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天我为帝-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

    此言一出,帐内的各国将领都露出心悸之色。

    平心而论,他们能将一国军权握于手中,都不是无能之辈,但就如昌平君给李牧打得险些自闭,实在不是一个层次的对手。

    在这种危机逼迫下,他们反倒变得同心协力,齐齐看向李斯:“先生曾有言,得一人相助,可速破邯郸,现在也该揭晓谜底了吧!”

    “诸位将军早有推测,何必考校?”

    李斯轻笑,道出一个名字来:“乐乘!”

    ……

    ……

    河西赵军大营。

    传信兵连滚带爬地冲进来,刚要开口,就被李牧亲卫捂住嘴,拖到身前。

    李牧与其默默对视,直到他平静下来,才开口道:“说吧!”

    传信兵含泪道:“禀武安君!乐乘背叛!邯郸失守!”

    李牧缓缓闭上了眼睛,一瞬之间,仿佛苍老了许多。

    一百多年前,邯郸被魏攻破,齐王命田忌为统帅,以孙膑为军师,统率大军前去解围,于是便有了围魏救赵的经典战法。

    一百多年后,魏人再度攻占邯郸,此次更多了燕国与韩国,却是再无盟国援军,赵已四面皆敌。

    “报!将军,秦军来攻!”

    下一刻,又有将领进来禀告,只是他的声音却是漫不经心,极为淡定。

    秦人逢战必败,何惧之有?

    然而未过多久,出列迎战的赵军上下,脸色都变了。

    剧变。

    因为强大轰鸣的蹄音隆隆响起,黑压压一眼望不到边的铁骑,出现在视线尽头。

    那无数高昂亢奋的骑兵,掀起悍天军威,呼啸惊雷,如海潮汹涌,漫卷出血烈疯狂的恢弘气势。

    为首大将,正是王翦!

    邯郸沦陷,秦露獠牙!

    军浩荡!撼山河!

第六十二章 兵家之道(求订阅!)() 
世人眼中的名将,计谋百出,勇不可当,其实都非核心。

    他们真正考虑的是,为了胜利,可以付出怎样的代价。

    比如此战的王翦。

    佯败也要付出代价。

    不仅是生命,更有屈辱。

    这数月的败退,国内喧嚣,不知多少人要求换将,但吕不韦叛秦时,亲笔写了书信,刚刚执掌大权的嬴政看了后,压下所有反对的声音,对于王翦,也予以了最大的信任。

    王翦没有辜负这份信任。

    他将秦军这柄利刃,不断打磨,这刻出鞘,锋芒一现,光寒众生!

    轰!轰!轰!

    大地震憾得仿佛要崩塌陷落,骑兵们奔足的落音,犹如飞坠的流石撞击着地面,眨眼之间,悍勇粗狂的秦军,就如道道死亡风雷,接二连三地扑入赵军阵中。

    天摇地动,惊涛如雷,赵人眼前,都看不到其他东西,唯有那无尽森冷的杀机。

    别说参军不久的新兵,就算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也浑身发寒,几乎懵掉了。

    这就是秦军?

    不错!

    这就是秦军!

    在强力的飙击下,赵军前线几乎是一触即溃。

    他们就像是暴风狂雨前的破碎岸堤,照面之间,就被冲撞得血肉飞溅,哀嚎遍野。

    “列阵!防守!”

    直到这时,魂飞魄散的赵军将领才开始呼喝。

    然而不待他们咬牙死守,一支三千人的军队从侧翼杀了出来。

    这支赵军核心由李牧的亲卫组成,个个膀大腰圆,身材魁梧,手持的武器不是寻常的戈戟,而是一柄柄巨锤。

    他们都是从二十万赵人中选出的大力士,胯下的战马更是千挑万选,名为力士营。

    此时那大锤劈舞出裂山碎石的气浪,一锤轰出,必有数名秦人骑兵筋折骨裂,倒飞而出。

    李牧早就料到,秦人佯败之后,第一场反扑必然是雷霆万钧,势不可挡。

    而面对这种攻势,若是一味防守,必然陷入一面倒的屠杀,兵败如山倒。

    唯有壮士断腕,以攻对攻,才能争取到一线生机。

    “杀!”

    目睹这一幕,王翦嘴角却溢出一抹冷笑,高喝出一个字。

    仅仅一个字!

