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战野-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后一连好几天,张禄都窝在旅店里,闭门不出,每天打坐养气,以巩固自己才刚提升上来的境界。郄元节倒也没让他多等,很快就摸上门来,见了面一商量,郄俭就说了,难得这么个大好机会,要是咱们耽搁久了,于吉离开了会稽山,就算有左慈帮忙传讯,再想找他都比较困难啦。要不咱们不等那三位了,先去访访如何?

    张禄问这算不算失信啊?郄俭笑道:“既约在吴,留书与之可也。”你是这趟旅程的主角,包括我在内,都是受了师门所命,前来帮助你的,那么只要你留下书信,指点他们前往的方向就足够啦,你我还是先走为是。

    张禄心说就怕咱们两个人去,会遭了南华仙的毒手……其实于吉弄死他们的可能性很低,但终究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哪。他沉吟少顷,就问郄俭:“此行吉凶,君可占否?”你算算咱们这趟往会稽山跑,究竟是凶是吉啊?

    郄俭双手一摊,说我自己的事儿从来都算不准啊。张禄怂恿道:“但算吾可也。”你别把咱俩绑一起,就光算我好了——我若是有危险呢,估计你也跑不了;我若是无危险呢,你八成也没什么事儿。郄俭犹豫了一会儿,当不起张禄连番催促,只好应允。于是先焚起一炉香来,然后洁面、净手,端坐凝息,从囊中取出了蓍草……

    蓍占之法,是先要在心中冥想求问上苍垂示的问题,然后用五十枚蓍草,先取出一枚摆在案侧,以象太极,然后把剩下的四十九枚蓍草随意两分;其中一堆也取出一枚来,然后四枚四枚地计数,得到从一到四不等的余数;再四枚四枚地计算另一堆,同样得到从一到四不等的余数……

    可是才刚把蓍草两分,突然门上响起了“嘭嘭”的敲击声,就听有仆役在喊,两位先生,我送晚餐来啦。这本来无声的静室里猛地响起这一嗓子,郄俭忍不住就左手一哆嗦,两枚蓍草飘然落地……

    张禄这个气恨啊,他跟这儿也住了好几天啦,知道店主一共雇佣了四名仆役,照管私店,其中三人(包括当日领他进门的那个)都是好脾气,日常轻声细语的,只有这一个是急脾气、大嗓门儿。怎么今天就偏偏轮到这小子来送饭了?

    只好开门出去,接过食案,然后厉色关照,不得再来打扰。等关上门,返回屋内,就见郄俭正重新把蓍草都拢在一起。郄俭解释说:“占断矣,心乱矣,须重为之。”民间传说,蓍占是求取上天的垂示,所以一定要虔诚;其实哪来的什么有意识的上天啊,蓍占不过是修道者沟通天地灵气、梳理事物脉络的一种神通而已,根本不需要虔诚,但绝对需要聚精会神,全身心的投入。刚才那一嗓子,郄元节的脑子当场就乱了,虽然只是一瞬间,但若继续算下去,也必然得不出准确而合理的结果——算了,我重来吧。

    于是重新凝神静气,歇了好一阵子才再度拈起蓍草。张禄正屏住呼吸,盯着郄俭的动作瞧着呢,忽听门外院中又是一声大叫:“西宅回禄,速往相救!”

    郄俭忍不住又一个哆嗦,然后直接把手里蓍草给拋在了案上,对张禄说:“算不得也!”

第三十八章、自从盘古开天地() 
所谓“回禄”,是一位上古传说中的火神,后来引申为“火”。那旅店大嗓门儿仆役喊“西宅回禄”,就是说西边儿人家着了火了——因为讳言火,怕不吉利,所以称为“回禄”,后世也有叫“走水”的。

    张禄和郄俭闻声出门一望,就见很多人提着水桶、抱着水盆,匆匆往起火处辐辏而去,眼瞧着浓烟滚滚,火光却已见不大着了。终于过来个小嗓门的仆役,笑着说火头貌似已被扑灭啦,二位先生无须担惊害怕,也不必出来,还是回屋里歇着去吧。

    等到返回屋内,郄俭就说了,头回蓍占,被伙计送饭,一嗓子给打断了,这二回蓍占,西宅又起了火……一回是巧合,两回就肯定有问题啦——“乃知不可算也,触高人之隐耳。”我这要算的事儿里不光光有你,还有于吉哪,人那是多大的神通,相关他的各种因缘纠葛,一定会被保护起来,不容许旁人窥测。我还是别算了吧,隔壁都失火了,再算还不知道出什么妖蛾子哪。

