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战野-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他顿了一顿,却又说道,“此世千年来便无登仙者,贫道未渡劫前即有所想所虑,五十年中反复筹思,或得其因——而贫道不能登仙之由,想亦与此有所关联……”

    清玄世界一千三百年前天地大变,然后登仙者就逐渐减少,直至彻底消亡,这两件事肯定要联系起来研究。一般认为,七株聚灵木被摧毁的同时,无可避免地也伤到了地脉,虽然元气充裕,但风水却遭变更,这才导致仙途之断绝——至于为什么地上的风水会影响到天上的飞仙,那就没人说得明白啦。

    文遗山却独辟蹊径,有了全新的想法,他说此世之所以断绝修仙,是因为“人无争心也”。

    古代世界元气不够充裕,并不仅仅不利于修道者日常吐纳而已,天材地宝受此影响,也都非常稀缺——要是把元气看作水和养分,把天材地宝看作普通植物,那么资源既然不足,草木也就不可能繁茂,这本是同样的道理。所以为了夺取更多修仙的资源,包括“法侣财地”,修真者们便争斗不休,行至半途便即陨落的比比皆是。真能在生死竞斗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化神甚至渡劫的,百万个修真者里面都未必能有一个。

    所以那时候的化神都是修真者里最强悍的存在,是蛊术里用无数毒虫喂养出来最后那一只毒王。即便如此,五个化神里都只能出一个渡劫,五个渡劫里都只有一个成功。

    可是等到聚灵木被毁掉,天地大变以后,整个世界的状况就全然不同了。先不提元气充沛为诸世之冠——起码是文遗山少年时穿越所见过的那些世界——就连天材地宝也层出不穷,在两大宗门附近,更几乎俯拾皆是,资源说不上极大丰富,但因为两大宗派控制了修真者的数量,所以毫无匮乏之虞。一个普通人,只要证明了自己有修行的天赋,入了大宗门,整天闭门苦修就够啦,根本不需要再与人争斗,去抢夺那些本来就唾手可得的资源。

    文遗山说了,虽然我自认是百代不遇的奇才,但我这身道行也不是争来的,而纯是堆出来的……当然宗门当中也有竞争,但基本上都是良性的,绝不会有性命之虞。

    等到迈进了化神的门坎儿,成为修真者中的魁首,那更是丝毫也不必为修行资源担忧啦,完全可以躺倒了吃喝等死。

    既然生活如此美好,寿命如此绵长,那谁还肯拼命去求那二十五分之一的登仙希望啊。壮年化神大多缺乏进取心——本来一辈子就是这么说不上轻松,可也绝无风险地过来的,还没享受够呢,万一渡劫失败可怎么好?等到老之将至,寿数快到头了,那时候才想起来还不如渡劫登仙哪,能够再延寿命,却已经来不及了,身体和精神状况都百分百进不了渡劫期,更别说扛天雷下殛啦。

    所以文遗山说了,自己将近三百年寿数当中,上清、洞玄两大修真门派出过数百位化神,可是其中只有四人有渡劫的意愿,一个还没能真正迈入渡劫期,剩下两个都渡劫失败了,身化飞灰,只有自己,理论上应该算成功……

    “人不甘与禽兽同生,与草木同腐,乃欲修仙,修仙之道,本便是与天地大道相争,想要成功,全在一个‘争’字上。今修仙者多无争心,而欲渡劫飞升,便如使幼童背负千斤之重,怎么可能成功?”

    至于我这种莫名其妙的境地,说不定就是被那些没进取心的货给连累的——你们说会不会是仙人对此世修真者彻底失望了,所以才干脆断绝了飞升的途径呢?

    张禄摸摸唇上两撇短须,拧眉筹思。他承认文遗山所说的有一定道理,本身人类的发展就来源于跟自然界,或者跟同类的争斗,一个物质资源极大丰富的地区,不劳即可获,不动也不会死,人类自然就产生不出足够的上进心了。地球上也有这种地方啊,所以社会形态几千上万年都不曾改变过,永远都处于农村公社阶段,一直到别的大陆上有殖民者杀来了,那时候想要不为鱼肉,再奋起直追,已经根本不赶趟啦……

