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师上位记-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此人年纪一定不大,就似稚子的恶作剧一般,但却出乎意料的有效。”崔璟说着脑海里很快浮现出一道年轻的身影,“倒让我想起了七安先生。”

    “也不是没有可能。”联想到上一回,送葬途中把人拉起来,这想法还当真与一般人不同。

    “九公子此次秋闱准备的如何?”魏先生笑了起来,“九公子若能入朝,崔家又有参天将起。”

    “状元太盛,不若稍逊一筹。”崔璟说道,“徐长山先生待秋闱考试结束后要设琼林宴,我准备出席。”

    徐长山的琼林宴代表了什么意思,众人都懂,崔璟此一行的意思就是要认可成为徐长山的门生了。

    “徐长山虽然明面上不偏不倚,但上一回丁忧的事情之后,怕是也算半个乔相的人了,九公子可想好了?”魏先生问他。

    “程厉盛与陈善勾结,自是万万不可能的了。”崔璟说道,他可没有娶青阳县主的打算,稍有气性的男人都受不了,更何况他崔璟。况且这样的手段,实在是叫人不禁有些期盼起了下一回,剑走偏锋,下一回会是什么样子?

    “少师抓舞弊,考者七十二,舞弊七十一,唯有尚书侄,一身清白身。殿上天子怒,殿下臣兢兢。旷世奇案出,寺卿忙回避,自古从未见,名垂青史留。”这是最近长安城盛行的一首不太工整的打油诗,却一夜之间席卷了整个长安城,成为全城百姓口中的谈资。

    “考者七十二,舞弊七十一。这什么少师是不是脑子有病?”百姓乐的哈哈大笑,“这样的人能当少师,我也能!”

    “七安先生,前两日的事情听说了吧,那个什么金少师抓舞弊笑死人了。”

    坐在闹市中的少年含笑点了点头:“听闻了,倒是史书中也不曾听闻。”少年说着目光转向随处可见的着布衫的书生,“离秋闱就几日的时间了,能发现也是好事一桩,至少太子少傅齐修明齐大人是个明白人。”

    “对对对,还好换了,不然想想简直可怕!”

    少年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眼中有些怀念,忽地开口扬声:“我这几日都会来,不再一天一卦,一日不限,一卦换两碗米粥!”

    “七安先生!”

    “七安先生,我有!”

    “我有粥!”

    “我有粥!”

    ……

    “赶考的考生诶,凡考生与考生家眷,可来我这里凭官文换粥喝!”一旁帮忙的小姑娘的声音脆生生的,于城门处炸开,“一个个排队,莫要急!七安先生会日日来,在这里摆到秋闱结束!”

    “七安先生是谁?”外来参考的贫寒学子接过米粥喝了一口,好奇的问道。

    “诺,那里摆摊的就是!”

    “七安先生是江湖奇人!”

    “对对对,路遇一碗黄酒救活了入葬的徐老太爷!”

    “还用镜子救活了徐先生的独子!”

    “那个老张家的绸缎庄如今生意可火了。”

    “一天一卦三十文钱。”

    “童叟无欺!”

    “还有还有那朱雀坊的风水改成了青龙入水,杨公都称赞呢!”

    “七安先生还是符医,上次那个孩子都没气了,现在都活奔乱跳的了。”

    ……

    端着米粥的贫寒学子围坐在角落里看向闹市中独坐的风姿翩翩的少年人不由感慨:“我等读圣贤书的眼高于顶,觉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成想江湖术士中还有如此出色的少年。”

    “是啊是啊,这等风姿当真难得一见。一天一卦三十文,这当真是便宜。想我家乡,那些被请回去的阴阳先生,没几封银子是不肯走人的。”

    “听到了么?徐长山先生的父亲就是他救的。”

    “说起来若是徐先生丁忧了,原本位置是要荆少师来做的。”

    “荆少师?哪个荆少师?”

    说话的人挤了挤眼:“还有哪个荆少师啊,就是打油诗里那个。”

    “那个糊涂蛋啊,还好没让这种人做主考官!”

    “哈哈哈哈!”

    ……

    “多谢七安先生!”很多受一粥之恩的考生抖过来作揖道谢。

    那位被唤作七安先生的少年人含笑点了点头:“祝诸位旗开得胜,榜上有名!”

    “承蒙吉言!”