    完了又问张禄:“卿屡问吉凶,得无畏惧乎?”张禄笑着说我有什么可怕的,他于吉也不是猛兽,还能吃了我不成吗——“唯谨慎耳。”

    他当然不是真的害怕于吉,而是隐约觉得,这事情里面有点儿不大对头……一则谶谣,搅扰凡间,可是对于修道者来说,对天上的仙人世界来说,那有什么大不了的?就算裴玄仁临时起意,想搞明白其中缘由吧,他不会想别的法子联络于吉,为什么一定要派自己去查访呢?要知道自己可是预言中注定的灭祟之人哪,就该让仙人捧在手心儿里呵护成长,怎么有闲空去搭理这等杂事儿?

    若说裴玄仁不是很明细其中因果吧,张坚可是一清二楚啊,他为什么也坚持要求自己去访于吉呢?而且自己的几个帮手,除了郄俭和魏翱算临时搭伙儿,张坚特派来的一男一女,名字又都跟自己差相仿佛……一定是有什么事儿还瞒着自己哪。谁信真就那么简单,去找到于吉问个问题就算完成任务?

    当然这些想法也很难向郄俭倾诉,张禄只好说,既然你不想卜算,那不算就不算吧。郄俭问说那咱们可以启程了吗?张禄低头一琢磨,说还有一桩事情,我住店的时候对老店主使了惑幻之法,允许我跟这儿白吃白住,自己都觉得有点儿过分。不如你给他卜上一卦,断断吉凶,也算抵偿他的店、饭钱,如何?

    郄俭说成啊,既然人都把饭送来了,那咱们先吃过,完了你请店主过来,我给他算上一算——“未知何氏耶?”张禄一愣神儿,说我还真没问他姓什么叫什么……

    等到用完了饭,张禄就召唤仆役,去把老店主请了来。郄俭和颜悦色,问他籍贯哪里,姓甚名谁,家里还有什么人。老店主就说了,我就是吴县本地人,姓顾,祖上非常烜赫——“家祖讳奉,官至颍川太守。今有二子,长名雍,弱冠为曲阿县长,次名徽,游学在外……”

    张禄一听,瞧不出这还是个官宦人家哪,再一琢磨,顾老头儿说他长子名叫顾雍?这人我可听说过……元节啊,不用你算了,我知道他家未来如何,顾雍可是能做东吴宰相的命格哪!

    心里这么想着,却不敢表露出来——他是穿越者的事儿,压根儿就没跟郄俭提起过啊。郄俭再次焚香净手,给顾老头卜了一卦,算完后紧锁双眉,问对方:“君欲闻吉事,欲闻凶事?”顾老头见状吃了一惊,赶紧拱手:“请直言不讳。”

    郄俭说既然如此,那我就直说了:“君寿不永,只在期年之内……”你顶多就一年的寿命了,赶紧的把孩子们都叫回来,见上最后一面吧——“至君二子,次男亦不寿;长则可七十许,为国家上卿。”张禄心中暗笑,估计你郄元节算不出来,顾雍究竟可为哪个“国家”的上卿吧?

    随即皱眉:如果郄俭算得没错,那就证明历史跟自己所了解的并不会太过走样,起码江东仍为孙氏所盘踞……那么中原是不是曹魏呢?西蜀是不是刘备父子呢?那则“长人执弓”的谶谣,果然只是胡诌八扯吗?为什么张坚、裴玄仁他们都那么上心?!

    张禄关照店主,说我在柜上留下一封信,将来若有如此这般,几个人过来寻找,即可将信付与。于是问顾老头要来笔墨、竹片,写下一行小字:“仙踪会稽山俭禄先访之卿等急往可也。”

    于是张、郄二人离开吴县,昼夜兼程,匆匆南下。才刚绕过后世的杭州湾,某日午间,张禄突然间心所有感,随即耳旁响起一个声音:“吾从师已下山矣。”

    他知道这是左慈传来的消息,赶紧跟郄俭说了,郄俭略一沉吟,即卜一卦。这回尽量绕开于吉,仅仅探问我们往什么方向走,才算大吉大利哪?卦象上得出的结果是正南方。

    果然到了诸暨北部,也就是会稽山西方,跟大道儿上远远地就望见左慈了。左慈还伴着一位老者,只见他满头白发,也不扎髻,就随意地披散在肩头,一张老脸上满是皱纹,就跟风干橘皮一般,也瞧不出究竟多大年岁。老人穿一袭素色深衣,围着灰色布裳,身上背一个小小的药囊,迈步似乎挺缓,可实际行走速度还真不慢。