    简单!直接!

    秦人毫无迟疑地迎上。

    若论攻坚折锋,大秦将士,又怕过谁?

    巨锤挥舞,血肉冲锋,李牧的亲卫们很快骇然发现,落于下风的竟是他们。

    再是天生神力,再是重型武器,也比不过练就了铁石心肠和钢铁意志的秦人。

    秦兵浑身浴血,满眼赤红,不把敌人当人,也不把自己当人。

    杀!杀!杀!

    当越来越多的秦兵杀之,力士营溃败了。

    快!快!快!

    甚至连李牧都没有料到,精挑细选的三千精锐,会如此快的败退。

    所有赵人唯有眼睁睁地看着,秦人的先锋在杀戮与怒吼中逼近,踏着残肢断臂,蹈出血色波涛,疯狂凿穿进来。

    凿穿战术!

    正是骑兵赖以成名,最为得意的战术!

    也是强军劲旅对付弱者,最为效率的战术!

    在势不可挡的先锋后,更是一面面飘舞的战旗,引导着步兵挺进。

    若论骑兵,七国中其实是以赵最为强,而步兵野战,秦人则是公认的举世无敌。

    现在,赵军连秦人的骑兵都没拦住,更妄论那庞大的步兵方阵,就象是一个个硕大的铁块,以无与伦比的磅礴之力冲击碾压过来。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远处的山坡上,顾承的化身负手而立,观看这场巅峰对决。

    知兵者,达于道,兵家之道在诸子百家中,是颇为特殊的。

    它的流传最广,历代的沙场将领,都能称为兵家,但那么大的基数,真正能攀至巅峰的,却是寥寥无几。

    即便连战国四大名将,都不能。

    “兵家归纳起来,也就十个字——知兵!料人!固国之道!”

    “王翦在知兵、料人之上,已至巅峰,固国却略逊,李牧则是知兵固国,料人欠缺。”

    顾承纵观全局,一股锋锐绝伦的光芒于眼中流转,正与厚德载物的农家风格相反,默默体悟。

    在此过程中,化身原本苍老的面容变得越来越年轻,手中更是开始现出一柄人道圣剑,一面记载农耕畜养之术,一面记载四海一统之策。

    圣皇轩辕!掌兵戈杀伐之道!

    当三皇至尊道结合诸子百家大道,生出崭新的变化,秦赵两军也厮杀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王翦和李牧已是毫无保留,两人乃至两国的风格差异,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李牧与赵军的战法,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尖刀,总是沿着对方的弱点下刀,通过剥离分割,孤立削弱,不断将敌人的军势解离,最终得胜。

    反观王翦与秦军的战法,则是一柄厚重的大斧,用强悍的力量,无畏的勇气来冲撞击砸,无论多么华丽的变化,一斧抡下,地动山摇,全都给劈碎了,砍烂了,杀个干干净净。

    两方并无绝对的高下可言,但当人数、气魄乃至实力优势,全部都归于大秦一方时,便是大巧若拙,无坚不摧。

    赵军退。

    赵军又退。

    赵军再退。

    李牧用兵如神,这般接连后退,都没有乱了阵形,可他已经体会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

    一支强军和一支弱旅间的差距,最大的表现,就在于军队执行命令时的反应与力度。

    他和王翦同时下达命令,秦赵的差距,就展露无遗。

    赵国的士兵刚刚接受命令,军阵变化,秦军战鼓擂响,兵海涌动,已经进入了下一步的针对。

    如是再三,当赵军后撤十里,骇然发现,后军处也出现了秦兵。

    若从高空俯瞰,便可发现,整支秦军犹如包饺子般,将赵军团团围住,从各个方向,发起狂暴凛冽的冲击。

    “莫非是……”

    “又一个长平?”

    当一幕幕血花纷舞的景象印入眼前,前后左右,四面八方都看不到一处出路,赵国将领的心中,一片冰凉。

    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橹。

    历史重现?

    这一刻,顾承挥手,两封书信化作流光破空,分别落入王翦与李牧的手中。

第六十三章 北上灭匈奴(求订阅!)() 
自从接到邯郸沦陷的消息,王翦和李牧,其实都知晓了此战的结局。

    大势已去,无力回天。

    此次真的会重现长平之战的屠杀。

    一旦赵国二十万男丁再死,亡国再无侥幸。

    不过秦军的损失,也必然惨重。

    历史上,王翦为什么要使反间计,令赵王阵前换将,害死李牧?

