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天我为帝-第3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出现了一位肯虚心纳谏的太子,哪怕是最小的国家,但天可怜见,终于有了。

    开心啊!

    后世对孔丘尊崇至极,把他塑造成圣人完人,实际上孔丘就是一个正常人,他和春秋时代的许多布衣之士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政治主张,奔走各国。

    没有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不为维护已有的体制而服务,而是积极探索创造新的体制,参予到改变世界的洪流中来。

    这些探索者,都值得尊敬。

    顾承也不想孔丘的才华埋没,已经有了定位。

    以孔丘的学识,当太史最合适不过。

    这是夏商周三代的史官和历官之长,掌管学府教育、起草文书、策命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等。

    其实就跟后世宣扬正能量一样,孔子的追求太过完美,实现不了,但不能因为人性贪婪邪恶的一面,就否认善良美好。

    对于国家而言,品德必然是要被宣扬的,如此才能减少纷争,把战乱和谋逆降低到极致。

    真正的儒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会像后世的腐儒,明明自己做不到,还要要求他人达成,扭曲本意,为自身谋利。

    于是乎,顾承发出邀请“孔先生大才,可愿来我姜国讲学?”

    孔丘起身道“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他其实不是拘泥不知变通的人,否则也不会去见齐君,完全按照君臣父子的说法,应该去朝周天子。

    孔丘知道自己的思想要得到实现,遵奉周天子是无用的,他希望能找到一个贯彻自己主张的君主,由君主来施行,达到天下大治,万世太平。

    姜国虽然弱小,但如果能通过这个小国,来让周遭的大国知道,儒道大德是可以实现的,那再好不过了。

    而孔丘同行,深入探讨,天枢十二卷内,儒家之道的光辉耀起,与兵家之道,有争锋呼应之势。

    带着越女,范蠡,文种,孔丘,再回姜国土地,顾承仰首望去,浩荡国威,引而不发。

    他微微一笑。

    是时候了!

    。

第三十七章 不战而亡(求订阅!)() 
陈国都城。

    宛丘。

    “缺粮?那杂粮随便种种,漫山遍野不都是么,怎会短缺至此?”

    陈王看着殿上六卿,不解地问道。

    六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已是愁得双眉紧皱,唯有苦声道:“大王,连年征战,不事生产,尤其是与蔡国一战,自去年冬天一直打到现在,误了农耕,又逢天灾,实在支撑不下去了啊!”

    他们一味诉苦,是万万不会说前段时间,由于富商高价收杂粮,麾下家仆将大批的粮草卖出,现在突然没了粮,才慌了手脚。

    “那怎么办啊?”

    陈王双手一摊:“要不向楚国借粮?”

    “万万不可!”

    六卿齐声道:“大王,楚国借给我们杂粮,索要的可是灵粮啊!”

    陈国和楚国,恩怨纠葛已久。

    陈国中间经历过两次亡国和两次复国,第二次就与楚国大有关系,甚至于现在的楚平王,还在陈国当了五年君王。

    是的,楚平王在陈国当了五年大王,后来回国继位,将位置让了出来,陈国才算复国,并且依附楚国,仰其鼻息。

    经那一役后,陈国元气大伤,向周遭各国,包括姜国连连开战,也是为了掠夺财富,挽回损失。

    可现在,损失没挽回,自己家里没粮了,楚国倒是肯借粮,却狮子大开口。

    杂粮是给百姓吃的,灵粮则是公卿贵族服用,如果楚国趁机盘剥,触动的可就是上层的利益,他们岂能愿意?

    陈王看得出这些臣子的私心,脸色一沉:“你们既然不肯出灵粮,哪国有粮食,还不赶紧去借?”

    “大王,除了晋齐楚三大国,诸侯列国或多或少都有缺粮之兆,尤其是杨国和徐国!”

    六卿先抑后扬:“不过从两国身上,我们也找到了解决之道!”

    陈王赶忙问道:“什么办法?”

    六卿道:“将难民往姜国赶!”

    陈王一怔:“姜国?那打仗很厉害的小国?”

    “大王,正因为姜国前些年打了胜仗,太子龙阳似乎认为区区弹丸之地能够崛起,竟请了鲁国孔丘回国,大肆宣扬儒家仁德之道,趁着各国灾荒之际,收纳四方难民,那杨徐二国本来要饿死许多人,现在一窝蜂都涌入姜国!”