    二人心知这必然就是南华仙于吉了,赶紧疾趋而前行礼。于吉瞟了他们一眼,也不说话,却侧过身,缓行几步,让开大道,跟道旁一片灌木丛旁停下脚步。连左慈在内,三人都跟过来,再次拱手,老人这才终于开了口:“吾知卿等来,何为也。”徒弟左慈都已经跟我说过啦。

    说着话斜睨张禄:“卿其畏我乎?”张禄赶紧回答:“既见长者,敢不觳觫?”于吉笑一笑,突然问了一个八杆子打不着的问题:“卿知何谓‘缘’耶?”

    “缘”字的本意是衣袖上的饰边,当然张禄明白,于吉肯定不是想说衣服的事儿——“缘者,因由也。”于吉点点头,说:“今有笮融于淮上浴佛,吾往见之,因与论因缘。释家所谓因缘,有其因,亦成其果也。”

    张禄听说过那个笮融,这人是徐州刺史陶谦属吏,镇守下邳。他是虔诚的佛教徒,每年四月八日佛祖诞辰日都要大开****,施财舍物,耗费竟达亿钱——当然啦,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这钱本来就是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来的。于吉说我跟笮融聊过,咱们说因缘,只是指原因,佛家说因缘,却更注重原因所导致的结果。

    “诸物相连,诸事相牵,莫不纠葛,以成经纬。有其因而必得其果,得其果乃必有其因,其因果相系者,即缘也……”

    张禄是没想到,于吉一见自己,不提谶言的事情,直接就开始讲课了。归纳总结于吉的话,大意如下:

    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有所关联的,事物之间互相交换能量和信息,就此统合为大大小小、环环相扣的各层系统。世上没有完全不搭介的物,也没有完全不搭介的事儿,区别只在于关联是紧密是松散,是从前有所关联、现在正在关联,还有将来会有关联。就事而论,这些关联有其先后,乃成因果,因果之间的联系,就是佛家所说的“缘”。

    讲完这一大套,于吉才终于进了正题:“卿等访吾,亦其有因,必生其果,缘之所在,吾不得不卜也……”然后一指郄俭:“郤元节事,吾观之如掌纹……”相关郄俭的事儿,我探察起来,就跟反掌观纹一般简单、清晰——“然卿之事,吾不可得见矣。”但是算来算去的,就连于吉都算不明白张禄。

    为什么会这样呢?于吉说了,那只有两种可能性:其一,“卿之能在吾之上。”你要是修行的境界,或者神通法力比我强,那我就肯定算不明白你——张禄明白其中道理,就好比前几天郄俭想算相关于吉的事儿,结果两回都被打断,吓得不敢再算了一样。当然啦,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张禄修道才几年?就算日后成就可能超过于吉一万倍,这会儿可还算不上什么高人哪。譬如两名棋手,一个初学,一个九段,只要初学者是在认真下,而不是随手摆子儿蒙人,他的棋路,每落一子的用意,九段高手必然是洞若观火啊;可是九段高手下出来的棋,初学者就不可能瞧得明白究竟有啥用——即便这初学者悟性很高,将来还有机会成为棋圣,这会儿该糊涂还是糊涂。

    如果排除这种可能性,那么就只剩下一个结论啦——“卿之所处也高,所系必大。”你一定关联着一桩等级非常之高、范围影响非常之大的事件,想要搞明白你,就先得摸着这桩大事儿的脉络。事情越大,必然也越是复杂,恐怕不是我一个地仙所能够轻易窥测的——所以我也算不明白你。

    这不是能力的问题,智商的问题,而是眼界的问题。再拿那两名棋手做比,两人在下一盘以地为枰、河川为线,以山为子的超级大棋,九算棋手站在地上,也就普通人大小,他怎么可能搞得明白对方的棋路?而倘若那初学者是在卫星上俯瞰整个地球,能够通观全局呢?即便还算不清高手的棋路,这棋他也是赢定了的。

    于吉说了,可能是我站得不够高,所以才瞧不透——你身上联系着一桩大事哪,你自己可知道吗?

    张禄不敢撒谎,只好微微点头。我靠仙人需要我去除祟,祟在天外,就连仙人都莫明所以,你于老头儿终究还只是一个地仙哪,看仙人都看不大清,怎么可能知道祟?我跟这么桩大事纠缠在一起,那你必然也算不明白哪。

    于吉笑一笑,这才点明正题:“汝欲问谶之所由,吾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