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天我为帝-第3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确的说,不止是妖族。

    “这气象倒是有趣!”

    来到南赡部洲,顾承观望,就见各气混杂,交错不一,却又能奇异地融洽共存,心中不由地一奇。

    鸿蒙大世界中的各族,都是割据一方,泾渭分明,此界却是仙妖人佛,混居一处。

    除了妖族有所遮掩外,那仙佛都是国主的座上宾客,地位固然崇高,但绝非遥不可攀,百姓都习以为常。

    “如果没有末法之劫,这倒是个不错的共存方式,可明明大劫将至,单单是一个南赡部洲,就有数百国度,一旦劫数到来,必然成乌合之众,四散逃命……”

    顾承站在人皇角度俯瞰全局,心中生出疑虑。

    据陆压所言,玄黄大世界与鸿蒙大世界产生过冲突,仙神强者彼此厮杀,这说明此界要么有野心,要做那诸天世界第一,要么有浓浓的求生。

    无论哪种,都不该是如今这样得过且过的模样。

    “分头行事吧!”

    百闻不如一见,既然来了,顾承不急着去寻阿弥陀佛,与陆压分开,带着雪落狸王在各地游历。

    很快他发现,这些国度的包容性固然强,但明争暗斗一点都不少。

    有些国家崇道,道人为国师,必然不见僧人,有些国家信佛,举国上下吃斋念佛,对道家神明也毫无供奉。

    佛道的关系,只维持着表面的平衡,暗地里不知斗成什么样了。

    这一切的根源,是信仰之力。

    在鸿蒙大世界,信仰之力发挥的余地不大,佛门未能东渡,信徒局限于蛮荒之地,天界仙神吸纳的,则是人皇天子祭天,无双境强者的寿元,对于普通百姓的信仰并不太看重。

    但玄黄大世界的信仰之力不同。

    比如有一国名乌鸡国,国王修建了皇家寺院,日日夜夜住于其中,全国上下吃斋礼佛,所有百姓信仰极深,念头纯粹。

    又有明珠国,君王信道,一心修玄,日求长生,不问朝政,整整二十年不上朝,就连批阅奏章都是用道符,于是乎举国上下信教,齐颂无量天尊之名。

    这两个国家所诞生的信仰之力,连顾承见了都不禁有些动容。

    因为这种力量不仅可供混沌境大能修炼,更与功德之力有异曲同工之妙。

    换而言之,它也能一定程度地抵挡末法之劫,或许没有功德之力那么立竿见影,但天地功德可遇不可求,是有限的,信仰之力却能源源不断,积少成多。

    顾承明白,这个天下为什么没有统一的政权了。

    它已然沦为了神佛豢养的信仰牧场。

    即便如此,也不得太平。

    这一日,陆压传来消息:

    “南赡部洲最强大的黄岐国发生叛乱,外戚李唐,即将取而代之!”

第十八章 圆个梦想(求订阅!)() 
黄岐国。

    近百年间,它是南赡部洲的第一强国,幅员辽阔,人杰地灵,国力强盛,四方来朝。

    不过黄岐的开国君王并无信仰,算是异类,因此立国之初也不断遭到周遭敌视,甚至组成了联盟征伐。

    而黄岐王不仅不予屈服,还直接东征西讨,灭亡十数小国,搏得赫赫凶名,国土面积扩张,周遭也全部臣服,才有第一强国之称。

    可惜这位雄主阳寿一到,魂归幽冥,太子继位后,同样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却不得胜,一味只求虚名,渐渐将家底败掉。

    等到二世驾崩,黄岐国再无进取之力。

    所幸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别的国家也不敢攻打黄齐,这般又过了两代,终于在十数年前,君王昏庸,宠信谗臣,各地发生水旱灾,百姓流殍,有义军起事,为首者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传檄诸道,斥责朝政吏治,赏罚不平,一呼百应,数月内就席卷全国。

