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师上位记-第4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年没有回头,知道他看得见因此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走过巷口,穿入巷内。

    外面天热,是以两边的街坊领居不再站在外头,而是拿小凳子坐在屋里,开着门有一茬没一茬的吹着穿堂风闲聊。这个时候,留在家里的多是些妇孺。

    张解并未走远,只走到底留意了一番这巷子的环境便又折了回来,而后走到人较多的一户正在编草鞋的人家门口停了下来,在外敲了敲门。

    正闲聊的几个妇人老人停下了口中的话语回头看来,见是个容貌漂亮的小少年,不由笑问他:“你是哪家的,找谁?”这巷子里可没有这么漂亮的孩子啊!难道是新搬来的或者哪家的亲眷不成?

    张解笑了笑道:“我找唐庆,请问他家在这里么?”少年说着拽了拽自己的衣摆,似是有些局促,“我听官府说他人是住在这里的。”

    妇人们却没有立刻回答他,而是放下了手里的草鞋,看着他认真又好奇的问道:“你是他什么人?来找他做什么?”

    张解注意到说到“唐庆”这个名字时,那几个妇人皆互相望了望,有两个妇人甚至起身不声不响的越过他走了出去。

    有古怪!这个念头一下子冒了出来。

    张解攥着衣摆的手紧了紧,却只作未看到她们之间的反应,笑着擦了擦脸上的汗道:“我祖父是他以前的朋友,祖父姓杨,一说这个姓,他应当就知道我是谁了。”

    妇人们闻言倒仿佛松了口气一般,甚至还朝他招了招手示意他进来说话。有人起身更是去灶边给他倒了碗水。

    虽说没有那般警惕了,但这些妇人仍然没有说出唐庆的下落,只是一边打着手里的草鞋一边的、打量着他。

    这样的警惕,一定是先前发生过什么事一般!张解不动声色的喝着水,静静的等那两个越过他不声不响离开的妇人回来。

    只是这一等,便等了足有半个时辰,直到外头嘈杂声起。

    “怎么回事?”张解扔下了妇人们招呼他吃的花生,站了起来,几个妇人也是一头雾水的模样,众人起身走到门外,看到的却是巷口涌进来的六七个官差,走在官差身后的是何太平那张熟悉的脸。

    何太平会出现在这里?张解眉心跳了跳:“该不会是出命案了吧!”

    可惜这里的妇人们皆是一脸茫然,根本无人理会他在说什么,也没有管他。

    被不少人围着的屋子有些破旧,两个先前出去的妇人颤颤巍巍的站在一旁,一脸惊惧茫然的神情。

    何太平拨开人群走了进来,一旁的随从已经递上了名录:“死者唐庆……”

    唐庆?张解只觉一刹那血液上涌,耳边哗然一起,什么都听不见了。

    死了么?怎么可能?这件事不是只有杨公一人知晓么?为什么他会死?那现在怎么办?事情怎么查?

    巨大的慌乱涌来,他睁大眼睛看着眼前人来人往、慌乱低语还有何太平的问话,一具尸体裹着布从里头抬了出来,虽说没看到脸,但光看其身形便已看出了几分干瘦和枯槁。肩头一沉,裴宗之的声音自身后传来:“他就是唐庆。”

    “怎么会……”张解只觉得这一切荒诞的有些厉害,心头充斥着一阵难以言表的酸楚,“怎么死了?是谁杀了他的么?”

    “这个要看仵作验尸之后再说,听说这个人久病缠身,已经躺了几个月了。”裴宗之道,“报官的是这里的街坊,说前一段时日,唐庆告诉他们有人要害他,这里的街坊便帮着隐藏了他的消息。没想到今天去看他,人已经死在床上了。”

    裴宗之说着带着他走出了人群,回到巷口那颗杏树下,这巷子里的百姓甚至原先打闹的孩子都去唐庆家门口看去了,是以这里一时倒没什么人。

    “我们就是不找过来,待这些街坊发现唐庆死后也定然会报官的。”裴宗之看向巷子中杂乱的人群,“我方才在一旁看过唐庆的尸体了,颈项没有掐痕身上也没有刀剑伤痕,更没有中毒的迹象。”

    张解揉了揉有些发红的眼睛问他:“你是说唐庆是病死的?”