    陈王却是有危机感的,皱起眉头:“可如此一来,姜国人口岂不是大大增加?万一他们借此机会增兵,对我陈国岂不是威胁?”

    “大王尽管放心,那难民本就是饥寒交迫,连常人都不如,要先养好身体,再进行训练,岂是一朝一夕之功?”

    六卿胸有成竹地笑道:“姜国来者不拒,大量的难民涌入,他们的粮草能够坚持多久?恐怕不出一两年,粮草就要不济,那时我们直接挥军攻打,内忧外患,便是亡国之危!等到灭了姜国,难民回归,相当于他们白白替我们养了百姓,度过了难关!”

    “有理!有理!”

    陈王细细思索,觉得这是最好不过的办法了,颔首道:“就这么办,还有儒道误国,以后那孔丘和他的弟子,一个都不准进我陈国!”

    “是!”

    ……

    ……

    “停!”

    长长的运粮车队,在姜国王都城门前缓缓停下。

    “验!”

    文种一声令下,麾下的官吏立刻上前验粮,个个精明能干,心细如发。

    如今姜国以都城为中心,划分东南西北四郡,每个郡内,都涌入了数以十万计的大量难民。

    这些粮食,就是赈灾的。

    “转告孔大夫,东郡的劳作指标还未达标,如果十日内,还未开垦完良田,下一批粮草,将优先送给更需要它们的人。”

    文种验粮完毕,转交给子路。

    “是!”

    子路拱手应下,精神振奋。

    最初孔丘入姜国讲学,再被任命为大夫时,他其实并不看好。

    姜国太小,国力太弱,就算太子有心,上下也会反对。

    然而孔丘师徒很快发现,姜国远不是外界误以为的那么弱小,这里人才济济,上下一心,除了受限于国土和人口,无法大力发展外,竟是具备崛起的一切条件。

    所以当太子在各国饥荒,水深火热,民不聊生之际,实施儒家道义,做圣德仁君,接纳四方难民,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当然,难民不会白养活,而是赋予劳作任务。

    仙武世界人口虽然是凡俗世界的数十倍,但放到广博无比的大地上,依旧显得地广人稀。

    姜国是弹丸小国,那是跟其他国家想必,实际上它的国内,也有大片的土地荒芜着,这些难民便开垦荒田,兴建城镇,最终安家落户。

    孔丘其实一开始不太同意这种模式,因为劳作是强制性的,他更希望百姓有感圣君仁德,自发劳作。

    不过文种麾下的官吏挑出许多好逸恶劳,甚至惹是生非的难民后,他也无话可说,做出一定的改变。

    正如孙武尚未写出孙子兵法,孔丘的儒道也在不断完善。

    有了孔大夫起早贪黑的工作,门下各大弟子的奔忙,文种的内政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难民渐渐不再是难民,而是姜国的子民,培养出了极强的认同感,开始落地生根,婚姻生育。

    底子好,身体强壮的,则被选拔参军。

    姜国在飞速扩军。

    五万!

    七万!

    十万!

    短短数年的时间,姜国的人口就翻了三倍,常备军力到达二十万。

    反观周边四国的人口大幅度缩减,军队实力也飞速衰弱。

    四国国君都坐不住了。

    他们日日夜夜期盼姜国的粮食吃完,仁德圣治崩盘,可传回来的消息,却是姜国大军开赴边境。

    陈国王宫。

    嘭!

    随着重物坠地的声音,陈王双肩耸动,歇斯底里地怒吼起来:“三月之前,杨徐两国国君携印绶,除衣冠,开城投降,现在姜国大军也来了,一战未打,一战未打啊,难道你们也要我陈国不战而亡吗?”

    六卿跪在地上,战战兢兢,不敢动弹,却听外面乱声大起,有人直接叛乱,到处散播消息:“仁义之军,降而不杀,降而不杀!”

    陈王身躯一晃,猛然向后倒去:

    “完了!”

第三十八章 “天”赐良机(求订阅!)() 
“短短半年,姜国兼并周边四国,庞大十倍!”