    不是他打不过李牧,而是无法速胜,且损失会很严重。

    现在是同样的问题。

    这十多万赵军已经注定败亡,但以李牧对赵的忠心,必然要施展浑身解数,对秦军造成最大的伤害,为赵国的存续争取一线渺茫的希望。

    如李牧这样的名将,抱着必死的决心,所做出的最后爆发,是极度可怕的,连王翦也无法避免,所以他方才眼中有少许的迟疑。

    绝非怜悯,而是在思索是给赵军一线虚妄的生机,还是不顾损失的趁势全歼。

    片刻的犹豫,王翦选择了后者。

    因为他认为李牧不会中计,与其横生枝节,不如痛下杀手。

    直到一道流光自天边飞来,眨眼间落入手中。

    王翦下意识地接过,瞳孔收缩,瞬间惊出一身冷汗。

    但凡大将,即便是身先士卒,也有重重亲卫的保护,看似凶险,实则安全,而这封信件竟能穿过左右亲兵的保护,直接落在他的手中,简直是神乎其技,如果将信件换成箭矢,他焉有命在?

    万军之中,取将首级!

    王翦警惕升到极致,展开竹简,开口四个大字,便是一惊。

    “匈奴南侵!”

    他眼中闪过厉色,喃喃低语:“这群狼崽子,真是无孔不入!”

    与李牧类似,王翦这一身本事,也有与匈奴交锋的功劳。

    秦燕赵都与北原接壤,匈奴和胡人长期侵犯边疆,虽无致命威胁,却是烦不胜烦,三国为了争逐中原,无奈之下也唯有采取筑长城御边的对策。

    而三国之中,受匈奴侵犯最严重的,就是赵国。

    所以即便没有长平之战的大伤元气,赵国也有先天缺陷,匈奴不断寇边,国力长期损耗,以致于赵国人丁最是单薄,虽是名将辈出,但守成有余,扩张不足。

    这就难怪此次赵王如此激动,想要夺取河西,再一举灭秦。

    一旦成功,他就是赵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更甚赵武灵王。

    可惜失败带来的后果,更是赵国无法承受的,不仅被魏韩燕围攻,连北方的匈奴都来趁火打劫。

    “北上灭匈奴?原来如此!连赵军的拼死反抗都算计在内了吗?”

    王翦心思急转,往下看去,越看越是心惊。

    “不是吕不韦,到底是谁……”

    此次灭赵之局,王翦本以为是吕不韦所布置,还心生敬佩。

    秦王掌权后,吕不韦的下场必然凄惨,甚至会累及满门,然而吕不韦假意叛秦投赵,引得各国对赵崛起大感惊惧,联合攻之,助秦灭此世仇。

    为了一统大业,嬴政放下过往的恩怨,饶恕吕氏满门,吕不韦以一死换得赵国覆灭,亦是名留青史。

    然而王翦此时方知,这根本不是真相。

    吕不韦不是设局者,他也仅仅是大局中的一环,燕赵的覆灭更不是结束,布局者要的是一统北方!

    何为一统北方?

    以秦灭赵,再用赵国兵马,覆灭北原的匈奴胡人,方得全始全终!

    只是李牧,会答应吗?

    这一刻,王翦的目光透过血花纷舞,残肢断臂,望向了赵军中阵,武安君大旗所在。

    “北上灭匈奴,是我十数万赵军唯一的生机?”

    与此同时,李牧握住竹简的手指微微发白,浑身正在颤抖。

    他终于醒悟,自己与赵国,落入了一个何其庞大的局中。

    两条路在眼前展开——

    一条路,是死路。

    那信件上毫不掩饰的杀机,展现出千军万马,取敌首级的能力。

    如果拒绝,第一时间就要将李牧格杀于此。

    没有了这位武安君,本就绝望的赵军士气必然崩溃,陷入一面倒的屠杀中,根本对秦军造不成多少伤害。

    另一条,是绝路。

    十多万赵军,在秦军的押解下,过赵国长城,北上灭胡。

    看似保留了一线生机,其实只是饮鸩止渴。

    但赵国此次灭亡已成定居,如果在击溃匈奴后,赵军的这些青壮还能活下来,那至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