    长长的队伍排到了巷口,一辆毫不起眼的马车在巷口停了下来。

第六十一章 被贬() 
坐在马车里的几人掀开车帘一角,向闹市中的“少年”望去。

    “想不到卫家还有这么一个孩子,若是男儿,定能出将入相。”乔环看向身姿笔挺的孩子,满脸的赞许,“不过如今,似乎也不错。阴阳司那条路她未必走不得。”

    “是啊!”齐修明望着长长的施粥队伍有些出神,一时间竟生出了错觉,放佛时光未行,他还是多年前那个入京赶考的贫寒学子,带着母亲幼妹流落街头,也是这样长长的施粥队伍,为他带来了温暖。

    “这孩子可不能便宜崔远道那只老狐狸。”乔环看着长长的队伍,转头去看齐修明。

    却见齐修明神情有些恍惚的走下了马车径自走到队伍末尾排了起来。

    乔环叹了口气,没有多说。

    队伍排的很快,很快便轮到了他。

    “可有官文?”施粥的小姑娘声音脆生生的。

    齐修明愣了一愣,转头看向那在闹市中独坐的少年人打扮的少女。

    似乎时察觉到他的注视,转过头来,双目之中瞳光闪烁,宛如天上星子,恍惚中似乎也有过一双相似的眼睛望过来。

    一时间,时光荏苒。

    明珠小姐,一晃多年,你长这么大了啊!可还记得当年一饭之恩?君子言出必行,这一饭之恩,我齐修明等了很久。

    “齐大人!”少年人打扮的少女站了起来,“这位就是齐修明齐大人,齐大人来看大家了。”

    “见过齐大人!”

    “见过齐大人!”

    ……

    齐修明回过神来,对上那双晶亮的眼睛突然,几乎是本能的弯起了唇角:“诸位好好参考,本官也期盼良才美玉能同朝为官。”

    在“齐大人”“齐大人”的呼声中,齐修明转身离开。

    坐上马车,齐修明眼里多了几分笑意:“真好啊,这孩子!”

    “是啊,卫六小姐很不错的。”何太平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毕竟是他发掘的良才美玉。

    “太平啊,你的那个吕监正已成别人的了。”乔环摇了摇头,打趣道,“下回看准了。”

    “是,老师!”何太平尴尬的回应了一声。

    乔环点头,看向闹市中少年人打扮的少女:“名起于民间而传扬天下,这才是江湖奇人啊,她做的很好。”

    “这几日过后,安排我们见一见吧!”

    “是!”

    “杨公,这个可要看看?”朱国公朱怀推着推椅,指了指路边的小店,这几日的功夫,已经摸索清楚杨公的脾气了,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些民间小吃。

    杨筠松看着路旁经过的行人。

    “七安先生”“七安先生”之类的声音不绝于耳。

    “大术仁心果然是大术人心啊!”杨筠松突然开口。

    一旁跟着的李义山和朱怀不明所以的对视了一眼。

    “既有真才实学就不会被埋没!”杨筠松感慨了一句,“那位大术仁心又在做什么?去打听打听!”

    李义山闻讯前去。

    “当真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这个家伙当个来使再合适不过了。”杨筠松看着离开没多久就笑容满面回来的李义山,感慨道。

    李义山指着长长的人群道:“两队人,一队百姓,一队考生。七安先生原本一天只一卦,一卦三十文,这几天却是不限次数了,一卦两碗米粥,百姓都拿着米粥等着七安先生看呢;换来的米粥那些进京的考生可凭官文免费换粥喝!经此一事,七安先生的名头怕是西长安这块无人不晓了。”说话间,李义山又有些激动,这个七安先生可是上过他家门,亲自帮他相看过的。

    “有意思。什么比这群能言善辩的读书人传名传的更快的呢!”杨筠松笑了起来,耳尖动了动,一旁经过的一队孩子在念叨着什么。

    “你们在念叨什么?”杨筠松招了招手,也不管一旁半大小童愿不愿意,就从他的手上抢过一把果子,“给你们吃!”

    一队孩子立刻围了上来。

    叽叽喳喳的“谢谢爷爷”之后,就开口嚷开了“少师抓舞弊,考者七十二,舞弊七十一,唯有尚书侄,一身清白身。殿上天子怒,殿下臣兢兢。旷世奇案出,寺卿忙回避,自古从未见,名垂青史留!”嚷完孩子们就笑嘻嘻的跑开了。

    “哈哈哈哈,这荆少师真是个人才!”杨筠松大笑了起来,拍着完好的那条腿,激动的嚷嚷了起来,“当真是旷世奇案出,名垂青史留!”

