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天我为帝-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天牢,迎面段誉和斗酒神僧走来,前者抱拳一礼:“殿下,我将往天山,今日特来辞行!”

    段誉之前提出过,想带林玄清去天山灵鹫宫,被顾承断然拒绝。

    不过段誉毕竟对他有半师之谊,此次又多亏其请来强援,出手相帮,顾承还是很感激的:“前辈一路顺风,若是见到你的义兄虚竹子,代我问好!”

    说实话,在听到林玄清述说将他老爹三百年功力被吸走时,顾承就认为虚竹挂了。

    毕竟此世的武者想要长寿,唯有修炼正道内功,而一旦内力全被吸走,那自然再无生机。

    然而虚竹不愧得天独厚,被吸的只是逍遥三老的功力,自身的百年内力竟是岿然不动,连北冥神功都奈何不得。

    但他那时也打不过林玄清,被抢走七宝指环后,更是心灰意冷,回天山飘渺峰闭关,再不入尘世。

    此次段誉去看望虚竹,也是说明林玄清和林朝英的情况。

    一旦虚竹知道自己的孙女提前出世,绝不会无动于衷。

    若是再得灵鹫宫相助,顾承麾下的武林势力就彻底成型,足以成为影响宋金胜负的一张关键底牌。

    送走段誉,顾承看向斗酒神僧:“大师可想好了?”

    斗酒神僧双手合十:“殿下慷慨,九阴真经确是旷世绝学,你欲创出九阳神功,阴阳相济,归于一身,更是武林中前所未有的壮举,此等盛事,贫僧岂有拒绝的道理?”

    斗酒神僧一身所学横跨儒道释三门,最后投身少林,顾承觉得他很可能得到了扫地僧的教导,已是武学障巅峰,才能创出九阳神功那等旷古烁今的绝学。

    这是有依据的,南少林如今已经搭建起来,如此快的速度,弟子自然是由北少林偷渡。

    一路上有丐帮安排小道,官府接应,少林僧人如今已经转移三成,更将藏经阁内的众多佛经运来,防止战乱损毁。

    这些佛经,由斗酒神僧一路护送,想想扫地僧是怎么出场的,还不是天龙四绝大闹藏经阁,将他逼了出来。

    段誉能将他请来临安,也是顾承先前结了善因,如今得到善果。

    既然九阴九阳的创始人齐聚,顾承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起钻研神功,先创九阳,再阴阳相合,成就此世完美的无上武道。

第五十五章 任督贯通 金国叛乱() 
“龙象般若,龙象乃力,般若为智,修炼到十重境时,表现出来的还是茫茫大力,没有二者兼修,要到十三重巅峰,才能探得神元?”

    “蛤蟆功要领在于积劲蓄力,与降龙十八掌有余不尽的武学原理,有相似之处,同时它也与道家钓蟾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创始者恐怕就是从钓蟾劲中悟出。可它为什么会被一阳指克制?”

    “易筋经不愧是达摩老祖所创,集少林武学于大成,可谓是总纲,当年天龙四绝如果先学易筋经,再去学七十二绝技,恐怕就算不参悟佛法,也不会有走火入魔的危险了。”

    “乾坤大挪移……”

    “先天功……”

    ……

    地宫内,顾承双目神光湛然。

    此世九成的神功秘典,于脑海中缓缓流淌,化作无数的武道灵光,不断闪烁。

    这一日,丹田内那积蓄已久的九阳真气蓦然涌出,滞涩的督脉被节节贯通,好似水到渠成。

    阳脉之海成就,任督二脉,终于彻底打通!

    这自古以来便是天堑的难关,不知道挡住了多少武林豪侠,而一旦成就,也代表着百脉畅通,内力趋至绝顶。

    但对于顾承而言,这仅仅是开始。

    他借助这重要关头,不断壮大九阳真气,循着与九阴真经对立,却又浑然天成的路线,行功大周天。

    霎那间,顾承的气势再度攀升,并无氤氲紫气,而是恍若一个散发出无穷热量的大火球,室内温度骤然飙升,热浪滚滚,浩然无尽。

    这便是他集合众多强者武道智慧,所创出最适合自己修炼的九阳神功!

    继承了原本九阳神功的部分特点,却又有着新的特长,尤其是当九阳真气在体内汹涌澎湃的流动,最终汇聚于丹田,不断压缩之际,一缕至阴至纯的九阴真气又诞生出来。

    阳极生阴!