    其实中国近古也是如此,虽说老百姓还有很多挣扎在温饱线上,贵族们可是个个吃得脑满肠肥,所以逐渐地整个社会就从外向转为内敛。乾隆皇一句“我天朝富有四海,无物不备”,直接就把英国人献上来的新式火枪给锁圆明园库房里了,一锁就锁到圆明园被人烧掉……

    所以因为元气的充裕,加上社会……啊不,修真宗派结构的优化,导致修真者丢掉了进取心,丧失了竞争力,更很难再鼓舞起拼命朝天上飞的勇气,因而千年以来,少有化神进位渡劫的,这道理确实说得通。但要说仙人们,也就是超三维世界的生物因此就对此界失望,干脆锁死了飞升的可能,这就不是靠推理能够得出结论来的事儿啦。

    谁知道那些超三维生物是怎么想的?虽说很明显超三维生物也是——起码部分是——三维生物的进化,但凤凰男终究是少数,更多从贫苦乡村里拼搏到大城市的男性,很快就能融入大城市的生活,思维秉性都跟城里人没啥两样了。超三维生物肯定有他们自己的道德准则、社会规范,肯定不能跟三维老家一样啊。

    只是……这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他注目文遗山,文遗山似乎一眼便看通了张禄心中所想,当即微微而笑:“诸君此来,可是为的随风么?”(未完待续。)

第六十六章、慧根() 
张禄等四人穿越来此清玄世界,所接受的是太真魔交付的任务,说有个叫随风的家伙妄图召唤妖龙降世,所以要他们来相助上清、洞玄两大修真门派,挫败随风的图谋,并且将之擒拿正法。

    文遗山拉拉杂杂一大套,又述此世背景,又叹自身遭际,其实对张禄他们帮助并不大——游戏刚开始呢,你设定可以摆,谁耐烦先看大段空泛的背景?至于NPC的个人悲剧,又关玩家什么事儿?真等到玩儿得深了,彻底沉浸进去了,玩家才可能去关注这些点吧。要不是瞧着老道士貌似年高德邵,并且顾虑他法力无边,几个人早就甩袖子告辞啦。

    可是黎彦超等人都是懂礼数的世家子,哪怕心里再不耐烦,都不肯轻易表露出来,张禄那更不必提了,说不上“心有山川之险”,终究“胸有城府之深”,所以忍到最后,他只是轻轻地递个眼神向老道示意:您且说点儿对我们有用的,如何?

    文遗山微微一笑,就问了:“诸君此来,可是为的随风么?”

    风赫然赶紧拱手:“遗山老识得此人?”

    文遗山点一点头:“是贫道门中晚辈,再传弟子……”是我徒孙儿啊,我怎么可能不知道他?随即慨叹一声:“此子少有慧根,九岁便即入门,贫道渡劫时已入金丹,今则元婴矣……”

    张禄微侧过头,跟同伴们交换了一个眼色,那意思:元婴啊,听上去颇为厉害。元婴之上即为化神,化神再上是渡劫,文遗山是积年的渡劫,本该早早登仙了,起码得是天垣世界的无人境巅峰啊。那么元婴、化神,理论上也不会太差……也对,倘若这随风道行有限,太真魔也不必要让咱们配合两大宗门将之擒杀了。

    可是文遗山随即就把话题又给扯远了去:“有慧根斯可修仙也,此非泛论,而为实指……”

    他说随风“少有慧根”,这并不是空泛的赞美之辞,“慧根”其实是一项特殊的素质指标。这一指标的产生,还在天地异变之后,上清、洞玄两大门派确定要限制修真者的人数,以免资源浪费,那就必须得设定一套完善的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模式。还跟原本似的,大撒网、广捞鱼,想修真就能修真,那是不成的,资源可能会被大群毫无登顶希望的废物所浪费,若是从入门就简单地限制人数,大浪淘沙,最终有所成就的数量又实在太过稀少了。

    所以就产生了“慧根”理论和检测系统。文遗山说人皆有其修真慧根,主要代表自身系统对天地元气的吸收和转化能力,也包括了智力和领悟力。这些能力大多是天生的,要知道即便普通人也会一定程度上吸纳天地元气——植物还需要元气抚育呢,所以元气浓郁的今世,世间才会这么郁郁葱葱——只是数量极其有限,更难将之转化为真气,也不懂得培养和调用真气之法而已。打个比方来说,修真者日可吸纳元气一吨,转化为真气二两,那么普通人顶多日可吸纳元气一两,转化为真气……几可忽略不记。