    这般大力看的李义山和朱怀战战兢兢,真怕杨公把自己那条好的腿也拍坏了。

    等到笑够了,杨筠松才拍了拍身边那个半大的小童:“小子,记住了么?”

    小童满心不情愿的点了点头。

    “交给你了啊!”

    小童再次点了点头。

    由西南侯陈善作保,荆云跟钱元总算被放了出来。

    钱元由工部尚书被贬为工部侍郎,许是终究是看着陈善的面子,荆云官职未变,只是被勒令思过在家。

    入夜,照顾圣上最小的女儿同贺公主的嬷嬷打了个哈欠,看吮着手指头睡觉的小公主似乎睡的很香,看了看左右,便站了起来,跑到内室去睡觉了,左右有外头的侍卫守着,也不会出什么大事。

    待她离开之后没多久,从一旁半开的窗外慢慢爬进了一件宽大的“太监服”。

    不知何时醒来的同贺公主双眼亮晶晶的看着那自己会走动的“太监服”,原本是极其诡异恐怖的氛围因着公主尚且年幼,对外事不知,她非但没有感到害怕,反而好奇不已,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两人会走路的衣服咯咯笑了起来:“衣服……衣服走路,好好玩!”

    随着走动的衣服一起出来的是孩童的声音:“少师抓舞弊,考者七十二……”

    同贺公主张了张嘴,出自本能的跟着重复起来:“少……少师抓……抓……”

    偷偷溜回了阴阳司。

    “回来了?”杨筠松在床上闭着眼睛似是在说梦话一般。

    “嗯。”小童应了一声,把衣服收起来,“明天再去!”

    白色的环绳空空荡荡的,腿也不再吊着了,杨筠松在床上翻了个身,行动同以往一样的灵巧:“小小年纪就知道夜探姑娘闺房,长大还得了。”

    小童没理会他,小心翼翼地擦拭着身上的污迹,要躲过巡逻的侍卫,狗洞钻了不少,脏兮兮的,有些不习惯呢。不再是世族锦衣玉食的公子,不习惯也要慢慢习惯起来。

    下完朝的明宗帝因着朝堂之上连日发生的事情,心情很是不好,便听了身边的大内总管李德全的话,到御花园走了走。

    前头小姑娘的笑声让明宗帝心情好了不少:“这是同贺吧,今儿也跑出来玩了?”

    又走了几步,花木错开,同贺的生母丽嫔正在陪着三岁的同贺玩耍。

    同贺走的还不是很稳,边走边嚷嚷。

    “同贺在说什么呢?”明宗帝听不大清楚,往前走了几步。

    丽嫔一眼就看到了明宗帝,连忙跪下行礼。

    明宗帝摆了摆手,虚扶了她一把,就抱起了同贺:“同贺,告诉父皇,先前在说什么呢?”

    同贺咧嘴一笑,细声细气的说了起来:“少师抓舞弊,考者七十二,舞弊七十一,唯有尚书侄,一身清白身……”

    丽嫔脸色大变,叫了一声“同贺”连忙跪了下来:“陛下恕罪!”

    明宗帝脸色铁青,放下了同贺:“同贺,继续说。”

    不明所以的同贺继续嚷嚷开了:“殿上天子怒,殿下臣兢兢。旷世奇案出,寺卿忙回避。自古从未见,名垂青史留。”

    “父皇父皇,同贺背完了呢!”背完一整首诗的同贺公主邀功似的看向明宗帝,伸手要抱抱。

    “同贺真乖。”明宗帝面无表情的摸了摸同贺的脑袋,转身离去,“父皇还有事。”

    晚间时候,一道圣旨下来了。太子少师荆云被贬为从四品下的国子司业,随着这道被贬的圣旨一起下的还有明宗帝的话,太子少师荆云既读不好书就好好在国子监读书明事理吧,什么时候读好书了,什么时候再回来。

第六十二章 旨意() 
国子祭酒虞世基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荆云一时不知道如何说话,他自诩能言善辩,却从未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会有口讷之时。

    陛下的圣旨当真是下的越来越有水准了。虞世基感慨道:前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