    楚国王都,令尹府中,费无忌按了按眉心,回忆起那个贡献了新奇的青冥舟的姜国太子“看走眼了!”

    他府上的老仆恭维道“还不是靠了大人赐予的楚弩?”

    “工具永远是工具,最重要的是人,姜国要崛起了!”

    费无忌眯起眼睛。

    别以为佞臣就是能力不行,全靠阿谀奉承上位。

    有些佞臣的权谋手段十分了得,只是剑走偏锋,自私自利,毫不为国为民考虑。

    费无忌就是如此。

    “孔丘的儒道明明误国,姜国用了,却能大盛,其因必然不在孔丘身上,而在太子龙阳!”

    他细细查看姜国的战报,半响后做出决定“可与姜国结盟!”

    老仆一怔,有些难以接受“我大楚,何必与这小国……”

    “小国?论及国土,吞并四国后的姜国,与吴国已是不相上下,吴国在我大楚眼中,亦是小国,现在如何?”

    费无忌目光一冷,一提到吴国,他的脸色就变得无比阴沉。

    一切只因近来楚国与吴国的边境交锋,竟是连年败战,再无一次胜利!

    楚吴早早交恶,吴国其实就是齐国扶持用来对付楚国的棋子。

    在孙武入吴前,吴国败多胜少,即便是庆忌公子有万夫不当之勇,身先士卒,也只是取得局部的小胜,可现在吴国只要进逼,就是大胜,楚国的疆土正在被一点一点蚕食。

    最令费无忌恐慌的,还不是孙武,而是伍子胥!

    那个自小就沉默寡言的男人,熊熊燃烧的复仇之火,哪怕相隔万里,他都能感受到。

    午夜梦回,费无忌不止一次做噩梦,伍子胥杀他全家,一个不留!

    “姜国吞并四国,若要再图发展,往北必然遭到晋齐的打压,往西则是贫瘠的秦国,往南则是我大楚,他们想要真正强大,唯有向东南进逼,那便是吴越和东夷!”

    费无忌设身处地,站在姜国的位置思索,冷笑道“为何不助他们一臂之力呢?”

    “大人英明!”

    老仆跟费无忌耳濡目染,对于天下大局也是有所了解,赞道“齐国扶持吴国与我大楚相争,我们就扶持姜国威逼吴国,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解此大患!”

    “此一时彼一时也,那姜国太子还不一定中计,他用青冥舟换我楚弩,已是度过最弱小的阶段!”

    费无忌目光闪动“你去散布消息,就说那失踪的公子庆忌入了姜国,姜国能吞并四国,是庆忌训练精兵的成果,接下来就要回国复仇!”

    “是!”

    老仆心领神会。

    “等到姜国应付不了孙武的精兵,自会求援,结盟之后,姜终究会成为我大楚的附庸!”

    费无忌轻抚胡须,露出贪婪自得之色“青冥舟无人能仿制,姜国却不再对外出售,老夫要让他们乖乖奉上!”

    ……

    ……

    “歪打正着么?费无忌是个人物!”

    顾承看着朱雀机关鸟的传信,点了点头。

    同为楚国令尹,论及知名度,费无忌远不及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可相比起年老昏聩的春申君,他的手段要强得太多了,这放出庆忌的消息,祸水东引,堪称神来一笔。

    别看如今姜国吞并四国,飞速强大,吴国在伍子胥的治理,孙武的练兵下,已然更加壮大。

    他们连续击败的,可是天下三大强国的大楚,绝非陈杨那种小国可比!

    所以现在信心膨胀的吴王阖闾,一旦听闻庆忌在姜,定然会率兵来攻。

    他的统治虽已根深蒂固,却终究是篡位,庆忌就是最大的心病。

    万一这位公子趁着吴楚大战之际,潜入楚地,在后院点火,底蕴本就薄弱的阖闾政权,难保会有崩塌危机。

    何况吴国不似越国,被堵在了角落,他们北上是东夷各部,西去则是大大小小十几个诸侯国,其中最强大的不过是陈国的档次,再往西,就是如今飞速扩张的姜国。

    两强相遇,必有一场龙争虎斗。

    “传信,让田言和美仙回来!”

    顾承沉吟片刻,开口道,身侧的焰灵姬马上提笔写下传信,放入机关朱雀中,目送着它飞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