    虽然那次反叛最终被镇压下去,但黄岐国内已是烽烟处处,千疮百孔,皇室倾颓。

    然而这代黄岐王依旧不知悔改,在奸佞小人的阿谀奉承下醉生梦死。

    如此国力愈发衰败,一年之前,国舅李叔德突然发难,控制宫城禁卫,欲杀黄岐王和众皇子。

    原来皇后无子,黄岐王早有废后之心,是顾忌外戚势大,才予以忍耐,而眼见太子将立,李氏必然彻底失势,李叔德唯有奋起一搏。

    不料丞相有所警觉,在其悍不畏死的护卫下,众皇子大多死于乱箭之中,黄岐王逃出国都。

    李叔德唯有与皇后扶持最小的皇子登基,但黄岐王也不欲束手待毙,号召各地忠臣义士,在短短时间内组成大军,坚守于千里之外的紫荆关,虎视眈眈。

    他毕竟是皇权正统,李叔德犯上作乱,哪怕蓄谋已久,也难得民心大义,谁料当夜大雨震电,江河暴溢,冲毁壁垒,黄岐王竟死于洪涛中。

    屋漏偏逢连夜雨,周遭各国眼见有利可趁,纷纷挥军来攻,一时间内忧外患,黄岐国四分五裂,民不聊生。

    “好惨喵!”

    踏上黄岐国土,一路所见,皆是哀鸿遍野,易子而食,雪落狸王不忍地移开目光。

    昔日妖族在十万大山时,由于资源有限,每一族都要拼命争夺,自相残杀,无所不用其极,她梦寐以求的,就是一个安稳平和的日子。

    所幸愿望终于实现,但眼前的一幕幕,也不禁令她触景生情,雪落狸王将脑袋埋下,轻轻蹭了蹭那宽厚的胸膛。

    幸好有陛下在。

    顾承见了,也叹了口气。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这句话道出了历朝历代百姓深受的动乱之苦。

    或许和平年代也有种种不公欺凌,但乱世那种打破一切规则,为所欲为的肆虐,才是最为可怕的。

    而国破家亡,信仰反倒滋生。

    信仰的流传,其实大多是两种情况,要么是家族世代信仰,要么是遭受了不可接受的剧变。

    所谓心灰意冷,遁入空门,当一位位宝相庄严的僧人出场,黄岐国的百姓如同溺水抓住了最后的救命稻草,马上开始拜佛礼敬,甚至有人跟着僧人一步一叩首,俨然成为了狂信徒。

    顾承目露寒光,冷冷一哼。

    “陛下,需不需要……?”

    陆压揣摩上意,马上露出征询之色,做了个挥手的姿势。

    如果想要试探佛门,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机会,杀了这些传道僧人,自然能引出佛门高层。

    陆压也不担心自己会暴露,他身为妖族太子,精通无数秘术,甚至结合巫族之法,创出了那极为歹毒的钉头七箭书,足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除非是道祖亲自推演,否则都难以发现端倪。

    那菩提老祖再闲,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关注南瞻部州的一个国家,如此何惧之有?

    “暗杀乃下下之策,不必如此,你只需去相助那李叔德便可!”

    顾承摆了摆手道。

    “陛下之意……”

    陆压反应极快,马上领悟“是速速结束这场战事?”

    “不错!”

    顾承颔首。

    他与佛门不存在私怨,对于杀戮佛门弟子毫无兴趣,所关注的是大局的较量。

    好比这黄岐国之灭,背后若说没有佛门的推动,那傻子都不信,但这也是因势导利,黄岐国自身王权不稳,神佛顶多是推波助澜,定下它的灭亡。

    正如封神中那句,天意已定,气数使然。

    不过同样是天意,还是有许多细节上的不同,比如此时黄岐灭亡,李唐取而代之,期间需要经历多久的动乱?

    这个动乱时间越长,对于国家百姓的伤害越大,对于传教反倒越是有利。

    所以顾承让陆压暗助李叔德,驱逐他国敌军,速速平乱。

    黄岐国祚已尽,连君王都死了,虽然还有王族血脉,但复国已然无望,李叔德确实是乱臣贼子,可他也是这个国家浴火重生的希望。

    “且慢!”

    眼见陆压准备领命前去,顾承又抛出一朵莲花虚影“你将恶尸乌巢禅师招来,炼化此物入体,可遮掩身份,以保万全!”

    “这是?”

    陆压接过,微微探查,顿时露出动容之色。

    并不奇怪,这道神通正是从十二品莲台,领悟而来。

    那本该属于阿弥陀佛的功德至宝,处于一种极为诡异的状态,似乎存在,又似早已消亡在历史长河中,顾承这段时间就一直参悟。

    以他的境界,依旧弄不清楚具体缘由,倒是从中悟出一种秘法,取名为借花代形。

    昔日河内司马家有神通借物代形,与补天巨鳌有关,可一定程度上免除伤害。

    顾承得了女娲石,早就通晓借物代形,可以用,但没必要,借花代形则是取其思路,用于转变气息。

    “多谢陛下!”