    “有这个可能。”裴宗之手里拿了一片不知哪里弄来的荷叶扇了扇,道,“那些街坊方才已经被何太平叫去问话了,唐庆确实说过有人要害他这句话,但这些时日,除了你之外,并没有过来找唐庆。”

    张解沉默了下来:唐庆若说的是真话,那么很有可能死的蹊跷,引来何太平的注意这不奇怪;但若是如裴先生说的那样,没有人来找过唐庆,他这一番话又是为了什么?

    “或许为了死后叫来何太平。”裴宗之道,“若是如此的话,唐庆应该是藏了什么东西或者说想要告诉何太平什么事情。”只是不知道什么事,一定要等到死后再说。

第九百一十一章 事起() 
不管唐庆是不是真的死因有异,会引来官差都是不争的事实。就因为几个月前他告诉街坊领居的那一句话,注定了他的死不会同寻常人一般悄无声息。‘’

    “你先过去吧!今日发现他死了,你又恰好来了,何太平应该会找你去问话。”裴宗之说道,“我想吃冰碗,可以吃完再去衙门等你么?”他说着见张解怔怔的看着他出神的样子,想了想又道,“你喜欢的话,我可以给你带。”

    张解:“……好吧!”这个人脑子里惦记着吃还能说出这么多他都没注意到的东西,这样的人……他摇了摇头,明明自己才是孩子,却不知道为什么总觉的他比自己更像个孩子。

    就因为唐庆死前的一句话,即便他是个孩子也要接受盘问。张解站在一旁,等着妇人们说到他。

    验尸问话什么的当然不可能就在这里进行。现场自然还要处理,何太平看了一圈,让衙门的人留下来将这屋里有用事物整理带回衙门,自己便先带着几个街坊包括那个今日过来找唐庆的孩子一起去了衙门。

    张解的说辞没有变,毕竟一个才七八岁的孩子杀人的可能性不大,只是虽然可能性不大,但该问还是要问的。街坊那里问来问去也只有唐庆说过有人要害他这一句,怎么问都问不出花来。

    正盘问间,仵作已经验完尸过来了,听仵作的结果,何太平也是蹙起了眉头,只记了张解的住址便让他回去了。

    唐庆是病死的,昨天晚上就死了。大抵因为他是个孩子,仵作也并未避着他,还未离开的张解也听到了这个结果。

    这个结果……真是越来越像裴先生说的那样了。张解抿了抿唇,走了出去。

    府衙外的树下裴宗之已经在等他了,见张解出来,裴宗之两手空空的迎了上去:“冰碗还是不帮你带了,长安久不雨,冰碗涨价,带过来化了就不好了。”

    张解点了点头:他又不是孩子……不对,他是孩子却心里不是什么孩子,当然不会为一点吃食哭闹,更遑论,现在还有重要的事情要跟裴先生说。

    “仵作说唐庆是病死的,昨晚就死了。”张解看着裴宗之道,“若是仵作没验错的话,或许你猜对了。”

    裴宗之默然了一刻,道:“何太平的仵作还从没听说失手过。”

    张解沉默了下来:“那唐庆想干什么?为什么要引来官差?又为什么要等自己死后再引来官差?”

    “他若不是太闲了引官差来开个玩笑的话,便是有话想对官差说。”裴宗之道,“放心吧,何太平不是傻子,东西落到他手里,他总会发现什么的。”

    这长安城的几个官吏,不管是何太平还是狄方行甚至还有抓起来的蒋忠泽,虽然性格各有不同,官位也不等,却没有一个是名不副实的,还是有几分手段的。

    “这样更好。”裴宗之伸手压了压他的檐帽,道,“你与这件事关系越是不大越好。”

    张解点了点头:道理他都懂,事情也发展的很顺利,可他就是有些忍不住罢了!少年脸色凝重。

    “走了,我们吃冰去。”裴宗之见他点头便拉起他往前走去,没走了几步却又停了下来,“方才的三街九巷那里有两口井枯了。”

    张解点头:“许久没下雨了,冰价钱越来越贵,连瓜果都涨价了,怕是往后就要吃不起了。”

    “吃不起不至于。”裴宗之摸了摸腰间的钱袋,认真的想了想道,“吃东西的钱我还是有的。”

    张解沉默了片刻:“我也有。”

    “还有,卫姐姐已经醒了,她不会看着长安大旱的,她是个好人。”

