就采用了。”

    “这也是诸位同僚都认可过,也送到礼部过目过的。”

    闫炳辉的确也是知道的,但是那时候他却不知道童生试的题目。

    闫炳辉深深的看了这官员一眼,终于道:“你先坐吧。”

    闫炳辉轻叹一声。

    他案上摆的那份卷子,赫然是殷明童生试时候的卷子,被人给送了过来。

    闫炳辉知道,肯定是有人在针对这位童生试的榜首。

    毕竟,只有殷明一人,是要回答两遍一样的考题。

    闫炳辉沉吟起来,这孩子到底多招人恨,怎么这么多大人物要对付他?

    能影响到出题的,肯定是位高权重的大人物。

    而且,闫炳辉想到了自己的恩师。

    宰相半月前把他叫去,说是今年的京城乡试,将要让他做主考。

    宰相还再三叮嘱,叫他务必要严格审查,千万不能因为有人是军中大帅的子弟,就故意放水。

    那字里行间,意思可不就是要让殷大帅的公子落榜么!

    闫炳辉摇摇头,只能说算这位公子倒霉吧。

    原本他还有些为难,若是那公子果然是良才美质,他实在不忍心昧着良心判他落卷。

    可是,若他答不好,那就怪不得自己了。

    毕竟,这是他答过一次的题。

    他在童生试上,必然已经写出了他最满意的文章。

    这次,他要么是答一样的,要么就只能改写次一等的文章了。

    虽然这位公子很冤枉,不过闫炳辉只需要秉公判断,判他一个落卷,也就是了。

    本章完

第83章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这时候,忽然有哨声一响。

    堂内,考官们相顾愕然。

    现在才什么时候,居然已经有人交卷了?

    又过了不多时,有下面考场里的考官,匆匆忙忙的上了阁来,手里抱着几分卷子。

    堂内,有官员呵斥道:“才交了几份卷子,你慌慌张张的送来做什么?”

    原来,各个考场,都有考官负责阅卷。

    他们会选出合格的好卷,送到主考这边,然后选出此次乡试的上榜举人。

    不过,这次乡试,时间过的不多,一共才交了几份卷子。

    看那考官手里,密封的纸袋很薄,显然里面最多不过七八份卷。

    那考官忙解释道:“回禀大人,实在是交上了几份出奇的卷子。”

    “这等文采,下官须是做不得主,是以先行送来给各位大人过目。”

    闫炳辉摆摆手,道:“无妨,这几份卷子,你们都是仔细瞧过的吧?”

    考官忙道:“回大人话,下官等仔细审查,确是善文,是以推举到主考处。”

    闫炳辉点点头,道:“你做的不错,把卷子拿上来吧。”

    考官忙把手里的卷子呈上去,把密封扯开,里面有四五分卷子。

    闫炳辉道:“今年倒是也算不错,这一时三刻间,居然就有好文出卷,殊为难得。”

    有副主考的官员笑道:“毕竟今年是大人监考,考生们想是也都沾了些才气哩!”

    对这浅显的溜须拍马,闫炳辉一声不吭,只做没听到。

    他拿起手里的一份卷子,看过后道:“此卷倒也算是不错,立意妥当,用词精当,算是佳作。”

    “你们也都看看,若没问题,或可上榜。”

    下面的官员拿去看了,纷纷道:“大人慧眼如炬,此卷当定个举人身份。”

    接下来一份卷,也仍旧不错,被定下了举人资格。

    闫炳辉忽然惊疑不定的道:“这字体,莫不是长留体?”

    下面的官员纷纷凑过来,看过之后,也都有些惊疑,显然都拿捏不准。

    闫炳辉仔细瞧了半晌,道:“确有长留体的三分神韵,只是未得其精髓。”

    所谓长留体,乃是一种帝王字体。

    最早,这种字体由皇上批的奏折中流出,因为笔法霸道刚烈,在文人中掀起了一股临摹的浪潮。

    虽然济上学宫并不推崇这种字体,但是这字确有其不凡之处。

    能得到其中三分神韵,倒也算是难得了。

    闫炳辉继续道:“恩,这文也不错,言辞精当,一针见血,颇有上位之风采。”

    “只是气量有些狭窄了,不过若是年轻人,倒也不打紧,总能调教过来。”

    闫炳辉道:“这考生是谁,把出身履历拿来我看。”

    考官去拿履历的功夫,其他副主考也纷纷看过了卷子,都感叹起来。

    “此卷上佳,或许今年的解元,就出在这一卷上了。”

    “只是这考生到底是谁,莫非是朝中哪位皇子来科举中试试手?”