    一个婴儿从出生就开始通过肺部呼吸和全身毛孔的翕张,吸纳一定数量的元气,进而转化为自身的真气,量虽然极其微小,积累个十年左右,也就可以简单测试出来了,并且是否具备修行的资质,也从此拉开了差距——这就是“慧根”。

    两大门派把慧根按高低分为五等,遣门徒巡回各地,测试慧根,以寻找合适的修真者。一等慧根绝对不可能入门,那就是一辈子普通人的命;二、三等慧根可入小门派,修成金丹剑仙;四、五等慧根则准入两大宗门修行,其实五等更算是天资高绝,一应修行资源都会向他倾斜。

    文遗山说了,我和随风,就都是因为身具五等慧根,才得入洞玄派修行的。

    一开始并非人人都妄图修仙,因为修真有风险,入门须谨慎——为了抢夺资源,明争暗斗无日止歇,不定哪天就会陨落呀。但是其后在两大宗门的控制下,整个社会都逐渐稳定下来,修真者可得锦衣玉食,可望长寿,外加还没太大风险,所以不必要到处去寻找了,人们都会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主动请求测试慧根。

    不过文遗山对这套慧根系统却颇有微辞,他说:“人之秉赋固有差,而天性更有别,多智未必多能,多能未必多智也。”很多人聪明是聪明,天生高慧根,但心性未必成熟,很可能缺乏上进心,没有拼搏欲;某些人慧根可能略略差些,却可能通过努力来一定程度上加以弥补——“贫道自恃天生异秉,今世无人可及,然亦不敢藐视古人也……”古代某些大家天资未必能比我高,但他们都是在枪林箭雨中硬生生拼杀出来的,最终成就或许便能够超过我。

    “故此世登仙之途不畅,为人无争心,其亦有慧根之因在也。”从十岁左右开始,人就被三六九等分好了,阶层基本固化,一个缺乏流动性的社会,还怎么能有勃勃生机?谁肯无意义地努力去撞玻璃天花板?

    张禄嘴角略略一抽,心说老头儿你怎么又把话给绕回来了……说随风啊,我们要听随风的事儿!

    好在随即文遗山就谈回了随风:“随风之叛反宗门,是在二十余年之前……”那时候老道已经“登仙”了,但他隐藏在世间,也并不闭目塞听,修真界很多大事还是都能探查得到的——“而其缘由,世人皆谓是慧根降等,遭宗门贬斥,故此起了龃龉,一怒之下击伤授业恩师,遂乃破门而出……”

    慧根高低虽然是天生的,打从十岁左右就经过测试,但并不是说就永远固定,在小范围内还可能因为种种情况而产生波动——比方说受了重伤,或者大病一场、吃错药了什么的,身体素质有可能变化,慧根就会降等。升等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降等则偶有发生,但一般也就半等、一等而已。随风原本是洞玄派内天之骄子,以五等慧根入门,有机会晋升化神的,结果被降评为四等,派中资源不再向他倾斜,基本上与化神就无缘了,那他能干吗?

    而且据说,降等的原因还是帮化身长老试吃新炼制的丹药……

    所以随风一时不忿,就跟他师父起了冲突,失手将师父打伤,没等洞玄派开会研讨出惩罚办法来,就主动破门而出。

    但是文遗山随即就说了,他揣测这只是洞玄派放出来的表面理由而已,其实随风之叛门别有它因——“其因肇端在我。”

    文遗山“登仙”前就非常喜欢这个徒孙,经常把他带在身边亲自指导,他当时就对新的修真系统,过于看重慧根而不论心性,以及大多数修真者毫无争心,修真界死水一潭的状况颇有微辞,类似想法也跟随风提起过。据说在他“登仙”以后,随风多次上书门中长老,要求更改旧制,加强竞争机制,甚至于——咱们跟上清派开战吧!结果当然是被严辞训斥,不仅如此,还日益遭受打压,这才叛反而去……

    四人闻言,不禁面面相觑,心说要这路人,换我我也得打压,真是唯恐天下不乱嘛。此界的修真机制或许存在很多问题,甚至如文遗山所说,根子上就有大漏洞,但起码能保一界太平不是?太平久了想要折腾……也对,只有动乱,野心家才有机会迈向顶峰,这路野心家没有直接开革,洞玄派已经算是很宽容啦。

    可是随风叛门之后,为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