    “好人?”裴宗之神情平静的看着他,道,“我第一次听到有人说她是好人。”

    ……

    被说是好人的卫瑶卿打了个喷嚏,翻了个身,继续躺着望着帐蔓发呆。殿内送来了冰块,在她身上,安乐很大方,整个瑶光殿与外面仿佛是两个世界。

    大方不止体现在瑶光殿比别处多的冰上,更在她一个躺着的病人还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卤梅水好了没?”枣糕爽脆的声音在御膳房响起。

    御厨随即将一罐卤梅水递了过来。

    枣糕接过卤梅水倒了一点入小碗中尝了一口不由蹙起了眉头:“太酸,再加点蜜。”

    御厨默默的舀了一勺蜜放了进去,枣糕又尝了尝这才眉头舒展的将卤梅水罐子放入食盒中离开了。

    “卫天师还真是讲究。”待到枣糕离开后,几个御厨停下了手里的动作,互相对视了一眼,微微摇头。一日三餐连同午后小食都要捣烂了带过去,味道讲究,如此挑剔的“病人”还是第一回看到。

    牢骚是有的,不过也仅此而已,毕竟陛下对卫天师的看重都看在眼里,谁也不敢怠慢。

    只是有人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这般好吃好喝的供着,也不知卫天师几时醒来?”

    几个同僚互相对视了一眼,没有说话。其实比起几时醒来,他们更想说的是“不知道能不能醒。”毕竟这种事情谁也不能保证,就连孙公都束手无措,谁知道会不会一直躺下去。

    在一个不会醒来的人身上花这样的力气,总结的有些浪费了。

    “这种事也不是你我该操心的了。”有个御厨推了推身边的同僚,将一大坛卤梅水抱了出来,“一会儿大理寺的人要来取,卤梅水可备足了?”

    “早备好了!”一旁的御厨笑骂他,“还用你提醒啊!卫天师那里若是圣宠的话,大理寺如今就是手执尚方宝剑,是万万不能得罪的!”

    正说话间,大理寺的人就到了。御厨帮着将几坛卤梅水搬了出来,笑着和那几个大理寺的官吏打趣:“你们大理寺如今不审案,卖卤梅水了么?”

    官吏无奈的叹了口气,道:“别说了,审到现在了。我们大理寺快在吏部住下了,那吏部人又多又闷热,有几个还摆谱,可真真叫活受罪了!”

    “仔细祸从口出!”一旁帮忙的官吏踢了他一脚,“大人说了不得外传的,若被人知晓了是要被大人训斥的。”

    

第九百一十二章 名单() 
虽然天热的厉害,但仍有不少吏部官员站在外头入不得内。原因么,便是狄方行要一一问话。

    问完话的则回到屋内松了口气。

    “狄方行这么问下去能问出花来么?”几个吏部的官员手里提着笔,面前的纸上却未落一字,而是发出了一声感慨,“这两天,我看着他都累。”

    “陛下催促,不狠都不行啊!”一旁的同僚感慨道,“开始我还恶他小题大做,现在倒有些同情他了。这万一查不出来,陛下怕是要雷霆大怒吧!丢脑袋都是小事,连累一家子那才是大事了。”

    正聊着,看到王栩远远端了两只大碗走了过来。

    “王大人几时还要做这种事了?”有关系好的笑道,“手下又偷懒了不成?”

    出生琅琊王氏,这种亲自端碗的事情自然不需要他来做,怕是这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子自小到大端碗的次数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手又没废,端一端也不要紧。”王栩说道,“从狄大人那里讨来两碗卤梅水,你们喝完了我便将碗送回去。”

    “王大人真是客气。”有人接了过去,边喝边道,“还是您面子大,狄大人对着我们这些人就没个好脸色的。”

    先前蒋忠泽和狄方行相争,争了那么久,他们也没少给狄方行下绊子,就算没做什么,嘴上也要占个先的,如今狄方行得势,自然日子难捱了些。

    “等他气消了便好了。”王栩笑道,“他若盯着你们不放,也不可能坐到现在这个位置。”

    这理他们当然懂,只是发些牢骚罢了。

    “说到底还是为抓人这件事愁的。”喝卤梅水的官吏一边喝一边感慨,“那天看着李修缘牢门的两个狱卒都被抓起来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