    “那也不打紧,咱们只需秉公判卷就是,我也觉得此卷可为榜首。”

    这时候,闫炳辉忽然一拍桌子,把一众考官给吓了一大跳。

    闫炳辉大声感叹道:“今年的解元,不是适才那卷了。”

    “此卷文笔精练,思路清晰,无论文采、笔法、观点都是上佳之作。”

    副主考们都是一惊,凑上去一看,也不得不跟着惊叹起来。

    这一卷,却是比之先前那卷更为令人惊叹。

    此卷的水准,简直已经超出了考生的水准,便是来做考官都绰绰有余了。

    这时候,考官已取来了生员的履历。

    闫炳辉问道:“适才那卷是谁人的?”

    考官道:“那考生是叫李成明的。”

    闫炳辉一愣,因为李是国姓,而成是皇子的辈分。

    难道这还这真是一位小皇子?

    可是,并不曾听说皇上的子嗣中,有叫“成明”的啊?

    考官小心翼翼的补充道:“大人,这考生,就是那位遗留的骨肉。”

    闫炳辉一愣,旋即明白过来,这必是隐太子的骨血了。

    闫炳辉指了指面前的卷子,问道:“那这卷子又是何人的?”

    考官对照了一下,道:“考生杨子铭。”

    他压低声音,道:“这位考生,是前朝的皇族后裔。”

    闫炳辉又是一愣,怎么这两份优卷,考生的出身都颇为敏感。

    有官员忍不住道:“闫大人,这两位的身份都有些特殊,这解元之位,是不是……”

    闫炳辉摇摇头,道:“我既然是主考,一定是择才取卷。”

    “不管他两人的身份如何,该是解元就是解元,该是亚元就是亚元。”

    闫炳辉敢说出这话,其实也是担着风险的,如果触怒了皇帝,他也可能遭殃。

    作为文官,不管官位再高,皇帝想要动你,也是一句话的事。

    昔年老宰相,在整个大唐都声望卓著,还不是一朝就被贬官流放,至今生死不知。

    不过,闫炳辉心中却也放下了一个心结。

    他原本最担心的就是没有好的卷子能压倒殷明,让他左右为难。

    他既不想违背恩师的要求,也不想昧了自己的良知。

    如今有两份优质卷在这里,他这个担心,便是可以放下了。

    闫炳辉这么想着,随手拿起了最后一份卷。

    闫炳辉忽然愣住,看着那破题之语,下意识的念诵起来: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知耻。”

    他几乎趴在了案上,迫不及待的往下看去。

    “政出于私,刑出于偏,虽以武定国,民惧而无知耻。”

    “政出于律,刑出于公,以武安其国,民免而知其耻。”

    ……

    闫炳辉连声赞叹道:“说的好,说的好!”

    “以武定国,以武安国,这一‘定’一‘安’,相差悬殊。”

    “这一‘偏’一‘公’,更是治国之典范。”

    “天呐,如此人物,我昔日竟不曾闻其名。”

    闫炳辉抬起头,看向那考官。

    闫炳辉道:“那考生呢,快叫他来见我……不,他在哪个考场,我要亲自去见他!”

    一群官员都傻眼了。

    主考官大人素来沉稳持重,在朝廷的众多文官中,也是有德行、有名头的。

    ?  ?新书,求支持,求推荐票,求一切,感谢!!!

    ?

    ????

    本章完

第84章 定为第一() 
大人在位多年,何曾露出如此失态的模样。

    那篇文章到底有多了不起,居然让他几乎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

    若是主考官亲自去拜访考生,那乐子可就大了。

    正有官员想要劝阻,却听那考官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