    陆压细细感悟,是真的心服口服,身形一闪,消失不见。

    顾承目送他的背影,嘴角微微一扬。

    这个玄黄大世界的局势,令他生出某个想法,准备予以验证。

    倘若功成,那不吝于圆了一个梦想。

    叫那漫天神佛,都烟消云散!

第十九章 花果山奇石(求订阅!)() 
“中计了!冲出去!”

    “还想跑?杀!一个不留!”

    原黄岐王城,现李唐国都,一场围歼大战正在展开。

    数日前,李叔德废新王,登基称帝,改政权为李唐,一时间各地沸反盈天,更有前朝臣子向联军求援,愿里应外合,以灭反贼。

    联军万里奔袭,最快速度杀到城下,果然有内应开启城门。

    然而待得大军攻入城中,迎接他们的,不是慌乱的李唐政权,而是蓄势以待的颠倒五行阵和无数精锐。

    以王城为代价,施以瓮中捉鳖,一战定乾坤!

    而万军之中,有一道金影格外耀眼。

    那是一位身材魁梧,面容张扬的将领,手持一柄长戟,飞遁挪移,劈波斩浪,纵横驰骋间,无人可挡。

    最为可怖的是,死在他手中的尸身落下,魂魄都被撕碎吞吃,只余下一缕稀薄到极致的残魂投入幽冥,那联军中有见识的道人见之大骇,腾云就走,四散而逃,完全不敢与之对敌。

    然而那大将目露凶光,身形如电,眨眼间就追上敌国道人,长戟挥舞,打得魂飞魄散。

    “多谢禅师为寡人谋划!”

    王城之上,李叔德压抑不住心中的喜悦,向着身侧一位僧人致谢道。

    “人君修德勤政,则万民悦服,四海景从,天禄永终!”

    禅师衣袍破旧,头发乱如稻草,看似不修边幅,却有种慈悲祥和,让人见而心折的气度,此时拈花微笑道:“黄岐失政,陛下得天命,自可彰信兆民,取而代之!”

    李叔德听得舒心至极,朗声大笑。

    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确实逆转了战局,联军大乱,四散奔逃,已是兵败如山倒。

    更关键的是,这场辉煌的大胜,巧妙地将内乱的压力,转为对外的同仇敌忾。

    黄岐皇室早已与百姓离心离德,剩下的不过是百年统治所积累的余威,而昔日初代黄岐王东征西讨,百战百胜,打下这大片江山,现在李叔德也能依葫芦画瓢,覆灭多国联军,一举奠定威信。

    从今往后,他就不是乱臣贼子,而是力挽狂澜的开国君王!

    取而代之,就显得顺理成章!

    说时迟那时快,也就片刻之间,联军中有头有脸的将领居然都被杀了个干净,那大将身形一折,瞬间回到城头,向着李叔德漫不经心地抱了抱拳:“幸不辱命!”

    “真猛将也!”

    李叔德连连称赞,看着左膀右臂,露出由衷的喜悦:“有两位相助,寡人何愁大事不成,我大唐不兴?”

    猛将眼睛一斜,却是露出不屑之色,冷冷一哼:“原来我等浴血杀敌,冲锋陷阵,与这贼秃几句唇舌之利是同等功劳,实在令我心寒!”

    李叔德面色一滞,但他城府极深,微微一笑,便算过去,禅师亦是双手合十,面容平静。

    猛将没有得到回应,心中更怒,看着禅师的背影,露出杀意。

    当夜。

    一道金光在王城中盘绕,搜寻许久,终于循着一道若有若无的气息,飞出城外,朝着西方而去。

    片刻后,到了一处青山,只见山南青松碧桧,山北绿柳红桃,山中搭了一柴草窝,禅师就在其中打坐。

    猛将二话不说,奋起长戟就斩落下来。

    嘭!

    一层金光流转,猛将只觉得眼睛一阵刺痛,恍惚间竟有一轮大日在眼前升起,他能够横扫千军的一击直接消失,整个身躯都似乎要融化在那无量光焰中。

    “好个贼秃!”

    猛将不惊反喜,战意大盛,背脊一挺,整个人突然变了模样,金翅鲲头,星睛豹眼,振北图南,刚强勇敢:“今日必杀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