    “九阴九阳,聚于我身,六脉神剑,剑气成阵!”

    顾承腾身而起,右手五指外加左手小指先后点出,道道剑气或大开大阖,气势雄迈,或忽来忽去,变化精微,于虚空中交织,一时间恍若风雨大至,石破天惊。

    六脉神剑——成了!

    这门神功的修炼要求确实太高,不仅需要深厚无匹的内力,其剑气的运行路线更是与九阴真经极不相符,所以那时顾承得段誉和黄裳指点,三个月也才堪堪练成一路少冲剑。

    好在有了一路入门,接下来的中冲剑和关冲剑就要容易不少,而当任督二脉贯通,九阴九阳包罗全身经脉,阴阳正逆,真气随意行进,接下里的三路剑法居然一蹴而就!

    当剑气于周身环绕,顾承享受般地闭上眼睛。

    入此世两年多,终于武道大成。

    看似已经快到不可思议,实际上有了太多得天独厚的条件。

    比如此刻,以他为中心,黄裳等人都在探讨,不时动手比划几招,地砖墙壁早就留下横七竖八的痕迹,一道比一道清晰。

    众人并非每日都在此处演武,而是每半月齐聚一次。

    这每一场,都堪比一次华山论剑,甚至由于不分排名,没有过重的名利之心,效果更甚之。

    而华山论剑为了凸显格调,每二十年才召开一次,地宫盛会已经开了近二十场!

    在这样的讨论切磋,互相印证下,任谁的武学进境,都要一日千里。

    如果说此前的顾承,是靠八部龙典的外功之力,才能与此方世界的绝顶人物一较高下。

    那么现在,他单凭武功,已是货真价实的武学障强者。

    再用八部龙典,甚至能与神而明之一较高下!

    当然,胜算依旧不大,不过顾承相信自己还未到极限。

    因为八部龙典他并未练完,还有三篇——练脏、练血与练髓。

    其中练脏篇,是由外转内的第一篇,这部分是绝对无法速成的。

    顾承那便宜弟弟刘协,觉醒了龙灵,前五篇一月之内全部练成,练脏篇也花费了整整三月。

    所以顾承在没有七窍玲珑丹那种强大外力的辅助下,给自己定的计划是三年。

    三年看似很长,但他等得起。

    因为一旦练脏篇大成,炼精一脉就是神勇境。

    这个境界的武将冲锋陷阵,即便是内脏被捅破了,也能自愈,千人难挡,方为神勇!

    到了神勇,那么神而明之也无法应付的千军万马,在顾承面前也只是土鸡瓦狗!

    所以为什么不等等呢?

    然而顾承午夜梦回时也会想到,按照天意仇视的尿性,多半不会如他所意吧……

    果不其然,九阴九阳成就了刚刚一月,当大宋蒸蒸日上,一切按部就班时,又一次地宫演武,刚刚进行到一半,林朝英亭亭玉立的身子突然闪了进来,在顾承耳边道:“蘅姐姐喊你马上回东宫!”

    顾承的面色沉凝:“蘅儿说什么事情了吗?”

    冯蘅知道他练功时不欲为外人打扰,即便有紧急政务,一般也能得心应手地处理,这一年来做得都很好,连大臣都指摘不出什么。

    此时让林朝英来喊,显然是她处理不了的大事。

    林朝英拍了拍手,开心地道:“是大好事,金国发生叛乱,皇帝被拉下马了!”

    “什么?”

    ……

    ……

    半个月前。

    金国,中都。

    完颜璟怔怔地看着陷入熊熊火海中的宫殿,对于外面的喊杀声充耳不闻,整个人仿佛痴了。

    “皇儿!”

    下一刻,他如梦初醒,凄厉地大叫,那声音简直如杜鹃泣血。

    天可怜见,完颜洪烈正在里面,年纪轻轻不仅英武逼人,更是博览群书,智慧超群,最得完颜璟喜爱。

    没想到今夜居然被活生生烧死。

    “完颜襄,你是两朝重臣,枉我对你无比信任啊啊啊啊!”

    完颜璟急怒攻心,险些晕倒过去。

    这不仅仅是悲伤于完颜洪烈的死亡,还有心中的恐惧。

    那位金国的护国战神,一夜之间竟成了皇室的刽子手。

    派出的杀手刺客在宫内大肆杀人放火,显然是赤裸裸的撕破脸皮,不留半点余地了。

    最为可怕的,还是群臣的态度。

    除了那些被他提拔上来的文臣,其他的老臣都隐隐有袖手旁观之势,竟是坐视完颜襄谋反!

    完颜璟想学习汉人,用儒家文化统治,但显然这些大臣的骨子里,还是在穷山恶水中狩猎的猎人思想,永远也做不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如此一来,兵权本就在完颜襄手中,当群臣一面倒,顿时是大势已去。

    “陛下!”

    不过好似天无绝人之路,正当完颜璟几乎要闭目等死之际,殿门突然被撞开,一行侍卫冲了进来。

    当先一人手持玉箫,以一敌众,浑身浴血,大喊道:“陛下,快随我走!”

    “去哪?”

    “南下!”

第五十六章 太子亲征 虚竹前来() 
“天忍教主已经确定为完颜襄,现在他发动叛乱,金主完颜璟居然在眼皮子底下跑了,你觉得是百密一疏,还是故意为之?”

    “如果完颜襄反叛背后,有我父亲的一份功劳,那绝对是陷阱!”

    “是啊,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有诈,可这个诱饵实在太大了!”

    大殿之上,看着吵成一片的群臣,顾承脑海中,反倒回想起昨晚与冯蘅的分析来。

    他真是没想到自己蝴蝶翅膀扇啊扇,大宋还没发生什么巨大的变化,金国他娘的居然改天换地了。

    宰相完颜襄叛变,一夜屠尽完颜璟一脉皇族,大肆杀戮文臣,并在众臣拥戴下登基称帝。

    金国大乱,政务瘫痪一半,如此大事,自然令各方震动。

    别说大宋,即便是西夏、西辽和漠北诸部,都可能趁机出兵,割下金国一块肉来。

    至于目前的大庆殿,已是群情激奋,争论的话题不是战与不战,而是怎么战。

    得益于冯蘅这一年多,润物细无声的官员调动,如今大宋朝堂上焕然一新,斗志昂扬。

    别说辛弃疾一众原本的主战派,就连许多力主求和,不愿意出兵北伐的老臣,这次都改变阵营。

    偏偏现在最不想开战的,变成了一心要灭金的顾承。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滋味真不好受!”

    顾承微微苦笑。

    一个国家的强弱,短时间内,绝不以个人意志转移。

    哪怕他监国后,治理得再好,短短一年多时间,也看不出什么显著的变化。

    所以他本来的全盘计划是,三年朝堂发展,五年练兵演武,待得力量积蓄,士气可用,再一举伐金。

    到那时朝廷江湖,双管其下,高手斩将夺旗,军队气势如虹,何愁大事不成?

    然而现在刚刚进行到三分之一,就被彻底打乱。

    顾承知道,这一战不得不打。

    如果他反对此次北伐,且不说会尽丧人心,大宋的战意和血气,就真的要散了。

    连金国发生谋逆反叛这样的大事,都不敢北伐,收服河山,日后等个三年五年,又有哪个士兵相信能赢?

    何况宋金两国原本国力相平,都不强大,也都不弱小,现在完颜襄篡位,对于文臣又压制到了极致,之前的社会隐患,阶级矛盾,必然提前爆发出来。

    金国,将陷入前所未有的虚弱!

    这个时机,实在没有错过的理由!

    “静!”

    决定一下,顾承就将一切杂念抛之脑后,双手微微一压。

    唰!

    大殿顿时安静下来,众臣用火热的目光看着这位太子。

    顾承没有令他们失望,却让他们大惊失色:“我要亲征!”

    “殿下龙体,万万不能置于险境啊!”

    哗啦,群臣跪下,纷纷劝谏。

    但顾承只用一句曾经跟洪七说过的话,就堵住了他们的嘴巴:“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我意已决!”

    这句本来是用来形容明王朝的话,对应到宋上倒也合适。

    如此决心与自信,感染了所有人:“殿下必胜!大宋必胜!”

    回到东宫,由于亲征的消息,内侍宫女们已经纷纷忙活起来,人人脸上带着亢奋,而非惧怕,这就是士气可用。

    当冯蘅走出来时,也再无往昔的凤钗长裙,眉目如画,而是面如冠玉,唇红齿白。

    看着这女扮男装的翩翩少年郎,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